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关于西班牙的冷知识?

回答
西班牙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独特习俗的国家,除了我们熟知的斗牛、佛朗明哥和海鲜饭,它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冷知识。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一些:

1. 西班牙的国歌没有歌词:

这是西班牙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的国歌不同,西班牙的国歌《皇家进行曲》(Marcha Real)自诞生以来就没有官方歌词。虽然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歌词版本,但它们都没有被正式采纳并沿用至今。因此,在观看体育赛事或其他正式场合时,你可能会看到西班牙人跟着音乐振臂高呼,但不会听到歌词。这个“无词”的国歌成为了西班牙国家认同感的一个特殊象征。

2. 西班牙的国旗设计源于一个国王的提议:

西班牙国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黄红”旗帜,其设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国王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在18世纪末的一个提议。当时,西班牙的王家海军需要一面与其他国家海军旗帜区分开来的旗帜,以避免在海上发生误会。在众多设计方案中,卡洛斯三世最终选择了以红黄红为基础,并加上了王室徽章。这种设计后来被采纳为国家国旗,并一直沿用至今。红黄相间的颜色也常常被解读为代表西班牙的土地和阳光。

3. 西班牙语是世界上第二大通用语言:

这可能不是一个完全“冷门”的知识,但其普及程度依旧令人惊叹。作为西班牙的官方语言,西班牙语在全球有超过4.6亿母语使用者,并且是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除了西班牙本土,它在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以及北美、非洲和亚洲的某些地区也广泛使用。这使得西班牙语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语言。

4. 西班牙拥有世界上第三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西班牙在文化和历史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截至目前,西班牙拥有超过50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中国。这些遗产涵盖了古罗马遗址、摩尔人建筑、中世纪城堡、哥特式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城镇以及自然风光等方方面面,充分展现了西班牙悠久而多元的历史文化。

5. “Siesta”(午睡)的现代演变:

虽然“Siesta”是西班牙文化中最广为人知的习俗之一,指的是下午午休的习惯,但它的现代实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现代化的企业中,完全的午睡时间已经越来越少。许多商店和企业会在中午时段关闭一到两个小时,但也有不少地方为了方便顾客和保持营业连续性而选择不休息,或者缩短午休时间。然而,在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以及一些传统行业中,午睡的传统仍然得以保留。

6. 斗牛在西班牙的争议性:

斗牛是西班牙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但它在西班牙国内并非没有争议。在加泰罗尼亚等一些地区,斗牛已经被禁止,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反对斗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许多动物保护组织和民众认为斗牛是残忍的表演,而支持者则认为它是重要的文化传统和艺术表现形式。这种争议使得斗牛在西班牙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7. 西班牙的香蕉产量很高:

许多人可能想不到,西班牙也是一个重要的香蕉生产国,尤其是在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由于其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火山土壤,加那利群岛的香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闻名。虽然产量无法与厄瓜多尔等传统香蕉大国相比,但它们在欧洲市场仍然占有一席图。

8. 西班牙的“圣人节”比生日更重要:

在西班牙文化中,人们的“圣人节”(Onomástica)有时比生日更被重视。每个日期都有与之对应的守护圣人,在这一天,人们会庆祝属于自己名字的圣人的节日。一些人会收到来自家人的祝福和礼物,甚至会和朋友一起聚会庆祝。这反映了天主教在西班牙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9. 西班牙人是欧洲最大的“罐头食品”消费者:

西班牙人非常喜欢罐头食品,特别是鱼罐头和海鲜罐头。在西班牙的超市和家庭厨房里,各种各样的罐头食品随处可见。从金枪鱼、沙丁鱼到贻贝、蛤蜊,罐头食品方便、易于储存,并且能保持食材的新鲜风味,成为了西班牙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10. 西班牙的“塔帕斯”(Tapas)文化不仅仅是小吃:

“Tapas”在西班牙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小吃”,它更代表了一种社交和饮食文化。在许多酒吧和餐馆,点一杯饮品(如啤酒、葡萄酒或雪利酒)时,店家会免费赠送一份小食(tapa)。这种文化鼓励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串门品尝,与朋友交流。塔帕斯的形式多种多样,从简单的橄榄、奶酪到精致的肉类、海鲜,种类繁多,反映了西班牙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对美食的热爱。

11. 西班牙的“El Gordo”(肥佬)彩票是世界上最古老、奖金最高的彩票之一:

西班牙的圣诞彩票,俗称“El Gordo”(肥佬),是世界上最古老、奖金分配最平均、奖金总额最高的彩票之一。每年12月22日开奖,其巨大的奖金和全国性的参与度使其成为一项盛大的年度事件。中奖号码的公布方式也十分独特,由孩子们用歌声唱出,充满节日气氛。

12. 西班牙的某些地区有“扔番茄”的节日:

在瓦伦西亚地区,有一个名为“La Tomatina”(番茄大战)的节日,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在布尼奥尔(Buñol)举行。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投掷成熟的番茄,场面极为壮观。这个节日最初起源于一次街头冲突,后来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狂欢的活动。

13. 西班牙的“Jamón Ibérico”(伊比利亚火腿)价值不菲:

西班牙的伊比利亚火腿以其独特的风味、柔嫩的口感和高昂的价格而闻名。它由黑蹄猪(Ibérico)制成,这种猪以橡子为食,并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风干和腌制。最优质的伊比利亚火腿,特别是“Bellota”级别,价格可以达到每公斤数百欧元。品尝伊比利亚火腿是体验西班牙美食文化的重要一环。

14. 西班牙的足球文化深入骨髓:

足球在西班牙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全民狂热和文化信仰。西班牙拥有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俱乐部之一——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以及强大的国家队。联赛、杯赛以及国家队的比赛牵动着无数西班牙人的心。在酒吧、咖啡馆,甚至在街头,人们都会讨论足球,支持自己心爱的球队。

15. 西班牙的“Lotería Nacional”(国家彩票)也是一项传统:

除了圣诞彩票,西班牙还有每周两次的国家彩票,它们也是西班牙人非常喜爱的娱乐方式。参与彩票购买已经成为许多西班牙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

希望这些详细的冷知识能够让你对西班牙有更深入和有趣的了解!西班牙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国家,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回答当中的冷知识来自多个领域。就单独某一条来说,对于了解相应领域的读者来说可能算不上太冷。但是要全都熟悉,应该还是挺难的。此外,每一条后都会附上一定的历史背景,希望能为读者创造一定的知识纵深。


交通:西班牙拥有世界上第二大高铁系统,仅次于中国

  几个世纪以来,西班牙一直在同自身破碎崎岖的地形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西班牙的群山一直是其近代国家整合的头号强敌。17世纪以来,民族市场迟迟无法形成、生产要素及产品跨地区流动成本过高、各族群的相对隔离状态难以打破,一直是困扰西班牙的重大问题。在18世纪,修建公路成为了欧洲各国政府关心的要务,西班牙波旁王朝也不例外——1761年时,当局计划把马德里同各个主要港口通过公路连接起来,这项工程虽然有效改善了部分山区的交通,但是一直到法国革命战争爆发(1792年)也没有竣工。到了19世纪,西班牙试图通过铁路建设来推动它那过于缓慢的现代化进程,最终促成了1860年代的“铁路繁荣”。1869年,西班牙拥有全长5400公里的铁路,但是相较于同年英国(24768公里)、德国(17330公里)、法国(16854公里)、奥地利(8000公里)、俄国(7685公里)、意大利(5772公里)来说,西班牙此时依然是欧洲主要国家当中的末流弱国。在1870年后,铁路也没能为西班牙带来预期的快速工业化,原因之一是伊比利亚半岛采用的轨道制式和欧洲大陆不一致,导致西班牙未能享受1880-1914年间世界市场大繁荣的红利。在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当中,铁路系统又遭受了严重破坏,随后弗朗哥政权(1939-1975年)长期采取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策略,也阻碍了铁路的恢复和发展。在1950年时,还可以看到19世纪留下来的蒸汽火车头在破旧的铁轨上拉着货物缓慢前进。

  1975年的民主化改革标志着西班牙铁路系统腾飞的开始,1980年以来西班牙经济的快速增长一直伴随着铁路上的显著进步,投资主要来自其它欧盟国家以及西班牙政府。1992年时,西班牙的第一条高铁线路(AVE,Alta Velocidad Española)竣工,连接起了马德里和塞维利亚。在之后的二十多年当中,高铁建设一直在推进,并且逐步用国际轨道标准取代伊比利亚传统的窄轨。截至2017年底,西班牙拥有3240公里的高速铁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堪称巨无霸的中国(近30000公里)。

体育:西班牙足球的高度政治化开始于1940年代

  西班牙政治和足球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这一点在球迷圈内外应该说都不算冷门知识。至于弗朗哥将军威胁巴萨支持皇马的阴谋论、毕尔巴鄂竞技和巴塞罗那俱乐部同地区民族意识的联系,大概每个关心西甲的初中生都能说出个一二。但是要说足球在西班牙为何被高度政治化,仍然是一个值得解释的问题。

