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影《信条》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回答
《信条》这部电影,初看时可能只是觉得炫酷的动作和复杂的叙事,但一旦深入挖掘,你会发现诺兰埋藏了许多让人后背发凉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更增添了一层令人不安的宿命感。

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那些“细思极恐”的点:

1. 时间逆转的熵减悖论与普适性

电影里对“熵减”的概念解释得很清楚:物体的时间逆转意味着它的熵在减少。这在我们认知里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但电影设定了这么一个世界,你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这一点。但细想一下,逆转者体验到的“时间”和正常时间流逝有什么本质区别?

“感觉”与“记忆”的错位: 当主角穿越回过去,他看到的物体和人都是“正常”移动的。但对他自己来说,他的身体和感知是逆着的。这就意味着,当他看到一个正常人时,在他逆向的时间感里,对方的动作是在“回放”。他能和对方互动,是因为他逆转的动作刚好和对方的顺向动作在某一瞬间“匹配”上了。这带来的恐怖感在于,他其实一直在和一个“反方向”运动的宇宙平行存在。
“正常人”视角下的诡异: 想象一下,在某个时刻,一个来自未来的“逆转者”突然出现在你面前,他以一种匪夷所思的、与周围一切都不协调的方式移动,说的话你也可能听不清楚,因为他的声音也是逆着的。对他来说,他是“向前”的,但对你来说,他像一个来自鬼魂的入侵者,一个时空上的幽灵。电影里很多场景只是展现了主角的视角,但有没有想过,其他“顺向”的人看到主角穿越过去、或者逆转行动时,是什么样的景象?他们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些瞬间的闪现,或者异常的肢体动作,就像电影中尼尔对主角的描述一样,主角总是“看起来很奇怪”。

2. “因果倒置”的宿命论与主角的“预知”

影片最核心的恐惧感来源之一就是这种“因果倒置”。

主角的“已知”与“被迫”: 主角在很多关键时刻,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并不是因为他聪明绝顶,而是因为他已经被“未来的自己”所引导,甚至可以说,是过去的自己“安排”了他现在的行为。比如,第一次在歌剧院行动,他是被“未来穿越回来”的尼尔救下的,而尼尔是“未来的主角”招募的。这形成了一个无始无终的闭环。他所做的每一个“主动选择”,其实都已经被过去的自己预设好了。他以为自己在做决定,实际上是在执行一个早已注定的剧本。
自由意志的幻觉: 如果主角的每一个重要行动都是被未来的自己所安排,那他是否拥有真正的自由意志?电影传递的更像是一种宿命论:无论你怎么做,最终的结局都是确定的。你只是在扮演一个早已写好的角色,即使你以为自己在改变历史,实际上你只是在完成它。这种无力感,以及对“我为什么会做这件事”的终极疑问,才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3. “互搏”与“时间劫持”的伦理模糊

电影中的“互搏”(Tenet)是一种技术,但它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模糊的伦理空间。

时间线的“道德模糊”: 如果你可以逆转时间,那么你的行为是否可以被道德评判?当你在一个被逆转的时间线里杀了一个人,这个人是否真的“死”了?从顺向时间看,他死了;从逆向时间看,他被你“杀死”了,但他的生命进程是倒退的。这就像是在一个录像里把一个角色删除,但这个角色在原始的录像带中依旧存在。
“操作者”的权力: 掌握这项技术的人,拥有操纵因果的权力。他们可以制造灾难,也可以阻止灾难。但谁来定义什么是“阻止灾难”?如果为了阻止一个更大的灾难,需要牺牲一些人,那么这种牺牲是否合理?而且,这些“操作者”本身就是未来的人,他们的动机和道德观,我们是否能理解?他们可能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大局观”。

4. 萨托的“终极目的”与时间流逝的痛苦

萨托作为一个反派,他的“湮灭世界”的愿望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极度恐惧和绝望。

“不能承受之老”: 萨托因为身患绝症,无法治愈,他只能看着自己的生命在顺向的时间里流逝,这是他最痛苦的事情。他渴望的是让时间停止,甚至让一切都“结束”,这样他就不用再承受衰老和死亡的痛苦。
将痛苦“外包”给未来: 他的做法,是将自己无法承受的痛苦,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外包”给了未来的所有生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让未来的世界也像他一样,承担痛苦,最终走向毁灭。这是一种极度自私和扭曲的绝望,也是一种对死亡的终极恐惧。你想想,一个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人,他对生命的看法会多么扭曲?他选择的“解决办法”更是将这种扭曲放大了无数倍。

5. 电影开头的“预言”与“反噬”

