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2016 年 10 月 2 日去世的复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的一生?

回答
复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19432016)的一生:一位敢于直言、备受争议的经济学者

2016年10月2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百三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3岁。这位在经济学界耕耘数十载的学者,以其鲜明的观点、不懈的批判精神以及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刻思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离世,也引发了人们对他一生及其贡献的广泛回顾与评价。

要评价谢百三的一生,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审视:

一、 学术造诣与研究方向:

谢百三教授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系的资深教授,长期致力于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等领域的研究。他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对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并善于将其应用于分析中国经济的现实问题。

教学方面: 谢教授以其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他能够将枯燥的经济学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并常常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许多复旦学子都将他的课堂视为“盛宴”,并认为从他的课上受益匪浅。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
研究成果: 谢教授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和教材,其中《西方经济学》(曾多次修订)等著作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还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对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许多关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等议题都有深入的探讨。

二、 鲜明的观点与批判精神:

谢百三教授最令人瞩目的特点在于他敢于直言、不畏权威的批判精神。他不像许多学者那样趋于保守,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审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种种现象和政策。

对经济改革的深度思考与尖锐批评: 他对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例如国有资产流失、权力寻租、市场扭曲、贫富差距扩大等,毫不避讳地进行批判。他认为,一些改革措施存在制度性缺陷,未能真正触及根本问题。他曾以激烈的言辞批评过某些“改革的代表人物”或“既得利益集团”,认为他们阻碍了更深层次的改革。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 谢教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持警惕和批判的态度。他认为中国股市存在许多不成熟的成分,容易受到政策和少数人操纵的影响,并未能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他曾多次呼吁保护中小投资者,并对一些金融领域的腐败现象表示愤慨。
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解: 虽然他推崇市场经济的效率,但他并非一味鼓吹“休克式疗法”或全盘西化。他更注重“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强调在改革过程中要考虑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避免盲目照搬西方模式。

三、 争议与评价:

正是因为谢百三教授鲜明的观点和激烈的批判,他也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支持者的看法: 他的支持者认为,谢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学者和斗士。他们赞赏他敢于挑战权威,揭露社会黑暗面,为普通民众发声的勇气。他们认为他的批判是建设性的,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网民和学生称他为“良心学者”。
批评者的看法: 也有一些人认为,谢教授的言论过于偏激、情绪化,有时缺乏充分的证据支持。他们认为他的批判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有人质疑他的学术动机。一些体制内的学者或政策制定者可能不认同他的某些观点,认为他“太左”或“不接地气”。
他的“网红”属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谢百三教授也成为了一位“网红学者”。他的许多观点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他的讲座视频、访谈内容常常成为热门话题。这种“网红”身份,一方面扩大了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了外界对他学术严谨性的讨论。

四、 人生态度与精神遗产:

谢百三教授的人生,可以概括为对真理的追求,对不公的挑战,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对学术的热情和执着: 即使年事已高,他依然坚持教学和研究,对经济学理论抱有极大的热情。他认为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服务于国家发展。
独立思考的精神: 他始终坚持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不惧怕压力。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尤为可贵。
对学生的影响: 他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他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他的很多学生后来在经济学界或相关领域取得了成就,并且很多都深受他的影响。
“快意恩仇”的风格: 有些人也形容他有着“快意恩仇”的江湖气,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这种风格虽然让他充满个人魅力,但也为他招来了一些非议。

总结来说,谢百三教授的一生是复杂而多面的。

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教授,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经济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者,对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尖锐的批评,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他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言论和风格在不同人群中引发了截然不同的评价。然而,无论争议如何,他所展现出的独立思考精神、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谢百三教授的离世,是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他留下的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考,以及他敢于直言的精神,将继续引发人们的讨论和反思。对他的评价,或许难以简单地盖棺定论,但他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在中国经济学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一个试图推动时代进步的思考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机怒答!

