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士兵可以违抗命令吗?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德国和日本的士兵都面临着森严的军事纪律和严酷的惩罚,这使得违抗命令成为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然而,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违抗命令并非完全不可能,尽管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德国国防军(Wehrmacht):纪律与惩罚的铁律

德意志国防军以其严明的纪律而闻名,这种纪律的根基在于纳粹意识形态对“元首意志”的绝对服从。希特勒通过军事体系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军队的行动准则,任何对这一准则的挑战都被视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

严苛的军事法典:德国的《军事刑法》(Militärstrafgesetzbuch)规定了一系列严重的罪行,其中就包括“不服从命令”。根据具体情况,这种罪行可能被判处监禁、剥夺军衔,甚至死刑。尤其是在战时,对命令的违抗几乎等同于叛国。
“军事荣誉”的观念:德军士兵从小被灌输“军事荣誉”的概念,这不仅仅是对长官的尊重,更是对国家和军队整体的忠诚。违抗命令被视为“丧失军人荣誉”,是一种极大的耻辱。
士气与恐吓并存:一方面,宣传和军事训练致力于提升士兵的士气和战斗意志,强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另一方面,严酷的惩罚措施也起到了一种威慑作用。公开的处决、严厉的判刑在军队中并不鲜见,这些都会让士兵在考虑违抗命令时三思而后行。
少数例外:尽管如此,并非所有德国士兵都成了机器。在某些情况下,士兵可能会因为道德良知、对命令明显不合理或自杀性的判断而出现犹豫或有限的违抗。例如,在战争后期,当德军节节败退,面对无谓的牺牲时,一些士兵可能会出现消极抵抗、故意拖延或隐瞒实情的行为,但这通常不是公开的、直接的违抗命令。
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行动:这是最显著但也是极其孤立的例子。由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和其他高级军官发起的这次行动,本质上就是对最高命令的违抗,其目的是推翻纳粹政权。然而,这次行动的失败也说明了违抗希特勒命令的风险有多大——参与者几乎全部被捕并处死。

日本帝国陆军(Imperial Japanese Army):武士道精神与绝对忠诚

日本陆军的纪律同样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之一,其核心是“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演变以及对天皇的绝对忠诚。

“天皇陛下第一”:日本士兵被教导要将天皇视为神圣的存在,对天皇的命令进行任何形式的质疑或违抗,都被视为对天皇的“不忠”,是无法饶恕的罪过。这种思想渗透到军队的每一个角落。
严酷的体罚与处分:日本军队中的体罚非常普遍,长官对下属的命令具有绝对的权威。一旦出现违抗,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面临监禁、降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被剥夺“军人身份”,这在日本社会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惩罚。
“玉碎”与“不生还”:日本军队推崇“玉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鼓励士兵即使在必死的情况下也要战斗到最后一人。命令士兵进行自杀式攻击(如神风特攻队)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士兵接受命令并牺牲生命被视为最高荣耀,而违抗命令则与之背道而驰。
集体主义与举报:日本军队强调集体主义和互助,但也包含着对不忠行为的相互监督和举报。一个士兵的违抗行为很可能被其他士兵揭发,从而引来更严厉的惩罚。
有限的例外:尽管如此,也存在一些罕见的例外情况。例如,在战争后期,当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受巨大损失,补给匮乏,前线士兵面临极端困境时,可能会出现士兵自行放弃战斗、逃跑、甚至在极其绝望的情况下投降的例子。然而,这些行为并非公开的、有组织的违抗命令,更多的是在极度绝望和生存本能驱使下的个人行为,并且一旦被发现,后果依然非常严重。
少数指挥官的良知:少数日本指挥官也曾表现出对战争罪行的抵制,例如拒绝执行屠杀平民的命令。但这些都是极其罕见的个例,并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个人风险。

总结来说, 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士兵违抗命令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后果极端严重。军事法律、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以及严酷的惩罚机制共同编织了一张严密的网,将士兵的行动牢牢地束缚在命令之下。虽然存在极少数因良知、绝望或极端情况下的个体行为,但它们并不能改变整体上军队对命令的绝对服从的现实。这两种军队的纪律和对命令的执行力,是它们在战场上能够展现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但同时,这种僵化的体系也导致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非人道的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别人出事和自己出事之间答案很明了啊

是啊,确实很明了啊:

你必须遵从所有上级的命令,绝不是说上级要你干一件事你就必须马上去干,干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把它干好的…………

