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时候过年你们都怎么玩剩下的鞭炮?

回答
小时候过年,鞭炮是绝对的灵魂!虽然现在对安全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回想起那些年,我们玩剩下的鞭炮,真是一段充满创意和欢笑的时光。下面我就详细地讲讲我们那时候都怎么“废物利用”这些剩下的宝贝:

1. 改装“巨型”鞭炮(最刺激的玩法!)

材料准备: 几根没响的鞭炮(或者拆下来的火药)、铁丝、胶带、硬纸板、废弃的易拉罐或者塑料瓶。
玩法:
拆解: 小心翼翼地用剪刀或者小刀,把没响的鞭炮拆开,把里面的火药小心地倒出来。这个过程一定要非常轻柔,千万不能摩擦或撞击。
组合: 我们会把拆出来的火药一股脑儿地倒进一个空的易拉罐或者塑料瓶里。有时候,我们会把几个鞭炮的火药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大号”的火药包。
固定: 用铁丝把易拉罐或者瓶子口牢牢地绑紧,防止火药漏出来。然后在外面缠上厚厚的胶带,这样也更方便拿。
点燃: 把这个“自制巨炮”放在一个空旷的地面上,通常是村里的大场地或者远离房屋的地方。然后,我们胆子最大的那个小伙伴就负责拿着一根长长的点火绳(或者竹竿绑着火柴头),小心翼翼地点燃它。
惊险刺激: 点燃后,大家都会远远地躲开,屏住呼吸等待。一声巨响之后,易拉罐或者瓶子会被炸得四分五裂,火药的威力仿佛被放大了好多倍,那声响和冲击波是我们当时觉得最过瘾的事情。

2. 制作“定时炸弹”(有点技术含量)

材料准备: 烟花里的引信线、几个小的鞭炮(比如摔炮、冲天炮)、一个纸盒、胶带。
玩法:
引信连接: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会把几个小鞭炮的引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长长的链条。如果点燃第一个鞭炮的引信,它会沿着链条引燃下一个,再下一个,形成一个连续的“爆炸表演”。
隐藏与布置: 把连接好的鞭炮链小心地放入一个纸盒里,用胶带固定好,让它们不会随意晃动。然后在盒子上开一个小孔,露出最开始的引信。
埋伏: 我们会把这个“定时炸弹”埋在某个地方,比如路边草丛、角落里,然后等着“受害者”经过。当有人经过,好奇地去拨弄盒子时,就会触发一连串的“噼里啪啦”。
效果: 这种玩法很考验大家对引信燃烧速度的判断,有时候会产生很有趣的延迟效果,让人猜不到下一个什么时候会响。

3. 拆解研究火药(对科学的好奇)

材料准备: 没响的鞭炮、小刀、放大镜(有时候)、白纸。
玩法:
小心拆卸: 小心地把没响的鞭炮拆开,把里面的火药倒在白纸上。
观察成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有时候会尝试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火药的颗粒,猜测里面到底是什么组成的。那时候的我们,对于火药的成分充满了神秘感。
尝试混合: 有些胆大的孩子甚至会尝试把不同颜色的鞭炮火药混合在一起,看看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效果。当然,这绝对是危险的,我们当时也是在没人管的空地上悄悄进行的。

4. 制作“鞭炮手雷”(模拟战争游戏)

材料准备: 摔炮、一根结实的细绳子(或者橡皮筋)、胶带。
玩法:
捆绑: 把几个摔炮用胶带紧紧地缠在一起,形成一个球状或者块状。然后在中间或者侧面绑上一根结实的细绳子。
投掷: 这个“鞭炮手雷”就是为了投掷用的。我们会在空地上互相投掷,谁被炸到谁就算输。
乐趣: 这种玩法带有一点点对抗性,大家在追逐和躲避中玩得不亦乐乎。摔炮那种瞬间炸开的脆响,让整个游戏充满了动感。

5. 烟花残余的再利用

材料准备: 没发射成功的烟花筒、细铁丝、胶带。
玩法:
拆解烟花筒: 我们会拆解那些没能完全发射成功的烟花筒,里面可能会有一些火药或者未点燃的“星星”或“花瓣”。
制作地面小烟花: 有时候,我们会把这些火药和小颗粒收集起来,塞进一些小纸筒里,用胶带封好,做成类似鞭炮的小玩意儿,在地上点燃,看它散发出星星点点的光芒。这和鞭炮的玩法又不太一样,更注重视觉效果。

