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反战但是却支持美国侵略他国?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令人困惑的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心理、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因素的交织。有些人嘴上说着“反战”,却又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对侵略行为的“支持”,这并非简单的虚伪,而是源于他们看待世界、看待冲突的独特视角。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

一、 “反战”的定义并非铁板一块: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人们口中的“反战”本身就有着不同的含义。

普遍的反战主义者: 这类人可能认为战争本身是绝对邪恶的,是人类文明的失败,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不应该发动战争。他们可能强调和平对话、外交解决、非暴力抵抗等。
情境性反战主义者: 这类人可能并非绝对排斥战争,而是对“特定战争”持反对态度。他们可能认为某场战争是不正义的、不道德的、效率低下的,或者不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所有形式的军事干预。

因此,当一个人说“反战”时,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他反的是“战争这个行为”本身,还是“某些特定性质的战争”。

二、 叙事与认同:构建敌我边界的心理机制

这是理解这种现象的关键。人们在看待国际冲突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构建起“我们”和“他们”的叙事。

国家认同与集体利益: 当国家(尤其是自身国家)被描绘成受害者,或者面临某种威胁时,许多人会基于国家认同和集体利益,将军事行动视为正当的自卫或纠正不公的手段。即使行动本身具有侵略性,但在他们看来,这是为了保护“我们”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此时,“反战”的口号可能被解读为“反抗侵略”,而不是“反对一切军事行动”。
道德框架的差异: 不同的人对“正义”的定义不同。
“正义战争”理论的延伸: 尽管许多人可能不熟悉严格的“正义战争”理论,但其核心思想——战争可以为了更崇高的目标(如解放被压迫者、阻止种族灭绝、维护国际法)而进行——却被广泛接受。当一个国家声称其军事行动是为了这些目标时,支持者便会将其视为“正义的”行动,即便它在形式上是“侵略”。
对抗邪恶的叙事: 历史和媒体常常将冲突双方描绘成“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如果一个国家被描绘成代表“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的“正义一方”,而对方则是“暴政”、“压迫”、“恐怖主义”的代表,那么“正义一方”的任何行动,包括军事行动,都可能被视为对抗邪恶的必要之举。这时,“反战”可能被理解为“反对邪恶的统治者发动战争”,而不是“反对自己国家采取行动”。
恐惧与安全感: 对外部威胁的恐惧是促使人们支持军事行动的强大驱动力。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受到威胁时,他可能会认为军事干预是维护自身安全的最有效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反战”可能被理解为“反对侵略者挑起的战争”,而“支持美国侵略他国”则被视为一种“先发制人”或“防止更坏情况发生”的防御性策略。

三、 信息过滤与媒体偏好:选择性接收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倾向于选择性地接收和相信那些符合自己既有观念的信息。

回声室效应与过滤气泡: 人们常常通过关注与自己观点相似的媒体、社交账号来获取信息。如果一个人原本就不倾向于支持某个国家或某个政权,那么当该国发起军事行动时,他会更容易找到批评和反对的声音,从而强化其“反战”立场。反之,如果一个人认同该国的价值观和地缘政治目标,他会更容易接触到支持该国行动的论调,并将其内化。
意识形态的引导: 媒体和政客的叙事方式会对公众舆论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一个国家倾向于通过媒体宣传来塑造其军事行动的“正义性”和“必要性”,那么那些认同其意识形态的公众自然会更容易接受这种叙事,并支持其行动。

四、 历史视角与民族主义:过去的阴影与荣耀

历史经验和民族情感也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对历史创伤的记忆: 如果一个国家曾在历史上遭受过侵略或压迫,那么当它采取军事行动时,支持者可能会将其视为“洗刷耻辱”或“避免重蹈覆辙”的必要手段。
民族自豪感与优越感: 一些国家或其部分民众可能认为自己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或者拥有比其他国家更先进的文明和价值观。这种潜在的优越感会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本国对他国的军事干预,并将其视为“传播文明”或“纠正世界秩序”的正当行为。

五、 实践的困境与理想的落差:理想与现实的妥协

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纯粹的“反战”理想往往难以完全实现。

“两害相权取其轻”: 有时,人们可能认为某场冲突的“另一方”更加糟糕,或者说,如果不对其进行军事干预,将会导致更大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支持者可能认为,即使是“侵略”,也比放任对方的“暴行”或“威胁”要好。
对“和平”的定义不同: 有些人认为,真正的和平不是没有战争,而是建立在力量和威慑的基础之上。他们可能认为,通过军事手段“打击敌人”,才能最终实现长久的和平。

