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奥斯卡·王尔德及其作品?

回答
奥斯卡·王尔德,这个名字本身就如同他笔下的人物一样,充满了色彩、智慧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要评价他,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他那句句珠玑的妙语警句,或是他那风格独特的戏剧和小说。他的伟大,更在于他作为一个时代的异类,如何以他的艺术和人生,挑战了维多利亚时代森严的道德礼教,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他的个人魅力与人生轨迹: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王尔德绝非是那种躲在书斋里的文人。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出精心编排、充满戏剧张力的表演。他以其高雅的品味、华丽的着装、锋利的智慧和对美的极致追求,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懂得如何运用媒体,如何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这一切并非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他作为“艺术家”的一种自我表达,一种对庸俗现实的反抗。

他曾说过:“我把我的天才投入到我的生活里,把我的才华投入到我的作品中。”这句话堪称他人生哲学的精髓。他活得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精致、充满矛盾,并且最终以悲剧收场。他的爱情悲剧,与波西·道格拉斯·王尔德(Lord Alfred Douglas)的纠葛,以及因此而来的刑事审判,将他从时代的宠儿推向了深渊。这场审判不仅摧毁了他的事业和名誉,更夺走了他的自由,最终导致了他英年早逝。

然而,正是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让他的作品染上了更深的色彩,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更加复杂和深刻。他的人生,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虚伪和压抑,也映照出他本人对真诚、自由和爱的渴望。

他的作品:智慧与洞察力的璀璨结晶

王尔德的作品,仿佛一颗颗打磨精美的宝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隐藏着深刻的洞察。

戏剧:《不可儿戏》(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如果说只能挑选一部王尔德的代表作,那么《不可儿戏》无疑是最佳选择。这部“一本正经的胡闹剧”,以其令人捧腹的幽默、巧妙的情节设计、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上流社会虚伪和矫饰的无情嘲讽而闻名。剧中人物的对白,字字珠玑,句句讽刺,那些关于婚姻、爱情、社会责任的荒谬论调,至今听来依然发人深省。王尔德用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揭露了社会礼仪的空洞,以及人们在名利和身份面前的扭曲。

“我发现真相总是那么出乎意料。”这句话,几乎可以作为剧中所有角色的写照。他们为了维持表面的体面和身份,不惜编造各种谎言,而这种“不可儿戏”的态度,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荒谬与空虚。

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这是王尔德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具争议和思想深度的作品。它探讨了美、道德、享乐主义以及灵魂的腐蚀。道林·格雷,一个拥有极致美貌的年轻人,为了永葆青春与美貌,将自己灵魂的罪恶与堕落都转移到了自己的画像上。这幅画像成为他罪恶的记录,而他本人却能保持容颜不老,尽情享受感官的乐趣。

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极端阐释。王尔德挑战了当时认为艺术必须承担道德教化的观念,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它应该只关注美和形式。然而,《道林·格雷的画像》并非简单地拥抱享乐主义,它更像是一场警示,揭示了过度追求感官享乐和逃避道德责任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道林最终的结局,是画和人都一同走向毁灭,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道德反思。

小说中对美的描绘,以及对人性的复杂剖析,都充满了王尔德独特的哲学思考。他对于虚伪的洞察,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揭示,都通过道林·格雷这个人物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散文和评论:智慧的火花,思想的闪电

王尔德的散文和评论,同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对于艺术、文学、社会批评的看法,都充满了独到的见解。他的评论往往犀利、尖锐,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幽默感。

例如,他的《社会主义下的心灵》就展现了他对未来社会的想象,以及他对个人自由和艺术发展的关注。他认为,如果社会能够消除贫困和不公,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艺术和精神的丰富,而不会因为生存而被迫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劳动。

他的遗产:超越时代的批评与反思

评价王尔德,不能忽视他对那个时代所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他以其艺术和人生,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僵化道德、虚伪的社会规范以及对个性的压抑,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他提倡的是一种更自由、更真诚、更注重个体价值的生活方式。

然而,他的思想并非没有争议。有些人认为他过于享乐主义,甚至有些颓废。但更深入地来看,他的“颓废”实际上是对当时“伪君子”般道德的有力反击。他所追求的,并非是毫无节制的放纵,而是一种对真实情感和自由精神的解放。

时至今日,王尔德的作品依然能够引起共鸣。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但人性的复杂、对真诚的渴望、对美的追求,这些王尔德所探讨的主题,从未过时。他用他的文字告诉我们,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不被社会潮流所裹挟,勇敢地追求内心的真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

