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16年8月库尔德武装和叙利亚政府军在哈塞克市的冲突?

回答
2016年8月发生在叙利亚哈塞克市的库尔德武装与叙利亚政府军之间的冲突,是一次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它不仅是叙利亚内战复杂性的一个缩影,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该地区各方力量的微妙平衡和各自的战略考量。

要评价这场冲突,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

1. 冲突的背景与起因:权力真空与争夺

首先,哈塞克市的冲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建立在叙利亚内战长期持续、权力真空以及各方势力在关键地区争夺控制权的背景下。哈塞克省,尤其是其首府哈塞克市,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是叙利亚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和行政中心,也是库尔德人民保护部队(YPG)控制区域(Rojava)的一个关键枢纽。

库尔德人的崛起与自治愿望: 自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叙利亚政府在东北部的影响力逐渐削弱,为库尔德人提供了扩张势力范围的机会。YPG迅速成为该地区的主导武装力量,并积极推动库尔德地区的自治,甚至建立了“罗贾瓦”联邦。哈塞克市作为其“首都”之一,对于巩固其自治地位至关重要。
政府军的残存力量与象征性存在: 尽管政府军在东北部失去了大片区域,但在哈塞克市,它依然保留了一定的军事存在,主要集中在市内的几个军事基地和行政区域。这些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叙利亚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最后的权威,也构成了与库尔德人势力划分地盘的基础。
美国主导的反ISIS联盟的角色: 叙利亚内战还有一个关键变量是美国主导的反ISIS联盟。YPG是联盟在地面上对抗ISIS的最重要盟友之一。这种军事上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为YPG提供了支持,也使得美国在处理叙利亚各方关系时面临复杂的局面。政府军则将美国及其盟友的这种支持视为对自身主权的侵犯。

具体到2016年8月的冲突,其直接导火索通常被认为是双方在控制区域、检查站设置以及对哈塞克市安全和行政管理的解释上产生了分歧,并最终升级为武装对抗。例如,有报道称冲突始于政府军对YPG控制下的一个检查站的袭击,或是双方在争夺市中心区域的控制权时发生的口角升级。无论具体细节如何,其根源都是对哈塞克市及其周边地区控制权的争夺。

2. 冲突的进程与特点:短暂但激烈,外部势力介入

这场冲突虽然在时间上并不算长,但过程相当激烈,并且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小规模但集中的战斗: 冲突主要集中在哈塞克市的市中心区域,双方围绕着关键的街道、政府大楼和检查站展开了激烈的交火。使用的是步枪、机枪、火箭筒等轻重武器,有时也涉及迫击炮。
“静默”的协议与外部调解: 冲突发生后,各方并未进行长时间的全面战争,而是很快通过某种形式的协议暂时平息了战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军事存在,其情报机构和军事顾问很可能在其中扮演了调解角色。美国曾公开表示不希望看到其反ISIS盟友(YPG)与叙利亚政府军发生冲突,因此其介入以防止局势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很高。
“非交战区”的模糊: 尽管冲突爆发,但哈塞克市实际上是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力量长期并存,各自控制一部分区域的局面。冲突的发生,是对这种“非交战区”状态的打破,但也并未彻底改变这种划分格局。

3. 冲突的影响与评价:加剧了叙利亚内战的复杂性

对这场冲突的评价,需要看到它在当时以及之后产生的多重影响:

