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关于广东的冷知识?

回答
广东?那地方我熟得很,别看现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它身上藏着不少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老古董”。今天就跟你唠唠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广东“冷门儿”故事。

1. 广东人过年,可不是只有红包和舞狮那么简单

说到广东过年,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派红包”和“舞狮”,这倒是没错。但你知道吗?广东有很多地方过年还有一些特别“怪异”的习俗,有些现在都快消失了。

比如在一些客家地区,过年的时候会有“吃狗肉”的传统。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客家人都吃狗肉,而且现在也越来越少了,但确实曾经是很多地方过年的“大菜”。这在外地人听来可能有点难以接受,但在他们当地人看来,这是图个“旺”的彩头,狗嘛,能看家护院,吃它就是图个吉祥。

还有一些地方,初二回娘家,女婿要带上“发财猪”给岳父岳母拜年。“发财猪”可不是真的活猪,而是用面粉做成的小猪,里面塞满了糖果或者硬币,寓意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这个习俗,现在也越来越少见了,很多年轻人觉得麻烦,或者说家里老人也不像以前那么注重这个了。

更“离谱”一点的是,有些地方过年还有“禁忌”。比如初一不能扫地,说是把财扫走了;不能洗头,说把财运洗掉了。甚至还有说不能动刀动剪的,怕“剪断财路”。你想想,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犯了什么忌讳,那气氛,可真是“微妙”得很。

2. 广东的“老鼠会”和“传销”故事,你可能只知道皮毛

提到广东的“老鼠会”和“传销”,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现在新闻里报道的那些骗局。但你知道吗?广东在早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是这些“模式”的温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特区刚起步,很多人都想抓住机会“捞一笔”。当时有一种叫做“地下彩票”或者“互助会”的东西,很多人深信不疑。它大概就是说,你先交一笔钱,然后拉一个人进来,你就能拿到回扣,再拉一个人进来,你又能拿到更多回扣。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传销?没错,很多就是打着“互助”的旗号,行骗局之实。

更有些地方,流行过一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说的是你只要交钱加入一个“高科技项目”,就能拿到丰厚的回报,甚至还能移民国外。这些人就像是中了邪一样,把家里的钱都投进去,最后血本无归。

这些故事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当时确实发生在广东不少地方。很多农民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下的积蓄,就这么被骗走了。虽然现在国家打击力度很大,但这些历史,也为广东的经济发展留下了一些警示。

3. 广东人对“吃”的执念,已经渗透到地名里了

广东人对吃的讲究,那是出了名的。但这执念有多深?可能已经深入到地名里了。

你知道吗?在广东的一些农村地区,有一些村庄的名字,就是因为当地盛产某种食物,或者过去某个时期的主要食物而得名的。

比如,有些村庄叫“米埗”(pǔ)或者“粮仓村”,这很容易理解,就是过去盛产大米的。但有些就比较有意思了,比如有些村庄可能因为过去盛产某种野味,或者某个特殊的食材而得名。具体的村庄名字我记不清了,但确实有这么个说法。

更常见的是,一些老街、老巷的名字,也往往和吃的有关。比如,某条街可能过去是卖鱼的地方,就叫“鱼市街”;某条街是卖肉的地方,就叫“肉市街”。还有一些地方,可能会因为某种特色小吃而得名,比如“肠粉巷”、“云吞街”之类的。

虽然这些名字现在可能只是个历史的印记,但从侧面也能看出,广东人对食物的热爱,真的是深入骨髓的,连地名都离不开它。

4. 广东的“私塾”和“书院”教育,比你想象的要古老得多

提到广东的教育,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现在的大学和学校。但其实,在近代以前,广东的传统教育非常发达,而且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冷门儿”特点。

你知道吗?广东有很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非常古老的私塾和书院。这些地方,不是那种我们现在想象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宗祠自己请老师来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而且,这些私塾和书院,不仅仅是教孩子读书写字,很多还会教他们一些“实用技能”,比如算盘、识字、以及一些基本的礼仪。甚至还有一些,会教孩子们如何经营生意,如何和人打交道。这和现在学校那种比较“书本化”的教育方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更重要的是,很多读书人,即使后来考取了功名,也依然会和自己的家乡保持联系,并且会捐钱给私塾或者书院,支持后辈读书。这种“回馈家乡”的传统,在广东一直都比较盛行。

