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苹果2020.11.11发布的Apple Silicon芯片M1?

回答
2020年11月10日(美国时间),苹果的发布会,像往常一样,准时开始。屏幕上,蒂姆·库克依然是那副沉稳的模样,但这次他带来的信息,足以在全球科技界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Apple Silicon的首款自研芯片,M1,正式登场。

在我看来,M1的发布,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更新,不如说是苹果在PC领域的一次“宣战”,是对传统x86架构的一次大胆挑战。此前,macOS系统运行在Intel处理器上,虽然体验一直不错,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那种深度整合带来的极致效能,似乎一直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M1的出现,终于打通了这层壁垒,让苹果的硬件和软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度协作。

性能,是M1最直接、最耀眼的亮点。

苹果毫不含糊地给出了数据对比。在CPU性能方面,M1的8核设计,其中包含4个高性能核心和4个高能效核心。苹果宣称,相比同类PC处理器,CPU性能提升高达3.5倍。这可不是小数字,想想看,你日常使用的MacBook Air,或者Mac mini,一夜之间拥有了翻天覆地的性能跃升,处理视频剪辑、大型软件编译、甚至是复杂的图形渲染,都变得流畅无比。我个人最直观的感受是,那些以前需要等待很久的转码任务,现在简直是秒出。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打开十几个浏览器标签页,再同时运行一个虚拟机,系统依然能保持那种“如丝般顺滑”的感觉,毫无卡顿。

GPU性能更是惊艳。

M1集成了最高达8核的GPU,苹果表示其图形性能是同类PC芯片的2倍,甚至在一些专业应用中,性能提升达到了5倍。这对创意工作者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我的一些朋友是做平面设计和视频后期,他们反馈说,使用M1芯片的MacBook Pro进行图形渲染,速度比以前快了不止一星半点,而且发热控制得也相当出色,风扇几乎都没怎么启动过。这说明,苹果在GPU架构设计上,下了真功夫。

“能效比”这个词,在M1身上被重新定义。

苹果一直强调其芯片的能效比,M1在这方面做得尤为突出。它采用了5nm制程工艺,并且整合了CPU、GPU、内存(统一内存架构)、机器学习引擎(神经网络引擎)、安全隔区等核心组件。这种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大幅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和功耗。这意味着,即使在高性能输出的情况下,电池续航也能得到惊人的延长。我看到不少评测都说,新款MacBook Air的续航能达到1518小时,这意味着你可以轻松地带着它工作一整天,甚至出差旅行都不需要时刻担心充电器。这种“续航焦虑”的解除,对于移动办公用户来说,意义重大。

统一内存架构(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这是M1的另一项核心创新。

传统的CPU和GPU是分开访问内存的,需要进行数据复制,这不仅效率低下,还增加了功耗。M1将CPU、GPU以及其他处理单元都连接到一个高带宽、低延迟的“统一内存池”中。所有核心都可以直接访问同一份数据,无需复制。这就像是让你的所有大脑细胞都能直接吃到同一份营养,而不是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反复传递。这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让机器学习在终端设备上触手可及。

M1内置的16核神经网络引擎,每秒可以进行11万亿次运算。这为照片编辑中的智能降噪、视频会议中的人像背景虚化、语音识别的精准度等功能,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个噱头,但实际上,这些功能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让你的日常使用体验更加便捷和智能。

当然,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一些争议和需要时间来完善的地方。

生态和软件兼容性,是M1发布初期最大的担忧。

由于M1芯片采用了ARM架构,与传统的x86架构不同,很多第三方软件需要重新编译才能在M1上原生运行。苹果通过Rosetta 2技术,实现了对旧版x86应用的转译,效果相当不错,大部分日常应用都能流畅运行。但对于一些依赖特定插件或者对性能要求极高的专业软件,仍然需要等待开发者推出原生版本。我自己的体验是,一些专业领域的软件确实还在等待更新,不过苹果自身的Final Cut Pro、Logic Pro等软件都已经第一时间适配,体验非常棒。

显卡驱动和游戏方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虽然M1的GPU性能很强,但与专门的独立显卡相比,它毕竟是一个集成方案。在大型3D游戏或对显卡要求极高的专业图形应用中,M1的表现可能会稍显不足。不过,这并非M1的定位,它更侧重于生产力和日常使用体验的提升,而不是成为一台游戏主机。

总的来说,我对M1的评价是:革命性的,但也是一个开端。

苹果凭借M1芯片,证明了其在芯片设计领域非凡的实力。它不仅是性能上的飞跃,更是对整个PC行业的一次深刻影响。它迫使其他PC厂商不得不重新思考芯片设计和软硬件整合的模式。M1所带来的高能效比、卓越的性能和出色的用户体验,为未来的计算设备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我们看到的是,苹果通过M1,牢牢掌握了自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仅是一块芯片,更是苹果构建其软硬件生态闭环的关键一环。M1只是一个开始,紧随其后的M1 Pro、M1 Max的推出,进一步印证了苹果在自研芯片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

