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苹果在 2016 年 10 月 27 日发布的 MacBook Pro?

回答
苹果在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可以说是一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为了全面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核心亮点与技术创新:

革命性的“触控栏”(Touch Bar)和“触控ID”(Touch ID): 这是2016款MacBook Pro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创新。
触控栏: 它取代了传统的功能键区,成为一条可定制的、动态变化的OLED触摸屏。在发布之初,苹果将其定位为能够“为你的工作流程带来更多可能”的工具。
积极方面:
情境感知: 触控栏会根据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和任务显示不同的快捷方式和控制选项,例如在Safari中可以显示标签页切换按钮,在照片应用中可以进行编辑操作,在音乐应用中可以控制播放等。
效率提升潜力: 对于熟悉并能充分利用触控栏的用户来说,它可以显著提高某些工作流程的效率,减少鼠标或键盘快捷键的移动。
未来发展空间: 苹果的生态系统和第三方开发者可以通过更新软件来扩展触控栏的功能,理论上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美学设计: 触控栏的集成使得MacBook Pro的整体设计更加简洁、一体化。
消极方面/争议点:
学习曲线: 用户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触控栏,这对于习惯了物理按键的用户来说是一个挑战。
可预测性降低: 物理按键的固定位置使得用户可以盲操作,而触控栏的动态变化则需要用户时刻关注屏幕,降低了盲操作的便利性。
实际应用局限性: 虽然很多应用程序都提供了触控栏支持,但并非所有用户的日常工作都需要频繁使用这些快捷方式。一些用户认为它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巨大效率提升,反而成为了一种干扰。
硬件成本与可靠性: OLED屏幕的加入可能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触控栏的长期可靠性也受到一些用户的质疑。
部分用户怀念物理ESC键: 尤其对于程序员和一些需要频繁使用ESC键的用户来说,将ESC键变为软件按钮是一种倒退。
触控ID: 集成在电源按钮上的触控ID传感器,为MacBook Pro带来了更安全便捷的解锁和支付方式。这是苹果首次将触控ID引入MacBook系列。
积极方面:
安全性提升: 比密码更安全,且不易被破解。
便捷性: 用户无需记忆和输入复杂的密码,只需轻触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大大提升了使用体验。
Apple Pay集成: 使得在MacBook上进行在线支付更加方便和安全。
消极方面/争议点:
集成位置: 电源按钮与触控ID的结合,虽然设计巧妙,但有时用户可能不小心触发了触控ID,或者在需要长按电源键关机时会误触发解锁。

全新设计语言:
更薄更轻的机身: 2016款MacBook Pro在设计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整体机身变得更加纤薄,重量也进一步减轻,提升了便携性。
更窄的边框: 屏幕边框进一步收窄,视觉效果更佳,也使得机身尺寸在同等屏幕尺寸下显得更紧凑。
全铝合金一体成型机身: 延续了苹果一贯的高品质制造工艺,提供了出色的质感和耐用性。
全新的蝶式键盘: 第二代蝶式键盘(相较于2015款MacBook)提供了更短的键程和更稳定的按键结构。
积极方面: 使得键盘在更薄的机身中得以实现,按键反馈更直接。
消极方面/争议点: 键程过短和敲击手感并非所有用户都喜欢,一些用户认为它缺乏传统笔记本键盘的“段落感”和舒适度,长时间打字容易疲劳。

性能升级:
更强的处理器: 采用了英特尔最新的Skylake(第六代)和Kaby Lake(第七代)处理器,提供了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更快的固态硬盘(SSD): 读写速度大幅提升,使得系统启动、应用程序加载和文件传输更加迅速。
更强的图形性能: 集成了AMD的Radeon Pro系列独立显卡,相比上一代有显著的图形处理能力提升,对于图形设计师、视频编辑等专业用户更加友好。
改进的散热系统: 为了应对更强大的硬件和更薄的机身,苹果也对散热系统进行了优化。

显示屏:
Retina显示屏: 延续了高分辨率、高色彩准确度的特点,提供了出色的视觉体验。
亮度更高: 屏幕亮度得到提升,在明亮环境下观看更清晰。
色彩表现更出色: 支持广色域(P3),能够显示更丰富的色彩,对于专业创意工作者尤为重要。

最受争议的点:

端口的激进削减(Thunderbolt 3 / USBC):
全部采用Thunderbolt 3 (USBC) 接口: 苹果决定在其2016款MacBook Pro上只配备Thunderbolt 3接口,这意味着传统的USBA、HDMI、SD卡槽、MagSafe充电口等全部被取消。
积极方面:
统一标准: Thunderbolt 3接口具备极高的传输速度(最高40Gb/s)、支持DisplayPort视频输出、USB 3.1 Gen 2(10Gb/s)数据传输,并且支持供电。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通用接口。
设计简洁: 减少了接口数量使得机身更加纤薄,设计更一体化。
潜在的连接扩展性: 通过扩展坞或转换器,一个接口可以实现多种功能。
消极方面/争议点:
兼容性问题与额外成本: 绝大多数用户现有的外设设备都是USBA接口,这就意味着用户需要购买大量的USBC转接线、集线器或扩展坞才能继续使用。这些配件不仅增加了额外成本,也使得桌面连接变得杂乱。
充电和数据传输的冲突: 如果你需要同时充电和连接其他设备,你可能需要一个带有多个端口的扩展坞,或者只能选择其中一项。
MagSafe充电接口的怀念: MagSafe充电接口具有磁吸功能,可以防止电脑被线缆绊倒时直接摔落。取消MagSafe接口让许多用户感到不便和担忧。
SD卡槽的取消: 对于摄影师和摄像师来说,取消SD卡槽是一个重大的不便,需要购买额外的读卡器。
HDMI接口的取消: 许多用户需要连接显示器或投影仪,取消HDMI接口增加了使用上的不便。

电池续航的实际表现: 尽管苹果宣传其续航能力,但许多用户反馈,特别是使用了触控栏和更耗电的CPU/GPU配置后,实际续航能力并未达到预期,甚至不如一些上一代产品。

RAM焊死在主板上: 2016款MacBook Pro的RAM被直接焊接到主板上,这意味着用户无法自行升级内存,用户在购买时就需要仔细考虑所需的内存容量。这与早期MacBook Pro的可维护性形成鲜明对比。

总结评价:

苹果在2016年发布的MacBook Pro是一款 激进创新与争议并存 的产品。

优点:

设计语言的进化: 更薄、更轻、更具未来感的设计,以及出色的屏幕显示效果,都延续了苹果在工业设计上的优势。
强大的性能: 显著提升的CPU、SSD和GPU性能,使其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尤其对专业用户更有吸引力。
触控ID的便捷性: 提升了MacBook的使用安全性和便捷性。
面向未来的接口: Thunderbolt 3接口的引入是行业趋势,虽然初期带来不便,但长期来看拥有巨大潜力。

缺点与争议:

触控栏的实用性存疑: 对于部分用户来说,触控栏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率提升,反而增加了复杂性。
端口的激进削减: 这是最受诟病的一点,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兼容性问题和额外的成本。
键盘手感的主观性: 第二代蝶式键盘的短键程和特殊手感并非人人喜爱。
内存不可升级: 限制了产品的后期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实际续航表现不如宣传: 部分用户体验不佳。

总而言之:

2016款MacBook Pro是一款 面向未来 的产品,它大胆地尝试了新的交互方式(触控栏)和统一的接口标准(Thunderbolt 3),并牺牲了一部分现有的兼容性和用户习惯。 对于那些拥抱新技术、愿意投资转换器、并且主要从事创意工作(如视频编辑、图形设计)并能充分利用触控栏的用户来说,这款产品可能是一款不错的选择。

然而,对于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尤其是那些追求稳定、兼容性好、无需额外投入适配设备、以及看重传统物理按键和接口的用户来说,这款产品带来的阵痛远大于其创新带来的惊喜。 它标志着苹果在产品设计和技术选择上开始走一条更加激进、有时甚至有些“一意孤行”的道路,这为后来的MacBook系列产品奠定了基础,但也引发了持续的讨论和批评。 许多用户直到2018款MacBook Pro回归部分传统接口(如SD卡槽)时,才觉得“回归常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产品是最神奇的:苹果把所有可能的用户都得罪了一遍。

各位朋友,用用脑子,仔细想想,用苹果的主要是那批人?

1. 程序员-冲着*nix环境来的,冲着开箱即用的方便来的。

我们去掉了本来就很短键程的键盘,换成了“感觉在敲钢板”的蝴蝶键盘!

——那好我外接机械键盘算了。什么?居然还要带转接器?

我们去掉了Fn键,因为我们感觉这很coooooool!

——别跟我说什么Fn键用不到,自己去看看Jetbrains全家桶里面有几个没有Fn快捷键的!