暴露了叙利亚内战的“多头政治”现实: 这场冲突最直接地暴露了叙利亚内战不再是简单的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对抗。YPG作为一股新兴的、掌握实权的地区力量,其战略目标与政府军和叙利亚反对派都有所不同。他们既要对抗ISIS,又要巩固自身自治,同时也要与叙利亚政府周旋。
加剧了外部势力在叙利亚的博弈: 美国作为YPG的主要军事伙伴,其立场在此次冲突中显得尤为关键。冲突的发生无疑给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反恐战略和地缘政治布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它迫使美国在支持反ISIS盟友和避免与叙利亚政府直接对峙之间做出艰难选择。俄罗斯和伊朗作为叙利亚政府的主要支持者,也因此次冲突更加警惕库尔德武装的扩张。
影响了反ISIS的统一战线: 虽然YPG是反ISIS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与政府军的冲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反ISIS行动的协调性和效率。一旦主要参战方之间出现内耗,可能会为ISIS或其他极端组织提供喘息和发展的机会。
凸显了“和平解决”的巨大难度: 哈塞克市的冲突再次证明了在叙利亚实现真正和平的遥远。即使在对抗共同敌人ISIS的背景下,叙利亚各方力量之间的利益冲突依然根深蒂固,争夺地盘和权力是难以避免的。
对哈塞克当地居民的影响: 任何武装冲突都会给当地居民带来苦难,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活受扰以及安全感的缺失。对于本就长期处于战乱中的哈塞克市民来说,这场发生在自己城市内部的冲突无疑是雪上加霜。

总结来说, 2016年8月哈塞克市的库尔德武装与叙利亚政府军的冲突,是一次典型的由权力分配、地缘政治以及各方战略目标不一致所引发的区域性武装摩擦。它不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但却是理解当前叙利亚局势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揭示了叙利亚内战的碎片化和复杂性,以及在外部势力深度介入下,地区力量如何相互博弈,各自为政。这场冲突的发生,使得叙利亚政治版图的未来走向更加不明朗,也进一步增加了实现全国性和平的难度。它是一个重要的案例,表明了在叙利亚这个多方角力场上,任何一方的扩张都可能触及其他方的利益,从而引发新的冲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冲突已趋于收束,现在我们可以谈一谈这个问题了。

前情提要:

如何评价4月20日至今 人民保卫军YPG与阿萨德军在卡米什利的军事冲突? - 赤坂凌太郎的回答

背景交代:

这次的冲突发生在一个政治上非常敏感的时期。

2016年7月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后,埃尔多安政权一方面忙于国内政治清洗,一方面大幅与俄罗斯改善了关系。8月初,土耳其要求俄罗斯关闭叙利亚民主联盟党(罗贾瓦自治区的执政党)在莫斯科的办公室。虽然最终被莫斯科所拒绝,但此举凸显出俄罗斯考虑与土耳其的关系而出卖罗贾瓦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土耳其与伊朗的关系也得到大幅改善:8月12日,土耳其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两国将致力于共同解决叙利亚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三国互相接近的局面,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土耳其当局宣布可以允许让巴沙尔在叙利亚政治过渡进程中发挥作用。

而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8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空天军利用了伊朗的哈马丹空军基地袭击代尔祖尔方面的伊斯兰国军队。8月17日,伊朗国会议员更暗示这是俄罗斯与伊朗更大范围合作的一部分。但是,8月18日伊朗国会就宣布没有向俄罗斯提供空军基地。接着伊朗方面的反应急转直下,其国防部长(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出身)出面“辟谣”说空军基地只是向俄罗斯的“反恐行动”提供了加油服务,并无俄空天军常驻。8月22日,伊朗正式宣布俄军已离开哈马丹基地。显然,伊朗当局对俄罗斯公布军事合作的消息是不满的,这主要是为了照顾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以免让人产生买办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与土耳其在库尔德问题上的立场是相似的,两国目前都在同库尔德工人党系统的武装力量交战。

至于叙利亚国内的形势,则请参考此答案:

叙利亚内战进行到现在(2016.8.21)局势如何?政府军,反对派,is,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 赤坂凌太郎的回答

复兴党政权军与教权反对派联军正在阿勒颇进行着殊死战斗,双方都精疲力竭。

民主联军在攻克曼比季后进一步向艾夫林方向推进,在8月14日和8月22日先后宣布成立巴卜军事委员会和亚拉布鲁斯军事委员会,分别领导两个方向的作战;而急于阻止民主联军控制土叙边境的土耳其则扶植教权反对派在边境地区对伊斯兰国展开攻势(不过8月21日被暂停,到24日凌晨才恢复),8月22日(也就是亚拉布鲁斯军事委员会宣布成立的几个小时之后)土耳其国家情报局的特务人员更是在萨朱尔河前线暗杀了亚拉布鲁斯军事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尔.萨塔尔.艾尔.贾德尔(Abdel Sattar al-Jader)。

