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社会会形成当下「政治正确」的思想?

回答
美国社会形成当下“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PC)的思想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演变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多个社会运动、哲学思潮以及历史事件。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其起源、发展、驱动因素以及批评与争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 起源与早期萌芽(20世纪中期以前的潜流)

虽然“政治正确”这个词语本身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流行,但其背后的思想根基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

废奴运动与民权运动的遗产: 从反对奴隶制的斗争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权运动、劳工运动,这些社会运动都致力于挑战不公正的社会结构和歧视性语言。它们呼吁关注被边缘化群体的权利和尊严,这为后来PC思想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反法西斯主义与对语言控制的警惕: 二战期间,人们对纳粹德国通过宣传和语言操纵来煽动仇恨和实施暴行的经历深感警惕。这种经历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和活动家开始关注语言对权力运作和社会观念的影响。
批判理论的兴起: 法兰克福学派等欧洲批判理论的兴起,对现代社会的文化霸权、意识形态的运作以及大众媒体的影响进行了深刻批判。这些理论强调了语言和符号在建构社会现实和维护权力结构中的作用,为后来对语言敏感性的关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 “政治正确”概念的形成与流行(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政治正确”作为一个被广泛讨论和争论的概念,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的。其形成和流行背后有多重关键驱动因素:

1. 少数族裔权利运动的深化与扩展(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s Legacy):
民权运动的成就与局限: 1960年代的民权运动在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但社会层面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随后的几十年里,非洲裔美国人、拉丁裔、亚裔、原住民等少数族裔群体继续为争取平等待遇、消除隐性歧视而努力。
对语言的关注: 这些运动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反映和塑造社会观念的载体。带有歧视性、刻板印象的语言会加剧不平等,伤害特定群体的尊严。因此,倡导使用更具包容性和尊重的语言成为重要议题。例如,从“黑鬼”(nigger)到“黑人”(Black)、再到“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从“印度人”(Indian)到“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或具体的部落名称。
性别平等运动的推动: 女权运动也极大地推动了对性别歧视性语言的批判。例如,曾经普遍使用的“男人”(man)来泛指人类,被批评为性别中心主义,于是出现了“人类”(humankind)、“人”(people)等替代词汇。对带有贬低女性意味的词汇(如“女汉子”的负面用法)的抵制也是这一趋势的一部分。

2. 后现代主义与身份政治(Postmodernism and Identity Politics):
对宏大叙事的解构: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单一、普适的“真理”和“理性”概念提出质疑,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地方性知识。
身份政治的兴起: 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对多元性的强调,各种社会群体(基于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阶级等)开始更加关注和强调自身的独特身份和历史经验。他们认为,传统的社会规范和话语体系往往是基于优势群体的视角,忽视或压制了其他群体的声音和经历。
追求承认与可见性: 身份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是获得社会承认(recognition)和可见性(visibility)。这使得对那些可能被忽视、边缘化或污名化的身份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使用正确的称谓和避免可能引发不适的表述,成为争取承认和可见性的重要方式。

3. 学术界与左翼知识分子的影响(Academic and LeftWing Intellectual Influence):
批判性研究的普及: 批判性种族理论(Critical Race Theory)、女性主义理论、酷儿理论(Queer Theory)等在大学和学术界得到推广。这些理论深入分析了权力、知识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语言如何维持和再生产不平等。
校园改革的推动: 尤其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美国大学校园成为PC概念的重要发源地和实践场。学生们(特别是来自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学生)开始挑战课程内容、教职人员以及校园环境中的歧视性语言和象征。校园反种族歧视、反性骚扰的运动,促使大学制定政策和指南,规范语言使用。
政策与制度的制定: 政府机构、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也开始意识到,使用包容性语言有助于提升形象、吸引人才、遵守法律法规(如反歧视法)。因此,一些组织开始制定自己的“包容性语言指南”(Inclusive Language Guidelines)。