  弗朗哥并不是在执政之初就成为了皇家马德里的庇护人,要知道,皇家马德里曾经是弗朗哥所推翻的第二共和国(1931-1939年)的支持者。第二共和国的代表色紫色至今遗留在皇马队徽上的斜纹当中。弗朗哥政权在1940年代才逐渐认识到了足球的重要价值。在威权统治当中,人们往往只能通过隐讳的方式表达不满,最常见的载体是文学和艺术。而在西班牙,大众流行的足球运动也成为了一种表达政见和反抗情绪的出口。在1940年代,主导西班牙足坛的强队是巴塞罗那和毕尔巴鄂竞技,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的人民把反抗情绪代入了足球活动当中,他们利用球迷社团组织工薪阶层,并且把对当局的嘲讽和地区意识的表达揉进了歌谣和呐喊当中。在1950年代,当局决定全力夺取足球这块阵地,于是选择扶植皇家马德里队发展壮大,并且很快收获了回报——在1956-1960年间的最初五届欧洲冠军杯(欧冠联赛前身)当中,皇马蝉联五冠。当局足球政策的收获在1964年欧洲杯当中达到了高潮,那一年西班牙队击败了苏联队夺冠,这被视为一场对共产主义的胜利。此时,足球被视为西班牙民族主义的凝合剂,西班牙国际形象的的代言人,也是政权安抚群众的重要手段。英国的西班牙史专家雷蒙德.卡尔(Raymond Carr)指出,弗朗哥政权有意让人们沉浸在娱乐当中,从而避免反抗的发生。在弗朗哥政权末期,足球、斗牛、电视剧和经济增长被合称为“面包和马戏团”,用以指代政权安抚人心的手段。

  顺带一提,无独有偶的是,葡萄牙在同一时期也在复制西班牙的策略。萨拉查政权(1932-1968年)在宣传当中把“法蒂玛”(Our Lady of Fátima,在葡萄牙显容的圣母)、“法多”(Fado,一种民歌)和足球一起说成葡萄牙民族精神的三大支柱,在新闻审查当中则把体育版块当做头号戒严区。里斯本本菲卡队在1961年击败巴塞罗那队夺得欧冠,又在1962年击败皇家马德里成功卫冕之后,当局成功地把葡萄牙民族热情推向了高潮——并把这种热情投入到了对安哥拉民族起义的镇压当中。

货币:西班牙比索是历史上第一种世界性货币;$符号来源于比索

  截至目前,在人类历史上,有且仅有过两种世界性货币。一种是当下的美元(Dollar),另一种就是历史上用墨西哥白银铸成的西班牙比索(Peso)。美元从比索身上借来了$这个符号,它既是字母P和S的叠加,也象征着一根被绶带缠绕着的海格力斯柱(详见西班牙国徽)。

  在1570年代,随着汞齐化炼银法在墨西哥和秘鲁银矿的普及,美洲白银的产量大大增加,并将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当中深刻影响世界的历史。白银一面通过西印度航线流向欧洲的塞维利亚,另一面通过太平洋航线流向亚洲的马尼拉。美洲白银在早期现代(16-18世纪)充当了西欧制造业发展的催化剂、各个民族市场形成的凝合剂以及资本主义结构向亚洲传播的润滑剂。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白银铸币就是西班牙比索,即中国所称的“双柱本洋”。

  这种铸币作为“世界性货币”的机理,同当下的美元自然是不同的,但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直接的联系。1792年,新独立的美国开始铸造美元,在形制上模仿当时世界通行的银币——比索,一个美元同一个比索等值,因而在计数时引入了比索的$符号。

  在如今很多人的眼里,$代表且仅代表美元,殊不知这个符号背后,曾有过一次悄无声息却又波澜壮阔的篡夺。

军事:“别忘了,是我们西班牙人发明了游击战(Guerrilla)!”