本次冲突:

在前情提要中我们可以看到,罗贾瓦与复兴党地方政权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因为双方的社会基础存在根本上的对立。这种紧张关系反映到日常行政中间,就是双方各自在控制区抓捕对方的工作人员。因为双方控制区之间的人员流动相对自由,而双方最高当局和地方当局之间由于政治上的互不信任而没有任何行政权力划分协定,所以这种抓捕行动是相当容易的、甚至是非常频繁的。

2016年8月上旬,驻哈塞克省的复兴党政权民团民族防卫军抓捕了若干库尔德族市民,理由是他们与公安民兵和人民保卫军有联系;接着,民族防卫军甚至还抓捕了复兴党旅(复兴党政权的另一民团,由该党党员组成)的一名成员,理由是此人的亲戚参加了公安民兵。作为一种日常回应,哈塞克市的公安民兵在控制区内抓捕了几名民族防卫军成员,以交换被捕的己方人员。然而,与日常的交换不同的是,这一次公安民兵发现被交换回来的市民中有一人因遭到严刑拷打,已不治身亡。

8月16日,愤怒的公安民兵开始包围民族防卫军的一些据点,要求政权方面解散随意打死平民的民族防卫军部队。因此,哈塞克市内发生了零星的交火事件。此时,形势仍不算太紧张,因为类似的摩擦在哈塞克和卡米什利仍是常有的。

但是8月18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复兴党政权忽然出动空军战机,对哈塞克市公安民兵指挥部也就是该市的公安局发动了10次空袭,当场炸死包括市公安民兵总指挥拉万德在内的十多位公安民兵指战员。在空袭的掩护下,民族防卫军攻入罗贾瓦方面的控制区,占领了市中心的新医院等几个战略要点。尽管受到这样的突然袭击导致指挥部被重创,尽管此前被抽调去参加曼比季战役的精锐单位公安反恐部队尚未归建,但公安民兵还是在第一时间发起反击,攻占了此前被民族防卫军控制的工业学院和粮仓。

【哈塞克市内8月18日夜至8月19日晨战局图】

8月19日美军的行动颇为值得玩味,一方面它派出战机阻止叙利亚空军进一步轰炸哈塞克,但另一方面它又匆忙撤出了驻在哈塞克的军事顾问(主要负责训练公安民兵的反恐单位)。美军的行动使得政权军一时陷入恐慌,又是调集山毛榉和伯朝拉河防空导弹自卫,又是在19日和20日两天内暂停了对哈塞克市派遣固定翼战机的行动。不过,此举在多大程度上阻止了政权军对罗贾瓦方面的空袭仍有可议之处,因为政权军派遣了直升机代替固定翼飞机。

【政权军方面的直升机部队(评论区有人辨识为土耳其陆军所属,因此该图片可信程度待考)】

8月19日,人民保卫军和公安民兵多管齐下。一方面佯攻卡米什利,封锁了当地的机场,阻止政权军在两个城市之间调动部队;一方面调集各方面的力量来增援哈塞克,不但派出了人民保卫军和公安民兵,还在当地动员了人民自卫军的民兵单位承担辅助任务。由于罗贾瓦方面在哈塞克市附近的兵力明显处于优势,因此很快占据了上风。当天就攻陷了发电厂等多处据点,迫使复兴党政权的哈塞克省长紧急要求停火。

【妇女保卫军YPJ单位增援哈塞克市】

【哈塞克当地的人民自卫队参战】

政权军方面也不甘示弱,积极动员了200名真主党和150名伊朗军人参加哈塞克市的战斗。但终究还是杯水车薪,当天就有40人被打死、32人被俘(包括12名军官)。在呼吁停战被拒绝后,政权军方面被迫转入防御,寄希望于固守待援。

