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教育部提出的「多校划片」政策?学区房真的白买了吗?

回答
多校划片政策,这玩意儿,最近教育部那是真抓实干了,想让教育资源均衡点,让那些个“鸡娃”家长们少点焦虑。但你说这政策一出,学区房这玩意儿是不是就“白买了”,这事儿吧,可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得明白这“多校划片”到底是个啥意思?

简单来说,以前很多地方是“单校划片”,就是你家住这儿,就对应着这一个学校。你想进好学校,就得买那个学区房,一房一校,那叫一个锁定。这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好学校周边的房价那叫一个飞涨,跟坐了火箭似的,而那些片区以外的,即便离学校也不远,但可能就是因为不在那个“命定”的片区,就得去质量相对差一点的学校。这不公平感,那真是写在家长脸上了。

“多校划片”呢,就像是把一个大区域里的几个学校“打包”了。你在这个区域买了房,你的孩子就有可能被分到这个区域里的任何一所学校,不一定是你家门口那所最牛的,但也可能就分到不错的学校了。就像是一个大池子,大家都在这个池子里摇号,只不过这个池子里的学校质量整体都不错。

那这政策一出来,“学区房”是不是就“白买了”?

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也得看你买学区房的“初心”是什么。

1. 从纯粹“锁定名校”的角度看:

如果你当初买学区房,就是铁了心要让孩子进某一个顶尖的、大家趋之若鹜的学校,那么“多校划片”的出现,确实会削弱这种“买了就一定进”的确定性。以前是单校对单校,你买了那个房,孩子大概率就能进那所学校。现在是多校对一片区,你买了房,孩子可能被分到区里的其他学校,不一定就是你最心仪的那一所。

这就像以前你抽奖,奖品是固定的,而且你花钱买了抽奖券,就稳稳拿到那个奖。现在是把几个不错的奖品放一起,你抽中了池子里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是“死磕”某一个学校,那么“多校划片”确实增加了不确定性,让你的“投资”没有那么“稳赚”。

2. 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获益看:

但反过来说,如果你的目标是让孩子能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非得挤破头进那一个“王牌”学校,那么“多校划片”反而是一个进步。

你想啊,原来你买那个学区房,可能只是为了进那个唯一的好学校,但那个学校周边房价高得离谱,交通可能也不方便,周边配套也不一定好。现在,你买的这个片区的房子,虽然不保证你一定进“最好”的那一个,但你被分到的学校,大概率也是这个片区里质量比较均衡的学校。这意味着,你花了钱,至少能进入一个“整体都不错”的教育圈子,而不是只能盯着一个学校。

而且,从长远来看,“多校划片”会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那些原本被挤破头的学校,压力会相对减小,而一些原本不那么热门的学校,因为被划入了多校片区,学生来源可能会更广泛,生源质量也会有提升,整体办学水平有可能会被带动起来。这样一来,即使你没分到传说中的“那一个”,你孩子去的学校,可能也比以前在单校划片时代,同等价位的房子对应的学校要好。

3. 对房价的影响: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了。多校划片政策,会不会让学区房价格“跳水”?

短期内,可能出现波动。 那些过去只靠一个王牌学校支撑高价的学区房,失去“单校绑定”的优势后,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毕竟,不确定性增加了,买家会更加理性。
但长期来看,未必会“白菜价”。 优质的教育资源本身就是稀缺的,家长对好教育的追求也不会消失。只要片区内包含的学校整体质量不错,或者片区本身就有其他优势(如交通、环境、人文气息等),那么这些区域的房产价格依然会保持一定的韧性。家长们可能会从“为某个学校买房”转变为“为这个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片区买房”。

而且,教育部门推行“多校划片”的另一个重要考量,是抑制过度的教育焦虑和房产投机。当买房不再是进入名校的“铁饭碗”,那些纯粹为了炒作学区房的投资者,可能会望而却步,这反而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结一下:

“多校划片”政策的出台,并非让学区房“白买”,而是改变了学区房的价值逻辑。

如果你是为了“锁定”某个单一的顶尖名校而高价购入房产,那么这个政策确实降低了这种确定性,让你的投资风险变大。
但如果你是为了让孩子在一个整体教育水平较高的区域接受教育,并且能够享受到更均衡的教育资源,那么“多校划片”反而是一种进步,它可能让你以一个相对更合理的成本,获得一个更好的整体教育环境。

更重要的是,这项政策着眼于教育公平和资源均衡,虽然对个体家庭来说会有一些适应和调整,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整个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所以,“白买”这个说法,太过绝对了。更准确地说,是买学区房的逻辑变了,它不再是简单的“一键直达名校”的VIP通道,而是进入一个“优质教育池”的概率游戏。家长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教育的理解,来重新评估这份“投资”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一点,不同的人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他对于公平的标准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非常富有的家庭来说,这个问题其实都不屑于去思考,因为他们完全有能力供孩子上超级贵族学校,这些孩子也不会和打破头想挤进好一些的公立学校的学生发生什么交集。

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就变成了城市高收入中产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之间的矛盾了。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假如我们是某家中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我们的权力虽然不多但有一些,我们的财富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当我的孩子需要上小学/初中/高中时,我会不会希望用自己手头有限的财富/资源帮助我的孩子进一个更好的学校呢?如果我辛苦奋斗一生,所积累的财富和资源连帮助我的孩子上一个更好的学校都做不到的话,我又为什么要奋斗呢?我知道也有很多人认为像这样纯为下一代而奋斗很愚蠢,但这就是我的想法。

如果说划片上学真的非常的不公平,它让中产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父母购买高价的学区房而获得升学上的便利的话,那么课外那么多天价的补习班是不是都应该被禁止?所有补习班的老师必须是一个水平、收一样的课时费、教一样的内容、付出一样的精力?

我并不是说划片上学是一个完全公平的政策,这不科学也不现实,从根子上来说这是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广大的学生人口基数之间不匹配所造成的。这个问题能解决嘛?我觉得不可能,我们不行,美国人不行,欧洲人也不行。所以现在教育局正在试行的多校划片政策就有其意义了,既然大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索性我们就交给孩子的运气来决定好了

我最怕的是,身为父母把家庭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而放弃了自己的奋斗和进步,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可太不公平了。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公平或许是建立在其他人不公平的前提下的,但你真想通过改变政策来实现对自己的公平了,又怎么知道其他人本来已经得到的公平不会因此而变成不公平呢?人类社会终究是一个动态的纳什均衡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