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联储无限量化宽松,直升机撒钱,也没有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并且非常贴近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很多人对美联储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激进措施(如无限量化宽松,以及一些人所说的“直升机撒钱”)感到困惑,为什么它们没有像教科书里描述的那样立刻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量化宽松(QE):简单来说,就是央行(比如美联储)通过购买金融市场上的资产(主要是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就像是在银行体系里增加准备金,理论上会鼓励银行放贷,降低借贷成本,刺激经济活动。
“直升机撒钱”:这个词更多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政府直接将货币分发给公众,让他们消费。在实践中,这可能通过财政刺激支票、失业救济金的增加等方式体现。关键在于,这笔钱是直接进入了消费者的口袋,绕过了传统的银行信贷渠道。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些措施没有立刻导致物价飞涨:

1. 需求与供给的复杂互动: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通常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在疫情初期,全球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许多行业的生产和供应链遭到严重破坏。工厂停工、物流中断,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急剧下降。另一方面,虽然美联储和政府注入了大量资金,试图提振需求,但消费者在不确定时期,尤其是在封锁期间,很大一部分需求是受到抑制的。人们无法出行、无法聚会,很多服务类消费(旅游、餐饮、娱乐)自然就消失了。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给了大家钱(“撒钱”),大家想花钱,但很多商店关门,商品也因为供应链问题上不了架。即使有一些商品可供选择,但如果供给严重不足,即使钱多了,消费者也无法买到足够多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也不会是失控的。

2. 经济活动的“真空”与货币流通速度:

疫情期间,很多经济活动暂停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即便央行注入了大量基础货币,但如果这些钱主要淤积在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账户上,或者人们因为担心未来而选择囤积现金,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下降。货币流通速度是衡量货币在经济中“跑”得有多快的一个指标。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即使货币总量增加,对物价上涨的直接推动作用也会减弱。

你可以把银行准备金想象成水库里的水,而流通中的货币就像流淌的河流。央行注入的钱就像往水库里加了很多水,但如果银行不愿贷款(惜贷),或者企业和个人不愿借贷消费(缺乏投资和消费意愿),那么这些水就可能滞留在水库里,而河流的水位并没有显著升高。

3. 预期管理与央行的角色:

美联储作为中央银行,其政策不仅仅是简单的“印钱”。它还需要管理公众和市场的通胀预期。在疫情初期,美联储的目标更侧重于稳定金融市场和支持经济复苏,防止出现经济崩溃和金融危机。它的声明和行动都在传达一个信息:我们致力于支持经济,并且会根据情况调整政策。

如果美联储只是被动地注入流动性,而没有其他措施,并且市场普遍预期未来通胀会失控,那么恶性通货膨胀确实可能发生。但美联储一直在强调其退出策略和控制通胀的决心。虽然它的实际操作有时会引起争议,但其持续的沟通和对未来政策路径的暗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过度的通胀预期。

4. 全球化与供给侧因素: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虽然美联储的政策主要影响美国经济,但全球的生产和商品价格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紊乱,这本身就带来了通胀压力,但这种压力更多是来自供给侧的瓶颈,而不是简单的货币超发。

5. 并非所有注入的货币都直接转化为消费:

量化宽松主要通过购买债券来操作,这主要是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虽然理论上这会降低借贷成本,间接刺激投资和消费,但这个传导机制并非总是高效的。很多时候,这些新增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上,而不是直接进入了普通民众的消费篮子。

“直升机撒钱”更直接,但即使是政府向民众发放支票,也并非所有人都立即消费掉。一部分人可能会用于偿还债务,一部分人可能会用于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时候。

6. 动态调整与滞后效应:

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有滞后性。美联储注入的流动性需要时间才能在经济中充分传导并最终影响物价。此外,美联储也并非一成不变地实行无限宽松。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对通胀压力的担忧加剧,美联储也开始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例如停止资产购买,并启动加息周期。

那么,为什么现在人们又普遍感受到通货膨胀呢?

你可能注意到,我在前面强调了“没有立刻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通货膨胀。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全球范围内确实出现了显著的通货膨胀。这正是之前提到的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被压抑的需求释放: 随着疫情的缓解和封锁的解除,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开始集中释放。
持续的供应链问题: 尽管有所改善,但全球供应链的恢复仍然缓慢,一些关键商品的短缺和运输成本上升持续推高价格。
俄乌冲突等外部冲击: 地缘政治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能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 虽然之前被部分因素抵消,但长期的大规模注资,其效应也逐渐显现。

总而言之,美联储的大规模宽松政策和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在疫情初期并没有立即引爆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活动受到严重抑制,供给端出现瓶颈,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政策更像是“托底”和“输血”,旨在防止经济体系彻底崩溃。而之后出现的通胀,则是多重因素叠加,包括需求复苏、供给瓶颈、外部冲击以及前期政策的滞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供给侧分析以及行为经济学中的预期心理结合起来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非采掘类的产能很容易上去。(被工信部摁住了,新建生产线要交份子钱的行业例外)

