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16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

回答
201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它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甚至连我们惯常期待的英雄主义叙事都显得相当克制。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却让它力量十足,直击人心。

电影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真实地呈现了“聚焦”这个词的含义。它不是要拍一个关于记者英勇斗争的故事,而是深入到“聚焦”这个动作本身:记者们如何搜集证据,如何采访受害者,如何与法律和教会的阻力周旋,如何一次次地验证信息,最终将一个庞大而隐藏的罪恶公之于众。它让我们看到了新闻业最核心的价值——探寻真相,揭露黑暗,并承担社会责任。

影片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不像很多新闻题材的电影那样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高潮,而是以一种近乎纪录片的冷静和客观,娓娓道来。你看着这些记者,他们不是什么超级英雄,只是普通人,有着自己的烦恼和困惑,但他们却因为对一份工作的坚持,对一个群体遭受的不公的愤怒,而凝聚在一起,一点点地啃食真相。那种耐心、细致、以及一次次碰壁后的不放弃,才是影片最动人的地方。

卡司的表现也堪称完美。马克·鲁法洛饰演的迈克·勒吉奥,那种焦虑、执着,甚至有点偏执的劲头,让人印象深刻。列维·施瑞博饰演的执行主编马丁·拜伦,他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领导者,而是冷静地提供支持,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这种沉默的智慧非常有力量。瑞秋·麦克亚当斯饰演的萨夏·范斯,她第一次面对采访对象时那种小心翼翼,以及后来在搜集资料时那种专注,都非常真实。还有斯坦利·图奇饰演的记者保罗·萨瓦吉,他那种对事实的执着,对真相的渴望,同样令人动容。他们每个人都贡献了非常沉静而精准的表演,没有过度的煽情,却充满了张力。

影片最震撼人心的部分,在于它对受害者们的描绘。导演汤姆·麦卡锡并没有将他们塑造成被动的受害者形象,而是展现了他们遭受创伤后的痛苦、羞耻、以及长久的挣扎。尤其是他们通过接受采访,重述那些不堪回首的经历时,那种破碎的声音,那些欲言又止的痛苦,让观众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内心的创伤。电影没有过度渲染苦难,而是用一种尊重和同情的方式去呈现,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以及对正义的渴求。

《聚焦》之所以能打动人,还在于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但又常常被掩盖的问题:权力如何被滥用,机构如何成为保护伞,以及当制度本身出现问题时,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它不是在批判某个特定的个人,而是揭示了系统性的腐败和沉默的共谋。影片的片名“聚焦”,实际上也象征着媒体的力量,它能把被遮蔽的阴影照亮,把被遗忘的受害者重新看见。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影片的风格过于平淡,缺乏传统意义上的“爽感”。但正是这种“不端着”,这种对现实的忠实记录,才让《聚焦》具有了它独特的分量。它没有试图给观众一个廉价的慰藉,而是留给观众一种深刻的反思和一种沉甸甸的思考。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明白,新闻的力量不在于它的尖锐和煽情,而在于它的坚持和对真相的执着。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也总有人愿意去“聚焦”,去寻找那束光。

总而言之,《聚焦》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它凭借其扎实的叙事、出色的表演、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挖掘,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桂冠,实至名归。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新闻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勇气、坚持和正义的电影。它提醒我们,真相的力量,往往就在那些不被看见的角落里,等待着被“聚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新闻的电影,比较容易想到的有《惊曝内幕》(The Insider),《对话尼克松》(Frost/Nixon)等等。都取材于真实的新闻事件,都有强大的戏剧张力和鲜明的人物。尤其是《惊曝内幕》,艾尔·帕西诺和罗素·克劳都是气场很强的演员,虽然叙事冷静,但影片充满血性,看得各种英雄气短,肝肠寸断。