总而言之,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他用他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关于美、关于爱、关于自由以及关于人性的深刻思考。他的评价,应该超越简单的文学技巧,而是要深入他的思想,理解他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他是一个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文化符号,他的智慧之光,至今仍在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见过王尔德的很多人都表示王尔德是一个伟大的即席演讲家。也就是任何时间地点场合,没有任何预设的主题,只要人们开始聊天,那么最后大家就都安静下来听王尔德一个人说。这种局面能够出现在维多利亚时代说明两件事,第一是沙龙里的语言艺术大幅度衰退了,第二则是王尔德这个人确实不是凡人。

很多诗人身上都有好几种互相叠加的不同形象,比如说海涅身上就有一个谨小慎微的德意志小市民,和一个向往革命对小市民习气恨之入骨的诗人两种形象。战士海涅深刻的汹涌的爱,和对革命自由的向往,与谨小慎微的海涅先生被爱所伤害时的那种痛苦,高喊革命的一瞬间会害怕被罚款的谨慎叠加在一起就是喜欢挖苦,把对手黑的淋漓尽致的同时又眼含辛酸之泪的海涅。

而王尔德身上有三种不同的形象,首先是一个诗人王尔德,这个王尔德就像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人一样,纯洁、善良、对爱和美还有艺术充满敬畏。我记得王尔德有一首诗叫做《闻济慈信笺被拆卖》,拍卖行把济慈写的情书拆开卖,然后王尔德听说之后愤怒的写了一首诗。而这首诗里最打动人的是王尔德说:

“我觉得打碎诗人心中水晶镜面的人

不喜欢艺术!”

“不喜欢艺术”是这个诗人王尔德眼中一个人能犯下的最大的罪恶。这样的王尔德体现在他的诗和童话里,王尔德的童话无论到底是写给谁看的,但其实最能体现出他内心深处童心未泯的一面,他纯粹,道德、善良为了艺术和爱可以牺牲一切。在王尔德内心深处他自己就是快乐王子脚下的那只燕子。

这样的一个王尔德同时还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好孩子,王尔德在他生涯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里是以天才,口若悬河字字珠玑的形象示人的。但这么看待他的人是什么人呢?一般都是贵族、资产阶级、报社老板或者出版商,还有其他的不那么圈内的艺术家,比如说第一次见到王尔德就被王尔德迷住了的柯南道尔大夫。王尔德在另一个圈子里就要收敛得多。那就是在伦敦的拉斐尔前派和唯美派艺术家这个群体里。在这个群体里另外有一个天天以碾压王尔德为乐的人,那就是美国人詹姆斯-惠斯勒。天才的即席演说家王尔德在惠斯勒面前的人设是这样的。有一次王尔德和惠斯勒在伦敦街头散步,整个下午惠斯勒都在说话,王尔德一句也插不上嘴,最后王尔德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杰米我真希望这些话都是我说的!”然后一直觉得王尔德“洗自己稿”的惠斯勒拍着他的肩膀说“放心吧奥斯卡,你将来一定会说的!”

这个时候的王尔德就不是一个可以蔑视一切、评估一切价值的诗人。而是一个热爱艺术的学生会主席。王尔德最初的形象也就是这样的。王尔德在瓦尔特-佩特和罗斯金叱咤风云的时代进入牛津大学。然后自然而然的被这两个人吸引,他那种对艺术的孩子般的爱,在把美视为唯一值得追求的对象的唯美主义运动里,让他的样子显得非常像一个本世纪初的学生会主席。

王尔德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是艺术和诗,而且把自己当作是艺术和诗人这条光辉系谱里的一环。在这个意义上说王尔德其实不是一个天赋非常高的诗人,因为他是从诗和诗人的社会性这个角度去理解诗的。雨果跟他也一样,王尔德喜欢提的那条诗人的系谱里很少提到雨果,但他和雨果对诗人的认识其实却非常一致。

这个世界上只有美才值得追求,而美的衡量者是诗人,是诗人阐发了美的真理,艺术家应该跟随在诗人的后边。但对这一点惠斯勒深深的不以为然,惠斯勒是在巴黎学的绘画,他受到的是库尔贝那个时期法国艺术家们的影响。法国艺术家心目中的诗人形象?我给你们看张图

