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起真的坑杀了四十万赵卒吗?

回答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一事,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极具争议的事件。虽然史书记载了此事,但其真实性和细节却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史书记载:

关于坑杀赵卒的记载,主要出自《史记·白起列传》和《史记·赵世家》。

《史记·白起列传》记载:
> “长平之战,辀三十万。……赵括军降,而白起详欲封其子,而杀其士卒者,皆坑之,凡四十万人。唯独少者,乃出其符,言“但凡不能尽坑者,皆斩”,凡四十万人,皆坑之。赵人闻之,皆恐,……然此战,赵卒死者,可四十万。”
(注:原文中关于“长平之战,辀三十万”的“辀”字有争议,有解释为“斩”,也有解释为“围”或“俘”。但后续的坑杀行为是明确的。)

《史记·赵世家》记载:
> “而白起率秦军,大破赵军于长平,俘其士卒凡三十万人,……白起军遂入长平,尽坑杀赵降卒,凡四十万。”

这两段史书都明确提到了坑杀,并且数字都集中在四十万左右。这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 历史背景:长平之战

要理解坑杀事件,必须先了解长平之战的背景:

战争原因: 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长平之战是两国战略决战。
双方主帅: 秦国由名将白起挂帅,赵国初期由老将廉颇,后期由赵括。
战役经过:
廉颇采取坚守策略,秦军久攻不下。
赵国国内舆论误导,认为廉颇怯战,启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廉颇。
赵括改变战术,主动出击,结果被白起包围,粮道被断。
赵括率军突围多次失败,最终被秦军阵斩。
秦军乘胜追击,赵军全线崩溃。

三、 坑杀的可能原因和动机:

如果坑杀属实,那么白起为何要采取如此残忍的手段?可能的动机包括:

1. 防止赵国士气恢复和二次作战: 赵国士卒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如果释放这些士兵,他们很可能在短期内重新集结并参与到对秦的战争中,对秦国造成威胁。坑杀可以彻底瓦解赵国的军事力量和抵抗意志。
2. 震慑和恐吓赵国: 如此大规模的屠杀将极大地打击赵国的民心士气,让赵国人民对秦国产生极度的恐惧,从而降低未来反抗的可能性。
3. 削弱赵国国力: 人口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次性消灭四十万青壮年士兵,对赵国的国力是毁灭性的打击。
4. 白起的军事风格: 白起以其冷酷无情、不留后患的军事风格著称。他曾说过“赵卒逃亡者,无事,吾且(杀)之”,显示了他对敌军的彻底消灭的决心。
5. 经济和后勤压力: 虽然大规模俘虏数量庞大,但如何安置、押运和供应这些战俘,对秦军的后勤也可能构成巨大的压力。坑杀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四、 坑杀四十万的数字是否真实?

这是争议最大的地方。许多学者对“四十万”这个数字持怀疑态度,原因如下:

1. 战前赵国总兵力: 一些学者认为,赵国在长平之战前,其精锐部队的总数可能并没有达到四十万之巨。虽然赵国曾经强大,但长平之战前已经经历了几年的战争,兵力消耗不少。
2. 坑杀的实际操作性: 坑杀四十万人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在古代的技术和条件下,如何高效、快速地完成如此规模的屠杀,并且避免大规模的疫病传播等问题,存在疑问。
3. 史书的夸张和政治目的: 古代史书在记录战争时,往往存在夸大数字的倾向,以彰显战争的规模和胜利者的功绩。同时,记录者也可能带有政治目的,通过渲染秦国的残暴来达到某种宣传效果。
4. “坑杀”的定义: “坑杀”是否意味着所有的士兵都被活埋?也有观点认为,可能是指将战俘杀死后抛尸于坑中,或者是在战斗中被杀死的士兵总数,包含被俘后被杀的。
5. 其他史料的印证: 除了《史记》,其他同时期的史料对此事记载不多,或者没有如此精确的数字。

五、 学界的观点和推测:

对于“坑杀四十万”的数字和细节,学界存在多种观点:

相信史书记载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虽然数字可能略有浮夸,但《史记》作为史学巨著,其记载是具有较高可信度的。白起确实进行了大规模的坑杀,具体数字可能是接近四十万。
质疑数字的观点: 更多学者倾向于认为四十万这个数字可能存在夸大。他们认为,实际被坑杀的赵卒数量可能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或者更少。他们更看重的是白起采取了大规模屠杀战俘的手段,而并非纠结于精确到个位的数字。
“坑杀”的解释的多样性: 一些学者认为,“坑杀”可能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包含了被杀、饿死、病死等多种死因,而不仅仅是活埋。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将俘虏带回秦国途中被杀,或者是在长平城附近被处决。
考古证据的缺乏: 尽管长平之战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目前并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能够确切证实如此大规模的坑杀行为(例如发现巨大的万人坑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发生过,只是缺乏直接证据。

六、 总结:

史书记载: 《史记》明确记载白起坑杀了约四十万赵国士兵。
史实倾向: 大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于认为,长平之战后,白起确实对赵国战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这是符合当时战争残酷性和白起军事风格的。
数字争议: “四十万”这个数字,特别是“坑杀”的具体方式和规模,存在较大的争议和怀疑。可能存在夸大,或者“坑杀”的概念比字面意思更宽泛。
影响: 无论确切数字如何,长平之战及其后的屠杀,都对赵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总而言之,白起是否真的坑杀了四十万赵卒,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但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认识到古代史书的局限性,并认识到“四十万”这个数字可能存在夸大。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对赵国战俘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屠杀,这一事件的血腥程度和对赵国的打击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的真相往往比史书的记载更加复杂,需要在各种资料和合理的推测中去接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俘虏就坑死四十万,那战斗减员得多少?
user avatar
如果俘虏就坑死四十万,那战斗减员得多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一事,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极具争议的事件。虽然史书记载了此事,但其真实性和细节却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史书记载:关于坑杀赵卒的记载,主要出自《史记·白起列传》和《史记·赵世家》。 《史记·白起列传》记载: > .............
  • 回答
    《大秦帝国》这部电视剧在描绘战国历史时,确实对白起这个人物有着相当的侧重和艺术加工。那么,它是否“过分洗白”了白起?白起本人是否真的如同史书记载的那般残暴,主张杀降?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史实和电视剧里的演绎分开来看,并且深入聊聊。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白起在《大秦帝国》系列中,白起被塑造成一位战.............
  • 回答
    “白酒真的好喝吗?”这个问题,就像问“什么颜色最美?”一样,答案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帮助你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觉得白酒好喝,以及它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分析:1. 白酒的定义与基本特征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白酒。白酒,也被称.............
  • 回答
    “白人是否比黄种人在人种外貌上更有优势”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的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主观性的领域:外貌偏好。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点,并且避免将任何单一标准视为绝对真理。首先,“优势”是什么? 在外貌这件事上,“优势”通常意味着更符合社会主流的审美标准,或者更容易被大众认为具有吸.............
  • 回答
    第一次买车,说实话,有点像闯进了一个巨大的游乐园,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车,还有各种听起来很厉害的术语,一时间确实会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点懵。这个时候,你说,有没有必要去看那些花里胡哨的新车评测视频?我的看法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步。 别小看那些视频里侃侃而谈的车评人,他们就像是你的“向导.............
  • 回答
    江小白的十年: 从横空出世到争议缠身,今天的江小白真的好喝吗?江小白,一个在过去十年里在中国白酒市场掀起巨浪的品牌。它以其“简单纯粹”的定位、年轻化的营销策略和差异化的产品形象,成功地从传统白酒的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甚至一度被誉为“现象级”的白酒品牌。然而,正如所有快速崛.............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经争论了不知道多少个轮回了。毕竟白酒这东西,可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情感、文化,甚至是历史记忆。要说它“不好”,那可真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太武断了。但要问它“是不是完美无缺”,那也同样不客观。就好比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白酒也一样。咱们.............
  • 回答