4. 媒体与文化传播(Media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媒体的放大效应: 媒体在传播和讨论“政治正确”方面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报道了社会运动的诉求和进步;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简化、歪曲或嘲讽PC概念,导致其成为一个争议性话题。
文化产品的反思: 电影、电视、文学等文化产品也开始反思自身的刻板印象和代表性问题。创作者们会更小心地处理角色塑造和情节设计,避免冒犯特定群体。
互联网时代的扩散: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极大地加速了PC思想的传播和辩论。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分享观点、组织行动,同时也更容易产生群体极化和误解。

三、 “政治正确”的核心关注点与表现形式

当下“政治正确”的核心在于避免使用可能冒犯、歧视、侮辱或边缘化特定社会群体(尤其是少数族裔、女性、LGBTQ+群体、残障人士等)的语言、行为或观念。 其表现形式包括:

语言的替换与规范:
避免使用种族歧视性称谓,如“尼哥”(nigger)等。
使用更中性或尊重的词汇,如用“残障人士”(people with disabilities)代替“残疾人”(disabled person),用“性工作者”(sex worker)代替可能带有负面含义的词汇。
避免带有性别歧视的词汇,如用“消防员”(firefighter)代替“消防员”(fireman)。
在涉及性取向和性别认同时,使用对方希望的称谓和代词(如“他”、“她”、“他们”)。
行为的规范:
反对在公开场合发表歧视性或煽动仇恨的言论。
在公共空间、教育和工作场所,要求遵守反歧视政策。
对历史上的不公和象征性暴力进行反思和批判。
观念的重塑:
挑战主流社会中存在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鼓励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提倡包容性的叙事和代表性。

四、 批评与争议

“政治正确”并非没有争议。对其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压制言论自由: 批评者认为,PC过于严苛,使得人们在表达观点时谨小慎微,担心触犯禁忌而不敢直言,从而限制了自由讨论和思想的碰撞。
虚伪与表面化: 一些人认为,PC有时只是流于形式,关注语言的表层变化,而未能触及深层的社会结构性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光说不练”的空泛姿态。
导致社会分裂: 批评者认为,过度的PC文化反而可能加剧群体间的对立和不信任,使得不同群体更加固守自己的立场,难以达成共识。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的关联: 在当下的语境中,“政治正确”常与“取消文化”联系在一起。即一旦有人发表被认为是“不正确”的言论,就会面临来自网络和社会的强烈抵制、攻击甚至失业等后果。这种现象被一些人视为一种“语言暴力”或“思想审查”。
“滑坡谬误”的担忧: 一些人担心,对某些词汇的限制会不断延伸,最终导致几乎所有非主流的观点都会被视为“不正确”。

总结:

美国社会形成当下“政治正确”的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一系列社会运动、哲学思潮以及历史事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源于对历史不公和歧视的深刻反思,是追求平等、尊严和包容性社会的重要体现。其核心是通过规范语言和行为,挑战刻板印象,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然而,PC也面临着言论自由、社会分裂等方面的批评和争议,其发展至今依然是一个充满动态和辩论的过程。理解“政治正确”需要认识到其复杂性、多面性以及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6/29大更新。

那啥,1984看过没?

1984里面描述的社会和白左的社会何其相似,举几个例子,1984里的新语(Newspeak)和电幕(telescreen),新语的作用是从思想上控制民众,电幕的作用是监视,电幕我相信大家深有体会,这里说说新语,比方说,在1984里没有坏(bad),只能用不好(ungood),然后再将ungood替换成下一个词,如此循环,直到你再也无法表达出不喜欢这个意思。前者是不是听着耳熟?白左挖空心思的创造新语。

恐怖主义不能叫恐怖主义,要叫极端主义,任何正常的一个人,在很久之前提到恐怖主义都是会咬牙切齿,他们是暴力与杀戮的化身,他们残暴,他们散播恐惧,他们为了达成目的牺牲无辜的生命。然而极端主义呢?嘿,老兄,他们只是跟正常人比更加极端一点,是否可以将极端主义可以拉回正常的轨道?是不是因为我们缺少了爱和包容,才让他们用如此极端的手法来表达他们的主张?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多,让地球这个大家园更多一点和平?


