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觉得“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很好,
结果前两天刚写苏轼没缓过神,舒亶给我撅着,撅好。
陆游的《冲雪至余庆觉林雪连日不止》也挺有趣的,写雪不露雪的小心机。
策蹇清吟涉若耶,灞桥犹恨近京华。
山前千顷谁种玉?座上六时天散花。
林雀无声溪彴断,炊烟不动竹篱斜。
胜游更觉平生少,未羡银河泛客槎。
写自己骑着驴在大雪后闲逛,目之所及都是皑皑白雪,溪流上的石头都被雪盖住了,感觉泛舟银河的景色也摸过如此,写得闲适自得。
很多人提到罗隐写的诗,还有雪夜访戴的典故,
夜雪简王雪舟
童冀 〔明代〕
儿时不识愁,见雪喜欲颠。长大颇不喜,所望在有年。
蹉跎齿发暮,况乃忧患煎。一身去乡国,道里踰五千。
北风昨夜起,积雪被南天。故乡美醽醁,不到篷窗前。
颇闻王子猷,夜泛湘江船。岂无戴安道,掩关方醉眠。
人事每如此,远客殊可怜。
这首诗把以上两种情愫捏合在一起了,写出了独在异乡逢雪感伤的心境,想必这个冬天因为疫情无法和家人团聚的游子,在下雪的时候会有相似的体会。
下雪还会让人想起战场,
边塞诗就有“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诗句,豪气又肃杀。
我刚看到《后汉书》里有关段颎的记载——“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说他“刀折矢尽,割肉食雪,四十余日”,出塞两千多里,从甘肃张掖一直追到了黄河源头的青海东南阿尼玛卿山。
不可谓不强悍。
后来“建宁元年春,颎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虏兵盛,颎觽恐。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泪怒兵将曰:“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觽皆应腾赴,颎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觽大溃,斩首八千余级,获牛马羊二十八万头。”
窦太后下诏说:“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埽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筭。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来表彰他的战功。
然而这样一个像霍去病再生的猛人,也陷入奎爷那种无休止的战伐杀戮中,百年汉羌战争带给凉州百姓的是无尽的痛苦,而他自己也因识人不明被鸩杀狱中,更别提他还提携了一个叫董卓的同乡了。王夫之讲的汉以强亡就是如此了。
不知道段颎临端着毒酒临死前,会不会想起他割肉食雪的那段岁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