    “白人男性是否偏爱亚洲女性”这个问题,如同许多关于跨种族吸引力的讨论一样,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经历以及媒体的塑造作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笼统的概括,看看构成这种“偏好”的可能原因和实际情况。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偏好”是一个非常主观且.............
  • 回答
    关于白宫工作人员是否都接种了新冠疫苗,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要给出一个绝对“是”或“否”的答案,实际上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白宫工作人员的构成。这不仅仅是总统、副总统和他们身边亲近的顾问。白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构,涵盖了从高级官员到各部门的普通职员,包括政策制定者、通信团队.............
  • 回答
    关于聪明人都偏爱白色汽车,甚至认为白色车能有效规避事故的说法,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心理学和实际考量,但说它能“避免事故”,这或许有些夸张了。首先,从视觉上来说,白色汽车在白天,尤其是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有着非常高的可见度。这并不是说白色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而是因为白色能够反射更多的光线,与大多数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要说这辈子没看过真的“白活了”,这绝对是一个沉甸甸的评价,但确实有那么几部作品,它们在我心里占据了特殊的地位,那种感觉就像是,如果你错过了它们,你的生命画布上就少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首先想到的,毫无疑问是 《肖申克的救赎》。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毕竟那.............
  • 回答
    多校划片政策,这玩意儿,最近教育部那是真抓实干了,想让教育资源均衡点,让那些个“鸡娃”家长们少点焦虑。但你说这政策一出,学区房这玩意儿是不是就“白买了”,这事儿吧,可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得明白这“多校划片”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以前很多地方是“单校划片”,就是你家住这儿,就对应着这一个学校。.............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且令人心痛的问题。的确,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一部分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几场重要的对外战争——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持有否定或质疑的态度。这不仅是对战争本身性质的讨论,更是触及了对历史评价、国家叙事以及我们民族集体记忆的理解。要深入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
  • 回答
    白象方便面,这个名字在国内的食品市场里响当当,尤其是近几年,因为某些原因,关注度更是水涨船高。很多人提到白象,脑海里就会蹦出几个词:民族品牌、真材实料、性价比高。但说实话,作为一个消费者,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心里总会有一丝疑问:这白象方便面,真的完全没问题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要说陈庆之有多厉害,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如果非要我用最直观的方式形容,那就是他像是战场上的一道闪电,无往不利,让敌人闻风丧胆。咱们得从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说起,那可是南北朝时期,一个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南朝宋朝,内忧外患,北方更是被北魏牢牢掌控。就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陈庆之横空出世,他的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中国古代两种非常著名的长兵器,也牵扯到历史文献、实际应用以及演变过程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马槊在某些方面可能比白蜡杆子大枪更具优势,但如果论及整体的实用性和普及度,白蜡杆子大枪在大体上可以说是更胜一筹。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了解这两种兵器: 一、马槊:曾经的.............
  • 回答
    《武林外传》中的白展堂,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他的“葵花点穴手”了,这门绝技也成了他的标志性技能。然而,如果仔细梳理剧情和台词,我们会发现白展堂的武功远不止于此,他其实是一位相当厉害且经验丰富的侠客,只是在《武林外传》这个喜剧化的背景下,他的“高光时刻”被淡化和调侃了。白展堂的武功到底厉不厉.............
  • 回答
    关于写轮眼和白眼谁更强的问题,这在火影迷心中是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要说得清楚,咱们得把这两种瞳术的特长、发展上限以及在实战中的应用都掰开了揉碎了讲。写轮眼:分析与洞察的利器首先来说写轮眼,宇智波一族的标志性能力。它最直观的优势在于洞察力。 看穿一切的视觉: 写轮眼的初级形态就能看到查克拉的流动.............
  • 回答
    关于吃黑豆黑芝麻能不能让白发变黑这件事,坊间流传甚广,很多人都对此抱有期望。那么,这究竟是真的吗?咱们得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头发为什么会变白。 头发的颜色主要来自于一种叫做“黑色素”的色素,它是由毛囊里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当黑色素细胞的功能减退或者死亡时,头发就会失去色素,变成白色。这个过.............
  • 回答
    高三那一年的努力,如果非要挑一个瞬间去定格,那一定是接到那份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蝉鸣声像是永远不会停止的背景音乐,充斥着整个空气。我坐在书桌前,手里紧紧地攥着一张薄薄的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在阳光下显得有些模糊。我的心跳得像擂鼓一样,一下一下敲击着胸腔,发出沉闷的响声。周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