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苹果发布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相比 M1 有哪些提升,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回答
苹果在 2021 年底发布的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无疑是整个 Mac 产品线的一次重要飞跃。这次的升级,不仅仅是性能的堆砌,更是对专业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回应。如果说 M1 是为 MacBook Air 和入门级 MacBook Pro 注入了“活力”,那么 M1 Pro 和 M1 Max 则是为 MacBook Pro 和 Mac Studio 带来了“澎湃动力”,彻底改变了许多专业工作者的工作流程。

相比 M1,M1 Pro 和 M1 Max 有哪些提升?

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审视这次的提升:

CPU 核心数量的翻倍甚至更多: M1 拥有 8 核 CPU(4 个高性能核心 + 4 个高能效核心)。而 M1 Pro 最高拥有 10 核 CPU(8 个高性能核心 + 2 个高能效核心),M1 Max 同样是 10 核 CPU。这意味着在需要强大 CPU 性能的任务上,例如代码编译、复杂的模拟计算、大规模数据处理等,M1 Pro 和 M1 Max 能提供数倍于 M1 的性能。更重要的是,高性能核心的数量显著增加,这直接决定了软件在多线程任务下的表现。

GPU 核心数量的爆炸式增长: 这是 M1 Pro 和 M1 Max 与 M1 最显著的差异之一。M1 的 GPU 为 7 核或 8 核。而 M1 Pro 最高可达 16 核 GPU,M1 Max 则更是高达 32 核 GPU。对于图形密集型工作,如 3D 渲染、视频剪辑(尤其是高分辨率、多轨道)、图形设计、甚至一些科学计算的可视化,GPU 性能的提升是革命性的。这意味着更快的渲染速度、更流畅的实时预览、以及处理更复杂视觉效果的能力。

统一内存带宽和容量的巨幅提升: M1 的统一内存带宽为 68.25GB/s,最高支持 16GB 统一内存。M1 Pro 将内存带宽提升至 200GB/s,最高支持 32GB 统一内存。M1 Max 则将带宽推向 400GB/s,并且最高支持 64GB 统一内存。
为什么内存带宽重要? 统一内存架构的优势在于 CPU、GPU 和其他处理单元共享同一块内存,无需数据在不同内存池之间来回拷贝,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但如果内存带宽不足,即使有更多的核心,也可能因为“喂不饱”而无法发挥全部实力。M1 Pro 和 M1 Max 的巨大内存带宽,确保了即便是在处理大量高分辨率素材、复杂的 3D 模型或大型数据集时,CPU 和 GPU 也能流畅地访问和处理数据,避免了瓶颈。
为什么内存容量重要? 对于专业应用,例如运行带有大量插件的音频工作站、加载巨大的 3D 场景、处理高分辨率的 RAW 照片序列、以及运行需要加载整个数据集的机器学习模型,更大的内存容量至关重要。64GB 的统一内存,对于许多专业用户来说,意味着他们可以摆脱早期 M1 芯片在内存容量上的限制,更专注于创作本身,而不是被内存困扰。

媒体处理引擎的引入和增强: M1 Pro 和 M1 Max 引入了专门的媒体处理引擎,包括 ProRes 加速器。这对于视频编辑从业者来说是重大利好。
ProRes 加速: ProRes 是 Apple 推出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视频编解码器,广泛应用于专业视频制作。M1 Pro 和 M1 Max 中的 ProRes 加速器可以大幅加快 ProRes 视频的编码和解码速度,甚至在 M1 Max 上可以同时处理多达 7 条 8K ProRes 视频流。这意味着视频剪辑师可以更流畅地进行剪辑、调色,并且导出速度极快,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H.264 和 HEVC 加速: 除了 ProRes,这些芯片也进一步增强了对 H.264 和 HEVC 等常见视频格式的硬件加速能力,使得这些格式的视频处理也更加高效。

更多的 Thunderbolt/USB 4 端口和外部显示器支持: M1 芯片的 Mac(如 MacBook Air, 13 英寸 MacBook Pro)通常只能支持一个外部显示器。而 M1 Pro 可以支持最多两个外部显示器,M1 Max 则可以支持最多四个外部显示器。此外,Pro 和 Max 芯片的 Mac 通常也配备了更多的 Thunderbolt/USB 4 端口,这对于需要连接多种外设、外部存储、显示器的专业用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便利。

M1 Pro 和 M1 Max 的亮点:

1. 重新定义了移动平台的专业性能: M1 Pro 和 M1 Max 的出现,让 MacBook Pro 第一次真正拥有了与桌面级高性能工作站相媲美的能力,而且是在一个如此便携、安静且功耗极低的封装中。对于需要移动办公的专业人士(如差旅视频编辑、摄影师、音乐人),这无疑是革命性的。
2. 出色的能效比: 尽管性能大幅提升,但得益于 Apple Silicon 的能效优化,M1 Pro 和 M1 Max 的功耗控制依然出色。这意味着在高性能输出的同时,电池续航依然保持了 MacBook 家族一贯的优势,而且风扇噪音也控制得非常好,即便在高负载下,也能保持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
3. 流畅的创作体验: 苹果强大的软件生态与硬件的高度集成,使得 macOS 在这些芯片上的表现极为流畅。无论是启动应用、切换任务,还是处理大型项目,用户都能感受到一种“顺滑”的体验,这是许多用户选择 Mac 的重要原因。
4. 强大的统一内存优势: 再次强调,统一内存架构配合高带宽和高容量,为专业工作流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例如,在 Final Cut Pro 中处理多条 4K 或 8K 视频流,或者在 Logic Pro 中加载数百个音源和效果器,都能轻松应对,不再是 M1 时代需要小心翼翼管理内存使用。
5. ProRes 加速的针对性突破: 对于视频行业而言,ProRes 加速是直接命中痛点的功能。它使得 MacBook Pro 能够胜任以前只有高端工作站才能完成的 ProRes 工作流,极大地降低了专业视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
6. Mac Studio 的推出,将专业级性能推向新高度: 配合 Mac Studio 的发布,M1 Max(以及后来的 M1 Ultra)将 Apple Silicon 的威力延伸到了台式机领域,为需要极致性能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更强大的选择。

M1 Pro 和 M1 Max 的不足:

1. 内存和存储的“封顶”设计: 苹果的统一内存和存储是焊死在主板上的,这意味着购买时就必须确定好所需容量。一旦购买完毕,就无法像传统 PC 那样进行升级。对于一些希望未来能够扩展内存或存储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限制。而且,选择高配置(如 64GB 内存 + 8TB SSD)的价格会非常昂贵。
2. 部分专业软件生态的磨合: 尽管 Apple Silicon 的 Rosetta 2 转译技术已经做得非常出色,能够运行绝大多数 x86 应用程序,但仍有极少数非常专业的、对底层架构依赖极高的软件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或者在转译模式下性能不如原生 ARM 版本。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善,大多数主流专业软件都已经推出了原生 ARM 版本。
3. 外部接口的“统一”化选择: 虽然 M1 Pro 和 M1 Max 提供了更多的 Thunderbolt 端口,但苹果似乎也在逐渐减少对传统 USBA、HDMI、SD 卡读卡器等接口的原生支持(在 MacBook Pro 的某些型号上)。这迫使许多用户不得不依赖扩展坞或转换器,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和不便。
4. 价格门槛: 相比于 M1 芯片的设备,搭载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 MacBook Pro 和 Mac Studio 的起售价都明显更高,这使得它们成为了面向特定专业用户群体的产品,而非大众消费品。
5. M1 Max 在某些场景下可能“大材小用”: 对于许多只需要处理少量高清视频、进行普通图形设计或日常办公的用户来说,M1 Pro 甚至 M1 芯片已经绰绰有余。M1 Max 带来的极致性能,只有在处理极其繁重的工作负载时才能完全发挥,这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可能是一种性能的过剩,而代价是更高的售价。

总而言之, M1 Pro 和 M1 Max 是苹果在芯片设计和 Mac 产品战略上的一次重大成功。它们不仅巩固了苹果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它为专业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性能、效率和便携性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它们证明了定制化 ARM 芯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巨大潜力,并且成功地将 Mac 推向了更专业、更强大的计算平台。当然,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内存和存储的不可升级性,以及较高的价格门槛,是潜在用户需要仔细权衡的因素。但从整体来看,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发布,无疑是 Mac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1性能很强,但请别与手机这类移动处理器相提并论行吗?

还tm手机移动处理器之巅。

这是哪家手机用的?

商业上,并不是说先进,就一定会成功商化。

理解这个,要有对电子产业及商业决策有些了解。前者是例子,后者是自己。

英特尔处理器,在杀出重围之前,一直都不是性能最强的。只是,其Wintel联盟使英特尔与微软赢到了最后。输的都倒闭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首个图形操作系统还能活下来,乔布斯整出的苹果电脑使用的MACOS。

在Wintel联盟下活下来,根本原因在于,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的强势及MacOS的强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苹果终于做出了自己的专用处理器M1/M1Pro/M1Max

但是呢。上面我已经说过了。商化上,并不是技术先进就一定能比技术差的成功商化。

M1系列最大的敌人恰恰就是苹果

我看了很多评测,大多都指向了使用M1导致一大堆应用无法使用。开发者也没有动力。

这些顾虑下,导致搭载M1的 macbook销售并不佳。

所以要加码。一方面是消费者,一方面是开发者。

前者通过砍内存(提高差价),不升级处理器。降低搭载M1笔记本的售价。来迫使消费者放弃英特尔版。这就是我说的,最大敌人恰恰是苹果自己。

第二就是开发者激励,没多少说的。取消前三年抽成就够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