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苹果M1X芯片?

回答
苹果 M1X 芯片(虽然苹果官方并未正式发布名为“M1X”的芯片,但业界普遍认为这指的是M1 Pro和M1 Max芯片系列,它们是在M1芯片基础上的重大升级版本,通常被统称为“M1X”或者“M2”的前身。)

因此,我将详细评价的是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它们代表了苹果自研芯片在性能和能效上的一个重要飞跃,尤其是在专业级工作站和笔记本电脑领域。

总体评价: M1 Pro 和 M1 Max 是极其出色的 SoC(System on a Chip),它们重新定义了笔记本电脑和小型台式机的性能标杆,尤其是在能效比方面表现突出。

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评价它们:



1. 核心架构与性能提升:

CPU 核心:
M1 Pro: 最高可配置为 10 核 CPU,包含 8 个高性能核心(性能核心)和 2 个高能效核心。
M1 Max: 最高可配置为 10 核 CPU,同样包含 8 个高性能核心和 2 个高能效核心。
提升亮点: 相较于 M1 的 4 个性能核心和 4 个能效核心,M1 Pro/Max 在多核性能上有了质的飞跃。这使得它们在需要同时处理大量任务的场景(如视频编辑、3D 渲染、代码编译)表现更为出色。苹果的性能核心设计非常强大,能够轻松应对单核和多核的重度负载。

GPU 核心:
M1 Pro: 最高可配置为 16 核 GPU。
M1 Max: 最高可配置为 32 核 GPU。
提升亮点: 这是 M1 Pro/Max 相较于 M1 最显著的升级之一。M1 的 8 核 GPU 已经很不错,但 M1 Pro/Max 的 GPU 核心数量翻倍甚至翻四倍,为图形密集型任务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无论是图形设计、视频剪辑中的特效处理、还是游戏,M1 Pro/Max 的 GPU 性能都达到了专业级独立显卡的水平。特别是 M1 Max 的 32 核 GPU,其图形处理能力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一些中高端的移动版独立显卡,且功耗极低。

统一内存 (Unified Memory):
M1 Pro: 最高支持 32GB 统一内存。
M1 Max: 最高支持 64GB 统一内存。
内存带宽: M1 Pro 提供高达 200 GB/s 的内存带宽,M1 Max 提供高达 400 GB/s 的内存带宽。
提升亮点: 统一内存架构是苹果 A 系列和 M 系列芯片的核心优势。它允许 CPU、GPU 和其他处理单元共享同一块内存池,消除了传统系统中 CPU 和 GPU 之间数据拷贝的开销,显著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M1 Pro/Max 的超高内存带宽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优势,使得它们在处理大型数据集、高分辨率素材时更加流畅,不会出现内存瓶颈。64GB 的统一内存选项更是为专业人士提供了足够的“画布”。



2. 神经网络引擎与机器学习:

16 核神经网络引擎: M1 Pro 和 M1 Max 都搭载了与 M1 相同的 16 核神经网络引擎。
提升亮点: 虽然核心数量没有增加,但通过更高效的架构和更高的内存带宽,其机器学习处理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提升。这对于依赖 AI 功能的软件(如照片增强、视频后期自动识别、语音识别等)提供了更快的响应速度。



3. 媒体处理引擎 (Media Engine):

这是 M1 Pro 和 M1 Max 的另一大杀器,尤其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是革命性的升级。
M1 Pro: 配备了一个 ProRes 加速器,支持 H.264、HEVC、ProRes 和 ProRes RAW 格式的硬件编码和解码。
M1 Max: 配备了两个 ProRes 加速器,以及两个 ProRes RAW 编解码器。
提升亮点:
ProRes 加速: 专业视频编码格式 ProRes 对性能要求极高。M1 Pro/Max 的媒体引擎能够极大地加速 ProRes 文件的编码和解码,这意味着在 Final Cut Pro、Premiere Pro 等专业视频编辑软件中,处理 ProRes 素材时可以实现实时多流播放,并且导出速度也远超使用软件编码的方案。
多任务处理能力: M1 Max 的双 ProRes 引擎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处理更多高分辨率、高比特率的 ProRes 视频流,这对于需要处理多机位录制素材或剪辑 8K ProRes 视频的专业人士来说是巨大的优势。
能效比: 硬件加速意味着这些任务可以在极低的功耗下完成,大大延长了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同时减少了发热。