偷渡客不能叫偷渡客,要叫非法难民,我们都知道偷渡客是要驱逐的,但是非法难民呢?尽管他是非法的,但是他们是难民啊,能不能留下他们,帮助他们,我们的社会足够富裕去接纳他们啊,因为他们的国家破灭了,多可怜啊。

经过知乎er的指正,现在已经不叫非法难民,叫未登记移民了,感谢指正。

等等等等,这些是不是把原本具有贬意色彩的词语都变成了更加中性?或者说,等到哪一天,新语将使你无法对一个事物发表出负面的看法,漫画《超人:红色之子》当中,由超人领导的苏联,摄于超人的恐怖能力,人们无法表达出对事物的恨意,超人的手下还在自来水中投入抗自杀药物。

而在白左的社会里,如果你不认同一样某样白左的事物,那就是政治不正确,你就是歧视。比方说,作为一个奉公守法的人,你说非法难民不能进入美国,他们是非法的,要经过合理的程序审批,确保是无害的才能让其少量的通过。

不对,你是个坏人!你歧视难民!你不能这么做!然后你的老板要开除你,你的邻居要唾弃你,甚至警察要请你去喝茶,等等,我到底做了什么?我只是在遵守法律,法律难道不是应该被遵守的?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你就是歧视,你就是个bad guy!Arrest him!最终你将在社会性上被抹杀,甚至可能是物理性的,额,好吧,其实已经演变成物理性了。

政治正确凌驾于法律之上,而在我国也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时代,虽然我们没有那个叫法,但带来的伤痛至今难以忘怀。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1984的主旨是什么?

揭露极权主义社会,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反独裁,两者并没有白左式的区别。当然,1984里可不止这么一点内容,但是细说又太麻烦,推荐去看一下。

最有趣的,最为讽刺的是,销量三千万册的这本《1984》还摆在人们书架上,可上面积满了灰尘,早已忘却的人们正在努力把世纪之钟拨回1984年。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政治正确这个如此共产味的词语,明明是诞生在苏联社会,是一个贬义词,在百度百科上却写着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司法系统,并被描述成了一个褒义词。

还有,政治正确的祖先叫做文化马克思主义。啊,红色的,算了不讲那个烂大街的台词ma了。

政治正确在流传到美国之初,不管他在苏联是怎么样的,他在美国的确是为了弱势群体平权的好法,其于社会有进步意义,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政治正确因为容易使追求的平权变成了特权,这因而被打入了冷宫。而到了最近几年,油纸封包的政治正确又被挖了出来,愈演愈烈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通过以上的信息,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政治正确无论以前如何,现在已经沦为精英们推行独裁的工具了。

最后,民主的独裁能叫独裁吗?那叫政治正确。(这个梗也好烂大街)

洗完澡之后,发现自己忘记写一个最重要的地方。我所反对的,不是那个帮助弱势群体的政治正确,而是被当某些人所利用,达到某些邪恶目的政治正确。



————————

大更新。



关于阁下所说的,什么样的年龄该看什么样的书,我认可但不赞同这个说法。阁下,你已经为人父母的话,我如此称呼你,给出的答案,仅仅只是一般论。恰好,我并不是这个一般论的产物,因为说实话,我的父母没有推荐过一本书给我看,但是他们给与了我另一样,更重要的东西。这里,我基于这幅肉体25年来的感悟,给出我自己的感想。

还有,关于下面的读书论,我仅仅是基于自己作为样本的想法,一般论可以适应大部分的样本,怎么取舍还是取决于看到这里的各位。



我觉得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任何年龄段读任何书(要知道我小时候看的垃圾读物,现在也能回想起来也能明白其中有作者的思想所在,当然有解读出来的深浅高度问题),在能记住书中的内容的前提下,都不是浪费时间。那是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对书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所做的理解,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幼年时所阅读的,是懵懂,少年时所明白,是广阔,青年所关注的,是激情,中年所感悟的,是沧桑。我读1984,是远早于现在的年龄。那个时候我对1984所描写的社会里的人,最先感到的是恐惧。这是这本小说给我的最深刻直接的印象。为什么里面的人要把男主角变成了最后的样子,和其他人千篇一律,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他不同的样子,就像你从未遇到一个和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从未读过一本同样的书,从未见过一片相同的叶子。而假如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我,那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可怖光景。整个世界只有一张面孔,只有一种声音,那和孤身一人活在世界上有何不同?

