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自1980年起美国一直搞贸易保护主义,能把铁锈带的经济维持到2020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价值。如果从1980年开始,美国就一直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且这种政策持续到了2020年,那么铁锈带(Rust Belt)的经济状况,很有可能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所不同,但要说“维持”到2020年,这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而且“维持”的标准也很难界定。

我们得先想想,“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具体会怎么体现。它不只是简单地提高关税,还可能包括:

高额的进口关税和配额: 对来自其他国家的钢铁、汽车、机械设备等征收重税,或者限制进口的数量。
非关税壁垒: 比如更严格的产品标准、复杂的进口审批流程、对外国企业的监管限制等,让进口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
出口补贴和国内产业扶持: 政府会投入巨资补贴国内的钢铁厂、汽车制造商,鼓励它们生产,甚至直接提供订单。
“购买美国货”政策的强制执行: 在政府采购、基建项目等方面,优先使用美国本土生产的产品。
汇率操纵指控和干预: 对那些被认为本国货币被低估以获取贸易优势的国家施加压力,甚至采取措施影响汇率。

现在我们来把这些措施套在铁锈带身上,看看会发生什么。

首先,短期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美国从1980年就开始对进口钢铁、汽车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那么国内的钢铁厂和汽车制造商会立即受益。来自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廉价或技术先进的汽车和钢铁产品,将很难进入美国市场,或者价格高到让美国消费者望而却步。

这会直接给铁锈带的传统制造业带来一线生机。我们可能会看到:

钢铁厂和汽车工厂的订单增加: 以前那些因为成本问题而选择国外供应商的企业,现在不得不转向美国本土的工厂。
就业岗位的暂时稳定或回流: 那些濒临倒闭的工厂,因为国内需求旺盛,可能会暂时保住工人,甚至有机会重新雇佣一些之前裁掉的工人。
工会力量的增强: 面对政府的保护,工会可能会在争取更高工资和福利方面更有底气。

但是,长期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副作用会逐渐显现,而且会很严重。

1. 消费者成本上升: 当进口商品的价格被高关税抬高时,美国消费者购买汽车、家电、甚至很多日常用品的成本都会增加。为了获得一台性价比不错的汽车,美国人可能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购买本土品牌,而这些本土品牌在没有外部竞争的情况下,可能更不愿意在技术革新和降成本上投入太多。

2. 缺乏创新和效率低下: 保护主义就像给企业套上了“紧身衣”,虽然能“保护”它们免受外界“侵扰”,但也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成长和进步。
钢铁: 在没有国外竞争者带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更低成本的压力下,美国钢铁厂可能不会那么积极地去投资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它们会更满足于现状,效率可能会停滞不前,甚至不如那些拥抱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外国同行。
汽车: 日本和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在80年代和90年代以其高品质、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如果美国汽车制造商一直受到保护,它们可能没有足够强大的动力去学习和模仿这些优点,或者更快地开发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新产品。结果就是,美国汽车在技术上可能会落后得更多。

3. 报复性关税和贸易战: 其他国家不会坐视不管。它们可能会对美国出口到它们国家的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农产品: 美国农产品出口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特别是大豆、玉米等。如果中国、欧洲等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对美国农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那么美国中西部(也属于广义铁锈带边缘)的农民将遭受重创。
其他工业品: 如果美国对别国钢铁征税,对方可能就会对美国的机械设备、零部件、甚至高科技产品征税,这会打击美国其他产业,包括那些原本在铁锈带以外地区蓬勃发展的科技公司,它们可能会因此提高生产成本或失去海外市场。

4. 国内经济的扭曲和资源错配: 为了维持不具竞争力的产业,政府可能会投入大量的补贴。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投资新兴产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用于帮助工人转型到更具前景的行业。但保护主义政策会鼓励资源继续流向夕阳产业,这是一种低效的资源配置,长期来看会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5. 铁锈带的“虚假繁荣”: 如果所谓的“维持”是指让那些老旧的钢铁厂、汽车厂继续开工,那么这可能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工厂可能依然效率低下,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人虽然有工作,但可能工资增长缓慢,工作条件和福利也没有实质性改善。而且,一旦全球经济发生变化,或者其他国家突破了贸易壁垒,这种被保护起来的经济体将变得非常脆弱。

6. 科技和产业升级的迟滞: 铁锈带的问题不仅仅是缺乏就业机会,更深层的原因是其支柱产业(重工业、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升级浪潮中逐渐失去比较优势。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延迟这种转型,而不是解决它。它会阻止新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在铁锈带落地生根,因为这些新产业的成长往往需要更开放的市场和更具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