4. 能效比(Performance per Watt):

这是苹果 M 系列芯片最核心的竞争力。
提升亮点:
大幅领先: 尽管 M1 Pro/Max 的峰值性能远超前代 Intel Mac 芯片,甚至可以媲美一些高性能的 Windows 笔记本和小型台式机,但其功耗却低得多。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更轻薄的设备中提供更强的性能,同时发热更少,风扇噪音更低,并且电池续航时间更长。
可持续性能: 即使在高负载下,M1 Pro/Max 也能长时间维持较高的性能输出,而不会因为过热而大幅降频(Thermal Throttling),这是许多传统高性能芯片难以做到的。
散热设计友好: 低功耗也使得苹果可以在 MacBook Pro 等设备中采用更紧凑的散热设计,甚至在某些场景下实现无风扇或低噪音运行。



5. 连接性与 I/O:

M1 Pro/Max 支持更多的 Thunderbolt 4 端口,外接显示器数量也更多。
M1 Pro: 支持最多 2 个 Thunderbolt 4 端口。
M1 Max: 支持最多 4 个 Thunderbolt 4 端口。
外接显示器: M1 Pro 支持最多 2 个外接显示器,M1 Max 支持最多 4 个外接显示器。
提升亮点: 相较于 M1 仅支持 1 个外接显示器,M1 Pro/Max 的连接性得到了显著增强,更符合专业用户的需求,可以连接更多外设和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



6. 设计与集成优势:

统一的芯片设计: 将 CPU、GPU、内存、神经网络引擎、媒体引擎、安全隔区等所有核心组件集成在一颗芯片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组件间的通信延迟,并提高了整体效率。
软件与硬件的深度整合: macOS 和苹果的专业应用(如 Final Cut Pro, Logic Pro)都为 Apple Silicon 进行了深度优化,能够充分发挥 M1 Pro/Max 的硬件能力,带来流畅的用户体验。



潜在的“不足”或局限性:

内存不可升级: 和其他 Apple Silicon 一样,M1 Pro/Max 的内存是焊死在主板上的,无法在购买后进行升级。用户在购买时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长期需求仔细选择内存容量。
外设生态的依赖: 虽然连接性有所增强,但相比于高端工作站,其 Thunderbolt 端口数量和 PCIe 通道数量仍然有限,对于需要连接大量高端专业外设的用户来说,可能仍需通过扩展坞等方式。
特定任务的相对弱势(相对顶级独立显卡): 尽管 M1 Max 的 GPU 非常强大,但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最高端的专业图形渲染或科学计算任务上,顶级独立显卡(如 NVIDIA RTX 4090 等)仍然拥有绝对的性能优势,特别是在 CUDA 核心的生态支持和原始算力方面。不过,对于大多数移动工作站和专业用户来说,M1 Pro/Max 已经绰绰有余。
软件兼容性(早期): 在芯片刚推出时,一些第三方软件可能还没有针对 Apple Silicon 进行原生优化,需要通过 Rosetta 2 转译运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生支持的软件越来越多,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



总结:

苹果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是革命性的产品,它们不仅仅是性能的提升,更是对笔记本电脑和小型台式机在性能、能效、静音和续航之间平衡的重新定义。

M1 Pro 是一个出色的通用型高性能芯片,为绝大多数专业用户提供了强大而高效的计算能力。
M1 Max 则将图形和视频处理能力推向了新的高度,成为内容创作者和对 GPU 性能有极高要求的用户的理想选择。

