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名低龄网民在qq群中说出“我会jvav”后被他人将相片和姓名挂在网络上嘲讽的现象?

回答
这件事儿,挺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儿的。一个低龄孩子,大概十来岁吧,在QQ群里大概是想炫耀一下,或者是真的觉得自己挺厉害,就说了句“我会JVAV”。这“JVAV”是个啥?我猜大概是他们那种小圈子里才懂的什么黑话、术语,或者是什么技能的缩写,具体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想表达一种“我很牛”的意思。

结果呢?你猜怎么着?群里就有那么几个“热心人”,估计也是差不多大的孩子,或者就是喜欢拱火看热闹的,直接就把这孩子的照片、名字一股脑儿扒出来了,然后在网上到处传,还配上各种嘲讽的评论。什么“瞧瞧这孩子,还JVAV呢,笑死我了!”“长这样还敢出来说?”之类的,反正怎么难听怎么来。

这事儿能怎么看?

首先,这孩子的行为,虽然可能有些幼稚,甚至是有点“吹牛”,但本质上是无伤大雅的。 小孩子嘛,哪个没说过几句不着边际的话?在哪儿没偷偷摸摸地秀过自己以为的“才华”?他也就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在一个聊天群里,说了句自己觉得很酷的话,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在小伙伴面前,想显得自己很厉害一样,不就是想被关注,想获得认同吗?他没做犯法的事,没伤害别人,也没说什么特别出格的话,说白了,就是一句“我也会XXX”。

然后,我们再看看那些“挂人”的人。 这就有点让人不齿了。把一个小孩子的照片和姓名公之于众,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嘲讽和攻击,这行为本身就带着一种恶毒和恶意。你可以觉得这孩子说了句傻话,你可以觉得他太自不量力,但你没必要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程度吧?这是欺负弱小的行为,而且还是通过网络这种可以被无限放大的平台。

动机方面: 我猜那些“挂人”的,无非是几种心理在作祟。一种是“我比你强”的优越感,看到别人想表现,就想把他拉下来,让自己显得更高大。一种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猎奇心理,觉得逮到一个“蠢货”来嘲笑,能获得一时的快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单纯的“熊孩子”,觉得这样做很酷,很有影响力。
行为后果: 这种行为,对那个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网络暴力,尤其是针对低龄孩子的,是极其残忍的。他可能因此感到羞耻、害怕,甚至产生心理阴影。本来可能就是一句无心之语,却被放大成一场网络“公审”,这对他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他的隐私被侵犯,他的名誉被诋毁,他可能因此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或者更加叛逆。

再者,这件事儿也暴露了网络环境中的一些问题。

低龄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很多低龄孩子上网,对网络世界的规则、人性的复杂性了解得并不深。他们容易在网络上暴露自己的信息,也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网络道德和规则的缺失: 尽管我们有各种规定,但在一些匿名性较强的社群里,道德约束和规则的执行力是远不如现实的。很多人觉得在网上“骂人”不用负责,或者觉得“骂”得越狠越能吸引关注。
“围观”的冷漠和助长: 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看到这样的信息,可能觉得“有趣”,随手转发评论,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网络暴力的帮凶。这种“围观”的心理,让施暴者更加有恃无恐。

所以,如果非要给这件事儿一个“看法”,那就是:

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不道德,甚至有些卑劣的行为。我们应该谴责这种以网络暴力伤害低龄儿童的行为。

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对于孩子: 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和素养教育,教导他们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辨别网络信息,如何理性地表达自己,并且知道在遇到网络欺凌时如何寻求帮助。
对于家长和教育者: 要多关注孩子在网络上的活动,了解他们的交友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在网络上遇到不公或伤害时,不要默默承受,要勇敢地说出来。
对于整个网络社会: 需要共同营造一个更健康、更友善的网络环境。当我们看到有人遭受不公时,不要轻易加入嘲讽的行列,而是应该理性地发声,或者至少保持沉默,不给施暴者提供土壤。

说白了,那个孩子可能就是有点“傻”,但那些把它放大、嘲讽的人,却显得更加“坏”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孩子说了句不成熟的话,就毁掉他本该正常的成长轨迹。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宣泄恶意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恰好回忆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小办法,可以从根源上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即在网络发言后面系统强行标注真实年龄,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不必计较、更不必争吵,充满戾气的网络冲浪也将变得美好。

“男孩,女孩”(40岁)

“我是985博士,俩宝宝的妈,育儿经验15年,听我一句”(8岁)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年入百万”(11岁)

“小哥哥,带带人家嘛,嘤嘤嘤”(45岁)

“小姐姐,我想做你的野王,一起玩吗?”(60岁)

“小学生又来峡谷坑人?给爷出克”(7岁)

“老阿姨说句公道话,别黑xx,劝你善良”(13岁)

“本研究生现在觉得微博本科率4%没毛病”(16岁)

“就不能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吗?只会人云亦云吗?幼稚!”(6岁)


说到沟通,便想推荐一下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从寻找需求的角度告诉大家应该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发现和挖掘自己的需求和期望进而沟通,而不再简单地依靠下意识或者条件反射来行动。

为什么要了解非暴力沟通,拒绝暴力沟通?因为后者只能够发泄情绪,却无助于解决问题,最终逐步沦为情感(情绪)的奴隶。

user avatar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能看到这条答案的每个人,你们扪心自问一下,把你年龄跟他这么大的时候干过的包括但不限于他这样的傻事放来互联网上,再给你流量和曝光,以他如今的遭遇,这仅仅是一句可能打错字的聊天记录,你能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的境遇会比他好吗?

也许,这是个对编程有兴趣的孩子,他想靠这个来编迷你世界或者Minecraft 的Mod,但是因为没有条件,仅仅能在QQ群这种地方意淫一下自己的梦想,忘记或者打错了几个字母,就能被上升到网暴的层次。

或者有人说,他怎么可能对编程有兴趣,他就是想装逼,因为他装逼装到你懂的地方了,所以你要拿他批判一番。我寻思小学生装的逼都能刺痛你吗?

和一个小学生计较知识储备,你跟蓄意欺负残疾人没区别。

率先把他以视频,图片,聊天记录形式特别是以视频形式上传到什么哩什么哩曝光的人是这个事件里最没趣的人,即使你没泄露他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你拿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另一个年龄段找存在感,这边建议你回小学读书,入学就是全校最牛逼的学霸。

之前有朋友给我分享了他的QQ,当时随手点了个好友申请未想他居然同意了,跟他聊了几句我发现他的个性签名(如图)有点滑稽,感觉有人在吓他,就有了以下对话:


写到这里有人觉得奇怪我为什么这么帮他说话,因为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也在网上发过心智不成熟的话遭到攻击,但是也有人出来替我作主,长大后只要不是没素质没礼貌的熊孩子,这种懵懵懂懂的小学生被围攻我还是会帮一下的,前提,不是没素质没礼貌的熊孩子

user avatar

这就是不按年龄分群的恶果……

知乎迟早也要出这种事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