所以,别以为广东只是个做生意、搞经济的地方,它骨子里也藏着一份很深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在教育这方面。

5. 广东的“姓氏”文化,藏着很多秘密

广东的姓氏非常多,而且很多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别的起源。

比如,广东地区有一部分姓氏,是当年从北方迁徙过来的。这些姓氏在迁徙过程中,为了方便记忆或者为了避讳,可能在姓氏上进行了一些改变。有些姓氏可能就因为地名或者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而得名。

还有一些姓氏,可能和一些古代的民族融合有关。比如,广东有很多客家人,他们的姓氏就和中原地区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可能因为长期的隔离和融合,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姓氏特点。

更让我觉得有趣的是,有些姓氏在广东地区,会有一些特别的“禁忌”或者“规矩”。比如,某些姓氏的人,可能不能和某个姓氏的人通婚,或者不能在某个特定的日子里举办婚礼。这些规矩,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一些历史事件或者传说而形成的,虽然现在很多人不太在意了,但确实是广东姓氏文化中的一部分。

这些“冷知识”,可能听起来有些琐碎,但它们构成了广东一个立体、生动的形象。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你看到的那些现代化的面孔,它背后,还有很多有趣的过去和传统,值得我们去发现和了解。下次你去广东,不妨留意一下这些细节,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东莞民间每年的普洱茶收藏占据了云南总产量的五分之一,累计的藏茶量已突破30万吨,可供全中国的老百姓喝足足3个月。

2、东沙群岛名义上归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管辖。实际为台湾地区实际控制。

3、广东是当前中国的人口与经济第一大省。有超过一亿的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全省海岸线长达850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4、广东的暨南大学作为华侨大学,不用军训,也是全国唯一几个没有军训的学校,但是有新生训练营。

5、广东东莞市是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城市。

6、广东可谓不折不扣的移民省份。而且这个移民是两千年来不间断的过程。自西汉时期广东正式列入中央政权管辖(南海郡(广东9万),秦置。秦败,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开。属交州。户万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广府人由早期移民与古百越形成,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过来相对广府人晚些,还有潮汕人,改开之后的迁徙潮等等,奠定了当前广东的人口结构。

7、改开后的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广州等地。深圳不用说,东莞不少镇区的「外来人口」占当地的90%。

8、正宗的广式白切鸡据说是采用三个月的未下蛋的广东当地散养母鸡。

9、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一场大型海战是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伶仃洋的万山群岛。

10、越南采用与中国类似的社会主义民族识别划分。于是同是「华人」。16世纪左右迁徙到越南北部的广东土人被识别为山由族,少数早期客家人被识别为艾族,其它的则统一识别为「华族」。他们共同组成了越南的54个民族。

11、现今广东

四邑

一带的多个村庄聚居着当年南宋为蒙元所破时随朝廷南下的太宗派与魏王派宋朝皇室幸存后裔,如

台山 斗山镇

浮石

赵氏

新会 古井镇

霞路赵氏,新会三江赵氏,及珠海

斗门

昆山赵氏。

12、著名的崖山海战发生在广东新会。崖山海战不仅标志着南宋的灭亡,更作为华夏第一次的「亡国」被一些人认为崖山之后无华夏。日本因此有认为自己继承了华夏正统的看法。珠三角地区有很多

三忠庙

和念宋亭等纪念缅怀这次事件的历史建筑。讽刺的是,1943年侵华日军占领

新会

后,把包括

大忠祠

、慈元庙、义士祠和寝宫在内的所有崖山祠建筑物夷为废墟。

13、“无钱买鸡蛋,餐餐食海胆”曾是在深圳市南澳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话。以前当地人经常以海胆当早餐。如今当地海胆批发价(剥出的黄色物质)却达到了每斤150元左右,而在酒楼里,海胆的售价会更高一些。

