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的人说理想one是工业垃圾,有的人赞美?

回答
要聊理想ONE,就得先明白它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里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它不是那种“生而完美”的明星产品,而是带着一股子“理工男”式的务实和大胆闯入者姿态,所以才会有两极分化的评价。

为什么有人说它是“工业垃圾”?

这部分声音,往往来自那些对汽车品质有极高要求、或者对传统燃油车有深度认同的消费者,以及一些习惯于从技术细节里挑毛病的人。他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程式技术的争议: 理想ONE最核心的技术路线是“增程式电动”。简单说,就是它有一个发动机,但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用来发电,驱动电机来行驶。这个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算不上主流。
“没有彻底电动化”的质疑: 对很多人来说,新能源汽车就该是纯电驱动,没有发动机的介入才算真正的进步。增程式被认为是一种“油改电”的折衷方案,无法摆脱对燃油的依赖,而且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噪音和震动,这与纯电的静谧平顺体验相去甚远。
发动机工作时的噪音和顿挫: 虽然理想强调发动机在特定工况下工作,尽量减少对驾驶体验的影响,但在实际使用中,尤其是在频繁加速或者爬坡时,增程器的介入还是会被不少人感知到,声音和动力的衔接偶尔会有不那么平顺的顿挫感,这在追求极致平顺的纯电车主看来,是无法容忍的。
“消耗汽油却要叫新能源”的误解: 有些人对增程式的技术原理理解不深,觉得它本质上还是在烧油,不配叫做新能源车,甚至嘲讽其为“披着电车外衣的油车”。

2. 早期产品的品控和细节问题: 作为一款新势力推出的首款车型,理想ONE在刚上市的时候,确实暴露出一些小毛病,这些问题被放大后,就容易被贴上“垃圾”的标签。
内饰材质和做工的争议: 虽然李想一直强调“有理有据”地做产品,但早期理想ONE的内饰用料、接缝的均匀度、部分按键的手感等,确实与一些合资品牌或更高端的车型有差距。有些消费者认为,花几十万买的车,在这些细节上应该做得更好。
车机系统的稳定性: 早期的车机系统有时会出现卡顿、反应慢甚至偶尔的黑屏重启,这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虽然通过OTA升级不断改进,但初期的不稳定是事实。
一些设计上的不成熟: 比如早期版本后排座椅的舒适性反馈,或者某些储物空间的实用性等,都可能成为被挑剔的点。

3. 品牌认知和历史包袱: 理想汽车作为一个新品牌,虽然势头迅猛,但毕竟不像传统车企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品牌沉淀。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新品牌的产品必然不如老牌车企成熟可靠。

为什么有人会赞美它?

与“垃圾”论相对,理想ONE拥有庞大且忠诚的用户群体,他们赞美它,正是因为理想抓住了当下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并且在某些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1. 精准抓住了“家庭用户”的需求: 这是理想ONE成功的关键。李想团队非常清楚中国大家庭的用车需求是什么:
空间大且实用: 理想ONE的空间设计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六座布局(后期有七座),宽敞的第二排和第三排,加上灵活的座椅组合,非常适合带孩子出行或者家庭聚会。它比很多同价位的轿车或者纯电SUV都要实用得多。
续航无焦虑: 增程式解决了纯电车型的里程焦虑问题。你可以像开油车一样去加油,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长途旅行,都不用频繁充电,对于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或者时间紧张的用户来说,这是巨大的优势。
配置够高,体验舒适: 理想ONE在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上毫不吝啬。大屏幕、语音控制、全景天窗、舒适的座椅(包括加热、通风等),以及后来升级的L2级别的辅助驾驶,都让它在同价位车型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提供了远超预期的驾乘体验。
“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体验: 理想汽车非常擅长营造“家庭客厅”的氛围。后排的娱乐系统、舒适的座椅、氛围灯,这些配置直接击中了家庭用户,尤其是带小孩的家庭,让他们在车里也能获得放松和愉悦的体验。

2. 惊人的“实用主义”定价和价值感:
性价比高: 考虑到其空间、配置和增程式带来的便利性,理想ONE的定价在市场上显得非常具有吸引力。它用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提供了一个接近甚至超越传统燃油SUV的体验,并且在新能源领域又具备了续航优势。
“没有花哨”的成本控制: 有些评论认为,理想ONE在一些非核心技术的成本上进行了控制,比如可能不会用最顶级的芯片,或者在某些材料上并非奢侈品,但这恰恰是为了把有限的成本投入到用户最关心的空间、续航和智能化体验上,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