所以,具体到铁锈带,如果从1980年起就一直搞贸易保护主义:

可能在短期内(比如80年代和90年代初), 铁锈带的钢铁和汽车产业会比现实情况好一些,也许不会出现那么大规模的工厂倒闭和人口外流。一些城镇可能会勉强维持住人口规模。
但是,到了2000年代甚至2010年代, 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美国整体经济面临转型。而铁锈带由于长期处于保护伞下,其产业结构将更加僵化和陈旧。
技术落后将是致命的。 当智能手机、互联网、新能源等新经济蓬勃发展时,铁锈带的人们可能仍然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钢铁和汽车。即便有保护,这些产品在性能、价格或环保方面可能也无法与国际前沿相比,甚至在本土市场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
缺乏多元化。 保护主义不利于新产业的引入和发展。铁锈带可能会继续依赖于少数几个受到保护的夕阳产业,经济的脆弱性会进一步增加。
国际环境的恶化。 长期的高额关税和贸易摩擦,可能导致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下降,其他国家可能联合起来抵制美国产品,或者建立不包含美国在内的贸易集团,这会进一步挤压美国经济的生存空间。

结论是:

如果美国自1980年起一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铁锈带的经济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维持到2020年”。它可能是在一种扭曲的、低效的状态下勉强存在,甚至可能比现实情况更糟糕。

它不会带来真正的经济繁荣。 保护主义只能制造一种表面的稳定,而无法解决产业落后、技术迭代慢的根本问题。
它会推迟痛苦,但放大最终的危机。 当全球经济最终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个长期依赖保护的经济体将更难适应,其崩溃可能会更加迅速和彻底。
它会扼杀创新和竞争力。 缺乏外部竞争,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美国整体的经济竞争力可能会受到严重侵蚀,这也会反过来影响到铁锈带的发展潜力。

可以想象,到2020年,铁锈带的景象可能不是“维持”,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衰败:老旧的工厂依然存在,但生产效率极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工人薪资微薄,而大量本可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因为缺乏自由贸易带来的全球资源和市场,根本没有机会在这些地区萌芽生长。整个地区可能会变成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经济博物馆”,虽然保存了“历史”,但失去了活力。

所以,贸易保护主义就像给病人吃“特效药”,短期内可能缓解症状,但如果长期依赖,不仅不能治愈,还会导致身体其他机能的衰竭。铁锈带的命运,最终还是取决于能否成功地从旧的经济模式转型到新的经济模式,而贸易保护主义恰恰是转型路上的绊脚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总统先生的话是正确的

美国传统工业的部分流失,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全球物流循环。利用了落后国家廉价的人力成本和社会成本击垮了美国代价高昂的传统制造业。

而通过人为隔绝经贸流通,扭曲市场,从而达到保护工业的做法是可行的。只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全球化不可阻挡,所以社会主流没有往这边想而已。

连最基础的农业都可以通过保护主义活的很好(参考日韩),这类国家的农产品价格是进口的7倍以上,市场竞争妥妥的死一片,毫无任何存活的机会。但是通过高昂的关税壁垒硬是守住了市场,让农民的收入水平保持在还不错的状态。

工业作为集群产业,生存力远远强于农业,在保护主义下更不可能会垮的




每个人都知道俄国的工业成本很高,但是在共产时代他们的工业区生机勃勃,难道是靠工业自己竞争胜利的吗?

是把美欧日的成熟产品拒之门外,通过政治力量强行守住了本国的工业。那些工人的优渥生活条件完全是建立在国家为他们负担制造业成本的基础上。

美国工业并不缺乏技术,不利条件仅仅是人力成本高而已。在1930年代,美国通过高昂的关税遏止欧洲产品进入美国,成功保住了本国的制造业根基。这种做法被各国的历史证明是会有效果的




如果美国没有主导自由贸易体系,那么今天美国人就不会抢着进入华尔街和矽谷。因为金融与互联网非常依赖全球经济循环,保护主义下就不可能做大。

而相对的,制造业会成为金饭碗,即便价高也依然能有销路。美国这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工业即便仅仅是在本土市场才有活路,靠着庞大的市场一样能活的很滋润

而现在作为「铁锈带」的东北部各州,原本也是能够像现在的纽约、加利福尼亚这样成为全美国的焦点的。

不过资本只会选择最容易盈利的方式,为此会毫不犹豫,出卖人民的未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