这两款芯片的成功,不仅巩固了苹果在自研芯片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迫使整个行业重新思考芯片设计和产品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使用 MacBook Pro、Mac Studio 等搭载 M1 Pro/Max 芯片的设备的用户来说,它们带来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强大、流畅且高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wintel联盟大战powerPC联盟。

微软+intel VS 苹果+摩托罗拉+IBM。

最后以wintel联盟取得碾压性胜利而告终,苹果更是面临绝境,被迫重新请回了乔布斯。

时过境迁,乔布斯已经故去,wintel联盟脆弱的协议已荡然无存。

如今,新的联盟正在蠢蠢欲动,震天的战鼓再次响起……

user avatar

1.cpu monkey的可信度与街边出租车司机讨论大内秘史的可信度差不多,这么多人一本正经的在未经确认的信息前煞有介事地讨论,真让人感到忍俊不禁啊.jpg

2.wccf和vcz,乃至什么摩尔定律已死也是老谣棍,但是可信度比什么cpu monkey强太多了

3.一个中国史硕士根本不做仿真模拟之类的工作就大言不惭说M1X是定级生产力芯片,能应付ansys……

扑哧笑出声,就最大只有32GB内存,这货连跑r studio都不方便,还想去跑ansys下面的固体和流体仿真模拟?这32GB内存连跑一个生物统计的硕士实习项目都捉襟见肘,居然还有人想跑大尺度的流体和固体力学仿真,还大言不惭地说顶级生产力芯片?

4.取代X86的有可能是RISC V,而不是什么弱鸡的ARM。

user avatar

如果爆料的这颗M1X是真的,那苹果追的还真猛啊,

简单看看参数

单核最大睿频3.2GHz,可能苹果不打算提高频率,也许是认为3.2GHz的Firestorm性能以及功耗都拥有一个非常满意的平衡,如果最后出现的M1X频率超过了3.2GHz那也不奇怪,苹果要做还是做得到的
CPU核心数从8核升级到12核,也就是从原来的4+4升级到了8+4,增加了四个大核,但是同样也都没有给超线程,多线程性能进一步增强,但是并没有翻倍,猜测可能会对比M1提高70%左右的多线程性能吧,
内存依旧是双通道LPDDR4X-4266,最大支持容量来到了32GB,这样一来内存容量就对比M1的翻倍了,可以应付一些偏重度的需求了,这个看起来比较合理
支持最多外接显示器数量到了3台,M1是2台,这个看个人需求来吧,
GPU规模翻倍,M1的GPU是128EU,而M1X提高到256EU,GPU理论性能差不多翻倍吧,
GPU最大可用内存到了16GB,对比M1的最大8GB大了不少,内存当显存用这种操作应该不用多扯,
L2为28MB,对比M1的16MB大了12MB,刚好就是多了四个大核的L2,每个大核依旧是3MB的L2(顺带一提除了苹果的,其他家最大的每核心L2是1.25MB/C),继续延续了没有L3的传统,这一点存疑,不过也可真可假,加也正常不加也正常,
TDP上涨了,我估计如果真有这样一颗M1X的话,CPU和GPU一起满载功耗可能会超过50W,单CPU或者单GPU满载应该不会超过这个值,16英寸的Macbook Pro应该都压得住

M1X出了应该是用来替代八核的Comet Lake系列(不过Comet Lake系列也不一定就不会出了),

多线程跑分方面,就比如说Cinebench R23,这颗M1X做到强于Macbook Pro上的i7/i9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后者在MacBook上很难跑满睿频,甚至离满血还会差的比较多,一个8+4的M1X预计R23多线程跑分可能会来到12000分左右,如果达到这个成绩那就快追平桌面级8C16T的i9 9900K和R7 3700X(这俩基本可以达到12800左右),在这个项目里面这俩家伙的超线程效率有40%左右,