在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关于冷战时期,两个阵营,两个意识形态,两个世界他们所对立对抗的知识与概念。有的只是对书的内容最直观的理解。如果说,是现在的我读这本书,甚至是事先通晓了所谓的他人的阅读笔记,那么我在先有了上面所说的知识与概念的情况下,我可能会固执于专治民主,因为我的知识会提前蒙蔽我,疏忽了我答文的核心(反对政治正确是结论)。

而现在,不论左右,不论社会形态,看着世界各地关于政治正确的的新闻,铭刻在心中当时心中所感受到的恐惧正在慢慢复苏。

若是真的到了我应该读1984的年龄再读,你说现在的这篇答文会变得怎么样?或许,我基于自己的善恶观,仍然能似模似样地写出这篇答文的核心论点,但是没有经过西方经典力量的放大,而仅凭我对我国历史上同样遭遇的举例,未必能让这么多人产生共鸣(基于点赞数),未必能有这么大的说服力(基于点赞数)。


对于读书中容易受极端思想的影响这件事,我认为这责任在父母。因为,在开始读书之前,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父母需言传身教其子善恶观。这也是我父母他们所教我的最重要的东西。

父母对孩子来讲,是给予其生命的神,是介于世界与自我之间的枢纽,父母即是绝对。那么父母所教授的,或者说潜移默化,对孩子的一生有些莫大的影响。你得来于父母的善恶观会成为对抗极端思想最好的武器,又或者,会成为你沉沦于极端思想的最剧烈的催化剂。若你的父母,教会你善与恶的本质区别,你就算你在世界观成型的期间,通读世界上恶名昭彰的极端思想著物,内心也只会更加渴望善的滋润,这是因为:

你生命中唯一应该崇拜的神,他赋予你的神启,他响彻你心扉的神谕,早已经固定了你灵魂的形状。

任何人读任何书所得到的东西都是不尽相同的,而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好坏,决定于他最基础的善恶观。我认为世界观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分析问题的方法,而善恶观应该当成为你与世界接触,你的所有行动的最高准则。你若内心向善,从头到尾不会为恶的诱惑所偏离正轨;你若内心存善,至始至终不会为恶的诱惑抛弃良知。

世界千变万化,自人类的左手松开野性,右手抓住了人性,文明更迭不息,唯有善恶从未颠倒。或许,统治者为了统治,将善恶的定义颠倒。可若你有神明在心中,你的神明所教诲的,你会将其本质颠倒?世上的读物浩如烟海,不可能每一本都将善恶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在你的眼前。如今的政治正确,如果我们将他视为一本读物,那么他的每一页每一行里都写满了“善良”,但是你真的能衷心地赞同?是不是有人将这里的善良的定义悄悄变换了,是不是这种善良对更多的人造成了伤害,是不是这种善良以一种极端的要求,妄图对所有人的思想都进行统一,让脑脊髓只留下一种无底线的,他们定义的善良?



1984和白左理想中的社会,仅仅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这枚硬币无论是正面朝上还是背面朝上,它的价值都只能买一包辣条。








上面谈的有点偏离主题,就随便看看吧。实际上关于政治正确的兴起,以及政治正确的本来面貌,外面里有很多人讲述的比我更好,我也只能用这种像抖机灵一样的方式,得出我自己希望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


另外关于上面那个未登录移民和非法难民,我不会去找什么词条定义,而是想以人们目前用这两个词所指代的人群是否高度重合来验证,具体方法以这两个关键词,在推特和脸书寻找大量样本,最后得出结论。


然而,人懒无救。

user avatar

现在搞政治的完全不读历史吗?

