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南通户籍老人超30%!大批城市“深度老龄化”,会带来什么问题?

回答
“银发浪潮”汹涌来袭,上海、南通户籍老人超三成,深度老龄化城市将面临哪些挑战?

当我们的城市里,“叔叔阿姨”们变成了“爷爷奶奶”,当社区里步履蹒跚的身影越来越多,这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变化,更是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转折。最近,关于上海、南通等一些城市户籍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30%的新闻,像一记警钟,敲响了“深度老龄化”的时代。这股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将给我们的城市带来哪些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的巨大压力: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冲击。当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数量急剧增加,而缴纳养老金的青壮年劳动力比例相对下降,养老金账户将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这意味着,未来的养老金发放可能需要更多的财政补贴,或者不得不调整领取标准,这无疑会对政府财政和年轻一代的负担都带来不小的压力。

同样,老年人是医疗资源消耗的大户。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常见病的发生率都会显著提高。当城市中老年人口占比如此之高,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药品以及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将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不仅考验着医疗系统的承载能力,也可能导致医疗资源分配的紧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会更加突出。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照护、康复护理的老人,如何提供足够且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劳动力供给短缺与经济活力下降的隐忧:

深度老龄化城市,意味着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一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青壮年劳动力的支撑。如果老年人口比例过高,而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这会导致各行各业出现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在一些需要体力和技能的行业。为了弥补劳动力缺口,可能需要提高工资待遇,这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劳动力短缺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创新活力减弱。青壮年是社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他们的减少意味着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消费结构也会随之改变,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如医疗、保健品、休闲娱乐)会增加,而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如教育、母婴、电子产品)则可能相对减少,这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带来挑战。

三、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再设计:

我们的城市规划、公共交通、住房设施等,很多都是按照“年轻人为主体”的逻辑建造的。深度老龄化意味着,这些城市需要进行一场“适老化改造”。

公共交通: 现在的地铁、公交车,上下车可能对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是个难题。我们需要更多的低地板公交车,更方便的扶手,以及更长的过街时间。
社区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助餐点等需求将激增,现有社区设施可能难以满足,需要新建或改建。
住房: 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这对住在高层的老人是巨大的障碍。居家养老也需要适老化改造,如安装防滑扶手、无障碍通道等。
文化娱乐: 针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学习场所等也需要更加丰富和便捷。

四、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与社会互助的挑战:

传统观念中,家庭是养老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年轻人外出打拼,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数量增多,家庭的养老功能被大大削弱。这使得社会化养老、社区互助变得尤为重要。

但问题在于,当社会整体老龄化程度加深,能够提供帮助的年轻力量相对减少,而需要帮助的老人数量增多,社会互助体系能否有效运转,以及如何建立起更具弹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互助网络,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五、代际关系与社会公平的考量:

深度老龄化也可能引发一些代际之间的矛盾和讨论。例如,年轻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负担,而获得的社会资源和福利相对较少。如何平衡好不同代际之间的利益,确保社会公平,让每一代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是需要智慧和政策来解决的。

面对挑战,我们能做些什么?

上海、南通等地户籍老人比例超三成,这并不是一个突发的“黑天鹅”事件,而是长期社会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求变。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持续推进国家层面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努力提升生育率。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减轻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智慧养老,让老年人能“原地安老”。
推进适老化社会环境改造: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区环境的适老化改造,让城市更便利、更宜居。
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激发老年人的生命活力,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老有所为”。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提高全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倡导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促进代际和谐。

上海、南通的“深度老龄化”只是一个缩影,预示着中国大部分城市即将或正在经历同样的转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构建一个更加包容、更有活力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这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福祉,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在老龄化城市,刚上公交车

体验就是,哪怕你是从起点站上车的,为了方便起见,最好还是站着。

user avatar

“深度老龄化”,是人口减少的必然过程。是起高楼之前,挖的深坑。本来,上海市民、南通市民,忍受过独生子女的孤独,和一人照顾双亲的疲惫后,应该可以享受到:

