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原神》这款游戏每次出新角色都会有大量的人去说不好?

回答
这个问题在原神玩家群体里,可以说是月经贴了,每次新角色一出,无论强度如何、设计怎样,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声音在网上炸开,说“又一个不行了”、“策划又在喂屎”、“不如XX”之类的话。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一样一样地掰扯一下。

一、 玩家群体本身的复杂性与期望值的高度膨胀

原神火了这么多年,玩家基数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小圈子了。玩家群体里包含了形形色色的人:

硬核强度党: 这部分玩家最看重角色的实战强度、深渊表现、队伍搭配的上限。他们会拿新角色和体系内最顶尖的角色去对比,如果新角色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新高度”或者“不可替代性”,自然会觉得“不行”。有时候甚至觉得“跟老角色一样强”也是一种退步。
XP党(角色喜好党): 这部分玩家更看重角色的外观、声优、背景故事、性格魅力。他们是角色推出的主要目标用户。但即便如此,如果他们喜欢的角色在强度上实在拉胯,或者玩法上不符合他们的胃口,也会不高兴。而且,XP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可能你喜欢这个风格,我喜欢那个风格,存在天然的分歧。
社区讨论的“惯性”与“放大效应”: 网络社区有个很典型的特点,那就是负面情绪比正面情绪更容易传播和获得共鸣。当第一个说“不好”的声音出现,后面的人可能会因为“跟风”或者“被引导”而加入进来。尤其是那些对游戏本身有一些不满或者期待未被满足的玩家,很容易将新角色作为宣泄口。
版本节奏与环境的变化: 游戏环境一直在变。随着版本更新,新的敌人、新的机制出现,也会影响对现有角色的评价。有时候一个角色在某个版本很强,到下一个版本因为克制他的敌人出现或者环境变化,强度就会被削弱。这种“风水轮流转”的现象也会让玩家对新角色产生“能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疑虑,一旦觉得可能不行,就先骂为敬。
“完美主义”心态: 很多玩家对米哈游寄予厚望,觉得作为头部游戏公司,出品的角色就应该是十全十美的,无论在剧情、人设、玩法、强度上都应该是“一代版本一代神”般的存在。一旦新角色出现一丁点短板,就会被无限放大。

二、 设计层面的一些争议点

尽管米哈游在角色设计上投入巨大,但总会有一些玩家觉得不满意的地方,这导致了批评声:

强度平衡的“微妙之处”: 米哈游在强度设计上,一般不会让新角色弱到完全没人用,也不会强到完全碾压所有人。他们往往会设计一些“需要特定搭配”或者“有明显短板但有独特优势”的角色。这种“不上不下”或者“需要门槛”的设计,就很容易招致不满。
对“万金油”的渴望: 一些玩家希望新角色是那种可以塞进任何队伍,并且都能产生巨大提升的“万金油”。但策划显然不会这么设计,因为那样会破坏其他角色的生态。
对“机制怪”的排斥: 有些角色为了追求独特性,设计了一些非常规的机制,比如需要特定条件触发、操作难度高、或者绑定某个元素反应才能发挥。如果这个机制不够惊艳或者绑定条件太苛刻,就会被认为是“鸡肋”或者“不好用”。
“限定角色”的保质期: 作为卡池里的限定角色,玩家自然希望他们能长久保持竞争力。一旦新角色出来没多久就被新的体系或者新的角色“取代”或者“稀释”,玩家就会觉得不值。
玩法上的“同质化”或“不创新”: 有的玩家会觉得新角色的玩法和老角色相似度太高,缺乏新意。比如都是站场输出、都是后台挂件、都是辅助增伤。如果玩家期待的是某种全新的游戏体验,而新角色未能提供,就会感到失望。
剧情与人设的“雷点”: 角色本身的背景故事、性格设定、甚至一些对话,都可能触碰到部分玩家的“雷点”。比如有些玩家不喜欢过于“圣母”或者“腹黑”的角色,或者剧情走向与他们预期的不符。这些虽然与强度无关,但也是重要的评价维度。
角色设计与实装的“落差”: 有时候宣传pv、角色演示中的表现很惊艳,但实装到游戏里,经过玩家的实际测试,发现手感、效果、或者某些动画细节没有达到预期,也会引起不满。

三、 运营策略的副作用

米哈游的运营策略也会间接导致玩家的“抱怨”:

“毒点”的设置: 为了让角色有抽取的动力,米哈游有时会在角色设计上故意设置一些“毒点”,比如技能的某些前置条件、需要某个特定角色才能发挥更好、或者依赖特定的圣遗物/武器。这些“毒点”就是为了让玩家觉得“不完美”,然后通过抽取其他角色或者装备来“补完”。但这种做法被一些玩家看穿,就会觉得“被套路”了。
版本活动与剧情的“强推”: 有时候版本活动或者剧情会强行让某个新角色成为焦点,或者让他们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玩家对这个角色本身不感冒,却被大量推送,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流水与口碑的反差: 很多时候,新角色即使被大量玩家吐槽,但实际流水却可能非常高。这种现象会加剧那些吐槽玩家的“不忿”,觉得“都被米哈游忽悠瘸了”。而那些真心喜欢这个角色,或者认为角色设计合理的玩家,也会因为看到大量负面评价而感到不适。