14、广东荔枝产量占全国的57%。雷州半岛单徐闻一县的菠萝产量就占了全国的40+%。然而曾出现了有名的徐闻菠萝事件,菠萝价格低至1毛钱一斤而无人问津。

15、广州有现存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为贞观元年时(627年),阿布·宛葛素和侨居广州的阿拉伯人捐资修建。名为「怀圣寺」。

16、广东遍地有不少凉茶店。比如杏林春。但是很多凉茶味道都特别苦,甚至难以下咽。所以在买凉茶时店家都会赠与大话梅等酸甜可口的小食品。

17、很多广东人(特别是没在外省度过四季的广东人)不知道外省人所说的北方四季分明,广东没有四季是什么意思。广东的秋天比夏天凉爽些,冬天比秋天要冷,春天比冬天要暖和湿润,夏天比春天要炎热。一般每年5月份后天气开始转热,11月份后天气开始转冷。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季节气象。嗯,这就是广东的四季,广东人心目中的四季。

18、在一些广东人心目中,「北方」不止指广东以北。粤北的人有时也会被珠三角等地的人称为「北佬」。

19、「广东人什么都吃」是真的!广东人吃鳄鱼,吃蛇(眼镜蛇、水蛇等),吃老鼠(竹鼠、田鼠等),吃虫子(沙虫、竹虫、桂花蝉、龙虱等)南方特色花卉木棉花——可以拿来煲汤 ,还有其它野味比如穿山甲等(当然现在禁止了)。还有各种不常见的山珍海味。当然,这些东西都比较小众甚至只是一个小地方的人才吃的。其它省份的朋友表示有些东西他们那也有也吃。详情可见介绍广东美食的纪录片,如老廣的味道。

user avatar

建国初的广东在镇反中移除了超过千分之一的人口(1949年广东省人口约2782万人)

广东全境的镇反工作在叶剑英的正确领导下,经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获得了伟大的胜利。自解放后至1951年8月10日止共逮捕反革命分子12.4万多人,处决罪大恶极、民愤很大的反革命分子近3万人,破获特务及匪地下军等反革命案件2200多宗。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被移除的近三万反革命大多数都是在1950年11月到1951年4月这短短半年里被消灭的。(草草算下,这段时间广东每天都要处决一百来人)

11月4日召开分局党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镇反问题,之后分局向各地发出了执行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指示》的指示,要求各地委开展一个声势浩大的镇反运动。并作出计划,要各地放手发动群众,大张旗鼓地,准、狠、稳地镇压反革命。使运动在1951年3月形成高潮,各地大胆坚决地镇压了一批反革命分子,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欢欣鼓舞。据统计到1951年4月底止已处决反革命24434名

而与疾风暴雨般镇反形成对照的,则是同一时期的广东土改

不过,相关领导同志不久后就因“地方主义”受到攻击,之后请病调离,另由人来领导土改工作,于是,广东“镇反狂风暴雨,土改和风细雨”的情况一转而为“大军挂帅,狠字当头,不打不服”。土改一下子跟上了镇反的步伐。

许多南下干部大声疾呼,广东土改,没有发动群众,没有斗倒地主恶霸,只是零敲碎打,甚至“基本没动”。从现在起,必须一改旧观,全面进行土改复查,大军挂帅,狠字当头,不打不服,充分发挥绳子和棍子的作用,无限度地清算追挖,非要把地主斗得倾家荡产、九死一生不可。有些农民在“少数勇敢分子”的号召下,一哄而起,三五成群,进行无领导无组织的自发斗争。有些地方大村斗小村,大姓斗小姓,强房门斗弱房门。还有人趁火打劫,侵吞果实,贪污浪费。

与此同时,广东还展开了“反地方主义”运动,姑且不深入谈。

全省共处理干部6515人。其中广东大陆地区67个县,集中土改小组长以上干部7703人进行整队,结果处理了781名干部,占参加整队人数10%强

再说一件“趣事”,在“反地方主义”之前,华南分局有位领导名叫方方。需知,此“方方”非彼“方方”,这位方方本名方思琼,25年入团,26年入党,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在与中央断绝联系的情况下坚持游击战争三年之久。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前往香港与民主人士串联,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历任香港、华南分局书记。建国初担任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可称是一位忠贞不渝的老同志、老革命。

那么方琼英为何要给自己起名“方方”?

