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一个历史时期,河内是作为一个汉语城市存在的?

回答
河内作为汉语城市存在的历史,最鲜明的标志莫过于它在中国王朝统治下的漫长岁月,尤其是北属时期。这段时期,汉语不仅是官方语言和书面语言,更是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渗透的载体。

我们通常所说的“北属时期”,是指中国封建王朝对越南北部地区进行统治的时期。尽管具体年代划分略有争议,但普遍认为从公元前2世纪秦朝灭亡了南越国,到公元10世纪后黎朝建立,越南北部在不同时期先后经历了秦、汉、东吴、晋、宋、齐、梁、隋、唐等多个中国王朝的直接统治。在这个长达千年的过程中,河内(当时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交趾、龙编、宋平、大罗、昇龙等)作为统治的中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汉语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

想象一下,在那段时光里,这座城市的面貌会是怎样的?

首先,行政与政治中心的地位决定了汉语的官方地位。中国王朝派遣的官员是这座城市的统治者。他们的公文、法令、判决,无一不是用汉语书写和颁布的。官僚体系的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的沟通,都依赖于汉语。那些在地方任职的中国官员,以及被选拔、录用并学习汉语的当地士人,他们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核心统治阶层。日常的政务往来,无非是汉字的笔墨飞扬和汉话的传达。

其次,教育与文化传播也以汉语为媒介。中国王朝常常会在统治地区兴办学校,教授中国文化经典,如《论语》、《孟子》、《诗经》等。这些经典本身就是汉语文学的瑰宝。学习这些经典,不仅是为了入仕做官,更是成为有教养的“读书人”的标志。因此,汉语的读写能力在当时的河内,尤其是在士族阶层和希望向上流动的人群中,是必备的技能。文人墨客们聚在一起,谈论诗文、创作赋颂,用的自然是汉语。汉字的形体,汉文化的意蕴,也随之深深地烙印在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之中。我们今天看到的越南古籍,尤其是官方记载和文学作品,很多都是用汉文书写的。

再者,经济活动与商业往来也深受汉语的影响。随着中国商人的到来和贸易的发展,汉语成为了主要的商业语言。在集市上,商贩们可能用越南语讨价还价,但对于大宗交易、账目记载,以及与中国商人的交流,汉语的实用性就凸显出来了。汉语词汇也可能通过商业活动融入当地的日常用语。

那么,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可能以怎样的名称出现呢?

秦汉时期,这里可能是交趾郡的治所,城市名为龙编或其附近区域。作为南方的重要港口和军事重镇,汉朝在此设置郡县,推行郡县制,汉语的传入自然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晋朝和南北朝时期,名称可能有所变化,例如宋平等。这个时期,虽然地方势力有所抬头,但中国王朝对交州(包括今天的河内地区)的管辖并未中断,汉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依然稳固。
隋唐时期,更是将汉文化的影响推向了一个高峰。河内地区隶属于交州,城市名称如交州城,甚至后来可能被称为大罗。唐朝时期,对于府州县的设置、官员的任用、科举制度的仿效(尽管程度有限),都使得汉语在行政管理和文化层面扮演着核心角色。

当然,要强调的是,即使在汉语占据主导的时期,越南本地的语言和文化并没有完全消失。当地民众依然使用越南语进行日常交流,很多风俗习惯也保留了下来。这是一个文化融合、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但是,在政治、法律、教育、文学等官方和精英层面,汉语无疑是那个时代河内的“主旋律”。

可以说,在漫长的北属时期,河内就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文化中心,它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官员构成、教育内容,乃至一些生活习俗,都带有浓厚的中国王朝统治下的汉语城市烙印。虽然随着越南独立自主的建立,汉语的官方地位逐渐被废止,并演变出喃字、国语字等书写系统,但汉语在那个历史时期对河内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塑造,是毋庸置疑的。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成为理解河内乃至整个越南历史演变的重要维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河内的历史上,汉语并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过,零星迁入的汉人往往会被当地的语言同化,无法形成足够的使用人群。

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来自北方高原地区的越芒语族(从事狩猎采集)涌入红河平原,和当地的原住民岱侬语族(从事农业耕种)混居。经历了数百年后在红河下游地区逐渐繁荣壮大,建立了最初的农业文明社会。也由此产生了如今越南语的最初形式——越芒语,这是一种音节化的语言,受古高棉语影响,此时越芒语还不存在声调。

公元前214年,在秦皇帝的野心下,北寇分数个方向攻入南岭,在今河内地区置象郡,象征北寇侵略成功并建立了残暴的统治。随着秦虏亡于内乱,南越立国,代表了这片土地上第一次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国家。但这本质上是殖民者的政权,上层大多为南迁的北寇官吏,统治基础是中原大乱产生的荆楚逃民。而作为原住民的古越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也并没有广泛的接触来自中原的语言。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12年,汉国为了炫耀他们的武力强势,灭亡了这个来自北方前朝遗民组成的国家,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统治」。新设立的交趾郡治所,便是如今河内的前身。