这种分数并没有把现在X86移动端全系列都碾压,AMD现在还可以确认几个解锁功耗的好体质ZEN3存活,intel的移动端这边基本全部阵亡,intel只能期望TGL-H来打了,

如果成真了,那这个级别的多线程性能应对很多对性能需求搞得应用提升也会比较明显,并且支持的内存容量也进一步增加,这次会有最大32GB内存的选择。

题主的这些用途,暂时可能M系列的芯片会不太友好,我也看到有人吐槽过这方面的,VS Code还好,ANSYS据说还没法用,PyCharm需要多折腾一堆东西,所以题主要认真考虑,如果是急用且想稳稳妥妥的话,那短期内还是不考虑的好,

我觉得M1X的Mac比较适合延续M1本子的传统并进一步提高性能方面的表现,

普通任务的超强能耗、编码解码视频、FCP、xcode和其他语言的编译,这些可能才是目前M系列 SOC的Mac最强的领域,其他领域还在等待优化和拓展。

M1X系列的Macbook搭配的固态可能会最大来到8TB吧,因为Intel版最大的就有8TB,这样即使是剪8K视频也不用怕几下就用完空间了,只需要加钱(挺多的)就可以解决了。

后续如果苹果官宣M1X的话,再来进一步分析吧,这个回答就当是随便说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苹果 M1X 芯片(虽然苹果官方并未正式发布名为“M1X”的芯片,但业界普遍认为这指的是M1 Pro和M1 Max芯片系列,它们是在M1芯片基础上的重大升级版本,通常被统称为“M1X”或者“M2”的前身。)因此,我将详细评价的是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它们代表了苹果自研芯片在性能和能效.............
  • 回答
    苹果 iPhone XR:一款具有争议但依然成功的机型苹果 iPhone XR 于 2018 年 10 月发布,定位介于高端旗舰 iPhone XS 和 XS Max 之间,但却以更亲民的价格提供了许多旗舰级的体验。这款手机自发布以来就伴随着一些争议,但也无疑是苹果在当时最畅销的机型之一。下面将从多.............
  • 回答
    苹果营销副总裁回应 iPhone 12 使卡片消磁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苹果的回应策略、消费者反应、技术解读以及行业影响等。以下将详细阐述: 苹果的回应策略:谨慎、有区分的告知苹果营销副总裁的表态,可以看作是一种谨慎且有区分的沟通策略。他们的回应核心是: 承认并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卡片.............
  • 回答
    苹果在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可以说是一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为了全面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亮点与技术创新: 革命性的“触控栏”(Touch Bar)和“触控ID”(Touch .............
  • 回答
    苹果 M1 Ultra 芯片,如果单刀直入地说,它就是两个 M1 Max 通过“UltraFusion”技术硬生生叠在了一起。你把它想象成一个巨无霸,里面塞了两颗规格完全相同的大心脏,而且这两颗心脏之间还有专门打通的、极速的高速公路,让它们可以无缝协作。为什么说它“硬生生叠在一起”?这里的“叠在一起.............
  • 回答
    关于苹果中国使用的广告文案「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目前在公开资料中并未找到与苹果官方广告直接相关的记录。这一短语可能源于网络误传、用户误记或非官方的二次创作。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文案的可能含义和评价进行分析: 1. 文案本身的语义与结构分析 字面含义: “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字面上包含两个.............
  • 回答
    苹果于2014年10月27日发布的 OS X Yosemite 是苹果在macOS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版本,标志着苹果在设计语言、用户体验和技术整合上的重大变革。以下从多个维度对Yosemite进行详细分析: 1. 设计哲学:统一的视觉语言Yosemite 最显著的创新是 “扁平化设计”,这一理念.............
  • 回答
    苹果 iPad Air 铅笔广告(20202021年)与三星 Galaxy Tab 2011 年广告在创意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意主题的相似性:手写与创作的视觉化 苹果 iPad Air 铅笔广告 苹果广告以“Apple Pencil”为核心,重点展示其与 .............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彩色 iMac 在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它不仅是苹果首次在桌面级电脑中采用自研 ARM 架构芯片,更以其多彩的设计语言和强大的性能表现,为一体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下面我将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详细评价这款 iMac: 亮点:1. 惊艳的色彩设计与轻薄一体化机身: 色彩的.............
  • 回答