总结来说, 那些反战却又支持美国侵略他国的人,并非简单的伪善。他们的行为往往源于:

对“反战”概念的不同理解: 可能反的是特定战争,而不是战争本身。
强大的国家认同和集体利益考量: 将自身国家置于优先地位。
对冲突的“正义”或“邪恶”叙事的认同: 认为本国行动是正义的,对方是邪恶的。
恐惧感和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认为军事行动是必要的安全保障。
信息接收的倾向性: 更容易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叙事。
历史经验和民族情感的影响。
在复杂现实中“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实用主义考量。

理解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去深入探究支撑这些观点的复杂动机和认知框架。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集体心理中的现象,尤其在国家层面和民族认同的语境下更为明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只要信息源不只有新闻联播

只要多少还会也愿意百度

都无需翻墙

也无需英语四六级

当然

还需要最起码的正常人的智力和良知

就知道

美国没有侵略

user avatar

美国入侵他国:这是侵略,昂撒匪帮都是÷生

俄罗斯入侵他国:美国也入侵了,你怎么不说呢?反战不反美,心中必有鬼。


在涉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议题之下,总有那么一批喜欢给人扣帽子的人。

你如果只讨论俄罗斯的入侵问题,那你就是支持美国入侵行为的美分。

你如果同时反对美国和俄罗斯的入侵行为,那你就是伪装成理中客的美分。

user avatar

这次关于朝鲜战争的更新放在最前面。对为什么骂声少放在最下面。

首先表明立场,本人支持志愿军抗美援朝,支持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和其它各项重大国家利益,支持一个中国原则。

鉴于还是有人不知道,这里把联合国挂在网上的决议扫描件贴一下。先附上1950年的安理会成员国名单,总共11国。


问题现在出在苏联的缺席上,包括原件也体现了苏联的不正常缺席,数个月的表决记录都是只有10票记录。评论区指出苏联因为PRC席位问题一直拒绝出席,然而打脸的在下面:

这是1950年9月26日的86号决议,可以看到此时的表决记录已经是11票了

这说明苏联根本不是因为我们的席位问题而“被迫离席抗议”,不然为什么九月份就回来了?何况在场的SHZY老朋友南斯拉夫也投的是弃权。


(原回答)

这张塞尔维亚的图片展示了“被美国入侵的国家”,看起来似乎有理有据,然而如果挨个细说,就会发现这塞尔维亚这次声援简直……

注:本文对入侵的标准为“未经安理会或目标国合法政府授权,对主权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可以是主动攻击也包括“反击”。

1.朝鲜1950年。联军对朝鲜的地面军事介入于7月开始,在7月7日安理会第84号决议生效之后,而该决议拥有实际效益。苏联选择弃权属于自己对决议内容的正式表达,考虑到当时BJ与莫斯科的关系并且并没有任何资料表明BJ向莫斯科传达过反对票意见,可以视作BJ对该决议同样不持反对态度(或许打算把上岸部队也一波梭哈掉?),说明该决议的表决合法有效,也就说明至少在跨线以前联军不构成入侵。

【更新:苏联为什么弃权已经放在最上面的更新里了】

2.危地马拉1954年。对危地马拉的侵略是洪都拉斯的作为,不是美国的侵略。

3.印度尼西亚1958年。有飞行员以个人名义参战,和1941年12月前飞虎队一个性质,可以认定为入侵。

4.古巴1961年,有空军参与,明确入侵。

5.越南1961年,入侵。吴庭艳政权显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合法有效的政权。

6.刚果1964年,刚果内战中的联合国军同样也是由安理会通过的,并且这次苏联投了赞成票。显然这应该算作“Decolonization”里美苏通过安理会联合瓦解殖民体系的一部分,不应视为入侵。

7.老挝1964年,有空军介入,入侵。

8.巴西1964年,巴西军人政变,叛乱的里约热内卢卫戍军是巴西自己的,使用武器也是巴西自己的,两方指挥官也是巴西自己的,关美国什么事?很明显不是美国的军事入侵。

9.多米尼加1965年,政变,美军介入,明确入侵。

10.希腊1967年,希腊自己政变,美军全程未介入,所以很明显不是入侵。

11.阿根廷1976,阿根廷自己政变,美军全程未介入并且没有任何实质援助,关美军什么事?显然不能称之为入侵。

12.尼加拉瓜1981年,有亲美游击队活动,但美国并没有直接介入(介入程度不会高于苏联)。从最后1990大选来看,双方民意没有什么差别,亲美武装可能还高一点,不是入侵。

13.格林纳达1984年,明确入侵。

14.菲律宾1989年,菲律宾当年什么事都没发生,入侵当然也不存在,或许是塞尔维亚认为早已卸任的前总统病逝是美国暗杀?