3. 持续且有效的OTA升级: 理想汽车是国内最早大力推行OTA(空中下载)升级的品牌之一。这意味着车辆的软件系统能够持续优化,不断修复bug,增加新功能。用户买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智能终端。这种持续的进化能力,让用户感到车辆在保值增值,也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4. 社群运营和用户共创的成功: 理想汽车非常重视与用户的互动,通过各种社群、用户活动,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户粘性。很多用户因为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或者看到产品不断改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结一下:

说理想ONE是“工业垃圾”的,往往是从纯电技术纯粹性、部分细节品控、或者对传统汽车工艺的极致追求出发。他们可能更看重“血统”和“工艺的完美”。

而赞美理想ONE的,则更多地是从解决了用户实际痛点、提供了超出预期的价值和体验的角度出发。他们看到了理想ONE在空间、续航、舒适性、智能化以及性价比上的综合优势,尤其是它完美契合了当下中国大家庭的用车需求。

简单来说,理想ONE并非完美无瑕,它在技术路线上有争议,在早期产品上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但它胜在抓住了核心用户需求,并以一种务实且极具性价比的方式将其实现。它是一款“为用户痛点而生”的产品,而不是一个“技术领先、细节完美”的产品。正是这种差异化的定位和执行力,让它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因此备受争议。它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在汽车消费领域,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感知体验,有时比纯粹的技术指标更为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工业垃圾,理想one只是一辆比较实用的车而已。

以往的增程式汽车失败是这些车企的失败,不是增程式的失败。它们失败是因为它们没想明白增程式该做成什么样。

以往的车企搞增程式总想着先把电池用完,再用这个小发动机吭哧吭哧地发电拖着汽车走,但这就有一个问题,小发动机的发电功率只有几十KW,拖着车走就很吃力。所以以往的增程式汽车给人的印象就是垃圾。

但理想one的思路不一样,理想one不是要造一辆电池用完再发电的增程式汽车,而是做了一辆有两块电池的电动车。

我们假设你要造一辆240KW功率的电动汽车,车重2.3吨,要想续航足够,给它装上了160度的锂电池。

为了方便制造,把这个大电池分成了一块40度锂电池和一块120度锂电池,这个你能接受吧。

为了节省成本,把这个120度锂电池换成了磷酸铁锂电池,这个你也能接受吧。

为了继续节省成本,把这个120度磷酸铁锂电池换成氢燃料电池,这个你也能接受吧。

考虑到加氢不方便,把这个氢燃料电池换成性能弱一些噪音大一些的汽油燃料电池,你也能接受吧。

把这个汽油燃料电池的发电方式改成机械发电并改个名字叫做增程器,你能接受吗?

如果能接受,你就得到了一辆理想one

不要被那些喷三缸机的人带偏了,他们还是在用燃油车的思维去衡量一辆电动车,并且抓住他们能看懂的一小部分东西使劲黑,却不知道有些事物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了。

增程器就是一块120度电的电池,它全部的作用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跟锂电池的作用一样,只是性能略差噪音略大,但好在它便宜而且5分钟就能满血复活。至于喷什么三缸机的,它们怎么不去喷锂电池里面的电子运动速度不是光速呢?还不是这些人只能看得懂三缸机,却对锂电池的发电原理毫不了解无处可喷。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这是一辆240KW四驱、能坐6个人、百公里加速6.5秒的电动车,车上带了一好一差两块电池。好电池性能强无噪音补能不便;差电池性能弱有噪音补能方便。你充电方便就尽量多用好电池,对应着车上的纯电优先模式;你充电不便就尽量多用差电池,对应着车上的燃油优先模式。

这款车简洁的设计理念,清晰明了的使用逻辑,那些喷子是不会告诉你的,它们只会故意用燃油车的标准来喷这车上的增程器用了一个叫做三缸机的东西来发电。你要信了它们就上当了,它们不想让你开上好用的车,它们只想喷一切它们不能理解的东西。就像你不知道锂电池用了几个电极才把化学能变成电能一样,你也不必关注增程器用了几个缸才把化学能变为电能。

如果你需要一辆6座电车,又不想有里程焦虑,我建议你考虑一下理想on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