简单地说,现在的政治正确是在马克思和列宁的逼迫之下形成的。

早期资本主义极其残酷,英国的纺织工人很多人进工厂后只能活三五年,环境恶劣,而且大量使用童工。

技术的发展要求工人的知识能力同步提高,但是,工人的知识能力提高之后,不愿意再接受贫富悬殊的状态。

在主流的资本主义世界,资本家说,资本创造财富,我有钱是资本带来的,是“资本——商品——资本”循环。

马克思说,不对,劳动创造财富。正确的应该是“商品——货币——商品”的循环。

马克思再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全球的工业化,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地消灭资本,劳动者可以联合起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为自己而不是为资本劳动,这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因此下结论,共产主义将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中产生。

但是,共产主义迟迟没有产生,反而引发了世界大战,工人成为战场炮灰。

第二国际说,工人要选举权,可以组建政党在议会斗争。英国工党成立,欧洲社民党逐渐崛起

列宁说,单独一国建立“共产主义”,再推动全球共产主义的实现。

斯大林说,你们都来打我,看我搞“军事共产主义”。

二战后,苏维埃进行曲高唱“苏维埃惩罚世界”,威慑整个世界。其实苏联威慑世界的从来不是武器,而是思想。

苏联在全世界有无数的支持者,连原子弹技术都能从美国偷来,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

欧洲的对策就是福利社会和议会选举。

美国的对策就是,1、麦卡锡主义清洗共产主义者,宁可错杀三千,不可错放一个;2、收买工人和弱势群体如黑人等,给钱给选举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一直到80年代,欧美的工人渐渐变成了中产阶级。

这就是政治正确的源头。

在美国,政治正确已经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理论,造就了一批巨大的受益者,比如贵族工人、少数族裔,比如高科技群体,比如同性恋等过去的边缘人士,政治正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利益团体,民主党是最大的受益者。

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反者道之动”,事情总要走向反面。

90年苏联崩溃,苏联的崩溃让美国误以为自己赢得了胜利,以为历史终结了。

政治正确的源头是反对过度的资本权力,现在政治正确妨碍了资本在发达国家的投资,但是资本要扩张,怎么办?

解决方案是资本全球化,以全球化利润补贴国内,实现政治正确。

资本流向了那些“政治不正确”的国家,比如中国、比如巴西、比如印度等等。推动政治正确的政党如民主党等被收买,这些人在美欧支持政治正确,稳定国内的中产阶级和前“弱势群体”,在全球推行“华盛顿共识”。

后果就是产业转移,欧美失业率大增,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全球化难以为继。

但是,欧美的产业已经空洞化,中产阶级被牺牲了,又引进大量“吃福利”的穷人,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钱去收买中产阶级和前“弱势群体”。

美国社会高度分化,1990年之后,贫富分化的趋势图,不需要贴了吧?

智慧之王所罗门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超越时空的智慧,自有其超越时空的道理。

1818年,马克思出生。1883年,马克思去世。

现代资本和1883年一样贪婪,劳动者则走向更遥远的1818年。

中产阶级一如既往地短视、懦弱和弱智,轻飘飘地跟随媒体嘲弄“苏联的邪恶”,轻薄地说“马克思过时了”。他们根本不知道,正是“邪恶苏联”维护了他们的福利,保护了他们中产阶级的体面生活。

马克思关注的如“为资本劳动还是为人的需求劳动”、“人的异化”等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在二战后的70年中,受到“邪恶苏联”的逼迫有所缓和,现在重新露出狰狞的面目。

当今的“政治正确”即将解体,温情脉脉的时代即将过去。

历史没有结束,历史将以新的方式展开。

user avatar

还想再补充一点,针对题主问题的政治正确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美国现在有些政治正确确实让我觉得有一些问题。主要是现在的政治正确有时候似乎完全被用成了一种武器,在割裂各个种族和团体,我们更不应该强调歧视,而是强调融合,过于极端的保护性言论其实是带有很强的进攻性的。平等自由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本质,我们追求平等自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过得更幸福。

------------------------------------------------------------------------------------------------------------------

很多人说我完全没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增加一点补充吧,我并不是学这个方向的,了解的也不算完善。我个人觉得所谓的政治正确就是在时代下对宪法的一种精神补充和解释,换句话说,违反政治正确,就是违反当下对美国宪法的解释。