【更新:评论区指出当年发生未遂政变,期间美军起飞战机盘旋进行威慑。由于简中上实在找不到相关资料,这里用的是Fandom的信息:Bush approved the use of US F-4 fighter jets stationed at Clark Air Base on Luzon to buzz the rebel planes at their base, fire in front of them if any attempted to take off, and shoot them down if they did. The buzzing by US planes soon caused the coup to collapse. 从原文来看,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连开火都没有,就是转了几圈,然后地面上的叛军觉得没戏就投了,造成的几起击落都是政府军F-5的战果,空域和美军也不一样。另外来自Subic基地的马润确实有部署,但都部署在大使馆区守使馆,离战区远着呢】

15.巴拿马1989年,明确入侵。

16.伊拉克1991年,联军该次军事行动得到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支持,不是入侵。伊拉克2003年,明确入侵。

17.塞族共和国1995,联军这一系列空袭得到安理会第908、942号决议支持,不是入侵。

18.苏丹1998年,巡航导弹有限打击,对恐袭案的回应,可以视作入侵。

19.南联盟1999年,明确入侵。

20.阿富汗2001年,有安理会第1378号决议支持,不是入侵。

21.也门2002年,轰炸目标仅限于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有也门政府同意,不是入侵。

22.索马里2006年,得到索马里过渡联合政府许可(目前国际公认索马里唯一合法政府),目标是教权派极端武装,不是入侵。

23.利比亚2011年,有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部分支持(授权建立禁飞区),再加上之前的几次“动用一切必要手段”这种海湾战争式的用词,可以视为已经允许在禁飞区被强行打破后进行军事介入,不是入侵。

24.叙利亚2011年,在前几年中被空中打击的目标都是某极端组织,非要说侵略的话应该从2018空袭大马士革开始,可以勉强算作入侵。

总结:25场“入侵”,6场不存在,6次有联合国明确授权,2次是当地政府授权打击极端武装,剩下的11场可以视作入侵的军事行动中,5场是纯空中有限打击,地面侵略包括越南/多米尼加/格林纳达/巴拿马/南联盟/伊拉克6个。算一下战后70余年,6场地面入侵相比另外四常并不多【更新,改为“相比另外四常中的英法俄并不多”】,比如苏/俄就有对匈牙利/捷克/中国/阿富汗/格鲁吉亚/乌克兰5国9次地面入侵,这还没算两次战争期间乌东内战期间的地面秘密介入和冷战期间各种小规模“军事援助”【注意这是打了引号的】,以及俄联邦时代的各种内战和介入(印古什、车臣、塔吉克、哈萨克等等)。英法在战后的各种介入和维持殖民体系时期中的入侵也是一大把。【更新:不知道的可以自行去了解Decolonization的十余年间英法究竟在殖民地上打了多少仗】

【更新:这里是地面入侵,什么时候说空中打击不算入侵了?至于一群认为布达佩斯和布拉格不是入侵只是普通干涉的,请自己去看两国官方和民间自己对此的评价。】

都说美国天天打仗,这没错,然而用这个论证俄罗斯?搞笑,俄罗斯联邦建国以来,除了1998年恰逢塔吉克军事干涉结束、第二次车臣战争还没开始,有哪一年没在打仗的?

——————————

【更新:关于授权的对象,自己看原文,这里以1994介入南斯拉夫期间的908号决议为例:Decides that Member States, acting nationally or through regional organizations or arrangements, …… .显然北约作为“regional organizations”的一员,又是此前观察团的重要成员,是得到授权了的。】

有人不同意,那么咱来看一看安理会决议原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决议之所以能够成为决议,是因为包括中国和苏/俄在内的五常都赞成或弃权,没有一个反对。