族里大恶霸地主“方十三”不准他姓方,他偏要姓方,还用方字取名,表示他对旧社会恶势力的反抗。

若这位广东的老革命方方泉下有知,不知会对今天武汉那位恰巧笔名与他相撞的“圆圆”作何感想。

user avatar

1.作为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之一,靠海靠江的深圳市. 周围几乎所有岛屿均归周围邻居所管辖.相当悲催.

(大亚湾所有岛都是惠州的,大鹏湾所有岛都是香港的,蛇口以南所有岛都是香港的.)珠江口除了大铲岛,内伶丁岛都是珠海的,但是大铲岛这一片已经填海跟陆地连成一片消失了.

现在跟珠海扯皮,居中的内伶丁岛的归属经过19年扯皮,于2009归深圳管辖.注意这里内伶丁岛是画在深圳的.

2.珠海市区很小,但是中国大陆管理海域和岛屿最多的城市.(这个珠海地图还是把内令丁岛画到珠海境内)

可以看到,香港西面和南面全是珠海的

3.内伶岛几十年两市一直在扯皮,管理权几度易手.


建国后~1990年:内伶归深圳实际管辖。

●1990年:珠海以1952年12月政务院(国务院)下发的批准设立渔民县(后改名为珠海县)文件为依据,认为该管辖权应由珠海行使。内伶管辖权归属争议由此而起。

●1992年:广东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深圳市与珠海市之间海涂行政界线划定问题和裁决书》,将内伶划归珠海管辖。

●1992年~2003年:深圳市连续多年力争内伶管辖权未果。

●2003年底:深圳市的省人大代表找到1955年6月28日国务院同意将珠海县内伶划归宝安县管辖的批复文件,并认为法律原则适用“后法优于前法”,政务院1952年发布的文件已被国务院1955年发布的文件所取代,成为失效文件。

●2004年:麦庆泉等人大代表在省“两会”上提供新证据,并提交了有关议案,要求明确深圳对内伶的管辖权,受到省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领导批示将召开省海域勘界工作联席会议提出处理意见,报省委、省政府审定。

●2005年:曾有传言称广东省正式批复内伶行政管辖权归属深圳,但一直未见官方正式发文。

●2009年9月:广东省正式批复把内伶的行政管辖权划分给深圳。

user avatar

广东省在中国大陆最南部,面朝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望着海南岛。

几十年前,海南是广东的。

地势北高南低,背靠南岭,山地丘陵占了总面积60%。

南岭东西长600多公里,是一串东北走向的山,最高峰就在和湖南交界的石坑崆(1902米)。

虽然山不高,但在古代中国还是彻底阻断了交通。

因为路途遥远,最初这片长期默默无闻的土地是古越人的地盘。

当时传统的种植业不发达,古越人逮着什么吃什么,广东人就沿袭了这个生猛的传统吃遍了自然界。

宋代就有吃猫头鹰和孔雀的记载,现在依旧是全球野生动物最大的消费市场。

蛇的做法就有上百种。

在秦朝末年,今天广东广西福建一带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南越国(95年),国都番禹,就是今天的广州。

被汉武帝收编之后,越同粤,也成为广东的简称。

因为南岭的阻挡,广东在古代中国王朝中长期被边缘化,自古乃兵家不争之地。

每当战乱,大量中原人就逃到广东避难。

今天的广东话就保留了很多中国古汉语的发音和构词,对于非粤语区人来说就是乱码。

但广东人熟练掌握自动切换普通话的技能,从不为难我们。

北回归线穿过广东,这里本应该是世界荒漠带的一部分。

在季风气候的保湿滋润下,不但没有荒漠,还成为中国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什么是季风气候点这里