2. 设计师、照相师-冲着稍微稳定一点的PS来的

——亲爱的用户,我是你爹,SD卡不让用了哦~要把相机接在电脑上?买转接线,承惠19.99刀一个转接头

——哦,U盘也不行,想用U盘可以买那种贵了两三倍的TypeC口的,我就问你支不支持啊?

3. ppt展示用户

——亲爱的用户,我是你爸爸,HDMI口砍了,MiniDisplayport口也砍了,想用吗?买转接线,承蒙惠顾29.99刀一根。

4. 非线形编辑用户

——亲爱的用户,我是你大爷,Thunderbolt口砍了,请把你们之前买的Thunderbolt外接磁盘阵列组都换成USB 3.0 Type-C的吧!

5. 星巴克用户

——亲爱的用户,我是你祖宗,闪光信仰灯?没了。

这个问题下群魔乱舞,一堆小白都来答题了。

某些XX果粉,麻烦自行离开我们光辉伟大正确的果粉队伍好吗?

还说什么苹果最早引入USB?

妈的,笑得我前列腺液都要尿出来了。

我不是针对谁,但是某几个说什么狗屁苹果最早引入USB的先闭上你的嘴巴。

history - Did Apple "jumpstart" the USB market?

1997年6月份开始我伟大光辉正确黑科技满点的索尼大法已经开始生产带USB和火线的笔记本——最早有关苹果开始生产带USB口的记录还要等到1997年10月对乔布斯的某个访谈中,乔布斯提到他们1998年生产的设备会对USB产生支持。

连乔帮主的访谈都没读遍,你也配当果粉?滚!