【更新:至于为什么不反对甚至支持,自己去问他们去,当然他们会反问你为什么揪着这个问题不放,然后说一切责任****】

朝鲜战争就懒得放了,大家都知道,也都知道苏联在明知会议内容(已经有两次所谓“警告”了)的情况下代表全体S*cialism大家庭选择的是缺席弃权。

这里加一句,同为一个大家庭的南斯拉夫也是弃权(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嘞~)。

刚果战争,1960年7月,UNSCR 143 ,“必要步骤”,“军事支持”。

2. Decides to authorize the Secretary-General to take the necessary steps, in consult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 to provide the Government with such military assistance as may be necessary until,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Congolese Government with the technical assistan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national security forces may be able, in the opin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meet fully their tasks;

海湾战争,1990年11月,UNSCR 678 ,“动用一切必要手段执行和维护”。

2. Authorizes Member States co-operating with the Government of Kuwait, unless Iraq on or before 15 January 1991 fully implements, as set forth in paragraph 1 above, the above-mentioned resolutions, to use all necessary means to uphold and implement resolution 660 (1990) and all subsequent relevant resolutions and to restore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in the area.

南斯拉夫内战,1994年3月,UNSCR 908 ,“近距离空中支援”。

8. Decides that Member States, acting nationally or through regional organizations or arrangements, may tak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Security Council and subject to close coordination with the Secretary-General and UNPROFOR, all necessary measures to extend close air support to the terri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in defence of UNPROFOR personnel in the performance of UNPROFOR's mandate, as recommended by the Secretary-General in paragraph 12 of his report of 16 March 1994 (S/1994/300);

阿富汗战争,2001年11月,UNSCR 1378 ,信息量有点大。

1. Expresses it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efforts of the Afghan people to establish a new and transitional administration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a government, ……

2. Calls on all Afghan forces to refrain from acts of reprisal, ……, and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and freedom of movement of United Nations and associated personnel.

5. Encourages Member States to support effort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f areas of Afghanistan no longer under Taliban control, and in particular to ensure respect for Kabul as the capital for all the Afghan people, and especially to protect civilians, transitional authorities, United Nations and associated personnel.

利比亚战争,2011年3月,“禁飞区”,“国家性或地区组织性”,“动用一切手段”

4. Authorizes Member States that have notified the Secretary-General, acting nationally or through regional organizations or arrangements, and acting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Secretary-General, to take all necessary measures, ……, to protect civilians and civilian populated areas under threat of attack in the Libyan Arab Jamahiriya, including Benghazi,……

5. Recogn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in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in the region, and bearing in mind Chapter VIII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requests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Member Stat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agraph 4;

No Fly Zone

6. Decides to establish a ban on all flights in the airspace of the Libyan Arab Jamahiriya in order to help protect civilians.

好了,这下大家都成美帝帮凶了。

【更新】

关于叶小菜的答案:

首先,“直接或间接造成战乱”,这个“间接”就很迷。(更不用提半岛、海湾、南斯拉夫、利比亚等地早在美国下场前就已经自己打得天昏地暗了)

你指出“美国支援,武装,训练了入侵危地马拉的武装力量”,即表明该次入侵是美国发动的。那么这么说1950年开战时KPA完全是从抗联和苏军里分出搬过来的,重装备完全靠苏联,而有3个师的人员完全就是我军易帜过去的,难道说朝鲜战争就成了我们和苏联联合发动的了?历史上周边一票极佐包括红高在内的活动都曾经得到了我们的大力支持,难到他们干的那些事我们也要负责?

至于朝战表决问题,苏联缺席不假,但是他想回就回,1950年8月1日苏联就回到了安理会,在这段时间当中它和安理会的联络一直是通的。开战后苏联大使就向国内指出持续缺席可能造成的影响,但询问是否返回安理会否决议时,得到的答复是不回,这不投反对票可不赖别人。(最新的朝战有关放在最前面)

至于暗杀这个东西,要是把它算进来作为题目所说“侵略”的一个行为,那么就不用分析了,光是统计KGB和CIA的资料就多是一件美事。

关于UNSCR的事,一个应该知道的点是并不只有指名道姓的授权是授权,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决议里涉及到国际合作执行的,授权对象都是全体成员国“Member States”。
01年有关阿富汗的安理会决议,我找到了下面这么多:
UNSCR 1378:
4. Calls on Member States to provide:
– support for such an administration and government, including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ick-impact projects,
urgent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to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Afghan people both inside Afghanistan and Afghan refugees, including in demining, and
– long-term assistance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Afghanistan and welcomes initiatives towards this end;
5. Encourages Member States to support effort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ecurity of areas of Afghanistan no longer under Taliban control, and in particular to
ensure respect for Kabul as the capital for all the Afghan people, and especially to
protect civilians, transitional authorities, United Nations and associated personnel,
as well as personnel of humanitarian organizations.