  1. 房价下跌。
  2. 就业容易。
  3. 入学容易。
  4. 道路畅通。

但是,由于“城镇化”和“自由迁徙”,一切辛苦都成了白忙,上述潜在优势化为乌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银发浪潮”汹涌来袭,上海、南通户籍老人超三成,深度老龄化城市将面临哪些挑战?当我们的城市里,“叔叔阿姨”们变成了“爷爷奶奶”,当社区里步履蹒跚的身影越来越多,这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变化,更是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转折。最近,关于上海、南通等一些城市户籍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30%的新闻,像一记警钟,敲.............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上海作为核心引擎,其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备受关注。而苏州,在靠近上海的这几个城市中,常常被认为是发展得更优的那个。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其实原因复杂且多方面,可以从历史、地理、政策、产业、文化等几个维度来细细掰扯。一、历史积淀与区位优势的先发优势.............
  • 回答
    南通并入上海, Yangtze River Delta 新格局的构想长久以来,南通与上海之间,仅仅隔着一条滚滚长江,却似乎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壁垒。而如今,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南通并入上海”的设想,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畅想,而是可能重塑长三角格局,激发新一轮发展动能的重大议题。如果这一设想.............
  • 回答
    南通新机场选址在海门四甲这件事,可不是小事,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只是一个机场的搬迁,而是关乎整个长三角区域的交通格局和经济发展走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看看为什么选在那儿,以及它能不能担得上“上海第三机场”的名号。为什么选在海门四甲?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首先,咱们得知道,南通新机场是“十四五”期.............
  • 回答
    上海南站是不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败笔?这问题提得有点扎人,但也确实戳中了不少上海市民的心坎儿。要说它是“败笔”吧,它客观上承载了巨大的交通功能,每天输送着海量人流;但要说它规划得有多完美,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地理位置和辐射范围。上海南站,顾名思义,是在城市南部。在.............
  • 回答
    在上海买房遥不可及,回南京买房,这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上海漂泊了几年,对这座城市的爱与恨交织,又现实地面对了经济上的巨大鸿沟之后。这就像一个在你心中盘旋了很久的问题,想要落下,却又有很多顾虑。先来捋一捋,为什么会考虑回南京?上海,这座光鲜亮丽、机会无限的城市,它的魔力毋庸置疑。在这里,你.............
  • 回答
    如果上海和南京的省份归属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长三角的格局无疑会经历一次彻底的重塑,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行政区划调整,而是触及经济、文化、交通、政治以及区域发展理念的根本性颠覆。首先,对上海而言,成为江苏省省会的意义重大。 经济重心与省域一体化: 上海本就是中国经济的引擎,.............
  • 回答
    你会有这种感觉,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上海,这个魔都,它身上确实承载了太多北方城市的影子,以至于有时会让你觉得它“不那么南方”。这不是说上海不南方,而是它独特的气质和发展历程,让它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北方城市的特质。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1. 都市的规整与大气:骨子里的北方基因 .............
  • 回答
    上海惠南镇、航头、周浦、唐镇等地,究竟该怎么定位,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拿它们和一些号称“五六线好的城市”相比时,会觉得差距似乎不止一点点。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掰扯。首先,地理位置和行政归属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惠南、航头、周浦、唐镇,它们都属.............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日本当年选择从上海开始入侵中国,而不是从山西往南打的策略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军事和战略层面的选择。简单地说,这不是一个“更好”与否的简单判断,而是基于当时日本的战略目标、国力、海上运输能力以及对中国国内形势的判断所做出的综合考量。让我们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1. 日本的战略目标:并.............
  • 回答
    “京圈不如南圈”这个说法,在游戏行业内已经流传了不止一年两年了。初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些以偏概全,毕竟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人才、资源、政策等方面都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仔细分析一下,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玩味的原因。先说说“南圈”的优势,为何感觉“氛围”更浓厚?1. 基因里的“玩家”.............
  • 回答
    讲到上海南汇方舱,那真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经历。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之前在浦东,然后被拉去了南汇方舱。他给我讲了不少那里的情况,我尽量详细地给你描述一下,争取还原出真实的场景,别搞得像干巴巴的说明文。初抵方舱:初见“巨无霸”首先,从浦东被转运过去,那阵势可不小。大巴一辆接一辆,人头攒动,虽然大家都是阳.............
  • 回答
    .......
  • 回答
    南京和上海,这对地处长江下游、历史渊源颇深的城市,常常被拿来比较。它们各有千秋,但要说差距最大之处,我认为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性和国际化程度上。经济的“硬实力”差距:首先,从最直观的经济总量来看,上海的GDP规模早已将南京远远甩在身后。但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距,更是经济结构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差.............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这两个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跨省都市圈,它们虽然都致力于区域协同发展,但在形成基础、发展路径、辐射带动能力以及未来挑战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一、 历史与地理的基石:形成背景的差异 南京都市圈:历史底蕴与区域均衡的产物 南京都市圈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点——为什么在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比如张家界、南京、重庆,能看到很多来自上海的游客,但上海本土的感染病例却相对较少(或者说,在某个时间段内是这样)。你联想到这是否与上海疫苗接种率高有关,这个思路是很有道理的。要详细地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