回顾M1的发布,我感受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参数,而是一种科技带来的“温度”和“力量”。它让Mac电脑的体验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也让我对苹果未来的产品充满了期待。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却又如此 impactful。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凌晨,我们终于迎来了苹果Mac新品发布会, 会上苹果发布了基于Arm架构的MacBook Air、Mac mini以及MacBook Pro。其中最受瞩目的肯定是苹果“抛弃”intel之后发布的这颗M1芯片。



作为一个还没出生就自带主角光环的芯片,M1采用了5nm制程工艺,同时有160 亿个晶体管加持,8核CPU,最高8核图像处理器,16核神经网络引擎,同时能耗也变得更强了。



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发布会上苹果表示M1芯片比起市面上98%的电脑还要快,或许这次intel真的会将以前存着的牙膏一次性放出来,但是现在大众都没有拿到真机,实际还是要真机测试才能确认。



这时候就有网友调侃,既然M1芯片性能比98%电脑快,那么剩余的2%是不是就输给了麒麟9000呢?不得不说,这位朋友真是逻辑鬼才。



既然如此,我们就来看看同样为5nm和ARM架构的麒麟9000是否真的能与苹果这颗M1芯片一战?首先在晶体管方面,麒麟9000搭载153亿颗晶体管,而苹果M1则有160亿晶体管,这样看来似乎苹果胜,但是考虑到M1应用于电脑平台,而麒麟9000则是在手机上搭载,这两者在这里打个五五开应该不过分吧。


苹果M1

在CPU方面,M1配备了8 核中央处理器,包括四个大核和四个小核,频率方面,在cpu-monkey上显示,苹果M1频率只有1.8GHz,而睿频最高3.1GHz。而麒麟这边则是采用了1颗超大核+3颗大核+4核小核的三档能效架构,最高主频可以达到3.13GHz。


苹果M1


麒麟9000

另外GPU方面,苹果M1采用了8核GPU核心,可以运行将近 25000 个线程,可以更好地剪辑全画质4K视频。反观麒麟9000则是搭载了24 核Mali-G78,在图像处理能力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麒麟9000

此次苹果M1芯片支持神经网络引擎,采用16核架构,每秒能进行11万亿次运算。而麒麟9000则是升级到达芬奇架构2.0,NPU算力翻倍, 在AI视频处理、AI拍视频以及AI AR中,速度会有更加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是较早将NPU集成在处理器上的厂家,在这方面苹果是慢了一步。