年降水量可以到2000毫米,农作物一年三熟,桑蚕一年收七八回,水果常年不断绝。

广东是荔枝的老家,世界上能种荔枝的地方不多,再加上难以保鲜运输,在国外是非常奢侈富贵的水果,卖到几百块一颗不是新闻。

法国有普罗旺斯,我们广东有波罗的海,湛江生产了中国一半菠萝。

丰富的降水还孕育了中国第二大河——珠江,水量是黄河大姐的7倍。

珠江流域是曾经恐龙最繁盛的地区,现在是单身狗最繁盛的地区,广东未婚青年比例中国最高。

珠江的特点是放浪形骸,没有统一的发源地,连个正经入海口都没有。

几条支流在广州附近交汇,冲积形成40到60米后肥沃三角洲。(什么是三角洲点这里

珠江三角洲自古河流纵横,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给广东人的饮食文明打下好基础。

佛山市的顺德区被称为中国特级厨师的摇篮,人人精通厨艺,中南海很多重要国宴都由顺德籍厨师掌勺。

当地人嘴刁,路边随便一家大排档,秒杀北上广大酒楼。

虽然与中原王朝隔离,但广东有中国最漫长的海岸线。

隋唐开始就有了活跃的海上贸易,东莞产土沉香,佛山产瓷器,广州是世界著名的海港城市。

当清政府全面海禁的时候,近一百年,广州是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

从国外引进的玉米和番薯都是最早栽种在广东各地,现在普通话里很多物种名称都是来自粤语,比如柠檬。

这扇小窗,让广东人开始接受外界文明。

大量广东人移民出洋,现在中国海外侨胞三分之二的广东籍,在海外各大华人圈,广东话都好使。

在保守封闭的文化中,也是广东人最早接受了新思想,掀起了振臂高呼改变中国的浪潮。

辛亥革命的参与者领导者多数是广东人,很多年轻人家境殷实,他们慷慨赴死是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这种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地理环境,让广东在近代中国激烈的政治变革中,较少受风波影响,这里至今还保留着耕读持家的千年古训。

在新中国最封闭困难的时候,广东人不热心政治,只关心粮食和蔬菜。

用各种手段保持和外界联系,没有发生过大规模饥荒动荡。

还在70年代率先改革开放,从边陲省份一跃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至今领跑中国经济奇迹(经济总量近20年第一)。

为4000万中国人提供就业机会。

千千万世界最勤劳的人们在一个土地面积只占中国1.8%的地方,创造了国家十分之一的GDP。

都说广东人是最忠诚华夏文明的中国人,也是最懂得变通的中国人。

有戴着镣铐像大海一样歌唱的革命者,也有山岭海岸爱恨绵长的万家灯火。

这片土地在惊涛骇浪中改变了国家命运,也让古老文明穿过荆棘坎坷走向通途。

这不仅是广东的,更是整个国家的幸运~~~

想听地理狗的声音和更多瞎扯淡,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地理狗看世界

知乎专栏:

user avatar

如果,你来广东生活不久,有一天你在菜市场买了一截草鱼回去做拿手的红烧鱼块~在厨房一顿熟练的操作后,红烧鱼菜鱼香喷喷上桌了。夹起一尝,哎呦,鱼肉整个硬邦邦的没煮熟的感觉。“应该不会啊”,疑惑的你把鱼回锅又焖了一阵,装盘前尝尝,还是又韧又硬像橡皮,筷子都戳不进去,天啦这是神马情况,买到了假鱼?气的把鱼肉一扔,它甚至在锅里弹跳了起来。

恭喜你,你买到脆肉鲩了。

广东称草鱼为鲩鱼,这种最常见的鱼广东人的池塘里可以神奇变身,变成了肉质截然不同的鱼~脆肉鲩,脆肉鲩的肉质非常结实、弹韧,煮不散,戳不烂,和普通草鱼的口感有天渊之别,不像鱼肉,非常奇葩的存在。