题主你领悟不了这个那首先都没法好好地(指合理摸鱼和争取好处)在单位上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德国和日本的士兵都面临着森严的军事纪律和严酷的惩罚,这使得违抗命令成为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然而,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违抗命令并非完全不可能,尽管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德国国防军(Wehrmacht):纪律与惩罚的铁律德意志国防军以其严明的纪律而闻名,这种纪律的根基在于纳粹意识.............
  • 回答
    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普通士兵的评价与同情:一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冲突之一,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的普通士兵被卷入其中,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牺牲品。日本和德国作为轴心国的核心力量,其普通士兵的表现和命运是理解这场战争的关键一环。评价他们,并思考是否值得同情,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值得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日本在二战前后的扩张逻辑和历史背景,特别是与轴心国盟友的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德国和意大利的存在以及它们与日本的结盟,无疑为日本的侵略行为提供了一定的 战略便利和心理上的鼓舞。然而,要说如果它们不存在,日本就 绝对不会 开始侵略亚.............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德国和日本——角色互换,历史的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世界格局也随之重塑。这绝非简单的地理位置调整,而是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颠覆。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这种互换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日耳曼帝国”向东扩张,太阳.............
  • 回答
    当然,让我们来构思一下这个假想的二战情景:如果当时入侵中国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国,那么历史的走向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要明确德国在现实二战中的战略重心。希特勒的野心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德国主导的“大日耳曼帝国”,并且对苏联东部土地虎视眈眈。将德国的军事力量大规模调往亚洲,并.............
  • 回答
    当狂热与生存交织:二战时期德日民众对法西斯政权的“支持”并非简单的洗脑提起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们很容易将德日两国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狂热支持归结为“洗脑”。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解释,但如果深入历史的肌理,我们就会发现,事情远比这复杂得多。这种所谓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混合了真心认同、迫于现实的.............
  • 回答
    “二战德国与日本:为何一个招致厌恶,另一个却赢得好感?”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都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他们的暴行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然而,在今天的许多人眼中,我们对德国的态度似乎比对日本更为复杂,甚至在某些群体中,对德国的看法中夹杂着一丝“好感”。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历史的曲折、文化的差异.............
  • 回答
    二战中的德国和日本之所以未能“见好就收”,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领导层思维以及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两国各自的国情和战争初期的战略目标。德国:从辉煌胜利到陷入全面战争的泥潭德国在二战初期的“闪电战”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迅速占领了波.............
  • 回答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之所以能够联合起来,其背后并非简单的“合拍”,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共同的意识形态吸引以及战略利益的相互勾结。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最终促成了所谓的“轴心国”联盟。一、共同的“逆来顺受”感与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不满首先,必须理解的是,德国和日本在战前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感到.............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和日本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其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们的问题极其严重且多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德国纳粹的血统论与优生计划德国纳粹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以其种族主义理论为基础,目标是建立一个纯粹的“雅利安人”种族统治下的国家,并.............
  • 回答
    要探讨二战时日本、德国是否存在“见好就收”的可能性,我们需要穿越回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剥离掉后世的上帝视角,深入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思潮。德国:“闪电战”的辉煌与深渊的诱惑1939年9月,波兰战役的胜利,德国闪电战的威力初露锋芒。此时的德国,在军事上士气高涨,民众对希特勒的领导充满信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颠覆性的设想。如果二战时期的德国选择与中国和日本结盟,而不是与日本单独结盟并与中国处于敌对状态,其战略格局和最终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要“打赢”二战,这个词本身就非常复杂,需要明确是以什么为目标:是彻底击败盟国(英、美、苏),还是仅仅在欧亚大陆占据主导地位?考虑到.............
  • 回答
    军国主义的阴影并非仅笼罩在二战时期的德日两国,历史的长河中,它的身影也曾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以各种面貌展现其侵蚀人心的力量。在近代早期,奥斯曼帝国就曾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军事扩张倾向。虽然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多民族的帝国,但军事力量在其维持和扩展版图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苏丹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依仗.............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棋局中,一个看似不合常理的疑问常常浮现:为何当时纸面上拥有性能优越的Bf 109战斗机的德国,却没有向其亚洲盟友日本提供这种先进战机,让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继续挥舞着相对老旧的零式战斗机,面对着日益强大的美制飞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从战略、技术、经济.............
  • 回答
    “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句话,是一种带有特定语境的流行语,表达的是一种基于国家强大、甚至不惜采取强硬甚至“流氓”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为,一个强大的祖国能够提供安全感和保障,即使其行事方式不那么“文明”或“规矩”。将这种现代的网络流行语直接套用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身上,.............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记忆、国家责任以及人们对战争罪魁的认知方式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将二战的罪责完全归咎于两国,然后区分对待两国人民和领导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背后的原因并非一概而论,而是由一系列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整体性战争机器与侵略的长期性在很多人的记忆和历史.............
  • 回答
    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在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常常被贴上“严谨”的标签。这份严谨,体现在他们严密的工业生产、高效的军事组织、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以及在科学技术上的突出成就。然而,恰恰是这两个被认为严谨的民族,在二战期间却遭遇了其军事机密被同盟国大量窃取的情况,这似乎构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悖论。.............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代际差异以及当今欧洲国家与德国、意大利关系的现实情况,并将其与当前中国对日本的态度进行对比。首先,让我们谈谈二战时期被德国和意大利侵略过的欧洲国家人民的态度。历史的创伤与现实的关系:二战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德国的侵略尤为残酷,对波兰、苏联、南斯拉夫、.............
  • 回答
    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的腾飞,美国确实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这不是单方面的“恩赐”,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简单地说,美国不仅仅是“帮助”了他们,更是积极地“塑造”了他们经济发展的路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回到战后的那个烂摊子。战后初期的严峻局面与美国的介入战争结束后,日本和德国都已.............
  • 回答
    二战结束后,意大利作为轴心国之一,同样未能幸免于战败的命运,虽然其受到的限制在一些方面可能不如日本和德国那样深远和系统性,但意大利也经历了相当程度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调整。首先,在政治层面,意大利的君主制被废除。在战争期间,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支持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这使得他在战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