    苹果在 2018 年 9 月推出的 iPhone Xs 系列,包括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可以说是当时苹果最先进的手机产品。要评价 iPhone Xs,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设计、屏幕、性能、拍照、续航、系统以及市场表现等。一、设计与工艺:经典延续与精.............
  • 回答
    苹果在 Apple Music 中引入无损音频和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绝对是音乐爱好者们翘首以盼的革新,也让其在流媒体音乐领域站稳了脚跟。如果让我来评价,我会说这是苹果又一次精准的“抓大放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的升级,并且是以一种相对“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的日常听歌习惯。无损音频:回到.............
  • 回答
    苹果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发布的 iPad Pro,绝对是平板电脑领域一次颇具颠覆性的更新,在我看来,它不仅符合预期,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款硬件的迭代,更像是苹果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的边界。设计上的“大刀阔斧”:彻底告别 Home 键,全面屏时代来.............
  • 回答
    苹果在 2021 年底发布的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无疑是整个 Mac 产品线的一次重要飞跃。这次的升级,不仅仅是性能的堆砌,更是对专业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回应。如果说 M1 是为 MacBook Air 和入门级 MacBook Pro 注入了“活力”,那么 M1 Pro 和 .............
  • 回答
    苹果对 RISCV 架构的探索,绝对是科技界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巨头对新星感兴趣”的故事,而是牵扯到技术路线、生态构建、成本控制,乃至未来战略的一盘大棋。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硬件和软件的“全能制造商”。从早期PowerPC到后来震惊业界的ARM迁移,再到最近几年.............
  • 回答
    苹果发布会后,无论是科技媒体还是国内的“花粉”们,似乎都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共识:华为赢了,而且是碾压苹果,甚至连A12处理器都提不上台面。这种声音之大,可以说是“异口同声”,而且夹杂着一种理直气壮的“反攻倒算”意味。咱们得分开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评价,以及这种评价背后隐藏着什么。首先,媒体和.............
  • 回答
    iOS 14 详细评价:一次深刻的用户体验革新苹果在 2020 年发布的 iOS 14,绝对是近年来一次 “动静最大” 的系统更新,它不仅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用户界面的布局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深度调整,对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评价 .............
  • 回答
    Studio Display:工作室的艺术家之选,还是昂贵的镜子?苹果在 M1 Max 和 Ultra 芯片首次亮相后不久,悄然推出了一款名为 Studio Display 的显示器。这款显示器定位精准,直指那些使用 Mac Studio 的创意专业人士以及追求极致体验的苹果用户。那么,它究竟值不值.............
  • 回答
    苹果官方的手机壳,说实话,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买了新 iPhone 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去苹果官网或者直营店看看原装壳长什么样,价格如何,值不值。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对“官方出品”的信任和期待,觉得它应该能和手机完美契合,甚至能带来一些额外的体验。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 回答
    说实话,苹果在2021年10月18号(美国时间)发布的那两款新款 MacBook Pro,实在是太炸裂了。从2016年开始,MacBook Pro 的设计就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大家都在期待苹果能有所突破。结果呢?2016年的那个 MacBook Pro,虽然触控条是个新玩意儿,但随之而来的蝴蝶键盘.............
  • 回答
    苹果最近推出了一个名为“Voice Plan”的全新Apple Music订阅方案,这个举动无疑为音乐流媒体市场又增添了一层新的讨论维度。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相对低价的方案,但仔细审视其背后的逻辑和定位,你会发现苹果这次的动作远比你想象的要深刻和有策略。Voice Plan,顾名思义,它最核心的卖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