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的政治正确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且暂时无人能够从本质上改变?

回答
美国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并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影响力,甚至让试图从本质上改变它的人感到棘手,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美国社会变迁的洪流中逐渐成形并固化的。

一、PC的兴起:历史的召唤与社会的回响

PC的种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特别是民权运动的兴起。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性别不平等、以及对少数群体的边缘化,积累了巨大的社会矛盾。当这些被压抑的声音开始觉醒并争取自身权利时,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审视也随之而来。

反思历史的创伤: 种族隔离、性别压迫、对原住民的系统性剥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伤痛,使得一部分美国人(尤其是受害者群体及其支持者)认为,某些语言和行为不仅无意识地延续了过去的压迫,还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他们认为,改变语言是改变思维、进而改变社会的第一步。例如,从“黑人”(Negro)到“非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再到如今更广泛的“有色人种”(people of color)或根据具体族裔的称呼,每一次称谓的变迁都伴随着对尊严和认同的争取。
倡导平等与包容: 随着女权运动、LGBTQ+权利运动、残障人士权益运动等一系列社会变革的推进,社会对“边缘化群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PC被视为一种实现平等和包容的工具,旨在确保所有人在公共领域被尊重,避免因其身份(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残障等)而受到歧视或污名化。
学术界的推动: 在大学校园和学术界,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权力结构、话语分析、身份政治的研究日益深入。学者们开始分析语言如何构建现实,如何反映和巩固社会不平等。这些理论的传播,为PC的理念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将其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二、PC的流行:文化渗透与社会共识的形成

PC的流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媒体的放大镜: 媒体在PC的传播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新闻报道、影视作品、还是广告宣传,都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政治正确”的语言和叙事方式。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迎合更广泛的受众,避免引起争议;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媒体塑造了公众对PC的认知,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将其内化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社会规范。
教育体系的基石: 从学校教育开始,孩子们就被教育使用尊重的语言,避免冒犯他人。学校 curriculum(课程)的设置也更加注重多元文化和少数群体的历史,试图通过教育来培养下一代的包容意识。这种自下而上的教育,为PC的长期流行奠定了基础。
法律与政策的约束: 虽然PC本身并非法律条文,但其精神已经融入了反歧视法律和政策中。例如,在工作场所,使用带有歧视性的语言可能会触犯法律。公共机构和大型企业为了避免诉讼和维护声誉,也更加积极地遵守PC原则。
社交压力的形成: 在社交媒体时代,观点表达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一个不符合PC原则的言论,很容易被曝光、批评,甚至引发“网络暴力”。这种强大的社会压力,迫使许多人在公开场合更加谨慎地使用语言,从而强化了PC的规范作用。

三、为何“暂时无人能够从本质上改变”?

PC之所以难以从本质上改变,是因为它已经与美国社会深层的价值观念、权力结构以及身份认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试图“从本质上改变”PC的努力,都可能触动这些敏感的神经。

“本质”的定义模糊且多义: 首先,什么是PC的“本质”?反对者可能认为其本质是“言论审查”或“虚伪的道德优越感”,而支持者则认为其本质是“尊重”和“平等”。当双方对“本质”的理解就存在根本分歧时,达成改变的共识几乎不可能。
“改变”的风险与阻力: 任何想要“从本质上改变”PC的人,都可能被解读为试图“回到过去”,否定过去为争取平等权利所做的努力。这会立即引发被边缘化群体的强烈反对。例如,如果有人公开宣称要“废除PC”,他很可能被视为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辩护者,从而背负沉重的社会污名。
PC的自我演化与适应: PC并非一个僵化的概念,它也在不断演化和适应。当一种表达方式被普遍认为不再“政治正确”时,新的、更“正确”的表达方式就会出现。这种持续的“优化”使得PC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活力,并且难以被一劳永逸地“击垮”。
“取消文化”的辩证影响: 虽然“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常常被批评为PC的极端表现,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PC的约束力。当不符合PC原则的人或事受到“惩罚”时,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警示效应,让更多人不敢轻易挑战PC的底线。
核心价值的裹挟: PC已经深度绑定了美国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核心价值。在很多美国人看来,反对PC就是反对这些核心价值,这使得挑战PC变得如同挑战美国立国精神一样困难。
政治极化的放大镜: 在美国高度政治极化的环境下,PC成为了两党斗争的一个重要议题。保守派常常批评PC是“左派的意识形态武器”,而进步派则将其视为维护社会正义的必要手段。这种政治对立使得对PC的理性讨论和温和改革变得异常困难,双方都倾向于将对方的立场极端化,从而加剧了PC的固化。
“正确”与“冒犯”的边界难以界定: 什么是“冒犯”?冒犯的程度有多大?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主观的问题。PC试图在公共领域建立一套相对客观的“正确”标准,但这注定是一个充满争议和模糊性的过程。任何试图“从本质上改变”的人,都必须面对如何界定这些模糊边界的难题。