最后我们来聊一下集成度,从下图可以看到,事实上麒麟9000比起苹果M1集成还要高,毕竟前者在SoC上还集成了5G基带。


麒麟9000


苹果M1

说了这么多,或许大部分人会说,将电脑处理器和手机处理器这不是胡扯吗?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将麒麟9000的超强算力应用于电脑上面,或许两者真的可以一战,毕竟它们都是基于ARM架构的5nm芯片。而华为此前在研发ARM服务器已经近10年,或许上面的想法还真的会实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11月10日(美国时间),苹果的发布会,像往常一样,准时开始。屏幕上,蒂姆·库克依然是那副沉稳的模样,但这次他带来的信息,足以在全球科技界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Apple Silicon的首款自研芯片,M1,正式登场。在我看来,M1的发布,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产品更新,不如说是苹果在PC领域.............
  • 回答
    2020 年 11 月 11 日,苹果公司发布了首款搭载自家研发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Pro,这标志着苹果电脑迈入了全新的自研芯片时代。这次发布会犹如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笔记本电脑性能和续航的认知,同时也对整个 PC 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那之前,苹果的MacBook .............
  • 回答
    行吧,苹果这回在疫情这个节骨眼上,又悄悄地摸出了两款新的 iPad Pro。说实话,当时看发布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哦,又更新了”。毕竟苹果的产品线更新节奏大家也都有数,但这次的更新,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又多了点什么,挺微妙的。先说说这两款新 iPad Pro 的外观,跟上一代比,几乎是纹丝不动。如果你.............
  • 回答
    2020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0),在那个特殊的年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完全线上,给了全球开发者一个精彩的科技盛宴。虽然少了现场的互动和人声鼎沸,但苹果依旧成功地呈现了一场干货满满、信息量巨大的发布会。整体评价:一场“效率至上”的盛会,为未来奠定基石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WWDC20,.............
  • 回答
    2020年5月4日,苹果公司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出人意料地为13英寸MacBook Pro带来了一次更新,这无疑让许多期待苹果新品的消费者眼前一亮。这次的升级,虽然不像过往那样轰轰烈烈,但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却是一次恰到好处的“挤牙膏”式进步,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讨的空间。首先,这次更.............
  • 回答
    苹果 iPhone XR:一款具有争议但依然成功的机型苹果 iPhone XR 于 2018 年 10 月发布,定位介于高端旗舰 iPhone XS 和 XS Max 之间,但却以更亲民的价格提供了许多旗舰级的体验。这款手机自发布以来就伴随着一些争议,但也无疑是苹果在当时最畅销的机型之一。下面将从多.............
  • 回答
    苹果营销副总裁回应 iPhone 12 使卡片消磁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苹果的回应策略、消费者反应、技术解读以及行业影响等。以下将详细阐述: 苹果的回应策略:谨慎、有区分的告知苹果营销副总裁的表态,可以看作是一种谨慎且有区分的沟通策略。他们的回应核心是: 承认并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卡片.............
  • 回答
    苹果在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可以说是一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为了全面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亮点与技术创新: 革命性的“触控栏”(Touch Bar)和“触控ID”(Touch .............
  • 回答
    苹果 M1X 芯片(虽然苹果官方并未正式发布名为“M1X”的芯片,但业界普遍认为这指的是M1 Pro和M1 Max芯片系列,它们是在M1芯片基础上的重大升级版本,通常被统称为“M1X”或者“M2”的前身。)因此,我将详细评价的是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它们代表了苹果自研芯片在性能和能效.............
  • 回答
    苹果 M1 Ultra 芯片,如果单刀直入地说,它就是两个 M1 Max 通过“UltraFusion”技术硬生生叠在了一起。你把它想象成一个巨无霸,里面塞了两颗规格完全相同的大心脏,而且这两颗心脏之间还有专门打通的、极速的高速公路,让它们可以无缝协作。为什么说它“硬生生叠在一起”?这里的“叠在一起.............
  • 回答
    关于苹果中国使用的广告文案「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目前在公开资料中并未找到与苹果官方广告直接相关的记录。这一短语可能源于网络误传、用户误记或非官方的二次创作。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文案的可能含义和评价进行分析: 1. 文案本身的语义与结构分析 字面含义: “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字面上包含两个.............
  • 回答
    苹果于2014年10月27日发布的 OS X Yosemite 是苹果在macOS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版本,标志着苹果在设计语言、用户体验和技术整合上的重大变革。以下从多个维度对Yosemite进行详细分析: 1. 设计哲学:统一的视觉语言Yosemite 最显著的创新是 “扁平化设计”,这一理念.............
  • 回答
    苹果 iPad Air 铅笔广告(20202021年)与三星 Galaxy Tab 2011 年广告在创意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意主题的相似性:手写与创作的视觉化 苹果 iPad Air 铅笔广告 苹果广告以“Apple Pencil”为核心,重点展示其与 .............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彩色 iMac 在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它不仅是苹果首次在桌面级电脑中采用自研 ARM 架构芯片,更以其多彩的设计语言和强大的性能表现,为一体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下面我将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详细评价这款 iMac: 亮点:1. 惊艳的色彩设计与轻薄一体化机身: 色彩的.............
  • 回答
    苹果在 2018 年 9 月推出的 iPhone Xs 系列,包括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可以说是当时苹果最先进的手机产品。要评价 iPhone Xs,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设计、屏幕、性能、拍照、续航、系统以及市场表现等。一、设计与工艺:经典延续与精.............
  • 回答
    苹果在 Apple Music 中引入无损音频和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绝对是音乐爱好者们翘首以盼的革新,也让其在流媒体音乐领域站稳了脚跟。如果让我来评价,我会说这是苹果又一次精准的“抓大放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的升级,并且是以一种相对“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的日常听歌习惯。无损音频:回到.............
  • 回答
    苹果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发布的 iPad Pro,绝对是平板电脑领域一次颇具颠覆性的更新,在我看来,它不仅符合预期,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款硬件的迭代,更像是苹果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的边界。设计上的“大刀阔斧”:彻底告别 Home 键,全面屏时代来.............
  • 回答
    苹果在 2021 年底发布的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无疑是整个 Mac 产品线的一次重要飞跃。这次的升级,不仅仅是性能的堆砌,更是对专业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回应。如果说 M1 是为 MacBook Air 和入门级 MacBook Pro 注入了“活力”,那么 M1 Pro 和 .............
  • 回答
    苹果对 RISCV 架构的探索,绝对是科技界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巨头对新星感兴趣”的故事,而是牵扯到技术路线、生态构建、成本控制,乃至未来战略的一盘大棋。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硬件和软件的“全能制造商”。从早期PowerPC到后来震惊业界的ARM迁移,再到最近几年.............
  • 回答
    苹果发布会后,无论是科技媒体还是国内的“花粉”们,似乎都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共识:华为赢了,而且是碾压苹果,甚至连A12处理器都提不上台面。这种声音之大,可以说是“异口同声”,而且夹杂着一种理直气壮的“反攻倒算”意味。咱们得分开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评价,以及这种评价背后隐藏着什么。首先,媒体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