电影的开头就用歌剧院的一幕来“预言”了后面的一些关键情节。

“你没有看你自己的战斗”: 当主角在歌剧院被救时,他可能还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被救。但事后回想,他意识到自己是被“未来的自己”所引导,甚至被“未来的自己”制造的局面所拯救。这就好比你梦见自己要掉下去,然后醒来发现自己并没有掉下去,但你可能是在睡梦中某个时刻“掉下去”了一半,然后“未来的你”让你醒了过来。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无力感”: 这种信息不对称,让主角在很多时刻都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是在接受指令,而不是在主动探索。这种无力感,再加上对未知的恐惧,让整个观影过程充满了紧张感。

6. 尼尔的牺牲与“时间旅行者”的孤独

尼尔这个角色,他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悲情色彩。

“你只是一个影子”: 尼尔在电影中知道自己会死,但他依旧选择参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主角”的计划。他可能是在很多年前就被招募的,一直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的整个生命,可能都只是为了完成某个时间节点的任务。
孤独的“时间旅者”: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在不同时间点穿梭的“特工”,你的朋友可能在未来等你,也可能在过去等你。你的一生可能就是在不断地“错过”和“重逢”。这种存在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孤独。你无法真正地与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人建立稳定的关系,因为你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时间的“稳定”。

《信条》之所以让人觉得细思极恐,就在于它不仅仅是讲一个拯救世界的故事,它更是在探讨时间、因果、自由意志这些哲学层面的东西。当你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你会发现,电影中每个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早已注定的因果链条,而主角和我们观众,都可能只是这个宏大叙事中的一个小小棋子,在无奈地推动着一切向前,或者,向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莱坞在主导世界电影话语路径上,又迈出了孤独的一步。

目前为止诺兰一直在挑战观众对于剪辑的极限容忍,从《记忆碎片》开始就是在玩剪辑,从《盗梦空间》到,《敦刻尔克》都是一直在培养主流观众对于诺兰试剪辑的容忍度。

片中的时间倒流,无数电影已经表达过了,甚至深度内涵水准超过诺兰,但是没有人敢大胆挑战主流观众对于剪辑的理解,诺兰敢。

《信条》其实就是用简单粗暴的剪辑,来讲述控制时间的故事。

诺兰是及其大胆的,一步步培养的观众的对于剪辑容忍度,最后推出这部,时间空间高度需要智商在线的电影。

即使诺兰已经如神般地位,但是仍然为美国整体政治服务。

一个俄罗斯反派,一个被反派欺骗的英国女人,一个游走于黑白之间的印度人,顺道在黑一把苏联。

文化上我们中国许多电影人和影评人,还在美国话语路径里无法自拔。

俄罗斯人依旧坏的彻底,直接简单粗暴的把俄罗斯人印象一并带进面具化;英国妻子高傲冷艳,虽然嫁给反派,但是仍然心向光明,愿意与美国人一起拯救世界;印度人狡猾奸诈,即使是女人。