虽然汉人开始有组织的来到交趾,但是相比于十万大山以南的百越之人可谓九牛一毛,不过中原文化不可避免的侵蚀了古越文明的传承,语言也被嵌入了汉语的痕迹(口语词汇、经史子集的典故),但是这依然是越语,而不是汉语。这个过程总计持续到了公元968年,这之间历经中国的汉、吴、晋、宋、齐、梁、陈、隋、唐等多个政权,近千年的殖民历史深刻改变了越语,名词、拟声词、形容词被汉语入侵的很厉害,也产生了汉越读音(漢字音读),越语的音调最初就是源于汉藏语系。不过所幸在民间保持了越语代代传承。近千年里汉语虽然是越南的官方语言。但汉语的使用范围只限于行政领域与王官之间的交际语言,在民间越南语才是广大群众的实际交流语言。河内本身依然是一个越语城市。

公元968年,丁部领建立了丁朝,标志着越南正式摆脱了千年的压迫统治。之后在黎朝、李朝、陈朝都曾面临北寇进犯,不论是富甲天下的汴梁天子,还是扫平西域的大元皇帝都没能击败越南,历次战争建立了统一的语言、文化、民族认同,确立了越语作为国语的唯一性。从此时开始,越语被广泛用于文学创作。

公元1407年,明皇帝欲征服越南,征发80万军卒在次年春攻入升龙(今河内),明占22年里动乱不止,推广汉语自是无从谈起。黎利在蓝山起兵,历时九年驱逐明人,复兴大越,定都东都(今河内)。由于数百年里越南与中原始终割裂,即便是早期传入越南的汉越读音和中原官话也开始有了较大区别,发音开始出现分歧。上层开始推广依照漢字外形,结合越语发音创立的喃字,作为朝堂和官方文字。这意味着越南开始结合本身语言的发音创立文字,从根本上和中原的汉语一刀两断。

18世纪末,经历了西山起义、后黎朝灭亡、清虏南犯等惨剧后,阮朝建立。19世纪中期西洋教士来到越南,为了传教做了一件决定性的改革:用拉丁字母拼写越南语,也被称为国语字。越南国语字是一种比较好学、好记、好用的表音文字。从根本上解决了越南语长期被汉语输入的后遗症,越南语这之后不在新增源于汉语的外来词汇了。