又是“速效手段”又是“建立新政府”又是“ensure safety”又是“保护人民、财产、联合国及附属人员”的,再加上第二条花了一整条的篇幅呼吁阿富汗各路武装明确自己在国际法下的责任与“联合国及其合作成员”合作并且不要进行抵抗,这里要干啥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吧?

顺带一提,关于把“恐怖主义支持者”头衔安在TLB头上一事并把它和基地并列一同打击,是安理会在五常全票支持下干的,比如UNSCR 1390 里的:

Condemning the Taliban for allowing Afghanistan to be used as a base for terrorists training and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export of terrorism by the Al-Qaida network and other terrorist groups as well as for using foreign mercenaries in hostile actions in the territory of Afghanistan,…… ,eiterating its support for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root out terror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下面第四条里把反恐对象列为如下:

any member of the Taliban and the Al-Qaida organization, and any individuals, groups, undertakings and ent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Taliban and the Al-Qaida organization,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financing, planning, facilitating and preparation or perpetration of terrorist acts.

这里再更一下那几次入侵吧。

首先说明不管说什么这都是入侵并且本人对反对这些入侵。只是想探讨一下为什么国际上和2000s左右的国内对这几次的谴责声较小一些。

越战这个美国人自己也在骂,不过个人感觉他们反战更多的是反战败,并且这离我们太远所以骂的人不多。个人则是很反对这场充满战争罪行的入侵。

多米尼加规模太小了,并且那个时候全世界和现在相比极为有限的公众注意力都在越南上。

1983入侵格林纳达这个规模同样太小了,并且有北美加勒比地区安全体系(Regional Security System ,RSS)的支持,几个成员国还是紧急暴怒行动的参与这,再加上coup导致的合羡性问题以及各国找来的保护在当地的公民的借口,使得几个当事国对此反应不是很大。

1989入侵巴拿马规模更小,再加上巴拿马当时的政府的声誉在国内国外都不好,所以对入侵行为虽然骂得狠但很快就消了,尤其不久后就发生海湾战争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外交事件(UNSCR 667)完全冲散了对巴拿马的关注,到联军介入结束时美国灯塔的形象就又树立起来了……