这部《聚焦》,反映的曝光天主教大规模的性侵儿童并有意包庇的惊天罪恶,是远比《惊曝内幕》的烟草商内幕更加令人发指的真相。但是,它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一种风格,没有戏剧化的改编,没有刻意营造冲突,没有生死攸关的“最后一秒营救”,本片找到了一种朴实的方式来刻画记者的工作,却又做到了吸引人。这是一种自信,记者这个行当,无需煽情,就足够精彩。


人物方面,四个主角的群戏,没有一个人抢风头,凝聚在一起却又力量十足。没有见到个人英雄主义,只见到了敬业的记者的职业魅力。调查的每一步,都不是什么充满勇气的壮举,但都仿佛是在拷问观众,“你怎能不进行下去”。同样道理的还有那些律师,要么为受害者奔走而无暇抛头露面,要么麻木不仁中还有一丝良心未泯,而反派人物也不是一副张牙舞爪的恶人样,这才是现实中会存在的人的形象。



这样的处理很巧妙,面对这种滔天罪行,掏钱买票的观众已经有了立场,不需要煽情卖弄。用这样朴实冷静有条不紊的形式,来讲述这些作为平凡人的记者的不平凡,以及其他平凡人的众生百态,更能得到同为平凡人的观众的认可。在影片结尾不绝于耳的电话铃声中,这些没有壮举的记者自然地成了英雄,同时也让人们对整个新闻行业的精神肃然起敬。


而站在另一面的教会(不一定是宗教),制度压抑人性(神父独身),行事卑鄙无耻(黑箱操作,大规模包庇罪行甚至毫无悔意),势力庞大无孔不入(有利于包庇的法律和强大的关系网),再加上嘴脸的虚伪,一览无余。不需要义正辞严的谴责,只需把报道真相的报纸轻轻拍在恋童神父的门前,影片的立场就已经掷地有声。


不信教的人如果尚对宗教还感到一丝神秘和敬畏,看完这些报道或这部电影便会掩着耳鼻离开。而世世代代都深受教会影响的传统社群,真的很难想象冲击会有多大。但这样的冲击是正义且必要的,虽然姗姗来迟。这就是记者和新闻的力量,也是这部电影无声歌颂的对象所在。


知乎专栏:肥嘟嘟看电影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user avatar

在中国,《聚焦》是一曲有点悲伤的媒体挽歌。


《聚焦》获奖,作为前媒体人,真心恭喜,相信每一位媒体人看时都心有戚戚。


不过,这也是一首写给传统媒体的挽歌——尤其对于中国传统媒体来说。


《聚焦》一片讲述的就是《波士顿环球报》中的聚焦(Spotlight)报道小组,这是报社里一股精干的小分队,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调查,突破重重障碍,最后发出了重磅稿件。


在国内,《聚焦》这种团队通常称为深度调查部,他们由一小撮最优秀的记者的组成,又称「深度记者」。


在日报类的传统媒体,因为每天版面众多,需要大量新闻,一般记者都有KPI考核指标,一天或者一个月至少要写多少字,否则要扣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很低,即便是一些知名报纸,也仅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所以,记者都要拼命写稿,按字或按稿分算钱,拿的是计件工资。疲于奔命不可避免,早上找题,下午采访,晚上成稿,追求「短平快」,报道难免鸡毛蒜皮。


不难理解,为什么记者爱自称「新闻民工」?


但深度记者不同,他们不用每天写稿,每月稿量要求也很低。他们可以花一周,甚至一个月来做一个选题。为了探究真相,他们可能就一个选题,跑好几个省份。在最后成稿时,往往精雕细琢,反复推敲。深度记者一个月写5千字,工资也许能抵普通记者5万字。


十几年前,纸媒黄金年代,各家报社都倾向于花重金组建起这样的深度部。因为深度部出品的深度报道,数量虽少,但影响巨大,代表着报社的顶尖之作,「新闻的皇冠」。


你知道《新京报》,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做了那组揭露「大师」王林的报道。采写的女记者被王林威胁:「你年纪轻轻不得好死」。