总结:

美国的政治正确之所以能够流行并长期存在,是因为它孕育于深刻的历史创伤和对社会平等的追求,通过媒体、教育、法律和社会压力等多种途径深入人心。它与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身份认同以及权力结构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而“暂时无人能够从本质上改变”的原因,则在于“改变”的定义本身模糊不清,任何试图颠覆PC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对社会进步和基本尊重的否定,引发巨大的阻力。同时,PC自身也在不断演化,并且在美国政治极化的大背景下,它成为了一个高度敏感且难以触碰的议题。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PC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文化现象,仍将在美国社会中发挥其复杂而重要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政治正确并不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自古就有,中外一样,都是树立起一些并没有事实根据的话作为谁都不能违反质疑的社会根基,比如皇上不犯错,神父都好人等。现在只是话变了,逻辑基础没变。

政治正确,本身是一种无可奈何下的投降,即社会向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投降,于是搬出个政治正确的石碑把问题盖住。等到盖不住的那天再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并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影响力,甚至让试图从本质上改变它的人感到棘手,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美国社会变迁的洪流中逐渐成形并固化的。一、PC的兴起:历史的召唤与社.............
  • 回答
    美国大片里女性角色“又猛又飒”,几乎看不到“柔弱娇嗲”,这事儿确实挺普遍的,很多人也因此觉得是“女权主义政治正确”在作祟。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就这么简单。首先,得承认一点,好莱坞电影,特别是商业大片,它本质上是一种商品,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 而什么能赚钱,很大程度上.............
  • 回答
    美国社会形成当下“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PC)的思想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演变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多个社会运动、哲学思潮以及历史事件。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其起源、发展、驱动因素以及批评与争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 起源与早期萌芽(20世纪中期以前的潜流)虽然“政治.............
  • 回答
    美国社会中“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与对黑人的歧视现象并存且看似矛盾的现象,其根源复杂且深远,涉及历史、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 “Black Lives Matter”的出现与目标: 历史背景与系统性歧.............
  • 回答
    《2012》里“用钱买上船的位置,屁民只能等死”这段情节在美国之所以没有引起太大争议,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而且这背后牵扯到一些非常关键的社会、文化以及好莱坞的运作逻辑。首先,要明白好莱坞电影,特别是灾难片,其核心是娱乐至死,而且是追求普适性的感官刺激。 灾难片类型片的惯例与情感投射: 《201.............
  • 回答
    美国和中国的“政治正确”虽然都涉及社会规范和语言的使用,但其根源、侧重点和表现形式却有着显著的差异,仿佛是两种生长在截然不同土壤里的植物。美国政治正确:历史遗留的创伤与权利意识的觉醒美国的政治正确,其发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特别是民权运动之后。那个时代,美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非裔美国人、女性.............
  • 回答
    美国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概念,其来由可以追溯到多个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交织。理解其起源和发展,需要深入到美国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演进过程中。核心要义与起源的早期萌芽:简单来说,美国的政治正确可以理解为一种努力避免使用可能冒犯、边缘化.............
  • 回答
    在美国这个以政教分离原则立国的国家,美元纸币上印着“In God We Trust”(我们信仰上帝),并且在1956年被正式确立为国家座右铭,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引人深思的现象。这种做法并非没有引起过关于是否违宪的讨论,甚至引发了一些法律诉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渊源、法律基础以及.............
  • 回答