  这句话其实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有其由头。作为一种作战方式的“游击”自然是古来有之,至少在欧洲军事史上,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年–前201年)中对抗汉尼拔的罗马将领法比乌斯就已经被视为游击战术之父。西班牙人宣称发明游击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游击战”(Guerrilla)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二是因为这个词的流行同西班牙人在半岛战争(1808-1814年)当中的突出表现密不可分。

  1808年时,入侵伊比利亚半岛的法军在正面战场上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但群众支持下的游击战士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在游击战的牵扯下,法国迟迟不能击败西葡的抵抗政权,在伊比利亚半岛长期维持了20万以上的兵力。面对不断的伤亡,拿破仑厌恶地将这种冲突称为“西班牙溃疡”(Spanish Ulcer)。到1814年战争结束时,法军在伊比利亚半岛留下了数十万的伤亡,拿破仑在西班牙的失败其实不亚于他对俄国的远征。

  在西班牙语当中,guerrilla是guerra(战争)一词的指小形式,从表意来看是“小型战争”。西班牙人在半岛战争中的成就给他们的盟友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词随即被引入英语,意为“游击战士/游击的”。

文学:塞万提斯也曾口嫌体正直

  在《堂吉诃德》一书当中,塞万提斯曾经不止一次讽刺同辈的大剧作家洛佩.德.维加,嘲讽他搞了太多形式浮夸的东西,但其实塞万提斯自己就做过心口不一的事情。

  16世纪下半叶的西班牙人风行前往美洲,人们希望在美洲能够得到金银、官职或者印第安人奴仆,从而发家致富,衣锦还乡。这种好逸恶劳的风气自然成了塞万提斯讽刺的对象,他在作品当中写道,美洲是一座妓院,充满了妓女和恶棍,前往美洲的人站在出发的港口上就已经失去了灵魂。

  然而事实上,塞万提斯本人就曾是这种风气的追随者,而且胃口还很大,只不过是没有成功罢了。在1594年时,作为老兵的塞万提斯给国王菲利普二世写信,希望能在美洲得到一个官职。他在信中上报了四个志愿,一是波哥大司库官,二是卡塔赫纳船务官,三是危地马拉一个省的省长,最后(也是他最想要的)是拉巴斯郡守。这四个职位都是一等一的肥差,特别是管理着波托西大银矿的拉巴斯郡守,简直就是坐地生财的去处。

  然而国王拒绝了他的请求,告诉他前往美洲可以,但是工作得自己找。愤愤不平的塞万提斯对此毫无办法,穷困潦倒的他还在1597年因故进了监狱。在铁窗当中,他开始靠写小说赚钱,《堂吉诃德》一书由此诞生。

  这又是一个诗家不幸今人幸的好例子。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在他写下那些讽刺美洲暴发户的文字时,究竟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user avatar

谢邀,小编对西班牙知道的并不多,不过二战刚刚结束的西班牙历史,似乎知道的人并不多,应该算是冷知识,就顺便聊一聊。


这段历史可以说,非常的有趣。


众所周知,二战时期的西班牙是法西斯政权,虽然他保持了中立,没有主动进攻英法美等国,但到底还是倾向了德国,为他提供了不少帮助,并且派出军队去找苏联的麻烦。


然后1945年,二战结束了。


也就是说,秋后算总账的时候到了。


西班牙举目四望,瞬间吓尿了。


不得不吓尿啊。


法国咬牙切齿地走了过来:是谁在法国沦陷的时候,想要抢北非殖民地的?又是谁在希特勒面前狮子大开口的?


西班牙大汗淋漓:我不是,我没有。


(注:1940年西班牙参战给德国的要求是,满足西班牙对直布罗陀和法属北非殖民地的要求,向西班牙提供所需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要知道二战后法国的思想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凡是政策。


凡是跟德国人混的,我都要赶尽杀绝。


苏联默默地拿着一根棍子摸到了西班牙身后,准备一棍子把他给撂倒,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1945年6月19日,联合国拒绝西班牙加入。


1945年7月苏联提议国际社会与西班牙断绝外交关系,虽然没有直接通过,但是明确西班牙不具备加入联合国的资格。


1946年2月26日,法国宣布关闭法西边境。


1946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各成员国从西班牙召回大使。


看这局面,西班牙能不吓尿吗?


可以说狠狠地地享受了一把德国待遇,与全世界为敌。


只有阿根廷这个盟友,稍微支持了一下西班牙,其他都是一副你就等死吧,法西斯的表情


1948年,由于欧洲各国的反对,马歇尔计划的名单上就连德国和意大利都有,就是没有西班牙的名字。


这说明,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西班牙抱住美国的大腿大声喊道:我是热爱和平的,真的不是法西斯,跟希特勒没有半毛钱关系啊,美国大哥,你要相信我的清白啊。


清白?


美国面目狰狞,颇为厌恶地,似乎是在说道


闭嘴,你这个迫害新教教徒的异端!