先说一句大前提:尊重所有人,是对值得尊重的人不尊重,死的活的同理。所以不要和我说什么死者为大。

大学里听过谢百三一节课,好像叫金融工程,我毫不夸张地说,那节课听得我犯恶心。

这是这个课程的第一节课,谢百三没有讲多少知识,只是整个课程的引言。他举了一些例子,说他的某个朋友,50多了,几万块炒股票炒到几千万甚至更多,然后最近泡了个女大学生,21岁,随后发出一阵猥琐的笑声。还举了一些其他栗子,比如他某个同学学文科或者搞科研,不会理财,现在中年了还是很穷,随后是一阵鄙夷的笑声。

总之,他极尽鄙视穷人,视女人为玩物,把泡到年轻女生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整节课的意思就是,年轻人呢,你们必须好好理财,不然中年时不仅穷,还吊不到年轻妹子,一败涂地。

谢百三过去在学校风评极差,做了各种老鸨干的事,其他答者也提到了,比如介绍女学生给那些“有钱人”,自己也泡女学生,总之就是身体力行给你们演示一个人品差到天际的自认为有钱的人的嘴脸。

但是,如果他只是一个学者或者别的什么职业,只在公开场合探讨本专业学术内容,那么我自然无权也没必要责备他的私人问题,顶多听说了他的一些为人处世的轶事后敬而远之罢了。

可是,他是一个老师,一个站在讲台上面对近100个三观尚未成熟的本科生授课的教授,他公然倡导他那套极尽猥琐、恶心、世俗、浮夸的价值观,甚至对台下嗤之以鼻的同学恶言相对(当时有同学气的愤然离场),实在是令人愤怒。

复旦那套“自由而无用”的理想主义情怀,在谢百三的课上被践踏至极,他对社会上不入流的、不堪入目的一面,公然赞美和提倡,视科学、文学、艺术、理想为粪土,在他眼里,甚至都没有实业的地位,只有投机和女人,这样的人,不配当复旦大学的教授。

但我真的很奇怪,过去在学校,谢百三风评很差,这次死了,倒是一片缅怀。那些人到底在缅怀什么?我想,大部分同学可能根本不知道谢百三的为人,只是一种带有装逼性质的跟风罢了,表明自己的复旦毕业生身份,或者表明自己关心经济学领域,就像杨绛去世时,朋友圈一片缅怀,而那些人里,至少有一半,没读过杨绛的书,所以也就会有无数人转发那段显而易见的根本不是杨绛风格的话。不过这个栗子也证明,真的不能瞎缅怀,如果你以对杨绛的缅怀态度来缅怀谢百三,这简直是对杨绛最大的侮辱。所以不要跟我说死者为大,高尚的死者值得缅怀,低劣的死者活该被唾弃。

最后,如果还有人缅怀谢百三,可以送他一段话“你就是谢百三看不起的那类穷人,都30/40/50了,还没赚到几千万,请你用你的实际行动缅怀他,好好炒股赚钱去,别玩朋友圈/微博/知乎……了”。

我认为,如今这个社会风气如此浮夸,实业凋零,股票好的时候所有人趋之若鹜,房价涨的时候砸锅卖铁举债买房,年轻人被房子套牢一生,再也没精力去谈论理想,好像金钱才是此生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目标。这样畸形的社会风气,一定程度上和谢百三这样的人是有关系的,因为他是这种价值观的输送者、捍卫者,并且他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且直接接触三观尚未成熟的年轻人。在一个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课堂上,他的言论,已经无法用“不合适”来评判了,分明就是极尽媚俗、世故、恶心。

最后再强调一遍,我从没为一个人的死感到如此高兴过。

————————————————————

短短一天多这么多赞我也是没想到,毕竟之前媒体和同学的一片缅怀让我感觉特别魔幻,而这两天持续有校友或朋友私信或微信向我表达赞同。在外旅行太忙没时间一一回复评论,有几个很多人提到的问题我回答一下:

第一,我不是他死了才黑他,从大学听完他一节课并且在bbs、贴吧和身边同学的一些讲述中得知了他的一些事迹后,我就经常和老朋友、新朋友说起这个人的为人处世,黑了很多年了。

第二,我和谢百三没有任何过节,瞎猜的可以歇歇了,我不是管理学院的,他的课我也退了,没有任何交集。没有过节为什么要这样黑他?正义感懂不懂?对于不合理的、邪恶的、恶心的事情有与生俱来的愤怒,就是这么简单。只有伤害到我本人了我才有资格愤怒?鲁迅先生笔下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国人,你们还真是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居然活到了现在。

第三,我这篇东西强调的是谢百三作为教师的不合适言论,我不是经济学学生,不评论其学术成就,但事实上我不少朋友都和我说谢百三的学术毫无成就,根本不符合一个教授的身份。这点我不专业,不评价。但他作为教师,传播散步恶心价值观,有违师德。