然而,被政权军寄予厚望的、驻扎在城外基地内的正规军(叙利亚阿拉伯陆军)第121团和第123团此时也分身乏术,这是因为附近的阿拉伯贝都因部落民站到了罗贾瓦一方参战。结果,政权军在那一地区连续丢失了若干个村落,对于市内的战斗也只能以胡乱炮击为“援助”了(结果仅在20日早晨就炸死了31个平民)。

【阿拉伯部落民加入北叙利亚-罗贾瓦联邦一方作战】

8月20日,俄罗斯忽然出面调解哈塞克市冲突。不过,政权军方面在如此不利的战局之下,却依旧摆出一副大爷的姿态,开出了“解散肇事民族防卫军单位,但公安民兵必须退出哈塞克市区”这种不切实际的条件,结果谈判自然是不欢而散。8月20日午夜,人民保卫军最高军事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停止谈判,“从复兴党政权手中完全解放哈塞克市”。

8月21日下午,罗贾瓦方面向哈塞克市发起总攻。在战斗中,人民保卫军还出动了坦克部队助阵。政权军方面则恢复了固定翼飞机提供的空中支援,在一天中大约提供了30次轰炸。然而,政权军的空袭并不能挽救其地面部队的全面溃败。这一天罗贾瓦方面先后攻占了邮电局、经济学院和多个交通枢纽。在邮电局之战中,罗贾瓦方面俘获了哈塞克市民族防卫军最高指挥官艾哈迈德.萨乌德将军(Ahmed Saud);而在城外军事基地附近的战斗中,罗贾瓦方面击毙了政权军第123团团长乌萨马.纳西姆.艾尔.艾哈迈德(Osama Nathim al-Ahmed)。在整个8月21日的战斗中,政权军有超过100人阵亡,超过200人投降或被俘,至此哈塞克市内政权军的防线基本上就崩溃了,残部退缩到几个主要据点里负隅顽抗。由于这一惨败,哈塞克地区政权军的最高指挥官之一、第17后备装甲师副师长哈桑.穆罕默德(Ghassan Mohamad)准将被解除职务。

【人民保卫军投入的T55坦克,缴获自复兴党政权军或伊斯兰国军队】

【哈塞克市内8月21日下午战局图】

【哈塞克市内8月22日上午战局图】

8月22日,罗贾瓦方面继续进攻,主攻方向是火车站、公墓、体育场等重要据点。由于此前一天政权军已被打到崩溃边缘,因此罗贾瓦部队的推进甚为顺利,先后无事攻占了文化宫、体育场、哈塞克市监狱等重要据点。至8月22日夜,已控制了哈塞克全市面积的90%以上,将政权军残部压缩到安全广场(政府大院)和其他几个非常小的孤立据点内。同时,在郊外的基地区,罗贾瓦方面进展也十分顺利,先后逼降了4个阿拉伯部落,同时迫使6个村庄里的230名政权方正规军投降。至此,哈塞克地区的政权军已呈现全面崩溃之势,被全歼已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此时,罗贾瓦方面从曼比季前线抽调回来的反恐公安才刚刚回到哈塞克市内而已。

【8月22日罗贾瓦部队在哈塞克市内的进展】

【罗贾瓦反恐公安从曼比季凯旋回乡(曼比季军事委员会已完全接管市内治安)】

【罗贾瓦方面攻占哈塞克监狱后的缴获】

【哈塞克市内亚述基督徒声明在冲突中支持罗贾瓦方面】

8月22日夜,再也无力继续战斗下去的政权方面只得全权委托此前一天留在卡米什利(继续同罗贾瓦代表接触)的俄罗斯军事代表团同罗贾瓦达成停火协议。8月23日凌晨2时(北京时间早晨7时)哈塞克市内正式停火。停火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1、哈塞克城内自2016年8月23日凌晨两点停火;

2、所有近日被罗贾瓦解放的地区由公安民兵控制;