萨达姆的形象有多差就不说了,当年被安理会骂过、被人权理事会骂过、被联大骂过,新政府扶植上来后开始找万人坑,到现在挖到几十个了还不确定有没有找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常常令人困惑的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心理、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因素的交织。有些人嘴上说着“反战”,却又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对侵略行为的“支持”,这并非简单的虚伪,而是源于他们看待世界、看待冲突的独特视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 “反战”的定义并非铁板一块: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在网络舆论中常常能观察到的现象。网上针对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权议题,确实是讨论得风生水起,反对的声音也很多。但与此同时,年龄歧视的存在感虽然也不低,但公众的反应和声量似乎就没有性别歧视那么“炸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很多线上社区,尤其是内容生成型平台,总会出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一部分用户对社区现有内容的“偏科”现象颇有微词,但自己却鲜少迈出创造新内容的步伐。知乎上这种关于“IT 和媒体话题太重”的抱怨,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用户心理和平台生态的因素。首先,咱们得理解一下,为什么“.............
  • 回答
    你说的那句话,我听了之后也是觉得怪怪的。说这话的人,大概是觉得“读书”就等于“成功”的敲门砖,而LPL舞台上的选手们,似乎和他们想象中的“成功人士”不太一样。但我觉得,这种看法太片面了,甚至有点固执。你想反驳,我倒是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把话说得透彻些,也把那种“读书决定一切”的偏见给掰过来。首.............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社会结构和权力动态的复杂交织,它解释了为什么“潜规则”这个令人厌恶的现象能够如此顽固地存在,并且大多数人选择随波逐流。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坏人太多”或者“大家都是傻子”就能概括的。1. 沉默的囚徒困境:个人理性与集体非理性的冲突想象一下,在一个所有人都不想玩“潜规则”游.............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龙珠》里,为啥主角团在宇宙里会被团灭,而弗利萨、沙鲁、布欧这些反派却能如鱼得水,并且这背后对主角团意味着什么。要理解这点,咱们得先从他们最根本的生存环境说起。主角团的致命弱点:对宇宙环境的绝对不适应咱们的主角,像孙悟空、贝吉塔,还有克林、悟饭这些人,他们虽然强大,但本质上还是“地球.............
  • 回答
    关于Dr钻戒男士只能订制一枚的规则,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反感。要深入理解这种反感,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这种规则本身带有强烈的“独一无二”和“唯一真爱”的营销色彩。Dr钻戒的品牌定位一直比较高端,主打的是承诺和情感价值,而“一生只能订制一枚”正好契合了这一点,用一种具象化的方式来强化“一生一.............
  • 回答
    关于“汉服圈”的反感声,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认同、个人行为、商业炒作等多个层面。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将这些因素一一拆解。一、 历史与文化认同的争论 “复兴”的定义与边界模糊: “汉服”的界定本身就存在争议: 有些人认为汉服应该严格遵循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讲.............
  • 回答
    这事儿可复杂着呢,跟一条毛线似的,绕来绕去。有些人对汉服这玩意儿,打心眼儿里就透着一股子不待见。你说这为啥?说起来,这事儿能扯到文化、历史、身份认同,甚至还有点社会思潮的影子。首先,历史遗留和文化割裂感是最直接的原因。你想啊,中国这几千年历史,朝代更迭,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碰撞、演变。汉服,严格来说.............
  • 回答
    关于同性恋,确实存在一些人抱有反对意见,甚至感到“恶心”。这种情绪的背后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涉及个人信仰、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甚至是心理因素。为了更清晰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根深蒂固的宗教和道德观念:许多宗教体系中,关于婚姻和家庭的定义都围绕着男女结合展开,并以此作为繁衍.............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挺让人琢磨的问题。明明最亲近的人,理应是最亲厚、最值得我们付出好态度的人,可现实中,我们却常常看到一些人对家人反而不如对外人那样客气、耐烦。这背后啊,其实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心理和现实原因,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亲近”本身就带来一种“天然的豁免权”。对家人,我们觉得不需要刻意去维持那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有些人越钻研传统文化,反而越对其产生抵触情绪。这其实不是个例,在许多领域都有类似的“反噬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明白,“国学”这个词本身就挺复杂的。它不是一个铁板一块、千篇一律的东西,而是历史长河中流淌下来的各种思想、文化、艺.............
  • 回答
    在华夏大地上,自古以来,“孝道”二字便根植于心,成为维系家庭关系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不少人对父母怀有深深的敬意与依恋,表现出言听计从、不愿反抗的态度,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而细腻的心理动因和成长经历。首先,深厚的亲情和情感依恋是绕不开的起点。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父母便是我们生命.............
  • 回答
    一些女权主义者给人的“反婚”印象,其实并非源于对婚姻制度本身的全盘否定,而更多地源于她们对婚姻制度中可能存在的性别不平等、权力失衡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压抑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这种“反婚”的表象,背后往往是对更平等、更自由关系的追求。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造成这种印象的主要原因:1. 对传统婚姻中性别角色.............
  • 回答
    确实,很多人会觉得单亲妈妈的生活会很艰辛,这背后有着不少现实的考量。咱们就来聊聊为啥会有这种看法,再找找那些不那么“艰辛”的例子,让咱们看看事情的另一面。为啥会觉得单亲妈妈过得艰辛?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都是咱们生活里能看到的一些普遍现象:1. 经济压力: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顾虑。一个家庭原.............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认同,还有很多微妙的情感因素。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核心症结:不同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叙事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白大陆、香港、台湾在政治和社会层面上是独立发展了很长时间的。 大陆: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巨变。官方叙事.............
  • 回答
    关于为何许多人对“阶级意识”与“阶级史观”持反对态度,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历史语境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意识形态分歧: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排斥1. 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主导 在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话语中,强调个人权利、市场机制和个体能动性.............
  • 回答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无论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堪称20世纪物理学的基石,其影响力之深远,早已渗透到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之中。然而,即便是如此辉煌的理论,也并非一开始就无人质疑,时至今日,仍然有一部分人对其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探究这些反对的声音,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理论的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情感、文化、认知和伦理的复杂交织点。为什么有些人会对狗肉深恶痛绝,却对法国鹅肝持宽容态度,甚至视之为美食?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情感依恋与“伴侣动物”的特殊地位:这是最核心也最普遍的原因。在许多文化中,尤其是西方文化和现代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