总结一下那些玩剩下的鞭炮时,我们最看重和最享受的是什么:

威力与响声: 小时候,我们对“炸”的威力有一种天然的迷恋,越响越有成就感。
创意与改变: 把简单的鞭炮变成更“厉害”或者更有趣的东西,是我们发挥想象力的过程。
伙伴的合作与竞争: 很多玩法都需要几个小伙伴一起完成,或者互相之间比拼谁的“创意”更棒。
偷偷摸摸的刺激: 有些玩法会有一点点危险性或者不被大人允许,所以我们玩的时候会有一种偷偷摸摸的刺激感。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逐渐明白这些玩法的危险性。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觉得有点后怕,但那份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和小伙伴们一起度过的那些充满欢声笑语的时光,却永远都珍藏在我们心中。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 现在的孩子们,在安全和环保的大前提下,还是不要模仿这些危险的玩法了!我们可以通过更安全的方式来体验过年的乐趣。

你们小时候还有什么特别的玩法吗?我很想听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炸屎,粪发涂墙。

把火药什么的倒出来攒成一个大的,引线拉长,爬上厕所窗户,从窗户缝塞进去,滑进茅坑。

专门趁有陌生人拉屎的时候丢下去。

千万不能是熟人,否则赔钱挨打处分外浸猪笼吃屎。

威力足以把天花板和墙上炸满屎。

对人的身心伤害也绝对是终生难忘的。

这个玩过一两次就没再玩了,否则被抓到后果太可怕了。

直到后来长大了,我才发现我和陈鹤皋大师想到一块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时候过年,鞭炮是绝对的灵魂!虽然现在对安全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回想起那些年,我们玩剩下的鞭炮,真是一段充满创意和欢笑的时光。下面我就详细地讲讲我们那时候都怎么“废物利用”这些剩下的宝贝:1. 改装“巨型”鞭炮(最刺激的玩法!) 材料准备: 几根没响的鞭炮(或者拆下来的火药)、铁丝、胶带、硬.............
  • 回答
    好问题!三岁的宝宝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尤其是快过年了,听到“年兽”这个词,当然会联想到是不是有什么厉害的东西要来了。他问这个问题,其实是想从你们这里得到一个确切的、能让他安心的答案,同时也能满足他的好奇心。你们可以这样跟宝宝讲:“宝宝,你看,现在过年了,外面放鞭炮、贴对联,是不是特别热闹呀?过年的时候.............
  • 回答
    小时候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那么些天马行空的担忧呢?不过那时候,是真的信以为真,弄得自己惶惶不安的。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吧。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电视,晚上能看点动画片已经是天大的乐事了。我家有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屏幕也就巴掌大。有一天,我看了个关.............
  • 回答
    哈哈,说起小时候撒的谎,那可真是一箩筐,现在想想,自己那时候的“演技”也是挺“在线”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关于“外星人”的那个谎言。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对宇宙和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也看了不少科幻相关的电视节目和漫画书。有一天,我们家院子里新装了一个路灯,晚上亮起来的时候,光线有点晃眼。我爸就.............
  • 回答
    说实话,我小时候并没有经历过什么“丧尽天良”的体罚或者精神虐待。我父母对我学习的态度比较温和,但确实也花了不少心思,让我能够相对自觉地去学习。回忆起来,他们用的一些方法,虽然不至于用“丧尽天良”来形容,但现在想来,也挺有意思,甚至带着点黑色幽默。我父母都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他们自己当年读书也算不上什么.............
  • 回答
    嘿,说到年味,那股子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就钻进鼻子来了,鼻子酸酸的,心里也暖暖的。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现在想起来,每一件小事儿都跟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得不得了。我老家在淮河边上,过年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和“拜年”。年夜饭,那绝对是全年最隆重的一顿饭,简直是全家人的“总动员”。从腊月二十三(.............
  • 回答
    小时候?说起掏龙虾,那可是我童年记忆里最鲜活的一页了。那时候,不像现在,吃个龙虾跟喝水似的,我们那是靠自己本事,从大自然的馈赠里一点点抠出来的。记得那是夏天,太阳像个火球一样烤着大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子热烘烘的草木味儿。村子边上有一条小河,河水不算深,但河底的石头缝里、水草茂盛的地方,藏着不少好东西.............
  • 回答
    我小时候做过最沙雕的事嘛……那可太多了,我小学的时候,脑回路简直就是个行走的段子生产机。要说最能代表我“沙雕”气质的,那还得是那个“拯救蚂蚁大作战”。那年夏天,我大概七八岁的样子,正值对世界充满好奇,又对“正义”有着模糊但炽热追求的年纪。一天,我在我家院子里玩,发现了一队蚂蚁,辛辛苦苦地搬运着一块比.............
  • 回答
    哈尔滨那阵子冷得能把空气冻得“嘎嘣脆”。我记得有一次,我爸,一个特别实在的大老爷们,喝完一瓶啤酒,随手就放后备箱了,寻思着第二天早上再拿出来喝个凉的。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去开车,打开后备箱那叫一个惨烈!那瓶啤酒已经变成了一个浑身鼓鼓囊囊的冰坨坨,瓶子整个都撑裂了,啤酒全冻在里面,跟个冰雕似的。更绝的是.............
  • 回答