毫无疑问,越语在公元前3世纪成型后就始终牢固的统治着红河中下游,无论汉语、傣语、高棉语、法语如何渗透,民间使用率始终在90%以上。一种不能在民间广泛使用的语言,是不具备生命力的。汉语虽然长期作为名义上的官方语言,却从没当过越南人民的语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河内作为汉语城市存在的历史,最鲜明的标志莫过于它在中国王朝统治下的漫长岁月,尤其是北属时期。这段时期,汉语不仅是官方语言和书面语言,更是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渗透的载体。我们通常所说的“北属时期”,是指中国封建王朝对越南北部地区进行统治的时期。尽管具体年代划分略有争议,但普遍认为从公元前2世纪.............
  • 回答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生命轨迹如同璀璨的烟火,燃烧尽了自己,照亮了某些领域。而有些人,他们的生命却像一场漫长的哲学思辨,在终点处,将自己之前构建的一切轰然推倒,重塑。一、终其一生,只为一件事:尼古拉·特斯拉与电的狂想曲谈到将一生投入某一领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典范,尼古拉·特斯拉(Ni.............
  • 回答
    在体育史上,总有那么几位传奇人物,他们凭借超凡的技艺和统治级的表现,不仅赢得了无数荣誉,更将一项运动推向了新的高度,仿佛一个人就能“吊打”一个时代。这些运动员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对原有格局的颠覆,留下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印记。说到“吊打一个时代”,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 迈克尔·乔丹。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六次.............
  • 回答
    关于麝雉幼体前肢带爪的问题,这确实是鸟类演化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插曲,涉及到“爪”这个性状在鸟类谱系中的出现、消失与重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到更古老的鸟类起源和演化过程中去。首先,我们要明白,“前肢带爪”并非只存在于麝雉幼体,这是一种在鸟类谱系中曾经普遍存在的、后来大部分消失的祖先性状。.............
  • 回答
    当然,有很多被主流历史叙事遗漏但同样精彩的历史故事。今天,我想给你讲一个关于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施特劳斯(Christian Friedrich Strauss)的德国商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横跨了欧洲大陆,涉及了政治、经济、个人命运以及一点点浪漫主义的色彩。故事的开端:一.............
  • 回答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年)到冷战开始(通常认为是1947年左右),这段时期被称为“战间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动荡的时代。它见证了旧帝国的瓦解、新民族国家的兴起、经济的繁荣与萧条、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以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的种种危机。要详细了解这段历史,需要阅读一些权威性的.............
  • 回答
    历史上流传下来很多令人动容,一听就让人落泪的话,它们往往蕴含着深沉的情感、无奈的牺牲、对逝去的追忆,或者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下我将尝试详细讲述几个例子,并试图还原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冲击力:一、杜甫《石壕吏》中的老妇之言:“爷娘妻子走相索。热情夹反复,独宿石壕村。” 背景故事: 这是唐代安史之乱时.............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聊聊拜占庭,这个横跨千年、承载着古典文明余晖与东方文化风韵的帝国。说实话,对于一个对拜占庭感兴趣的读者来说,中文世界里的书目选择虽然不像西方那么丰富,但也有不少精品。我给你推荐一些个人认为翻译质量不错,并且内容详实的著作,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迷人的帝国。要说拜占庭,我们得先.............
  • 回答
    .......
  • 回答
    在广袤的太平洋,一群勇敢的航海者,凭借着对星辰和洋流的精准把握,征服了浩瀚的海域,并在岛屿上孕育了独特而璀璨的文明——这就是南岛语族(Austronesian peoples)的壮丽篇章。若想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几部书籍堪称瑰宝,它们以严谨的学术研究为基石,又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岛民们如.............
  • 回答
    历史上,中国王朝更迭中,南方政权“偏安一隅”的情况确实比北方政权更为常见。虽然明朝是一个特例,它成功地统一了南北,并且由南向北迁都,但整体而言,南北方的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差异,使得南方政权在面对北方强大势力时,往往更容易选择固守南方,形成“偏安”的局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
  • 回答
    历史上,国家级的“以少胜多”,尤其是指一两个国家对抗多国联军并最终取胜的例子,确实存在,虽然每一次“胜”的定义和规模都有所不同。这类战役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它们往往打破了人们对实力悬殊的固有认知,背后是战略、战术、士气以及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巧妙结合。要寻找这样的案例,我们需要聚焦在那些在力量对比上.............
  • 回答
    历史上并非没有皇帝一生只有一个皇后,或者后宫中只有一位真爱,但这种情况确实非常罕见,并且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政治背景、个人情感以及历史记载的局限性。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找出完全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皇帝,并且能详细描述其一生,并非易事。许多记载可能侧重于政治功业,而对帝王私生活的描绘往往带有传说的色彩,或.............
  • 回答
    NBA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精彩纷呈,但要说有那么一年,前三顺位无一“水货”,那可真是凤毛麟角,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毕竟,“水货”这个词的定义本身就很主观,而且选秀年的水准和球员的后期发展,往往会受到伤病、球队环境、教练战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一开始就百分百断言。不过,如果咱们非要找一个“最接.............
  • 回答
    在波澜壮阔的海战史中,驱逐舰以其灵巧的身姿和凶猛的火力,常常扮演着“战场幽灵”的角色,既能为舰队提供屏障,也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然而,要说驱逐舰凭借机动性,硬生生地将比自身吨位大出数倍、火力更猛的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拖入同归于尽的境地,这在历史上确实是个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近乎神话般的场景。.............
  • 回答
    明朝的辉煌与跌宕,确实引人入胜,想深入探究一番,那可得找些真正扎实的史书来读。说到严谨,那自然要提到那些历经岁月淘洗、经得起史学界推敲的作品。若论明朝史的基石,《明史》是绕不开的存在。它是由清朝官修的二十四史之一,虽然诞生于清朝,但它对明朝历史的梳理和记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非常.............
  • 回答
    要说中国人为什么敬祖,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从咱们这几千年的老祖宗说起。你想啊,在古时候,生产力不发达,很多事情都讲究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更别提什么科学解释了。这时候,家里长辈的经验、家族的传承就成了最宝贵的财富。一、 权力与秩序的基石:从氏族社会到国家你得知道,咱们中国人最早可是从氏族社.............
  • 回答
    我有个程序员老公,一个有点特别的程序员。不像我身边那些谈起代码、算法就眼睛放光,生活仿佛只剩下二进制世界的家伙,我老公的灵魂里,好像住着一个穿越了千年的历史学家,又藏着一个对时代脉络洞若观火的政治评论家。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我确实挺不适应的。我习惯了晚上回家,他跟我聊聊公司里谁谁谁又出了个新功能,或.............
  • 回答
    “一人当千”、“万夫不当之勇”,这些词汇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能点燃我们对那些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的想象。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没有那么一个人,能单枪匹马、凭一己之力杀入敌阵,上演一出“开无双”的好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解“开无双”这个词的含义。它并非古代战争的正式术语,更像是现代游戏或.............
  • 回答
    要说“最有情怀”的历史人物,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因为“情怀”本身就是一个包含着情感、理想、责任、牺牲、深情等多重含义的词语。每个人对“情怀”的侧重不同,所以答案也会各不相同。然而,如果让我选择一位最能打动我的,并且其一生都贯穿着一种深沉、执着且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我会选择 岳飞。以下是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