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德国和日本士兵可以违抗命令吗?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德国和日本的士兵都面临着森严的军事纪律和严酷的惩罚,这使得违抗命令成为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然而,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违抗命令并非完全不可能,尽管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德国国防军(Wehrmacht):纪律与惩罚的铁律

德意志国防军以其严明的纪律而闻名,这种纪律的根基在于纳粹意识形态对“元首意志”的绝对服从。希特勒通过军事体系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军队的行动准则,任何对这一准则的挑战都被视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背叛。

严苛的军事法典:德国的《军事刑法》(Militärstrafgesetzbuch)规定了一系列严重的罪行,其中就包括“不服从命令”。根据具体情况,这种罪行可能被判处监禁、剥夺军衔,甚至死刑。尤其是在战时,对命令的违抗几乎等同于叛国。
“军事荣誉”的观念:德军士兵从小被灌输“军事荣誉”的概念,这不仅仅是对长官的尊重,更是对国家和军队整体的忠诚。违抗命令被视为“丧失军人荣誉”,是一种极大的耻辱。
士气与恐吓并存:一方面,宣传和军事训练致力于提升士兵的士气和战斗意志,强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另一方面,严酷的惩罚措施也起到了一种威慑作用。公开的处决、严厉的判刑在军队中并不鲜见,这些都会让士兵在考虑违抗命令时三思而后行。
少数例外:尽管如此,并非所有德国士兵都成了机器。在某些情况下,士兵可能会因为道德良知、对命令明显不合理或自杀性的判断而出现犹豫或有限的违抗。例如,在战争后期,当德军节节败退,面对无谓的牺牲时,一些士兵可能会出现消极抵抗、故意拖延或隐瞒实情的行为,但这通常不是公开的、直接的违抗命令。
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行动:这是最显著但也是极其孤立的例子。由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和其他高级军官发起的这次行动,本质上就是对最高命令的违抗,其目的是推翻纳粹政权。然而,这次行动的失败也说明了违抗希特勒命令的风险有多大——参与者几乎全部被捕并处死。

日本帝国陆军(Imperial Japanese Army):武士道精神与绝对忠诚

日本陆军的纪律同样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之一,其核心是“武士道”精神的现代演变以及对天皇的绝对忠诚。

“天皇陛下第一”:日本士兵被教导要将天皇视为神圣的存在,对天皇的命令进行任何形式的质疑或违抗,都被视为对天皇的“不忠”,是无法饶恕的罪过。这种思想渗透到军队的每一个角落。
严酷的体罚与处分:日本军队中的体罚非常普遍,长官对下属的命令具有绝对的权威。一旦出现违抗,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面临监禁、降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被剥夺“军人身份”,这在日本社会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惩罚。
“玉碎”与“不生还”:日本军队推崇“玉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鼓励士兵即使在必死的情况下也要战斗到最后一人。命令士兵进行自杀式攻击(如神风特攻队)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士兵接受命令并牺牲生命被视为最高荣耀,而违抗命令则与之背道而驰。
集体主义与举报:日本军队强调集体主义和互助,但也包含着对不忠行为的相互监督和举报。一个士兵的违抗行为很可能被其他士兵揭发,从而引来更严厉的惩罚。
有限的例外:尽管如此,也存在一些罕见的例外情况。例如,在战争后期,当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遭受巨大损失,补给匮乏,前线士兵面临极端困境时,可能会出现士兵自行放弃战斗、逃跑、甚至在极其绝望的情况下投降的例子。然而,这些行为并非公开的、有组织的违抗命令,更多的是在极度绝望和生存本能驱使下的个人行为,并且一旦被发现,后果依然非常严重。
少数指挥官的良知:少数日本指挥官也曾表现出对战争罪行的抵制,例如拒绝执行屠杀平民的命令。但这些都是极其罕见的个例,并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个人风险。

总结来说, 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士兵违抗命令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后果极端严重。军事法律、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以及严酷的惩罚机制共同编织了一张严密的网,将士兵的行动牢牢地束缚在命令之下。虽然存在极少数因良知、绝望或极端情况下的个体行为,但它们并不能改变整体上军队对命令的绝对服从的现实。这两种军队的纪律和对命令的执行力,是它们在战场上能够展现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原因,但同时,这种僵化的体系也导致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在某些情况下非人道的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别人出事和自己出事之间答案很明了啊

是啊,确实很明了啊:

你必须遵从所有上级的命令,绝不是说上级要你干一件事你就必须马上去干,干的时候你就必须要把它干好的…………

题主你领悟不了这个那首先都没法好好地(指合理摸鱼和争取好处)在单位上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