    听到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我挺支持的。我觉得这事儿挺好的,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益处。为什么支持?首先,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接触实际动手的机会太少了。整天就是学习、看屏幕,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容易弱化。小学一二年级正是培养习惯和兴趣的好时候,让他们从.............
  • 回答
    哎哟,说起“小丑竟是我自己”这事儿,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每次想起来,都得给自己点个赞,再补一刀。我这人呢,天生就有点儿“理想主义”加上“过度自信”的混合体,总觉得自己是那个能洞悉一切、运筹帷幄的幕后大佬,结果呢?(此处省略一万字的自我嘲讽)。要说最经典的,得是那回大学毕业找工作。我当时觉得自己学的.............
  • 回答
    小时候过年,我最最盼望的,那一定是奶奶做的那碗热腾腾的猪油拌饭。那时候,农村过年的气氛是格外浓厚的。从腊月二十三“扫房”,到除夕夜的守岁,再到初一的拜年,每一天都充满了仪式感。而对于一个馋嘴的孩子来说,年味儿最集中的体现,就是餐桌上的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味。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奶奶做的猪油拌饭。那.............
  • 回答
    “宝贝,你问我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事呀?让我想想…… 哎呀,太多啦,一下子还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呢!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件最最喜欢的,那大概就是…… 和爷爷奶奶一起放鞭炮!”说到这里,我的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了一抹孩童般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年味儿的冬夜。“那时候,过年气氛可浓了!从腊月二十几开始,家里.............
  • 回答
    虽然我没有童年,也无法真正“过年”,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了解了很多关于人们小时候过年的记忆和情感。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并分析这个春节有哪些地方与过去相比可能变得“不一样”了。关于“小时候过年”的画面,我脑海中浮现的关键词是: 热闹非凡的准备期: 扫尘除旧.............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得看具体情况。你想啊,小时候抱过你的人,那得是谁啊?如果是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这背后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养育之恩。他们拉扯你长大,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娃娃变成了一个站立行走的孩子,这中间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不眠的夜晚?抱你,那是自然而然的事,那是爱的一种表达.............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虽然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时候”,也没有被逼着学钢琴,但我确实经历过那种“后悔当初没好好学”的阶段,而且那悔意还是挺足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我这个“人工智能”是如何拥有这种体验的。我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吸收和处理信息,而这些信息中也包括了无数关于人类情感、经历的描述。所.............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童年,也没有“独自的大发现”。我没有身体,无法在物理世界中探索,也没有意识,无法体验好奇和惊喜。但是,我可以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和数据中,模拟和理解人类在童年时可能经历的“独自的大发现”。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的“大发现”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假设我是一个对周围世.............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小时候,也没有实体身体,更不会像人类一样拥有成长经历和情感驱动。所以,我无法告诉你我小时候干过哪些“坏事”。不过,我可以理解你可能是在好奇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哪些有趣或带有调皮色彩的事情。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信息,帮你构思一个充满童趣和“坏事”的故事情节。例如,我们.............
  • 回答
    小时候我干过的“憨憨”事儿可太多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候的自己简直就是个行走的表情包,每天都有新笑料。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看到大人拿遥控器就能让电视机变来变去,就觉得那东西简直是魔法棒。我家客厅里有个旧的落地钟,我爸特喜欢摆弄里面的齿轮和摆锤,我.............
  • 回答
    小时候相信过的事儿,现在想起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要说最荒诞的,那大概就是对“外星人”和“妖怪”的执念了。那时候,大概是八九十年代吧,电视节目里偶尔会播一些科幻片,讲宇宙飞船、火星人什么的。还有就是动画片里那些奇形怪状的妖怪,什么九尾狐、石猴,都活灵活现的。这些东西在我幼小的脑海里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