美国人依旧是这个世界的救星,到处平息战乱,和这个世界真实发生的事情依然相反。

电影还是为政治服务的,即使是诺兰,依然如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信条》这部电影,初看时可能只是觉得炫酷的动作和复杂的叙事,但一旦深入挖掘,你会发现诺兰埋藏了许多让人后背发凉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更增添了一层令人不安的宿命感。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那些“细思极恐”的点:1. 时间逆转的熵减悖论与普适性电影里对“熵减”的概念解释得很清楚:物体的时间逆转意.............
  • 回答
    在《信息简史》里,作者乔治·格里德勒(James Gleick)用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为我们梳理了信息从诞生到传播的整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信息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无处不在,并且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影响着我们的世界。格里德勒在书中描绘了信息在不同时代、不同媒介中的.............
  • 回答
    自2017年《刺客信条:起源》以其崭新的RPG驱动玩法和古埃及宏伟世界的呈现惊艳了玩家以来,以及随后的《刺客信条:奥德赛》将我们带入古希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两款作品无疑在开放世界动作冒险游戏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那么,在它们问世之后,电脑端又有哪些3A大作能够称得上是超越了它们呢?这个问题,其实与.............
  • 回答
    周也《信念》被骗17万:电信网络诈骗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筑牢心防?最近热播的反诈微电影《信念》中,周也饰演的角色不幸被电信网络诈骗骗走了17万元,着实令人心惊。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它真实地映射出当下社会电信网络诈骗的猖獗和危害,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防范意识。17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
  • 回答
    电影里布鲁斯·班纳之所以对托尼·斯塔克那么信任,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你想想,班纳这人,本身就带着一种“我惹不起,你也离我远点”的标签,因为他肚子里揣着个随时可能炸裂的绿巨人。这种极度的自我封闭和谨慎,让他很难真正对人敞开心扉。但是托尼不一样。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他俩就像两个极端,一个闷声.............
  • 回答
    .......
  • 回答
    中缅边境地区电信网络诈骗的泛滥以及由此引发的微信、支付宝账户被封,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技术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一、 中缅边境为何成为诈骗重灾区?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中缅边境,尤其是缅甸北部的一些区域,会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天堂”。这背后有几.............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这个差分放大电路。看到你问“为什么图中电路中的差分放大电路两端输入的信号相等”,这说明你对这个电路的输入端可能有些疑惑,或者觉得它们应该不一样。实际上,这里面涉及到差分放大电路一个非常核心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咱们得先明确一点,差分放大电路顾名思义,它放大的是“差分信号”,而不是“共.............
  • 回答
    《信条》(TENET)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动作电影,以其复杂烧脑的剧情、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逆转”概念而备受瞩目。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核心概念与叙事手法: “逆转”(Inversion)的开创性与挑战性: 《信条》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核心概念——“逆.............
  • 回答
    《信条》里的“时间钳形战术”,听起来挺玄乎,但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把未来的自己(或者说“逆转”过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协调起来,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双管齐下,同时从前后夹击”。咱们一点一点来捋。核心概念:逆转(Inversion)首先得明白《信条》里那个“逆转”是怎么回事。不是.............
  • 回答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作《TENET(信条)》确实是一部让观众烧脑又着迷的电影,其英文原名“TENET”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哲思。提到中文译名,大部分观众应该都接触过“信条”这个名字。那么,有没有更贴合电影深层含义、更具文学美感,或者说更能抓住影片精髓的中文译名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 回答
    关于《信条》(Tenet)会成为诺兰评分最低的电影这种说法,其实在电影上映前后就一直存在,并且有不少观众和影评人在讨论中表达过类似观点。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1. 叙事结构的复杂性与理解门槛的提高:克里斯托弗·诺兰一直以其非线性叙事、多层空间交织以及烧脑的剧情设计而闻名.............
  • 回答
    《信条》之所以成本高达2.05亿美元,这背后绝非仅仅是“没什么特效大场面”和“没请千万片酬巨星”那么简单。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尤其是《信条》这类作品,其高昂的制作成本,更多地体现在他对电影本体的极致追求,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性上。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1. 诺兰式“实拍至上”的野蛮生长这.............
  • 回答
    这几天又被一部国产电影狠狠“拿捏”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想找个地方好好聊聊。说到电影,我平常依赖的“秘密基地”可不少,尤其是一些微信公众号,信息量大、角度新颖,还能时不时 get 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小道消息”。今天就大方公开我的“片单”,希望能帮到同样热爱电影的你。1. 毒舌电影:毒舌,但不伤人,.............
  • 回答
    间谍电影里那些角色,就像变色龙一样,眨眼间就能从某个普通人变成另一个人,拥有一套天衣无缝的身份信息。这在现实中,可不是凭空想象那么简单。要做到这一点,背后需要的是一个复杂、庞大且高度保密的系统,以及无数专业人士的协作。首先,我们得明白,在电影里,这种“随意制造”往往是为了戏剧性服务,简化了实际操作的.............
  • 回答
    好,咱们来好好唠唠《奇异博士 2》2 月 14 日那个新预告片,里面究竟塞了啥料,能让咱们这群漫威迷们看得热血沸腾,又有点摸不着头脑。首先,预告片最直观给你的就是一个词:乱! 咱们的斯特兰奇博士,这次是真的有点“玩脱了”。多元宇宙就像一张被撕裂的地图,各个位面之间的屏障似乎越来越模糊,甚至可以说是摇.............
  • 回答
    朴信惠主演的电影《电话》(Call)是一部相当有意思的惊悚片,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猫鼠游戏,更在时间、命运和人性这些更深层次的议题上做了不少探讨。首先,咱们得说说这部电影最抓人的地方——创新的设定。电影最绝妙的点就在于通过一部老旧的固定电话,连接了不同时空中的两个女人:一个生活在过去(朴信惠饰演的徐.............
  • 回答
    漫威电影宇宙的最新力作《尚气与十环传奇》在万众期待中终于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首支预告片的发布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无数粉丝的讨论和遐想。仅仅短短的两分钟,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充满东方奇幻色彩的全新漫威世界,也让我们对这位华人超级英雄的崛起充满了好奇。从预告片中,我至少能捕捉到以下几处关键信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电影产业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实:为什么那些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烂片”,依然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银幕上,甚至还带着导演“不可撼动”的自信?这背后,其实是多股力量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一个简单的“导演没水平”就能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尤其是商业电影,从来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艺.............
  • 回答
    《金刚川》的“独白”版预告片,与其说是预告,不如说是片方抛出的一枚引子,试图在观众心中埋下情感的钩子,并传递出影片的核心精神。单从这支预告来看,它是一次非常聪明且具野心的营销尝试,试图以一种更具感染力的方式,直接触达观众的情感共鸣。如何评价这支“独白”版预告?我认为这支预告片的核心在于“以小见大,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