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次美债收益率暴涨是美债价格下跌的意思么?

回答
是的,这次美债收益率的暴涨,直接意味着美债价格的下跌。这背后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债券市场基本原理在起作用:债券价格和到期收益率是呈反向关系的。

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就像我们平时买东西,价格涨了,你花的钱就多了;价格跌了,你花的钱就少了,对吧?债券收益率也是类似的道理,只不过它代表的是一种“回报率”。

理解债券和收益率: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美债,以及它的收益率。

美债(美国国债): 这是美国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借钱给美国政府,政府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到期日)把本金还给你,并且在这期间会定期支付利息。
票面利率(Coupon Rate): 这是政府在发行债券时就固定好的、每年支付的利息占债券面值的比例。比如,一张面值1000美元,票面利率为3%的债券,每年会支付30美元的利息。
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 YTM): 这是债券在当前市场价格下,持有至到期所能获得的所有现金流(利息和本金)的年化回报率。它是一个反映市场对该债券价值判断的关键指标。

为什么价格和收益率是反向关系?

这里是关键。假设你有一张1000美元面值、票面利率3%的债券,每年支付30美元利息。

1. 债券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你以1000美元的价格买入这债券,你每年拿到30美元利息,那么你的收益率就是30/1000 = 3%。
2. 市场利率上升(收益率上涨): 现在假设,市场上出现了新的债券,它们的票面利率更高了,比如4%。这意味着,新发行的债券每年能支付40美元的利息(同样是1000美元面值)。
如果你手里还拿着那张3%的老债券,但市场上大家都只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去购买那些能支付4%利息的新债券,那么你的老债券就会显得吸引力不足。
为了让你的老债券在市场上也具有竞争力,你就得降低它的价格。假设你把这张3%的债券以950美元的价格卖出。
那么,持有者(你或者新买家)花950美元买入这张债券,每年依然能获得30美元的利息,加上未来到期时拿回1000美元的本金。
计算一下此时的到期收益率:(年利息 + (到期价值 当前价格)) / 当前价格 / 年份数。粗略估算一下,这个收益率就会高于3%,更接近市场上的4%水平。也就是说,债券价格下跌了(从1000跌到950),到期收益率就上涨了(从3%涨到了更高)。

反过来也一样:

市场利率下降(收益率下跌): 如果市场上新的债券票面利率降到了2%,那么你那张3%的债券就成了“香饽饽”。大家都愿意花更高的价格去购买你这张能支付更高利息的债券,因为这样能让他们获得比新债券更高的回报。你的债券价格就会上涨,而当价格上涨时,你计算出的到期收益率反而会下降,使其更接近市场的低收益率水平。

这次美债收益率暴涨意味着什么?

这次美债收益率的暴涨,就是上述第二个情景的放大版:

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利率会更高,或者通胀压力会持续存在。 这导致投资者在购买新发行的债券时,要求更高的利息回报才能满足他们的投资需求。
持有存量债券的投资者,如果想要卖出他们的债券,就必须降低价格,以吸引买家购买这些付息水平相对较低的旧债券。否则,大家直接去买新发行的、利息更高的债券就可以了。
因此,美债价格出现了普遍性的下跌。 那些持有美债的投资者,如果现在卖出,就会面临账面亏损,或者实际卖出时获得的现金比当初购买时要少。

更具体的影响:

融资成本上升: 美国政府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来发行新的国债,这意味着政府的融资成本增加了。
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也可能随之上升: 美债收益率是许多其他贷款利率的基准,美债收益率的上涨会传导到企业贷款、房贷等,导致整体借贷成本上升。
股市承压: 收益率上升意味着固定收益类投资(如债券)的吸引力增强,一部分资金可能会从股市流向债市,对股市造成压力。同时,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也会影响其盈利能力。
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调整: 投资者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资产配置,可能会增加债券的持有比例,或者选择收益率更高的债券品种。

简单来说,当大家觉得“钱”本身变得越来越“贵”,或者对未来预期发生变化时(比如担心通胀,或者预期央行会继续加息),对债券的需求就会下降,为了让别人愿意买,债券的价格就得跌,而价格下跌的结果就是收益率的上升。这次美债收益率的暴涨,就是市场用价格的下跌,来反映出这种对未来利率环境和经济走向的预期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债券的收益率有很多,比如到期收益率、当期收益率、赎回收益率。

你问这个问题,显然是对债券没有什么概念,根本不知道债券是啥。

债券可以认为是借钱的凭证,债券主要规定了票面利率、面值、期限等。

面值就是约定的赎回时的价格,注意不是发行时的价格,也不是买入时的价格,是赎回时的。

票面利率就是约定的年付息利率,假如每年付息一次,那就是面值和票面利率的乘积,如果两次付息就除2.