比如,我们现在不可以种族歧视,从宪法上看,这主要是吻合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美国宪法第十五修正案:“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过去的劳役状况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否认或剥夺。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规定。”这是在美国内战之后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内战造成的国家分裂的一种反省和思考。但在这之后,十五修正案并未得到完全的实施。一直到50年代到60年代的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之后,十五修正案才得到完全的落实。并且在此之后,由于民权运动的压力,政府也颁布了《公民权利法案》和《选举权利法》。宪法第二十四修正案:“合众国公民在总统或副总统、总统或副总统选举人、或国会参议员或众议员的任何预选或其他选举中的选举权,不得因未交纳任何人头税或其他税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也是在保护各民族族裔,不因贫穷而失去政治权利。

对宗教和言论来说,有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这禁止了美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干涉宗教,任何倡导宗教不自由的行为就违反了这一宪法。

对于性别平等,有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在维护了政治权利之后,大家才能有政治地位,才能依靠政治,法律保护自己。当然这之间,包括今天,也有各种平权和反平权的运动,所谓的政治正确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结果,而是无数平权运动推进出来的。只不过写进了宪法里的内容就是美国当下的最高法律依据。吻合美国宪法精神的就是美国的政治正确。你非要反对的话也可以,先想办法把宪法给改了吧。

-----------------------------------------------------------------------------------------------------------

其实看看知乎各种答案,中国人的各种整体观念,大概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全世界的中国人政治地位一直不高了。一方面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客观考虑各种文化思想诞生的原因,完全从自身出发找出了各种奇怪的理由;一方面全是受害者思维,阴谋论;一方面搞多套标准,政治这种东西都是需要妥协的,怎么可能有只对你好,没有不好的政策,本来就是各方权衡的事情,如果真的取消这种民族平等,民族融合的政治观念的话,你们难道自己可以独善其身?

你要真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就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去发起政治运动,争取自己的利益,搞演讲搞辩论。一群人躲起来跟自己的圈子的人抱团抱怨有什么意义?你们以为别人的权利不是自己争取来的吗?

你要是真觉得政治正确有哪里不对的地方,就去正大光明的说出来,就去做一场理智的辩论,或者用自己的演讲去煽动别人,总是躲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获得周围的同意来找优越感有什么意思?