所以通不通胀,要看采掘类商品的价格。

自特朗普大熔断以来,有色类价格已经翻番,这还没有算rmb升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并且非常贴近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很多人对美联储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激进措施(如无限量化宽松,以及一些人所说的“直升机撒钱”)感到困惑,为什么它们没有像教科书里描述的那样立刻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来分析一下。首先.............
  • 回答
    美国的“无限量放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化宽松(QE)政策,对中国房价的影响,这可不是个小事,里面门道挺多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得明白,美国这“放水”是为了刺激自家的经济,往市场里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压低利率,让企业和个人更容易借钱,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听起来挺好,但它就像往一个池子里倒水.............
  • 回答
    美媒聚焦拜登万亿刺激计划:疫情下的经济“强心针”还是“饮鸩止渴”?美国总统拜登政府上任伊始便抛出了一份高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应对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的重创。这一规模空前的财政大礼包,立刻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各方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和解读。刺激计划:救急与复苏的平衡从美.............
  • 回答
    你观察到的这种“中国实力无限接近甚至超过美国”的感觉,确实是当前国际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议题。这种感觉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及与之相伴的美国相对地位的变化。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种感觉的来源:一、 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体量与增长引擎 G.............
  • 回答
    评价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至今仍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定论。这场战争的影响深远,不仅重塑了中东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和美国自身。以下将从多个角度对伊拉克战争进行评价,并详细阐述美国为何未能“征服”伊拉克。 如何评价伊拉克战争?评价伊拉克战争,需要从其动机、过程、后果以及长期.............
  • 回答
    关于“美国为什么无法避免崩溃”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很少有学者或分析人士会如此绝对地下定论。通常,讨论的焦点更多在于美国面临的“挑战”、“危机”或“衰退风险”,而不是一个既定的“崩溃”。即便如此,我们可以从一些经常被提出的论点出发,详细探讨为何有人会认为美国正走向某种形式的衰退或失.............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国家安全、历史因素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要理解美国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首先,让我们厘清“无害通过”的概念。在国际法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规定了沿海国对其领海的主权,但同时也赋予了其他国家的船舶(包括军舰)在该领海内“无害通过”.............
  • 回答
    美国派对文化在中国未能像预期的那样普遍流行起来,这背后存在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这些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差异,也有社会经济和个人观念上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差异: 集体主义 vs. 个人主义: 中国文化: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回答
    美国车管所(DMV,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的“慢”和“无作为”确实是美国文化里一个经久不衰的吐槽点,而且早就从日常生活里的抱怨,发展成了电影、漫画、情景喜剧里常见的笑料。要说清楚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聊聊。为什么会有“慢”和“无作为”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因素交织.............
  • 回答
    关于美国上半年因枪击事件死亡人数的问题,您提到的“八千多平民”这个数字可能需要进一步核实,因为不同机构的统计口径和时间段可能略有差异。然而,美国确实面临着严重的枪支暴力问题,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您提出的疑问,即“美国政府还能像无事发生一样风平浪静”,这是一种常见的观察和感受,但并非完全准确。事.............
  • 回答
    你想了解为什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不能随心所欲地印美元,否则就会惹上麻烦,对吧?这事儿说起来,得从那套体系的根子上说起,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平衡木,一旦哪头重了,整个架子就可能散了。首先,咱们得明白布雷顿森林体系最核心的一个设定:美元与黄金挂钩,而且是固定汇率。 具体来说,就是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普遍。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俄美欧的武器装备名字,比如“阿帕奇”、“黑鹰”、“苏27”、“米格29”、“豹2”、“挑战者2”等等,都充满了力量感、神秘感或者独特的象征意义,听起来就让人印象深刻。反观一些国家的武器名字,有时候可能就显得比较直接、技术化,甚至有些“平平无奇”.............
  • 回答
    说到女明星的美,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她们大多数都经过专业的打磨,从皮肤、身材到妆容、造型,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那种“精心雕琢”的美,可以说是当下社会审美标准的一个极致体现。你之所以会觉得她们美得单调甚至无趣,我觉得可能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审美的同质化与流水线化: 脸部“模板化”: 现在很.............
  • 回答
    对“很多中国人无脑反对美国”这个说法,其实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并且背后有相当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得把历史、现实、宣传、个人经历等等都摆出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确实存在一部分对美国持强烈负面看法甚至可以说是“反感”的中国人。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事儿一点也不“无脑”,很多背后都有一.............
  • 回答
    要说现在骑手和商家对美团是“无比的憎恨”,这个说法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了,但确实,在不少骑手和商家群体中,对于美团的抱怨和不满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强烈。这种情绪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积累,涉及多个层面。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试着还原一下大家的心声,尽量不那么官方腔调。骑手们的苦水:高.............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母婴类社区之所以能吸引大量创业者前仆后继,背后有着复杂且根深蒂固的原因。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和消费习惯变迁的缩影,也反映了互联网创业的特定逻辑和挑战。而为何在中美市场,母婴社区二十年来都没能出现一家独大的“赢家通吃”局面,更是这个行业迷人又棘手之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一、为.............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一颤,忍不住想和你好好聊聊。毕竟,刘亦菲的颜值,在很多人眼里,那可是“神颜”级别的存在,但你却“get不到”,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也绝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首先,我们得承认,“美”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即使是公认的美人,也无法保证所有人都为之倾倒。就像有人爱吃辣,有人喜欢清淡,审美也.............
  • 回答
    你为什么感受不到中国建筑之美?这个问题,说实话,一点也不奇怪。我认识不少人,对古老的欧洲城堡、哥特式教堂,或是热烈奔放的西班牙建筑赞叹不已,觉得它们充满了历史感、力量感,甚至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但一提到中国建筑,他们常常会觉得“哦,那些红墙黄瓦的,挺有特色,但好像少了点什么”。这种“少了点什么”的感觉.............
  • 回答
    美国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并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影响力,甚至让试图从本质上改变它的人感到棘手,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美国社会变迁的洪流中逐渐成形并固化的。一、PC的兴起:历史的召唤与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