第四,大学生不代表具有成熟三观,复旦亦如此。尤其是在当下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人甚至是在大学才开始逐渐建立起三观的,这也是谢百三之流可恨的原因,有很多学生三观尚未成熟,很容易被他那一套忽悠。

第五,不少人提到谢百三说的是现状,你们错了,谢百三不是陈述语气,是鼓励、赞美、趋之若鹜的语气。举个栗子,世界存在大量毒贩子是现状,但如果联合国秘书长公然鼓励贩毒,那就是不对。谢百三对于如今的“现状”,是非常赞同和鼓励的。当然如果你认为这个现状没什么不好,甚至有评论的人说“他不就是喜欢钱和女人,有什么错”,那么,我们三观对立,没什么可说的。我反对谢百三,一是本身就讨厌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二是这样的社会风气减少了人们的选择,每个人爱好不同理想不同,本可以你去炒股、我去画画、他去唱歌,但如今,因为这种单一价值观导向,选择除了赚钱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之外的一种生活方式,成本极高,倍受质疑,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活得很辛苦。

第六,关于最后一句,就是我真实的情绪表达,谢百三死是我朋友告诉我的,这个问题也是我朋友发给我的,他们都知道我很讨厌这个人。答题那天晚上我非常累,但还是坚持用手机写完了答案。如果你支持他,你可以反驳我的论点,比如你可以告诉我一个教师在讲台上谈论世俗不入流价值观是可取的,你甚至可以证明他那些价值观是入流的,但别用“死者为大”来压我,我真搞不懂这傻逼思路是哪来的,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你们怎么不去喷那些反日分子呢?希特勒也死了啊,你们咋不去以色列高呼一句死者为大呢?敢情死了就能一笑泯恩仇?自己三观不正、没有正义感、思想中庸,就不要穿着尊重他人的外衣了。也不要跟我谈修养,浓浓的朋友圈鸡汤文即视感,类似于那种“你可以没文化,但一定要有修养”。

谢百三的价值观和我完全对立,而且我生活中实际接触过的人里,还真没像他这么恶劣的,他没杀人没放火,但他助纣为虐,我可不觉得这值得被宽容。说到宽容,不少人提到复旦的包容精神,但恕我直言,我觉得站在个人立场,“包容”是有逻辑漏洞的,如果你是个包容的人,那你就该包容我的不包容,以“包容”为思想和言论前提,那就不要说话了,因为表达的所有观点都有违这个前提。

第七,不少股票从业者朋友告诉我,谢百三炒股亏钱的哦。

第八,“你听了一节课就能评判他了?”,那你告诉我,听几节课才能评判?“你听了两节课就能评判他了?”“你听了三节课就能评判他了?”“你听了一学期课就能评判他了?”“你看了他博客就能评判他了?”“你看了他微博就能评判他了?”照这么说,大家都别说话了,反正永远评判不了。你吃一口屎难道还不能评判?还得吃完?那你们去吃,我才不吃!况且按照这个逻辑,你看我一篇文章也不能评判我啊,你评判我了,你就和“听一节课没资格评判他”的逻辑相悖了哦。说话前麻烦动动脑子。如果你因为我的最后一句话对我产生了不良情绪,甚至情绪激动到发评论、写答案反对我,那你就应该能理解我听了谢百三一节课垃圾所产生的不良情绪。

第九,关于骗赞,我只想说,真是吃饱了撑的,亏你们想得出。

第十,评论里三观扭曲、觉得谢百三的价值观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号称复旦学生的,谢谢你们佐证了我的观点,要我证明谢百三毒害了谁?请出门左转照镜子,不送。

user avatar

看这么多复旦毕业生的回答,这么民怨沸腾的老师是怎么在这个名校混到教授的?另外,大家给评评理,这样的人死了值不值一个红双喜?

user avatar

不匿名回答。在下财大毕业曾经上过谢的课。有位答主所说的“听了我的课还赚不到x千万的人都不用活了”是真事。

至于说找女学生拉皮条,详情如下:谢要求全班登记手机号,他过几期会请些牛逼的嘉宾来帮我们上课,需要有人去接待一下。结果全班大部分好看的女孩子都被选上了,然后被拉去陪谢吃饭被语言调戏。

再后来没多久,谢就被举报了,所以一共他的课我也没听到几次。

可能只有文青和学生狗才会把大学教授都想成一心学术嫉恶如仇的典范吧,事实上中国高校圈能混的开的老师有哪个不是人精。

以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