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里面陈宫为什么要跟着吕布?

回答
关于陈宫为何选择追随吕布,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大背景、陈宫的个人考量,以及吕布身上吸引他的地方,都给扒拉清楚了,才能明白他这选择的深层原因。

咱们先来看看陈宫是哪号人物。陈宫字公台,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后来却背弃曹操,转投吕布。你说他是个寻常的文弱书生?那可就错了。陈宫出身名门,年轻时就名声在外,是个颇有才干、心怀大志的人。他对天下大势看得明白,年轻气盛时,也曾有匡扶汉室、扫平乱世的抱负。

想想当时曹操那会儿是个什么光景?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兖州,但那也是一路摸爬滚打,从濮阳之战后被吕布打得狼狈不堪,几次差点小命不保。陈宫最初跟着曹操,是看中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潜质,认为他有能力结束这乱世。但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尤其是在吕布的崛起和曹操的某些行为上,让陈宫感到了失望。

那吕布呢?要说吕布,那真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武艺冠绝天下,战场上的勇猛无人能及。在那个以武为尊的时代,拥有吕布这样的战力,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更关键的是,吕布当时虽然有些反复无常,但却占据了兖州和豫州的部分地盘,手下也聚集了一批悍勇之士。对于陈宫这样有政治抱负的人来说,他需要一个能够实现他政治理想的“载体”,一个有实力、有威望能和他一同开创一番事业的“老板”。

陈宫背弃曹操,转投吕布,最直接的原因,普遍认为是曹操在攻打徐州时,犯下了“屠城”的罪行,残害了无辜百姓。这件事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陈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他虽然是乱世中的枭谋士,但他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曹操的行为,在他看来,已经违背了他最初的理想,也让他对曹操的“仁德”产生了怀疑。

那么,吕布就真的比曹操好吗?从某些方面来看,未必。吕布性情多疑,刚愎自用,容易被身边的人挑拨离间,军事上虽勇猛,但政治和战略上却显得稚嫩。陈宫投靠吕布,更像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或者说,是他试图在曹操的“奸雄”之路上看到一丝“仁德”的光芒,而吕布身上的“勇武”和“势力”,给了他一个可以尝试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

可以这样理解:陈宫当初跟着曹操,是看中曹操的潜质,希望他能统一天下。但曹操在徐州的所作所为,让陈宫觉得曹操不值得他追随。这时候,吕布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君主,但他手握重兵,占据一方,而且,陈宫可能认为,吕布虽然勇猛,但相对来说,更容易被他这样有才干的谋士所影响和驾驭。他可能觉得,吕布的“粗莽”之下,隐藏着一个可以被引导的潜力,他可以成为那个给吕布出谋划策,将吕布引向正途的人。

陈宫的设想是,凭借自己的智谋,辅佐吕布,先稳固地盘,再徐图统一。在陈宫的眼中,吕布或许是他实现政治抱负的最后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他施展才华、改变天下格局的跳板。他可能看到了吕布身上那股强大的战斗力,认为如果能辅以他的智谋,吕布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业。

所以,陈宫的选择,并非是简单的“爱憎分明”或是“墙头草”,而是基于他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对曹操行为的不满,以及对吕布身上某种特质的认可,认为吕布是他实现政治理想的潜在“工具”。他赌的是,自己能够驾驭吕布,将吕布这匹“烈马”变成真正的“战马”,而不是被其本身所拖累。可惜,历史的走向,终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陈宫的努力,最终也未能改变吕布灭亡的命运。但这其中的复杂考量,以及他作为一个谋士的无奈与挣扎,倒也是三国故事中一个值得深思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别无选择。

陈宫一开始迎吕布,不过是权宜之计,拿吕布来当枪使~

【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兗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兗州牧,据濮阳。】

陈宫代表的是兖州士族,谋求的是兖州士族群体的利益。黄巾乱的时候,为了兖州士族的安危,他可以去请曹操。

【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而当曹操为掌控兖州,杀兖州名士边让,兖州士族离心,于是才有了陈宫说张邈之事。