3、所有政权军,包括其附属武装(民事警察除外)撤出哈塞克;

4、政权军再也不许进入哈塞克;

5、市中心的“安全广场”仍归阿萨德政权管,但该地区仅能由民事警察护卫;

6、哈塞克郊外的军事基地仍由政权军第121团和第123团驻扎。

这样,罗贾瓦就通过此次冲突完全控制了哈塞克市区的控制权,只给复兴党政权保留了一个省政府继续存在的面子和郊外军事基地继续驻军的里子。

值得注意的几点:

1、目前罗贾瓦在国际上处境不妙,但是政权军的国内外形势更坏。为何政权军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派空军去扩大冲突,甚至在处于下风(8月20日)之际还漫天要价,结果自取其辱?其中必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内情,而这些内情显然给了复兴党政权足够的自信以挑衅其之前一年以来事实上的盟友罗贾瓦。我个人认为,这一内情就是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朗三国在政治上的互相接近,而且这种接近在最近取得了某种重大进展。

2、美国和俄罗斯对罗贾瓦仍持有善意,然而这种善意是非常有限的。美军在此次冲突中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态度,没有出手庇护罗贾瓦,但仍一度出动空军阻止政权方的空袭,算是给予了一定的帮助。至于俄罗斯,则是扮演了政权军战局不利的时候出面进行调停的角色,甚至还在最后的谈判中充当了政权的代理人,显然是更偏向复兴党政权一方;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在整个战局中也并没有出手帮助政权军翻盘。

3、罗贾瓦方面虽然基本达成了战役企图,但为何在战事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答应停火,从而放过了政权军最后的残部?从最终协议的内容来看,原因在于罗贾终究还是不想彻底同复兴党政权撕破脸,因此才会允许后者在哈塞克市维持一个形式上的省政府存在。这一微妙的心理被俄罗斯完全捕捉到,因此才有了之后的停火。那么,为何不愿与复兴党政权完全破裂呢?是险恶国际形势上不得不然的权宜之计,还是共同反对教权派的战略需要,抑或是(至少是部分)延续了民主变革协调机构时期通过和平谈判方式实现民主化的方针呢?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答案的图片全部来自sovietlijieµÄÌù°É

后续:

2016年8月24日凌晨,1500名来自阿扎兹等地的教权派联军(戴红袖带)和土库曼人(戴蓝袖带)在土耳其装甲兵(M60坦克)、特种兵、炮兵和美国空军的援助下,大举进攻亚拉布鲁斯。此举发生在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土耳其之际,又有美国空军参与,显然得到了美国的背书。

埃尔多安公开表示,此举是对伊斯兰国和民主联军的共同打击;而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则表示,如果人民保卫军不退回到幼发拉底河以东,土方就将做出必要行动。显然,他们此举的主要目标是下山摘桃,在土耳其边境和北叙利亚联邦之间制造教权反对派控制的所谓缓冲区,进而阻止民主联军解放整个沙赫巴州、打通艾夫林州和科巴尼州的联系。

民主联军方面则表示,土耳其军队入侵叙利亚,只会步伊斯兰国的后尘,被叙利亚人民所埋葬。

看来,这场“三十年战争”已从捷克阶段进入了丹麦阶段。

【侵入叙利亚境内的土耳其装甲部队】

【在土军绝对优势火力之下闲庭信步地攻入叙利亚境内的教权反对派联军,图4戴红袖带者是教权派武装,图5戴蓝袖带者是土耳其/土库曼泛突厥民族主义武装】

最新的消息:

人民保卫军拒绝了美国、土耳其要求其撤往幼发拉底河以东的要求,认为外国势力无权对叙利亚人在自己国土上的行动说三道四,且人民保卫军也没有义务为土耳其的利益服务:

rudaw.net/english/middl

当地时间8月24日,民主联军贾拉布鲁斯军事委员会所部在阿玛利纳村(Amarinah)与土耳其武装下的教权反对派联军展开了交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