问题

是否恢复书报亭引发热议?你支持重建报亭吗?

回答
书报亭,这个曾经遍布街头巷尾、承载着无数人阅读记忆的熟悉身影,如今在很多城市已近乎绝迹。然而,近期关于“是否恢复书报亭”的讨论却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热度。作为一名曾经的书报亭常客,我对此话题深有感触,并且,我坚定地支持重建书报亭。

为什么我会如此支持?这不仅仅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基于对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现状和书报亭独特价值的深刻认识。

首先,书报亭承载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记忆和生活气息。 试想一下,在晨曦微露的早晨,或是夕阳染红天际的傍晚,路过一个散发着纸墨清香的书报亭,里面琳琅满目的报纸、杂志,还有那些承载着不同年代记忆的漫画和图书,是不是一种温馨而亲切的画面?书报亭不仅仅是一个售卖商品的场所,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是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微型社区。它唤醒了人们沉睡的阅读热情,也为快节奏的生活注入了一丝宁静与思考的温度。在如今被电子屏幕充斥的时代,能够亲手翻阅一本泛黄的书报,感受那份真实的质感,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其次,书报亭在信息传播和公共服务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互联网和手机信息渠道极其发达,但并非所有人都习惯或能够依赖电子设备获取信息。对于一些中老年人群体来说,纸质报刊依然是他们了解时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书报亭的存在,能为他们提供便利,让他们不至于被时代“抛弃”。同时,书报亭还可以成为社区信息的重要发布点,例如张贴社区通知、公益广告,甚至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便民服务,如代缴水电费、卖小零食等,成为连接社区居民的桥梁。在一些公共交通枢纽或人流密集区域,一个方便可达的书报亭,能及时满足人们对即时信息的需求。

再者,重建书报亭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和就业。 每个书报亭背后,往往是一个或一个家庭的生计。恢复书报亭,可以为一部分人提供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熟悉纸质出版物,并且愿意从事这种传统行业的人们。虽然单个书报亭的利润可能不高,但当它们形成规模,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时,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们可以吸引人流,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成为城市活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我也理解为何书报亭会逐渐消失。在数字媒体冲击下,纸质媒体的销量确实在下滑,经营成本也日益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门出于市容整洁、交通疏导等考虑,也可能会限制书报亭的设置。

但是,我认为这并非不可克服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创新和升级书报亭,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产品和服务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报刊杂志,书报亭可以引入更多种类的商品,比如文创产品、特色图书、咖啡饮品、甚至可以与当地书店合作,提供一些精选图书的销售或预订服务。将书报亭打造成一个集阅读、休闲、购物于一体的“迷你文化空间”。
科技化赋能: 引入二维码支付、智能推荐系统,方便消费者扫码下单或了解新刊信息。甚至可以与电子阅读器结合,提供电子刊物的订阅服务。
城市规划与政策支持: 城市规划部门应考虑为书报亭预留合适的空间,特别是在公园、广场、社区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租金、提供启动资金等方式,为书报亭的重建提供支持。
注重设计美学: 新建的书报亭可以更加注重设计感,使其融入城市环境,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不是简单的“占道经营”。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造型,能够提升书报亭的整体形象。

总而言之,我支持重建书报亭,并非仅仅怀旧,而是看到了它在文化传承、信息传播、社区服务以及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和潜力。只要我们能够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升级,书报亭完全可以重新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一个传递知识和温暖的文化驿站。让我们找回那份指尖的墨香,重温那份街角的温馨,让书报亭的故事继续在我们的城市里流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书报亭的确承载了许多忠实读者的美好回忆,可以在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搞象征性重建,但大规模“恢复”纯属浪费公共开支,开历史倒车。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怀念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长城,就去大规模重建它,它早已失去原本的军事功能,保护好现存的,修缮好濒危的,就是对它最好的纪念。

user avatar

不。

首先,报刊亭不是被取缔,而是自然消亡的。

而消亡的原因很简单:人们更习惯于通过手机阅读新闻了。

以前,大家看新闻,不是报纸,就是电视。但因为电视不是随处都有,而报刊亭是每条街都有的。所以,这是一个让大家接受资讯的途径。

现在,随时有新闻,几分钟就传遍网络,等明天再见报,已经是旧闻了。而且文字加有限的图片,完全比不上短视频准确高效。

其次,报刊亭卖的都是报纸和杂志,还有少量轻小说。

杂志么,意林、知音、故事会……现在这些故事在智糊上,每天几万的创作。你还会去看纸质的杂志吗?

真要看『书』,各地区一级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再不济去新华书店也成。

能提出要恢复报刊亭的,只能说是哗众取宠(尽管对方只是中学生,但想出风头不分年龄)。

别说恢复全市书报亭,哪怕就只在他家门口开一间,不出三个月就倒闭,压根开不下去。

user avatar

恢复报刊亭是谁来恢复?是国营?还是有民间资本投资?

我们支持不支持重建报刊亭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底谁出钱、谁去开报刊亭?

报刊亭能赚到钱么?这才是重点。如果报刊亭能赚到钱,不用我们支持,自然有很多人愿意来开,抢着开,但是如果赚不到钱,就只能补贴了,这个钱的来源在哪里?

慷人之慨总是很容易,但是报刊亭的老板们最关心的还是我花钱开个报刊亭,平时还得一两个人轮班看着,一天有多少成本,一天我能赚多少钱。

纸质报刊的市场已经很小了,这不是我们精神支持与否的问题。并不是有人强行不让纸质报刊流通,而是人们的需求和习惯变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