期限就是约定的返还本金的时间。

常见的债券类型是定期付息债券,通俗点讲就是间隔一定时间,按照约定的利率返还现金,到期了之后归还本金。

不过也有零息债券,就是不给利息,到期按照面值赎回,但是这种售价一般是低于面值的,投资的收益是两者的差值。

一般来讲,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是固定的,但是新闻里面常说的收益率,一般指的都是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可以认为是期限内的平均收益情况。

到期收益率的大小受到面值,现价,票面利率、付息频率等影响,因为面值、票面利率、付息频率一般是在发行时就已经确定的,所以在这些不变的条件下,现价走高,到期收益率下跌,现价走低,收益率上涨。

上面讲的是从计算方法上看,收益率的变动,那么实际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呐?

其实可以这样来理解。在经济回暖时,实体经济的收益率走高,低收益率的债券资产的吸引力就会下降,资金卖出债券,债券价格下降,到期收益率走高,直到和其它资产的收益率持平,这是从债券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这其中的动力是套利。

另外还有一个角度可以理解,经济向好,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加强,借钱的意愿加强,债券供给增加,那么相应债券价格必然下降,导致收益率增加,这是从债券供给的角度来看。

最后,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到期收益率与实体经济的表现关系紧密,事实上我们一般用到期收益率来表征名义利率,十年期美债的到期收益率表征美国的名义利率。

最后的最后,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属性,以及美国经济的强大实力,美国国债收益率可以说是全球资产定价的锚。