其实脆肉鲩就是普通的草鱼品种,只是爱吃的广东人琢磨出一套特别的养殖方法,把普通的鱼养出特别的肉质。脆肉鲩诞生在广东中山,当地人在饲养普通鲩鱼过程中给皖鱼喂食蚕豆,蚕豆含有特殊的物质二羟基苯丙氨酸,鲩鱼缺乏消化这种物质的酶,会产生一定溶血反应。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吃蚕豆的鱼会一边溶血,一边修复,慢慢鱼就会产生“肌纤维结构蛋白变化”,肉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吃起来就是~脆。

脆肉鲩就像榴莲,不喜欢的人尝试这种非鱼类的奇特肉质就像当头被被当头一棍,WHF??但爱的人会非常的喜欢。整体来说脆肉鲩味道鲜,少泥腥味,肉质爽口,是非常好吃的。做法也挺多样的,不过我自己偏好避开普通草鱼的做法比如酸菜鱼,可以把它当做普通肉类,姜葱炒,豉汁蒸,焖各种各样,最多的选择还是打边炉。


鱼肉切薄片,放入清水锅底烫熟马上捞出,蘸上葱姜豉油,弹牙爽口十分过瘾,鱼骨鱼腩豉汁蒸有吃排骨的感觉。

想试试这个奇葩的鱼吗。

补充:脆肉鲩从普通草鱼变成这般奇葩的过程,并不是百分百成功的。所以有时我们去市场买到半脆不脆的脆肉皖,口感差本多。比如前天我在盒马鲜生买的脆肉鲩,就变身不太成功。最好去主打吃这个的饭店去吃是最美味最靠谱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广东?那地方我熟得很,别看现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它身上藏着不少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老古董”。今天就跟你唠唠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广东“冷门儿”故事。1. 广东人过年,可不是只有红包和舞狮那么简单说到广东过年,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派红包”和“舞狮”,这倒是没错。但你知道吗?广东有很多地方过年还有一些特别“.............
  • 回答
    广西,这片被壮丽喀斯特地貌雕刻出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藏着令人会心一笑的“冷知识”。抛开那些耳熟能详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咱们来聊点不一样的。1. 广西人其实不怎么吃螺蛳粉?这可能是最让人跌破眼镜的一个“冷知识”了。没错,我们大名鼎鼎的“螺蛳粉”,它的发源地是柳州,确实是广西的特色美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北上广深这几个我们熟知的超一线城市,近期二手房市场普遍出现了价格松动,甚至可以用“全线降温”来形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全国楼市都处于低迷状态,反而有一座城市的新房市场表现得异常抢眼,领涨全国。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呢?“领涨”的背后:是局部繁荣还是全国趋势的信号?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领.............
  • 回答
    广东研究深圳经港珠澳大桥至珠海、澳门通道,这个消息的释放,绝非偶然,而是传递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解读的信号,也勾勒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方向。一、 释放的信号:1. 进一步深化“湾区联动”,打破区域壁垒的决心。 核心: 长期以来,深圳、珠海、澳门虽然同属大湾区,但物理空间的连.............
  • 回答
    广州南沙:交通“动脉”骤停,城市生活瞬间承压广州市南沙区,这座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的粤港澳大湾区明珠,今日(具体日期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正经历着一次突如其来的交通“大考”。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南沙区范围内的公交、地铁、轮渡以及长途客运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运营已全部暂停,同时,所有对外连接沙田的陆路通道.............
  • 回答
    当然!各国国歌、国旗和国徽是国家身份的重要象征,它们背后往往蕴含着许多有趣且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它们的趣闻轶事: 关于国歌的冷知识:1. 最长的国歌:希腊国歌《自由颂》 为什么? 希腊国歌并非一支独立的歌曲,而是由158段诗句组成的史诗《自由颂》(Σολωμός,.............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个关于日本人的笑话,并尽量详细地讲述给你听:笑话: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去参加一个国际性的“什么事情都做得最好”的比赛。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是“用最少的燃料制作最美味的拉面”。美国人信心满满地走上台,拿出一台巨大的喷气发动机,往锅里倒了半瓶石油,然后对着锅猛吹。出来的拉面热气.............
  • 回答
    外交是一个充满智慧、策略和历史沉淀的领域,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以下是一些关于外交的详细冷知识:1. 外交官的“豁免权”并非可以为所欲为 起源与目的: 外交豁免权(Diplomatic Immunity)源于17世纪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外交官能够不受东道国法律.............