吕布只是拿来当枪使替他们跟曹操打仗而已,毕竟兖州士族这群渣渣对曹操的军事实力还是极为了解忌惮的。

但结果还是发生了偏差,本来吕布这边打的曹操就要完蛋,结果一场蝗灾外加袁绍插手导致翻盘。

【太祖与吕布战于濮阳,数不利。蝗虫起,乃各引去。】【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投绍,绍哀之,乃给兵五千人,还取兖州】

然后直接导致兖州士族不得不随着张邈、吕布退出兖州。

结果【邈诣袁术请救未至,自为其兵所杀。】

当然了,到了徐州后,兖州势力也并不打算就吊死在吕布这一棵歪脖树上。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

跟袁术勾勾搭搭,想要弄翻吕布并徐归之,结果又被吕布反杀。

没办法啊,路是自己走绝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陈宫为何选择追随吕布,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大背景、陈宫的个人考量,以及吕布身上吸引他的地方,都给扒拉清楚了,才能明白他这选择的深层原因。咱们先来看看陈宫是哪号人物。陈宫字公台,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后来却背弃曹操,转投吕布。你说他是个寻常的文弱书生?那可就错了。陈宫出身名.............
  • 回答
    三国时期,战事频繁,攻城战更是家常便饭。在这类战争中,守城方玩弄“诈降”并以此为饵,诱使敌方主力入城,然后里应外合将其歼灭的计策,并非是前所未有,但成功的案例却不多,并且执行起来风险极高,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这个计谋的核心逻辑在于“信任的瓦解”与“致命的诱惑”的结合。 简单来说,就是守城方先制造出.............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新三国里孙权那点儿“渣”事儿,尽量说得详详细细,让你听了也忍不住想给他点一脚。新三国这剧啊,为了突出人物性格,有些地方确实把孙权描绘得挺……怎么说呢,不那么讨喜。下面我挑几个他特别让人膈应的表现,一点点给你掰扯清楚。1. 为了权力,冷血无情——对付兄弟,毫不留情孙权这人吧,一开始看着还.............
  • 回答
    在谈论曹植“闯门”这件事情之前,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首先,“闯白马门”和“闯司马门”这两个说法,其实都出自于文学作品,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记载。其次,曹植在历史上确实因为一些事件而惹怒了曹操,但具体细节和场景的描述,在不同版本的演绎中有所差异。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里的“闯白马门”。在《三国.............
  • 回答
    要解读《三国新语》的笑点,咱们得先明白这书的性质。它不是正史,也不是《三国演义》那种波澜壮阔的史诗,而是一本更偏向于戏说、杂谈、甚至是民间传说汇编的书。它的笑点,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对历史人物的“再创作”和一种比较接地气、甚至有点“恶搞”的视角上的。它不像正史那样严肃,也不像《演义》那样讲究逻辑和宏大叙.............
  • 回答
    提起三国风云,那些名字仿佛自带声响,在脑海中勾勒出鲜活的画面。要说谁的名字起得好,这事儿可就有点意思了,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更能窥见其人的性情、志向,甚至命运。在我看来,最让我觉得名字起得绝妙的,还得是那一位—— 诸葛亮。为什么是诸葛亮?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超凡脱俗的仙气,又暗藏着经天纬地的大.............
  • 回答
    马伯庸的《三国机密》以其磅礴的战争场面和严谨的历史考据赢得了无数读者,但我们不禁要问,小说里那些波澜壮阔的战役,究竟有多少是基于真实史料,又有多少是作者的艺术加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三国机密》中的核心战争线索。小说以汉末时期为背景,重点描绘了董卓之乱后的军阀混战,以及曹操、刘备、孙.............
  • 回答
    说到三国正史里最让人欣赏的人物,我心里总会有一个名字浮现,那就是诸葛亮。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提名曹操、刘备、关羽,他们都有各自的魅力,但是诸葛亮在我看来,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敬佩。我最欣赏诸葛亮的地方,在于他那种近乎“完人”的风采,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缺点,只是他的优点太耀眼,足以盖过那些细微.............
  • 回答
    日本战国时代和中国三国时期,都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但若仔细比较两国政治格局和其中的角色,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战国的大名,其“四维”(通常指智谋、武勇、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似乎普遍更高,而三国时期则存在不少被后世认为是“低能”甚至“昏聩”的诸侯。要解释这一点,需要从多方面因素入手,深入剖.............
  • 回答