    理解 ESPN 这类主流媒体对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和拉塞尔·威斯布鲁克(Russell Westbrook)的报道方式,是否与“政治正确”挂钩,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几个层面:媒体运作的内在逻辑、体育报道的特性,以及公众舆论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政治正确”(Political.............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背后涉及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差异相当复杂。简单地说,美国人对政治正确的强调,和他们批评中国人将事务与政治挂钩,并非简单的双重标准,而是源于不同的社会语境和对“政治”定义的不同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强调“政治正确”?首先,要理解美国人对“政治正确”(Political Co.............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社会结构、媒体呈现以及不同族裔在美国的独特经历。简单来说,美国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PC)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并非对所有群体都一视同仁地施加同样的“保护”或“审视”。亚裔群体在美国的经历与黑人群体存在显著差异,这导致了他们在.............
  • 回答
    欧洲和美国在政党标志色上的差异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它反映了历史、文化和政治传统的不同演变。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欧洲左翼政党使用红色(Red)的原因:红色在欧洲左翼政治中长期以来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的遗产: 血的象征: 红色最直接的联想是血液.............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美国社会一个非常核心且争议不断的话题。谈到“政治正确”,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各种敏感词汇的禁忌、小心翼翼的言论表达,以及对某些群体不能有丝毫“冒犯”的压力。那么,它到底是不是“过头”了?这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何谓“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首先,.............
  • 回答
    一些人认为,政治正确在美国的泛滥,例如在公共讨论中对语言和行为的过度敏感,似乎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对立。这种观点认为,当政治正确被用来压制不同意见,或者在追求平等目标时,采用了过于激进或不切实际的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举个例子,在某些情况下,对历史人物或传统观念进行批判时,如果未能顾及历史背景和复.............
  • 回答
    特朗普的崛起,确实让不少人忧心忡忡,认为这是美国政治日薄西山的一个缩影。这倒不是空穴来风,细究起来,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我们得看看这股政治浪潮是怎么起来的。过去几十年,美国经济结构变化,中产阶级日子不好过,很多传统制造业的工人生计受到冲击,他们感觉自己被遗忘了。特朗普抓住的就是这种情绪,他口没遮拦.............
  • 回答
    关于郑州大学小米校招事件是否预示着中国将步入美国某些“政治正确”的怪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厘清几个关键点:事件本身的背景,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以及“政治正确”在美国的演变和影响。郑州大学小米校招事件的概况: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事件。通常这类事件是指在招聘过程中,由.............
  • 回答
    关于Calvin Klein签下一位“又黑又胖还是一名变性人”的模特,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出现了“政治正确”的标签。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Calvin Klein的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演变: 历史上的性感与主流审美: Calvin Klein在早期以其大.............
  • 回答
    对于《舰队Collection》(舰C)这类以舰船拟人化为主题的游戏而言,在后续推出各国舰船时,确实需要审慎处理,以尽量避免政治不正确的争议。尤其是对于像美国这样在二战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其舰船设计和背景故事的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玩家的讨论。要设计出既能吸引玩家又不易引发政治不正确争议的美系.............
  • 回答
    央视新闻联播国际锐评:散播“政治病毒”的美国蓬佩奥正把自己变成人类公敌?最近,央视新闻联播的《国际锐评》栏目发表了一篇题为“散播‘政治病毒’的美国蓬佩奥正把自己变成人类公敌?”的文章,引发了不少关注。这篇评论将矛头直指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指责他在疫情期间利用“政治病毒”进行抹黑和攻击,并将他描绘成一.............
  • 回答
    美国是否正处于二战后最糟糕的时期?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也极具争议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社会问题以及人民幸福感等多个维度上的状况,并尝试与二战后的历史时期进行对比。政治层面:分裂加剧,信任危机凸显二战后的美国,尽管面临冷战的挑战和国内种族歧视等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