user avatar

以前,人类最好的随机数发生器是让一个没用过vim的人退出vim。现在,人类最好的随机数发生器是给一个熟练使用vim的人一个新macbook pro。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苹果在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可以说是一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为了全面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亮点与技术创新: 革命性的“触控栏”(Touch Bar)和“触控ID”(Touch .............
  • 回答
    2016年,苹果在印度市场卖出了250万部iPhone,这个数字虽然放在苹果全球总销量中不算惊人,但对于这个市场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里程碑。要评价这个成绩,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看。首先,得说说这250万部销量背后的意义。印度是一个极其庞大且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对价格非常敏感的市场.............
  • 回答
    2016 年 9 月 7 日的苹果发布会,在我看来,算得上是苹果在“产品迭代”和“战略调整”双重压力下的一场相当“稳健”但又不失“亮点”的发布会。说它稳健,是因为新品的发布都在意料之中,并没有出现颠覆性的全新产品线;说它亮点,则是因为在一些用户感知最强烈的体验上,苹果确实做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改进,.............
  • 回答
    苹果自研 Mac 芯片: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苹果公司在 Mac 产品线上逐步淘汰英特尔处理器,转而使用自家设计的 Apple Silicon 芯片,这无疑是近年来科技界最引人注目,也最具颠覆性的举措之一。这场由苹果主导的处理器“换代”,与其说是对英特尔的“弃用”,不如说是一场苹果对自身产品生态和技术路.............
  • 回答
    苹果在中国供应链之外寻求多元化布局的动作,最近又有了新的注脚——据多家媒体报道,作为苹果最重要的代工厂,富士康、和硕、纬创等三家公司正计划在印度共同投资约9亿美元。这一举动,无疑是苹果全球化战略和“中国+1”策略在印度市场的一次重要落地,对于苹果、这些代工厂以及印度经济而言,都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苹.............
  • 回答
    苹果因夸大 iPhone 防水功能在美国遭起诉,其真实防水能力几何?近期,苹果公司因涉嫌夸大 iPhone 的防水性能,在美国面临集体诉讼,这无疑给这位科技巨头蒙上了一层阴影。消费者权益的声张,让人们重新审视 iPhone 在潮湿环境下的实际表现,以及苹果在营销宣传中的边界。起诉的焦点:夸大宣传还是.............
  • 回答
    苹果悄然上架新款 iPod touch:时代的尾声,还是情怀的延续?在数字音乐早已融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苹果公司突然在官网悄无声息地更新了 iPod touch 系列,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型号。这一举动无疑在科技圈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人惊叹苹果的“长情”,有人疑惑其背后的战略考量,也有人感慨这可能.............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发布,在我看来,是个人电脑行业的一次重大地震,它不仅仅是苹果一次成功的硬件迭代,更是对整个芯片设计和 PC 生态系统的一次有力冲击。这枚小小的芯片,承载着苹果深耕芯片领域多年来的心血,带来的变化,绝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M1 芯片的核心亮点与技术突破:要评价 M1,我们得从它的“.............
  • 回答
    3 月 18 日晚,苹果官网毫无预兆地更新了 iPad Pro 系列,这次的升级无疑给不少期待已久的消费者带来了惊喜,也留下了不少值得探讨的地方。总的来说,这次的 iPad Pro 更新可以称得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组合拳,苹果这次在屏幕、性能和配件上的加码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一些地方让人觉得.............
  • 回答
    小米高管将苹果2019春季发布会解读为“在学小米”,这个说法着实引人遐想。要评价这句话,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小米和苹果各自的行业地位、发展路径,以及那场发布会所释放出的信号。首先,小米,作为一家以“互联网思维”起家、以性价比为核心的品牌,早期确实凭借其“为发烧而生”的口号,以及对硬件配置的极致追求,迅速.............
  • 回答
    苹果 iPhone XR:一款具有争议但依然成功的机型苹果 iPhone XR 于 2018 年 10 月发布,定位介于高端旗舰 iPhone XS 和 XS Max 之间,但却以更亲民的价格提供了许多旗舰级的体验。这款手机自发布以来就伴随着一些争议,但也无疑是苹果在当时最畅销的机型之一。下面将从多.............
  • 回答
    苹果营销副总裁回应 iPhone 12 使卡片消磁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苹果的回应策略、消费者反应、技术解读以及行业影响等。以下将详细阐述: 苹果的回应策略:谨慎、有区分的告知苹果营销副总裁的表态,可以看作是一种谨慎且有区分的沟通策略。他们的回应核心是: 承认并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卡片.............
  • 回答
    苹果 M1X 芯片(虽然苹果官方并未正式发布名为“M1X”的芯片,但业界普遍认为这指的是M1 Pro和M1 Max芯片系列,它们是在M1芯片基础上的重大升级版本,通常被统称为“M1X”或者“M2”的前身。)因此,我将详细评价的是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它们代表了苹果自研芯片在性能和能效.............
  • 回答
    苹果 M1 Ultra 芯片,如果单刀直入地说,它就是两个 M1 Max 通过“UltraFusion”技术硬生生叠在了一起。你把它想象成一个巨无霸,里面塞了两颗规格完全相同的大心脏,而且这两颗心脏之间还有专门打通的、极速的高速公路,让它们可以无缝协作。为什么说它“硬生生叠在一起”?这里的“叠在一起.............
  • 回答
    关于苹果中国使用的广告文案「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目前在公开资料中并未找到与苹果官方广告直接相关的记录。这一短语可能源于网络误传、用户误记或非官方的二次创作。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文案的可能含义和评价进行分析: 1. 文案本身的语义与结构分析 字面含义: “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字面上包含两个.............
  • 回答
    苹果于2014年10月27日发布的 OS X Yosemite 是苹果在macOS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版本,标志着苹果在设计语言、用户体验和技术整合上的重大变革。以下从多个维度对Yosemite进行详细分析: 1. 设计哲学:统一的视觉语言Yosemite 最显著的创新是 “扁平化设计”,这一理念.............
  • 回答
    苹果 iPad Air 铅笔广告(20202021年)与三星 Galaxy Tab 2011 年广告在创意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意主题的相似性:手写与创作的视觉化 苹果 iPad Air 铅笔广告 苹果广告以“Apple Pencil”为核心,重点展示其与 .............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彩色 iMac 在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它不仅是苹果首次在桌面级电脑中采用自研 ARM 架构芯片,更以其多彩的设计语言和强大的性能表现,为一体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下面我将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详细评价这款 iMac: 亮点:1. 惊艳的色彩设计与轻薄一体化机身: 色彩的.............
  • 回答
    苹果在 2018 年 9 月推出的 iPhone Xs 系列,包括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可以说是当时苹果最先进的手机产品。要评价 iPhone Xs,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设计、屏幕、性能、拍照、续航、系统以及市场表现等。一、设计与工艺:经典延续与精.............
  • 回答
    苹果在 Apple Music 中引入无损音频和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绝对是音乐爱好者们翘首以盼的革新,也让其在流媒体音乐领域站稳了脚跟。如果让我来评价,我会说这是苹果又一次精准的“抓大放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的升级,并且是以一种相对“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的日常听歌习惯。无损音频:回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