这是库尔贝的画室,在这幅图里有一位诗人,还是个大诗人,就是唯美主义的开创者之一的波德莱尔。他在哪呢?他就是右边那个孤零零的埋头看书的人。这就是法国艺术家眼中的世界,画家是第一位的品评一切,因为绘画是一门手艺,既然强调为艺术而艺术。强调不要看他写什么或者画什么,看他怎么写和怎么画,那么画可比写直接多了。什么贩夫走卒都会写,都能说你写的不好,但你说我画的不好,你画一个我看看!这也是王尔德和惠斯勒发生矛盾的原因。甚至有一次王尔德写文章评论了两幅伦敦画家的作品之后,惠斯勒就在报纸上写文章反驳王尔德,言下之意就是王尔德你懂什么。

这样一个好学上进,用下苦功夫来搞艺术的王尔德,就体现在他的笔耕不辍上,王尔德全集中文版有六本,就体现了王尔德身上的这一面。但也仅仅是篇幅体现了这一面。如果具体到作品本身我们就必须提到王尔德身上的第三个形象。

王尔德身上除了天真的诗人,和一脑子艺术热情的学生会主席这两个形象之外,就是非常典型的爱尔兰人形象了。爱尔兰人穷、因为穷所以满不在乎。爱尔兰人还总觉得每个爱尔兰人都是骑士的后裔,所以把自己的穷和对穷的泰然自若看作是一种贵族气。王尔德虽然是一个信新教的爱尔兰人,但也是爱尔兰人。王尔德把对艺术的爱,还有对自己诗人优越地位的自豪,和爱尔兰人的这种气质结合在一起,就是王尔德独有的气质。

王尔德喜欢开玩笑,这是伦敦艺术家的共同点,但只有王尔德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这些讥笑伦敦上流社会的梗里的笑点,是因为王尔德虽然和惠斯勒这样的画家混在一起,但王尔德终究是“王尔德爵士的儿子。”他内心深处依然是伦敦上流社会的一员。他的这种纠结心情只有利用他身上爱尔兰人不管不顾的那一面才能奇妙的和他的信仰结合在一起。惠斯勒推崇巴黎的“波西米亚式生活。”因为惠斯勒自己被西点军校开除,然后去巴黎冒险学艺术。他姐夫是一个伦敦的体面布尔乔亚,有时候他姐姐和姐夫到巴黎去,饿到眼睛放绿光的惠斯勒就去找姐夫改善伙食,代价就是要听姐夫的资产阶级生意经,接受“你要道德质朴”这样的教导。惠斯勒最后忍无可忍把姐夫直接推进了街边商店的玻璃橱窗。惠斯勒仇恨伦敦上流社会,即使他日后出了名有了钱,他还要想办法讽刺挖苦,甚至是考打官司来恶心伦敦的体面绅士。罗斯金几乎就是被他气的退出了艺术评论界。

但王尔德不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王尔德更像海涅,他和惠斯勒们混在一起,为惠斯勒的每一句刻薄话鼓掌喝彩,然后把那些话和他自己的创造结合在一起,但王尔德依然是一个体面人。王尔德也打了一次著名的官司,但他打官司只是想学惠斯勒,结果却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从监狱出来王尔德说了他这辈子最丢人的一句话,他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件事是“小时候父亲送我去牛津,和长大以后社会送我进监狱。”这句话证明王尔德内心深处是敬畏维多利亚社会的游戏规则和“道德”的。只不过他认为作为诗人自己有权利超越这些道德。当法律证明他也没有这种特权的时候,他很容易的顺从了。

王尔德的信仰、王尔德的理想和王尔德的生活其实是脱节的,在他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他觉得他有特权,社会也对他微笑。所以他用诗人的特权和爱尔兰人的满不在乎来调和他推崇的波西米亚式生活和他现实的布尔乔亚式生活。他出于理想而无条件的接受艺术家们对布尔乔亚伦理的蔑视,因为他知道惠斯勒比他更懂艺术。而身为一个布尔乔亚他又能深刻的体会到那些讽刺和挖苦之下的苦涩。而且更知道该如何把所有这些艺术家的讽刺挖苦包上一层能让布尔乔亚接受的糖衣。这就是为什么王尔德能够在维多利亚时代红透伦敦半边天。

王尔德会拿自己的观众开玩笑,当他的剧本大获成功他却走上台指着台下说“你们今天晚上演的都不错!”那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布尔乔亚,这种优势是一个纯波希米亚人出身的惠斯勒所不具备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