《论冷战初期美国对西班牙的政策》

杜鲁门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佛朗哥的反感,杜鲁门是一个虔诚的新教教徒,他十分关注欧洲新教教徒的情况,而佛朗哥对西班牙新教教徒的迫害,成为杜鲁门反感佛朗哥政权的主要原因。这也对美国对西班牙政策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要知道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采用天主教至上,罗马天主教会是唯一法定特权阶级,拥有各种免税特权等等,直到1967年才承认世俗婚姻,有了宗教自由法。


佛朗哥去世后的1978年,天主教才不是官方宗教,但2016年西班牙天主教徒数量还是占到了96%。


这怎能不让杜鲁门总统发自内心厌恶?


要是这个国际环境持续下去,别说成为发达国家了,西班牙能够保持社会稳定就已经要感谢上帝了。


虽然英法美跟西班牙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仇恨,可是二战后高举民主自由旗帜,对待欧洲这么显眼的独裁政权,搂草打兔子,顺便干掉他,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


更何况苏联二战结束后一心想要弄死他。


两大集团虎视眈眈。


眼看一曲凉凉就要送给西班牙了。


然后戏剧性的事情出现了。


1947年,冷战爆发了。


西班牙看在眼里,简直泪流满面,机会终于来了,果断大喊:


我反共,坚决反共!


美国大哥,你要军事基地我都给啊!


我很重要,是对抗共产主义的堡垒啊。


大哥,给我重新做人的机会吧。


《二战后佛朗哥政权继续存在的原因初探》

1947年7月,佛朗哥说道:“西班牙将是比法国更为良好的西方防务堡垒,美国如果希望的话,可以在西班牙获得基地。”


听到这么真诚的话语,美国犹豫了。


是要节操还是要军事基地?


咱可是人类的灯塔美利坚啊,为了一个军事基地就出卖节操,不大好吧。


可惜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挺老实的。


不管他是独裁,专制还是迫害非天主教徒,只要他反共,他就是好的西班牙。


美国开始就西班牙军事基地问题,进行了协商,尤其是到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于西班牙的援助终于开始了。


1950年8月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对西班牙一亿美元贷款。


接下去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1953年,《马德里协议》签订,美国获得了三个空军基地和一个海军基地。


1953年到1957年,直接援助2.8亿美元,1953年到1963年,国家级别贷款5亿美元,私人贷款10亿美元,这还不用提融入国际社会带来的其他投资。


在美国的影响下,法国承认了西班牙并恢复了关系,毕竟谈不上深仇大恨。


西班牙泪流满面,感谢苏联,感谢共产主义,要不是你们,我一个独裁政权,怎么就抱上了自由民主美利坚的大腿啊。


所以为了表达谢意,我一定反共到底?


当然不是了,骗点钱花花而已。


谁叫当时的美国人一听反共就直接高潮,都不需要换姿势的哎。


不骗你骗谁?


西班牙又不是傻子,国内镇压是为了保持政权,国际上这么干,岂不是二傻子。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63年11月,西班牙在美国的压力下跟古巴签订贸易协议。


在此之后,西班牙跟东欧各国乃至苏联都签订了贸易协议。


反共在贸易面前,是不存在的。


佛朗哥的确是一个独裁者,但他至少是一个精明的独裁者,不会干吃力不讨好的蠢事。


而且在他之后,西班牙直接跟苏联建交,目的也很明确,有了苏联在才可以向美国要个好价钱嘛。


西班牙:听说苏联人也想在我们这里建个基地什么的,咱忍痛拒绝了,美国大哥你是不是该给提个价啊,最近物价腾飞,小弟日子不好过啊。


美国:我当初就该弄死你们这些混蛋。


西班牙:?那我去跟苏联人谈谈了。


美国:行,你说多少。


西班牙:大哥!您永远是大哥。



参考文献:

《三十年独裁政权缘何不倒》

《论冷战初期美国对西班牙的政策》

《二战中佛朗哥政权保持中立的原因》

《二战后佛朗哥政权继续存在的原因初探》

《南欧与苏联东欧各国的关系》

《西班牙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几个节点》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西班牙》2017版


说几句题外话,在小编看来,西班牙能够度过二战结束后的危机,虽然有个人的奋斗,但更多的还是历史进程。


还有热烈庆祝突破两千个关注,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的。

小编也没有想到昨天关于东德的回答会这么受欢迎。

为了表示感谢,连忙赶出这个了,应该还是写得比较有趣的,二战后西班牙的国际关系,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应该算是冷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



最后小编还是厚颜无耻地求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