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众所周知,夏目漱石的汉语功底很好,尤其是古汉语功底,甚至可以写中国的旧体诗。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多地方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连他的笔名“漱石”也源自《晋书》。
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就在于留白,倾向于含蓄、婉转地表达所思所想,所以“托物言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才如此常见。夏目漱石显然是受其影响很大,这在当时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的日本社会来说,并不常见。
说到月,这大概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常被描写、咏叹的事物了。月总给人一种清寂之感。
所以,即便夏目漱石写“今晚的月色很美”,看上去应该是种欢愉,但实际上却有孤独、伤感的意味。这种物象与意象形成的反差,产生了文学美感。而我们之所以能无障碍地理解到其中的韵味,在于漱石的文章在很多地方都与中国古文学相通,到了西方读者的眼中,恐怕就言不及义了。
个人愚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