你知道《南方都市报》,很可能是因为他们那篇揭发江西高考舞弊案的微信直播稿。这花了南都深度部近半年时间,甚至派记者卧底。


但是,黄金年代已过,传统媒体深度部纷纷解散,深度记者成了旧名词。


《京华时报》深度部,已于2015年中解散;《华商报》深度部,2015年末吃了散伙饭。此前,《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北京青年报》深度报道版组都已消失……


即便是南都深度部获得了搜狐颁发的「2015年度报道团队」,仍挡不住人员流失,当年风云一时的名记,已是各种CXO。写出王林报道的《新京报》深度部副主编张寒,告别了十年记者生涯,去了今日头条。


深度部的消亡,引起了众多媒体人的感慨。资深媒体人,曾任《南风窗》总编辑的朱学东追问:「谁傻谁聪明?」在他看来,这表面上砍掉了看似多余的奢侈品,实际上是砍掉了在新媒体时代市场化媒体尚存的竞争优势产品,砍掉的是自己的竞争力。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或许是无奈的选择,经营每况日下,节衣缩食,无力供养「奢侈品」。裁撤深度部 ,也能为传统媒体的领导减少很多难以抵抗的压力,因为深度记者往往是批评报道的制造者。《聚焦》电影,是以报纸出版作为胜利结尾,但在中国,后面还有更多不可说的故事......