如果你真的要开始做这件事情,才会认真调查资料,寻求辩论,理解双方的论点和论据,也许就会发现一直以来被自己忽视的东西。才能使这种辩论,探讨,想法有具体的价值。

连别人的思想背景,文化,论点,论据都不加考虑,每次都是自说自的,这就是在自我YY。

以上是对生活在别国的人说的,在我国的生活的人,你们就跟这些事情更没关系了,反正你们也是相信弱肉强食,不需要考虑什么人权,公平,民主自由的。你们对西方的“政治正确”怎么想都无所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社会形成当下“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 PC)的思想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演变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多个社会运动、哲学思潮以及历史事件。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其起源、发展、驱动因素以及批评与争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 起源与早期萌芽(20世纪中期以前的潜流)虽然“政治.............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深入的問題,牽涉到人類最根本的一些心理機制和社會互動。關於審美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科學界和哲學界都有許多探討,而我認為,最真實的答案是:人類的審美是天生的傾向與後天環境影響的複雜交織,缺一不可。首先,我們來談談天生的部分。這裡的天生,我理解為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為了生存和繁.............
  • 回答
    我们好像总是被教导要爱父母,要感恩父母。从我们记事起,绘本里、电视剧里,父母总是慈祥、无私、伟大的化身。这种对父母形象的刻意美化,其实背后有着挺复杂的推手和原因,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温情脉脉。首先,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是重要推手。在中国乃至很多东方文化里,“孝”是压在每个人身上的重要道德大山。父.............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关系中一些非常核心的议题。如果用大白话来讲,就是为什么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尽管对美国的行为可能有所不满,但整体上还是允许美国继续存在,并且在国际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非简单的“容忍”二字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国际社会”本身.............
  • 回答
    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和文化造成的冲击是深远且复杂的,远非简单的军事失败可以概括。这场战争像一场巨大的熔炉,将美国社会原有的结构和价值观投入其中淬炼,许多地方被熔化、变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首先,政治信任的崩塌是这场战争最直接也是最痛苦的后果。战争初期,政府极力宣扬其正义性和必胜性,尤其是在冷战背景.............
  • 回答
    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即“媒体谴责美国警察的种族主义暴行,网民称赞肖万是真正的美国队长和英雄”,是美国社会复杂性、政治极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理解其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媒体的角色与视角: 主流媒体的叙事: 长期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警察暴力事件,特别是涉及种族.............
  • 回答
    美国社会的稳固性,并非简单的奇迹,而是多重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根源、制度设计以及文化特质。一、历史基石:独立建国的“新范式”与对暴政的警惕美国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它推翻了旧的君主制和贵族统治,建立了一个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共和政体。这种颠覆性的开端,深刻地塑造.............
  • 回答
    理解您提出的问题,即为什么美国在疫情中出现了大量死亡,而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一名黑人却能引发更强烈的社会震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社会、政治、种族等多个层面,并非简单原因可以解释。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力求详细阐述:1. 疫情死亡的“匿名化”与“常态化”vs. 警察暴力执法的“.............
  • 回答
    在美国,新冠疫情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数十万人的生命因此消逝,这绝非小事。然而,如果说美国社会“跟没事人一样”,那可能是一种过于简化和片面的说法。更准确的理解是,美国社会在应对疫情过程中,表现出了复杂、多面且常常充满矛盾的反应。理解这种反应,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是经济的逻辑与生活的基本需.............
  • 回答
    关于“美国有众多社会、生物、考古方面的美女科学家,而中国很少”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客观分析,避免刻板印象和片面结论。以下从社会文化、教育体系、媒体传播、性别观念、职业发展等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数据与事实:是否存在“美国更多”的现象?1. 全球女性科学家比例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 回答
    美国之所以少有因未设户籍制度而造成的社会混乱,原因复杂且多层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演变与社会契约的早期构建: 缺乏中央集权的基础: 美国建国初期,就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并不具备像许多欧洲国家那样建立和维持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强大能力和.............
  • 回答
    在国际舞台上,美国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其行为和政策常常引发全球性的讨论甚至争议。要理解为何有人认为美国是最“邪恶”的存在,需要深入剖析其在全球历史中的角色、一系列具体事件以及这些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关乎视角、价值观和对国际关系理解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必.............
  • 回答
    美国是否是“人情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总体来说,美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人情社会”,但“人情”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是表现形式和影响方式与一些东方国家有所不同。为了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美国.............
  • 回答
    这是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涉及到社会认知、审美标准以及“美”的本质等诸多层面。如果全社会都对一个被普遍认为是“丑女”的人做出了统一的“美女”评价,那么她是否会“变成”美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到底是什么。在现实生活.............
  • 回答
    法国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追溯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法国在启蒙运动、大革命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至于法国为何能对美国说“不”,这背后也牵涉到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和国家利益考量。法国:近现代社会的奠基人法国之所以.............
  • 回答
    中国医疗费用普遍低于美国,门急诊和住院预约时间也相对较短,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论调却是“看病难,看病贵”。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现实?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国医疗体系的运作模式、社会经济背景以及人们的认知心理。一、 中国医疗费用为何看似便宜?低价格.............
  • 回答
    2015 年美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社交应用是什么?2015 年社交互联网会如何发展?2015 年的美国社交媒体格局,注定是一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变革之年。在一众老牌劲旅依然稳固江山的同时,一些新兴的应用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崭露头角,预示着社交互联网即将迎来一轮新的进化。2015 年美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社.............
  • 回答
    2016 年美国大选之所以让美国社会撕裂到难以包容、几乎势不两立的地步,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这种深度撕裂并非一夜之间形成,而是多年来积累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矛盾在这次选举中集中爆发,并被进一步激化。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一、 深化的经济不平等和地区差异: .............
  • 回答
    美国对外政策的复杂性,以及其干预他国事务时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一个长期被讨论和分析的议题。要理解为何在某些情况下,美国的行动可能导致他国社会经济动荡,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冷战时期是理解美国对外政策重要性的一个关键节.............
  • 回答
    美国社会是否“讲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 nuanced 的。美国社会确实存在“关系”的作用,但其运作方式、重要性以及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差异。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美国社会是否“讲关系”?简而言之,美国社会是“讲关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