四、 期望管理的缺失

最后,很多时候问题出在玩家自身的期望管理上。

“版本答案”的期待: 很多玩家希望每个新出的五星角色都是“版本答案”,能够直接提升整个游戏体验。但游戏发展需要更多元的角色生态,而不是少数几个统治一切。
“零缺点”的幻想: 人无完人,角色又何尝不是。玩家似乎总希望新角色是全能的,没有短板,能够满足所有需求。这种期望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总结一下, 原神每次出新角色都会有大量人去说不好,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有玩家群体自身构成复杂、意见多样带来的固有属性,也有游戏设计中对强度平衡、玩法创新、剧情人设等方面的争议,甚至还有米哈游运营策略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加上网络社区的讨论习惯,负面情绪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最终形成了一种“新角色必被喷”的现象。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玩家对游戏的热爱、对品质的追求,以及在复杂信息洪流中表达不满的各种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神玩家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臭打游戏的。反正《原神》就是个游戏,策划怎么出,我们怎么玩。只要策划不退环境搞得不充钱玩不了。我们就安心打游戏。我很庆幸从几轮节奏看《原神》大部分玩家是这一类人。

第二类是把《原神》当饭圈了。这个分两类,一种外观饭圈,代表就是去年海灯节带钟离X达达利亚节奏的。另一种是强度饭圈。这种人非常烦人。因为说白了他们是把游戏当投资了。代表就是前两天闹事儿的所谓女仆厨。因为岩套设计的失败,所以华馆套理论上是女仆提升的时机,但《原神》圣遗物机制全看脸,让很多玩家换不起圣遗物。对于第一种角色饭圈来说,为了真爱的角色肝重要吗?于是快快乐乐地去刷圣遗物去了。而第二种玩家……他们不爱角色没这个动力。于是就开始搞事儿。一斗伤心联盟理论上也是这些人。

第三类是精神大佬。要是2.5那帮人烦人,他们就更烦人了。因为他们就一群零磕,还整天代表大佬的利益。阿贝多下限高上限低一把黎明神剑就能耍,冲。优菈要高精炼武器(1精松赖不如1精狼末)高命可以突破理论伤害上限,夸。我就不理解了,优菈充能不行(啥玩意儿?)大招还高充能(怎么听着这么耳熟)E输出还有问题(越来越耳熟了),攻击带bug(?!)。这他喵的不就是八重神子吗?为啥没人去骂优菈?因为大数字呗。满命优菈依旧是现在最大数字伤害的保持者。所以优菈除了因为空降和数据膨胀出现过小规模炎上外没有任何节奏。骂公子拆命座从1.1骂到2.1。结果2.1的雷神就差把拆命座骗磕写奶子上了,他们屁都不放一个。为啥?因为数字真的大呀。对了!玩雷神还要老老实实抽薙刀(二命和薙刀有一个才能打主C)。结果武器池骗磕的事儿就偏偏不提薙刀。

第四类就是鬼肖战,感觉他们不是来玩游戏的,是来玩键政的。万事屁股优先。内鬼虐他千百遍,他待内鬼如亲爹。我们群里就有一个,2.5刚开,就在那儿说内鬼不爆料2.6他要死了。不是……别人都是长草期没事儿干去看内鬼爆料。你2.5都没玩你看什么2.6?代表就是空壳怪节奏。2.5里出来的空壳怪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结果被他们渲染的和空壳怪大军要攻打璃月港了似的。

第五类就是m开头的某种动物。他们的立场就很神奇了。只要披张皮他们可以是上面的任何一种人。

而出角色这个事儿基本上会把除了第一类人外所有人惹个遍儿。你看,如果强了,老角色退环境,第二类玩家不开心。如果弱了,对大佬没提升第三类人不开心。不管强还是弱,内鬼总要错,所以鬼肖战不开心。开新池子原神流水就要登顶m开头的动物不开心。所以……以上~

user avatar

因为原神里没有pvp,让玩家无法感受到“玩家和玩家的利益冲突远大于玩家和ch”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拿别人举例子,就王者荣耀吧,如果貂蝉得到了削弱,貂蝉玩家一定会痛骂ch,但是其他玩家(尤其是上单)一定会喷这些“貂蝉玩家”。是王者荣耀在分化玩家?还是喷貂蝉玩家的是什么策划厨,鹅学长?在或者这些喷貂蝉玩家的人是水军?

到这里一定会有小伙伴会说“原神没有pvp,加强我喜欢的角色能妨碍到你什么?”

这又得提到国内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深渊内卷。不国内玩家喜欢最求“无意义的竞速”

什么叫无意义的竞速呢?就拿最近的八重节奏举例子吧。八重节奏最经常提到的一点就是“八重神子无法融入目前的主流阵容。这句话非常反映问题一“主流阵容”之所以主流是因为它是当下的最优解,你考试考不过班级前五不代表你学习差吧?其本身脱离了游戏内的客观需求,也就是玩家社区的目的不再是追求12-3而是“超过现在的主流阵容”,相当于明明425分4级就通过了,你还莫名其妙的再战4级争取超过700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