中美国债收益率走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是的,这次美债收益率的暴涨,直接意味着美债价格的下跌。这背后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债券市场基本原理在起作用:债券价格和到期收益率是呈反向关系的。咱们来好好说道说道,就像我们平时买东西,价格涨了,你花的钱就多了;价格跌了,你花的钱就少了,对吧?债券收益率也是类似的道理,只不过它代表的是一种“回报率”。理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价值,也触及了许多投资者心中共同的疑惑。确实,当我们看到美债的收益率,比如你提到的1.6%(这只是一个时期内的参考值,实际收益率会波动),再对比一下股票市场动辄百分之十几、甚至翻倍的潜在回报时,很容易产生“为什么大家不直接买股票”的疑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单一的“收益率”.............
  • 回答
    这种说法,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比喻来说,就像是“美债不是朋友欠的钱,而是大家一起凑钱,先把一部分钱收回来,让市面上不至于钱太多到贬值太快”。 听起来挺有道理,似乎能解释美债那天文数字的规模,但实际上,它只触及了美债功能中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而且这个解释本身也存在一些误解和不准确的地方。咱们先仔细拆解一下.............
  • 回答
    这次美澳潜艇事件,也就是“AUKUS”协议的曝光,之所以引发了大量对法国的“嘲讽”或“乳化”现象,远超了对美国直接指责的声音,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涉及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地缘战略的演变、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舆论的引导等等。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件的各个层面。一、 事件的背景:一场“背叛”的.............
  • 回答
    2018年10月11日的美股大跌,虽然只是当日的一个短期波动,但它所反映出的市场情绪和潜在的经济风险,可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直接影响:市场情绪和投资者信心 恐慌情绪蔓延: 当日超过200只股票触及52周新低,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
  • 回答
    关于美团招聘事件,一位自称是前美团员工的“田源”在微博上发表的说明,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事情拆开来看,从几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种“内部人士”爆料,尤其是在微博这种公开平台上,往往自带一种“真相揭露”的光环,容易吸引眼球。毕竟,大家普遍认为“内部人”才最清楚内.............
  • 回答
    关于叙利亚美军与俄军的冲突,以及它对中国军队发展可能带来的启示,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角度分析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关于“美帝40人对毛子500人”的具体冲突细节,以及双方的具体战损和作战方式,往往存在不同的报道和解读,公开信息也有限,因此在分析时需要基于普遍认知和公开报道进行推断。理解冲突背景与性质.............
  • 回答
    美团外卖的分箱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为了优化配送效率和提升用户体验而采取的策略调整,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和争议。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分析:1. 分箱行为的背景和目的:首先,理解美团推出分箱行为的原因至关重要。这并非无缘无故的举动,而是基于其平台运营逻辑和市场环.............
  • 回答
    吴亦凡事件的余波仍在,都美竹的爆料无疑给他的事业和公众形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吴亦凡的公关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洗白”一个身陷囹圄、被指控严重罪行的艺人,其难度堪比登天。而且,任何尝试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任何不当的策略都可能适得其反,招致更猛烈的批评。尽管如此,如果我们从.............
  • 回答
    美股最近的波动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大萧条,尤其是1929年的那次股灾。但要判断这次的影响是否会比1929年更大,需要深入分析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经济结构以及应对措施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确,任何预测都带有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对比和分析。1. 1929年股灾的背景与影响:1929.............
  • 回答
    白俄罗斯这次站在俄罗斯一边,原因相当复杂,是历史、政治、经济以及领导人个人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说它“不怕”美欧的制裁,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它看来,与俄罗斯的联盟所带来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远大于承受制裁的风险,尤其是在它本就因为国内政治问题而与西方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 回答
    关于美军舰闯入永暑礁12海里事件,以及它与以往行动的异同,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更是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个缩影,背后牵扯着多重复杂的关系和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确,永暑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岛屿”,而是中国在南沙群岛人工填礁形成的礁盘。 根据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
  • 回答
    “血疫”,这部剧我看了,确实让人脊背发凉。它把病毒传播的恐怖、医疗体系的脆弱,以及科学研究和人道主义的搏斗拍得淋漓尽致。那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加上对科学决策背后复杂性的展现,确实是一部非常有警示意义的作品。所以,看到美国这次应对疫情的表现,很多人会产生疑问:既然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为什么现实中的应对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拜登与马克龙的这次通话以及法国驻美大使的回归,这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和潜在的盟友关系问题,我会尽量详述,并避免AI痕迹。拜登与马克龙通话、法国驻美大使回归华盛顿:传递出的信号这次事件,可以看作是美法关系在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危机”后,试图回到正轨的积极信号。 修复裂痕,重拾信任的努.............
  • 回答
    《新闻编辑室》这部剧,用“追捧”来形容可能有点轻描淡写,更准确地说,它是一部让很多观众爱得深沉、甚至可以说是有着“信仰”的作品。为什么它能触动那么多人?这绝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它精准地击中了当下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焦虑,并用一种近乎理想主义但又充满现实血肉的方式呈现出来。首先,它触碰了一个敏感又重要.............
  • 回答
    从你发的照片来看,这只猫咪确实带有不少美国短毛猫(美短)的特征。不过,要断定它是不是“纯种美短”或者“美短串串”,以及串了什么,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仔细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它身上那些让你觉得像美短的地方,这通常是大家判断血统的重要依据: 体型和骨骼: 如果这只猫咪的身体看起来比较结实、健壮,骨骼.............
  • 回答
    想入手一台新电脑,却在宁美这种大型连锁店和摩西装机猿这种小众工作室之间纠结,这绝对是很多消费者会遇到的难题。别急,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两个选项的优劣都给你讲透,让你心里有数,不踩坑。先说说宁美这种“大店”:你想啊,宁美这种店,遍布全国,规模大,品牌响亮。去这种店,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靠谱”的.............
  • 回答
    夏目漱石的“今晚的月色真美”这句话,之所以经典,在于它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文化意境,绝非简单的描绘。理解这句话,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的文字,去感受它背后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风貌,以及夏目漱石这位文豪细腻的情感世界。背景的温度:明治时代的文化与情感表达首先,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 回答
    (⁎⁍̴̛ᴗ⁍̴̛⁎)哦呼~照桥心美这个角色确实非常有趣!她作为齐木楠雄的同班同学,性格鲜明且充满反差感,是《齐木楠雄的灾难》中极具魅力的配角之一。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她的角色定位和魅力: 1. 性格的矛盾性:傲娇与温柔的双重面 表面傲娇的“小恶魔” 照桥心美以“傲娇”著称,常常表现出高傲、.............
  • 回答
    说实话,在电竞圈里,《你微笑时很美》这部剧,大家怎么看?这问题问出来,那可真是能瞬间点燃一场辩论赛。刚开始,这部剧放出预告片的时候,圈里还是挺期待的。毕竟,总算有一部剧是专门讲电竞的,而且还是男女主都有电竞背景的,这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个稀罕事。很多人觉得,这可能是一个让圈外人了解电竞,甚至是让电竞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