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要结合起来看
如何看待《光明日报》文艺评论《引导二次元文化支流汇入主流文化江河》?
其实这两个新闻传达了同一个信息:教育观念将逐步保守化,同时要进一步压缩青少年的文化自留地。
曾经的摇滚也好,二次元也好,耽美也好,甚至这里面的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背后都是青少年自发形成的文化圈子作用的结果。他们往往发起于小圈子,用以表达在成人社会或传统社会格格不入的观念和行为,带有老人社会看来叛逆和逆反的性质,由于过去圈子较小,所以未能入老人社会的法眼。而一旦体量庞大之后,意味着文化圈层的影响力足以威胁到当前社会的固有文化结构,然而现代社会的一切现实治理和意识形态构建,都是基于社会固有文化认知和传承的结果,这点在有着敬天法租、天然保守的东方社会犹是如此,哪怕在亚文化上相对开明的日本,同样采用了圈层隔离、礼法规训和媒体污名化等手段,将二次元等亚文化限定为文娱事业、社会失败者或otaku自嗨,整体社会架构仍然遵循江户以来的文官政治传统。
而国内官方吹响了第一声号角,那就是二次元文化为代表的所有亚文化,都不是可以独立自由存在的自治领,要么接受改造,要么被掐灭,这点不是二次元肥宅们表现地多么爱国多么正能量、不是心理学家论述男性女性化多么符合科学原理就可以逃过一劫的,是老人社会不懂你这些亚文化的东西,看不惯为什么男性会女性化,觉得这个会出乱子,所以你们必须要接受改造(说白了,就是你说什么不重要,没有你很重要)。
然而所有的文化创新必然来源于青少年,也必然发起于这种小圈子,文化突破的本身就是一种对过去的叛逆,一旦掐灭火种,意味着青少年自身将无处安放真正的自主意识,对世界的天然敏感性和先验的观感将被强行植入成人社会的价值判断,他们的思维永远会被框窠臼当中,很难再有突破,从不敢想、不能想慢慢过渡到想不到,这才是最可悲的,现在B站上的青年呈现出来的样子恰恰正如我所料一般,思维上已经被困住了。
唉。
不说跨性别者了。我从小到大,自己周围一直有被起外号“娘娘腔”的。
有的是因为说话太慢且声音又细,有的是特别爱干净略微有点洁癖,有的是喜欢跟女生一起讲话和玩,有的是因为自尊心太强很容易被老师同学弄哭。这帮人估计以后也要成为改造对象了。
教育部的话,随便看看就行了,印象里就没提出过多少有用可行的点子。真要扭转风气,也不是一个教育部就能办成的。只要重视学历的社会氛围不变,大家又能有几分心思把时间投入在体育之上呢?
丝袜,高跟一开始并不是为女性而创造。所谓男女性特质,其实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看。男女性固然有物理上的先天差异。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各项工作对脑力的需求越来越强,对于体力的工具性需求日渐减弱。新社会之下,需要的其实是另一套伦理。
只是,社会意识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技术的进步,随着两者差异的拉大,发生冲突也是在所难免。
所以,与其引导男生男性化,引导女生女性化,还不如引导所有人理性化、人性化。只要大家都说人话,讲道理,能够理解异类的存在,那么任何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
这个事情 我大概率会两边不讨好。
与其教育男孩子有“刚刚之气”,不如教导男性有男性视角。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所谓的阳刚之气究竟是什么意思?
以上这位男士大家都熟悉吧,要说“阳刚之气‘,没有人说他是”娘炮“把,然而又如何?
所以在这个女权社会,规训男性是没有成本的。吴京的发言如果性别互换,他因为这句话被马上热搜道歉都是轻的。这件事情也是一样,就是单方面对于男性的规训。
我想问问有关部门,
教导男性要有阳刚之气的同时,教育女性要阴柔了吗?三从四德?温柔贤惠?
如果没有也不敢同时教育女性,那么这个”阳刚“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肌肉发达,头脑敏锐,面对男性同胞横眉冷对,转身去跪拜女权,宣扬男人就该当女人的跟屁虫?
如果这个”阳刚教育“没有加入男性觉醒,男性自我意识的内容,最后的结果,只会演变成那种”中国男孩保护中国女孩“的自我感动戏。
好莱坞有很多肌肉发达的所谓硬汉,也是女权主义者。他们虽然满身肌肉,还长了一个 ,但是思维,立场,完完全全都是站在女性那边的。整天只想着最大限度的剥削压迫男性同胞,来供奉他们的女权主人,没有一丝一毫为男性谋过权益。
恕我直言,这样的男人,只是肌肉发达的TJ罢了,是长了阴茎的妇女。他们心里清楚,活在女权社会,谁是弱者,该迎合谁,出卖谁。
如果没有男权意识,很多冠冕堂皇的阳刚,实际上是卑鄙阴狠的算计。
首先把自己当个人看,其次才论男女。
虽然没有发达的肌肉,但是我比上图这种公然伤害男性利益的生物,更有资格当一个男人。
答复纠正了“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这种不正确的提法,代之以“阳刚之气”,难道不对么?
“阳刚”这个词本身并不涉及性别歧视,就像“英雄”难道还非要区分男女,分出“英雌”来么?
一个常识:
成天喝碳酸饮料,吃泡面烧烤,沉迷网络虚拟空间,不爱运动的200斤宅男,肯定一点都不“女性化”,没准还张口就是各类“仇女、厌女”的口嗨。
但这样的人和“阳刚之气”沾边么?
日本“失去的30年”时间,给全世界无数宅男宅女提供了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养出了一大堆毫无爱国心、社会责任感、极端个人主义的废宅,
整个国家从世界第二,到就这么几十年如一日地混吃等死,现在甚至有的领域都被韩国人赶超了。
这样的【前车之鉴】不值得警醒么?
所以,不论“女拳”还是“男拳”,过度打拳都是毛病,得治。
已经看到很多人在欢呼“蔡徐坤的末日”了,不过残酷的是,蔡徐坤们不会因此少赚一分钱,顶多是换个造型师的事。对于广大男学生来说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这意味着很多校园霸凌有了名正言顺的借口。
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率53.6%,男生肥胖率9.4%,劳动力输出省份留守儿童占比22%,单亲家庭儿童占比3%……这些都是校园霸凌的易发人群。
不在此列的也先不要高兴太早,因为一个男人永远无法“足够爷们”,普通男性觉得电视上的爱豆身边的兰花指娘娘腔,健身的觉得路人是白斩鸡,大重量的觉得骑动感单车的是菜鸟,白人觉得所有黄种人都非常瘦弱……鄙视链没有尽头。
有些人眼睛永远向上长,看得见老板破产看不见工友失业,但化浓妆的男明星其实和你不在一个世界,被扒掉裤子打死在厕所的玫瑰少年却就在校园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