但幸运的是,传统媒体深度部消亡的同时,一些新媒体反而重建深度部,比如说腾讯财经打造的《棱镜》,已有多篇出彩报道,《滞留香港四季酒店的大陆富豪们》轰动一时。


自媒体时代众声喧哗、观点过剩、真相稀缺,深度报道更显可贵。

——————插入硬广——————

个人知乎专栏「不宜公开」

手机界、营销圈、传媒江湖里不能说的秘密

zhuanlan.zhihu.com/xiao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Spotlight),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它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甚至连我们惯常期待的英雄主义叙事都显得相当克制。然而,正是这种朴实无华,却让它力量十足,直击人心。电影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真实地呈现了“聚焦”这个词的含义。它不是要拍.............
  • 回答
    奥巴马在 2016 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演讲评价:一次精湛的告别,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奥巴马在 2016 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的演讲,被广泛认为是他在任期内最精彩、最成功的一次演讲之一。这不仅是一次例行的晚宴致辞,更是一场在他即将离开白宫前,对自身八年执政生涯的回顾、对媒体角色的反思、对美.............
  • 回答
    2016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线下销量登顶:一场深刻的市场变革与用户洞察2016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中国线下智能手机市场的冠亚军宝座,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两个品牌销量上的胜利,更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当时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的缩影。这个时期,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从野蛮生长逐渐.............
  • 回答
    2016年10月17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一场名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活动中,遭遇了观众用手中的矿泉水瓶砸向舞台,导致演讲一度中断。这次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李彦宏、百度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从.............
  • 回答
    2016年《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评价:一把双刃剑,既有规范也有限制2016年,《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电视剧行业的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通则旨在通过规范电视剧的内容生产,提升电视剧的艺术水准和思想深度,同时引导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正如任何一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2016 年 3 月《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针对其中第 37 条的解释。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次对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 的修订,目的是为了适应互联网域名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域名管理,保障网络安全和公.............
  • 回答
    2016年1月16日的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选举结果,可以说是台湾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深远的影响。这次选举不仅产生了新的领导人,更代表了台湾民众在政党轮替、两岸关系、社会议题等多方面的选择。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评价:一、 结果的颠覆性与历史意义 国民党首次失去执政权,民进党重新执政:.............
  • 回答
    2016年4月,台湾警方从马来西亚遣返了20名涉嫌电信诈骗的业者,但他们在抵达桃园国际机场后立即获得释放,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一些复杂的法律和政治问题。事件的背景: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是发生在马来西亚的一起大规模电信诈骗案。台湾籍嫌犯在马来西亚设立诈骗据点,冒充大陆公检法人员,.............
  • 回答
    评价 2016 年央视猴年春晚,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总的来说,这一届春晚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试图进行一些创新和突破,但效果褒贬不一。以下将从节目类型、创新尝试、观众反响、技术呈现以及整体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价:一、 节目类型与内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与博弈 歌舞类节目: 亮点与经典.............
  • 回答
    评价2016年猴年春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整体风格、节目内容、创新点、技术运用、观众反馈以及社会影响等。整体印象与定位:2016年春晚,作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改版后的第三年,在延续前两年“开门办春晚”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导演组试图打造一台更具年味儿、更接地.............
  • 回答
    2016年12月巴尔米拉古城再度沦陷,对于国际社会、叙利亚政府、以及叙利亚境内外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沮丧和担忧的事件。这次沦陷标志着伊斯兰国(ISIS)的短暂回归,并再次对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造成了潜在的破坏威胁。事件背景与过程: 2016年3月: 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的军事支持.............
  • 回答
    2016 年 11 月 8 日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即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击败了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无疑是美国政治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且引发巨大争议的事件。这次选举的结果在当时乃至今天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分析。要全面评价这次选举结果,需要从多.............
  • 回答
    复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19432016)的一生:一位敢于直言、备受争议的经济学者2016年10月2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3岁。这位在经济学界耕耘数十载的学者,以其鲜明的观点、不懈的批判精神以及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刻思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离世,也引发了人们对.............
  • 回答
    那场在 2016 年 12 月 30 日落下的尘埃,至今想起来依然觉得意义非凡。魅族和高通之间的这场专利官司,可以说是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而最终的和解,更是给整个行业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背景梳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要评价这次和解,咱们得先捋清楚这场官司的来龙去脉。高通嘛,大家都很.............
  • 回答
    2016年8月发生在叙利亚哈塞克市的库尔德武装与叙利亚政府军之间的冲突,是一次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它不仅是叙利亚内战复杂性的一个缩影,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该地区各方力量的微妙平衡和各自的战略考量。要评价这场冲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1. 冲突的背景与起因:权力真空与争夺首先,哈塞克市的冲突.............
  • 回答
    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发生的军事政变,无疑是该国近代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政治动荡。那晚,夜色笼罩下的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灯火辉煌的城市突然被坦克碾压的隆隆声和枪炮声打破了宁静。这场试图推翻埃尔多安总统政府的军事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背后复杂的原因、戏剧性的进程以及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值得细细品味.............
  • 回答
    2016年11月17日,唐纳德·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获胜后不久,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下,于纽约特朗普大厦举行了首次会晤。这次会面在当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未来四年美日两国关系乃至亚洲地缘政治的走向。会晤的背景与重要性: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发表了一系列极具争议的言论,包括质疑日.............
  • 回答
    《文明 6》:一次大胆革新与不完美但深远的旅程2016年10月21日,《文明6》如期而至,作为席德·梅尔(Sid Meier)旗下最负盛名的策略游戏系列的新篇章,它从一开始就承载着无数玩家的期待,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这款游戏无疑是一次大胆的革新,它试图在传承系列精髓的同时,注入全新的血液,而这种.............
  • 回答
    2016年美国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这座城市里落幕,留下的印象无疑是复杂且深刻的。这场大会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齐心协力、振奋士气的政党集会,而更像是一场以 Donald Trump 为核心,充满个人色彩和争议的政治表演。主题与口号的演变:从“让美国再次伟大”到“让美国再次安全”大会的.............
  • 回答
    2016年全国一卷的这道高考漫画作文题,至今仍是许多考生津津乐道,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的经典考题。它以一个极具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画面,抛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议题,让阅卷老师们看到了考生们对社会现实、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价值的思考深度。漫画的原型与解读: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幅漫画的大致内容:画面通常展现了一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