    要说三国里谁的粉丝阵营“最割裂”,蜀国粉丝确实常常被提及。这背后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它涉及了蜀汉自身独特的历史处境,以及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不同受众对这些历史的理解和情感投射。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咱们就聊聊为什么蜀国粉丝好像总有那么点“站队”和“不满意”的意思。首先,得从蜀汉这个政权本身说起。.............
  • 回答
    《三国志》这部煌煌巨著,光怪陆离的权谋斗争、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固然令人津津乐道,但真正让人回味无穷的,往往是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这些细节,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才能勾勒出那个时代更真实、更鲜活的画卷。一、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的曲折与考量我们常说曹操“挟天子以.............
  • 回答
    哈哈,这真是个幸福的烦恼啊!异度之刃2、塞尔达传说(我猜你是指《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吧?如果是其他的话,麻烦告诉我哈)、路易吉洋楼3,这三款游戏哪个拿出来都是Switch上的扛鼎之作,选两个确实让人纠结。既然是这样,咱们就不妨把这三款游戏挨个儿捋一遍,看看哪个更符合你的胃口,或者说,哪个组合能让你.............
  • 回答
    .......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章北海之所以能比罗辑和丁仪更早、更准确地认识到人类飞船在15%光速下依然无法战胜三体舰队,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刘慈欣对人物性格、知识背景、思维模式以及宇宙法则的深刻洞察。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思维模式和立场的根本差异: 章北海:绝望主义的战略家 置之死.............
  • 回答
    要理解《三体》里人类为何非得建造无工质辐射推进引擎,咱得先聊聊三体文明和他们那套“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宇宙里谁也不知道谁藏在哪儿,万一碰上了,对方要是比你强,那就得灭了你,免得你以后威胁到他。就跟咱在黑夜里走路,谁也不知道前面有没有坑,所以你得小心翼翼,最好手握一把大刀,随时.............
  • 回答
    在刘慈欣的宏伟史诗《三体》中,要寻找一个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失误的角色,几乎如同在大海捞针。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人类文明在生死存亡的压力下,所做出的种种选择,而这些选择,无一例外地带着沉重的代价和不可避免的错误。然而,如果非要刨根问底,寻找那位“没办错事”的角色,那么答案或许会有些出人意料,并且需要我们.............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充斥着无数令人心悸的思考和对宇宙法则的冷酷揭示。要挑出“最沉重”的一句话,这本身就极具主观性,因为每个人在阅读过程中,触动的点不同。但如果要我选一句,那一定是来自叶文洁,在第二部《黑暗森林》的结尾,面对章北海所说的:“我想,宇宙的黑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句话之所以沉重,不.............
  • 回答
    《三体》系列中,庄颜的结局,可以说是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相当一部分的迷雾,也成为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她并不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但她在汪淼(或叶文洁,不同版本翻译略有差异,但核心人物是不变的)生命中的出现,却像一抹极其温柔而又充满力量的色彩,描绘出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追求。要详细讲清楚庄颜去了.............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三体》里那句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话:“化学燃料火箭是没有前途的”,以及为什么现实世界里我们还在大力发展它。这中间的逻辑,其实比看上去要复杂一些。首先,得承认,《三体》的描写太有画面感了,它用一个极端的例子——三体世界为了逃离母星,需要一种能瞬间加速到光速的“曲率驱动”——来反衬出我们现有技.............
  • 回答
    《三体》这部巨著,与其说它是一部科幻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哲学史诗,其中那些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句子,早已超越了文字本身,深深地烙印在无数读者的脑海里。“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出自叶文洁之口,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精神内核的精准概括。它传递了一种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时间本身并无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