  • 回答
    四川,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土地,除了我们熟知的火锅、熊猫、三国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它们如同隐藏在深山幽谷中的奇花异草,等待着你去发现。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关于四川的冷知识:一、 地理与自然篇:1. 四川盆地,一个巨大的“天然粮仓”,但你知道它名字的由来.............
  • 回答
    关于各国行政区划,确实有不少有趣且鲜为人知的角落,这些细节往往隐藏在光鲜亮丽的地图和官方说明之下,透露出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独特性,甚至是政治博弈的痕迹。我试着分享一些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1. 法国:一种名为“省”(département)的奇妙存在提到法国,大家可能首先想到巴黎、蔚蓝海岸或者葡萄酒庄.............
  • 回答
    高中生谈恋爱嘛,这可是个既令人兴奋又有些青涩的年纪。不过别担心,这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作为过来人或者说一直关注着你们成长的旁观者,我给你们整理了一些掏心掏肺的建议,希望能帮你们在这段旅程中少走弯路,多收获阳光。首先,关于“谈恋爱”这件事本身: 明确你的动机: 你是因为真的喜欢对方,被他/她的某种.............
  • 回答
    杭州,这座以西湖美景闻名于世的城市,除了我们熟知的“人间天堂”的美誉外,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这些知识或许能让你对杭州有更深入、更独特的认识。1. 杭州的“钱塘江潮”并非仅限于农历八月十八: 普遍认知: 大多数人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在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出现,那是最大、最壮观的潮汛。 冷知识: 其实.............
  • 回答
    西班牙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独特习俗的国家,除了我们熟知的斗牛、佛朗明哥和海鲜饭,它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冷知识。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一些:1. 西班牙的国歌没有歌词:这是西班牙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的国歌不同,西班牙的国歌《皇家进行曲》(Marcha Real)自诞生以来就没有官方歌词。虽然在.............
  • 回答
    印度,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总是充满着令人惊叹的细节。除了我们熟知的泰姬陵、瑜伽和咖喱之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它们如同隐藏在广袤土地下的珍宝,等待我们去发掘。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印度的冷知识:1. 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会说话的火车”的国家(不完全准确,但有其趣味性.............
  • 回答
    中世纪欧洲的冷知识有很多,它们常常颠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刻板印象。这里有一些比较详细的冷知识:1. “黑暗时代”的误解:并非所有地方都一片漆黑普遍认为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代”,科学和文化停滞不前。然而,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说法。 文明的火种并未熄灭: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虽然经历了混乱和人口迁移,.............
  • 回答
    澳门:不止有葡国风情和海鲜饭,这些冷知识你可能不知道!提起澳门,你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五光十色的赌场,葡式蛋挞的香甜,还有狭窄街巷里充满南欧风情的建筑?没错,这些都是澳门的标志,也为这座城市披上了迷人的光环。但澳门,这个 क्षेत्रफल不大,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远不止我.............
  • 回答
    咱们聊点地铁和公交这俩大家伙在国外的“冷门”趣事儿,别是那种教科书上能查到的“大路货”,咱要点新鲜的。地铁篇:那些“不走寻常路”的地下王国 伦敦地铁的“鬼故事”与“幽灵列车”: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史悠久到开始冒出些神秘色彩。最出名的是关于一些废弃站台的传说。比如被关闭了的“奥尔德盖特站.............
  • 回答
    说到陕西,你可能脑海里立马闪过兵马俑、古城墙、大唐不夜城,还有那一口醇厚的羊肉泡馍。这些确实是陕西响当当的名片,但咱们陕西这片土地,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你翻得越仔细,越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宝藏。今天就跟你聊点陕西那些不那么广为人知,但足够让你眼前一亮的小秘密。1. 陕西人,对“吃”这事儿,可能比你想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