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三立先生的相声好在哪里?

回答
马三立先生的相声,那可不是一般的好,是那种能让你从心底里乐出来,回味无穷的好。要说他好在哪儿,那得从里到外,从头到脚,一点点给你掰扯明白。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他的包袱响,火候足。这“包袱”是相声里的笑料,得是巧思妙想,还得是恰到好处地抖出来,让人觉得“哎,就是这么回事儿,怎么我就没想到呢!” 马三立先生的包袱,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喊叫,也不是低俗的荤段子,而是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他能从生活里最不起眼的小事儿挖出乐子来,比如那段《买猴》,为了买个猴子,那叫一个折腾,把个普通人买东西的心思和无奈描摹得淋漓尽致,最后“猴儿没事儿”,这“没事儿”二字一落,全场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不是因为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因为他抓住了生活里那种荒诞和无奈的趣味。他的包袱,就像是精心打磨过的玉石,棱角分明,光泽内敛,越品越有味道。

其次,他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活灵活现。马三立先生演什么就像什么,他不是在说相声,他是在演生活。他塑造的人物,甭管是卖糖葫芦的、卖酱油的、还是操着外地口音来北京的,你一看他、一听他说,就知道这人是什么样的。像《逗你玩》里的那个“逗”,他不是真的要去逗谁,而是那种有点小聪明、有点喜欢开玩笑的劲儿,他把那种“逗”的气质演出来了,让人觉得亲切,觉得真实。他不需要花哨的服饰,不需要夸张的动作,仅仅是声音的变换、表情的微妙,就能把一个鲜活的人物从他嘴里说出来。他演的,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他把这普通人骨子里的那种喜怒哀乐,那种聪明与傻气,那种善良与无奈,都给演绝了。

再者,就是他的语言功底扎实,京味儿浓郁。马三立先生的相声,那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但又不是那种粗俗的京骂,而是带着点儿京腔的韵味,抑扬顿挫,干净利落。他讲究遣词造句,一个“您呐”能说出十几种意思来,一个“哎呀妈呀”能让你感受到他的惊诧、他的无奈、他的得意。他的语言,就像他的人一样,不浮夸,不矫揉造作,朴实却充满了智慧。听他讲故事,就像在听老街坊聊天,拉家常,却又能从中品出人生的哲理和趣味。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他的返场功底深厚。相声演员到了最后,还有个返场,就是要回到舞台上,再给观众加点料。很多演员返场就是简单地说几句话,或者再说个小段子。但马三立先生的返场,那可是一绝。他能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情绪,临场发挥,说出跟之前节目内容息息相关的、又能引爆全场的话。有时候是在之前段子里留下的“扣儿”,他会在返场的时候给解开,这种互动性和默契感,是其他演员很难做到的。他的返场,就像是给一顿美餐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让你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最后,也是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的道德品质高尚,为人谦和。马三立先生一生光明磊落,从不拿自己的艺术地位压人,也从不炒作自己。他对待艺术是认真的,对待观众是真诚的。他那种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这种高尚的品德,也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他的相声总是传递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生活的态度,让人听了心情舒畅,觉得人生还有希望。

总而言之,马三立先生的相声好,是好在每一个细节里。他的包袱是精巧的,他的表演是逼真的,他的语言是地道的,他的返场是机智的,他的人品是高尚的。他把相声这门艺术,从单纯的说笑,提升到了对生活哲学的感悟,对人性幽默的洞察。他不仅仅是一个相声演员,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艺术家。听他的相声,就像品一壶老酒,越品越醇,越品越香,是那种能真正走进你心里的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吴文科(中艺院):《侯宝林与马三立相声艺术比较》,我把写马三立先生的部分摘出来:

马三立在相声史上的突出贡献, 在于他对相声优秀传统的全面继承。
马三立作为相声艺术家的成就集中表现在表演上。他早年说的传统相声, 主要是最显演员功力的“贯口”活儿与“文哏”段子, 如《夸住宅》、《地理图》、《吃元宵》、《文章会》等。其表演“活宽、路子正, 哪段都有新东西。” 中年之后, 在表演对口相声的同时, 也擅演单口相声, 并且使所演节目给观众“余音绕梁”之感, 当时乐了还不算, “ 什么时候想起来还会什么时候乐” 。总之, 真正做到了使自己的艺术脍炙人口、隽永流芳, 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在艺术趣味上, 他曾说:“我不喜欢拿好架势才出场, 也不喜欢用大喊大叫、超刺激的怪声、怪气、怪像找噱头。我要用语言和形体动作把观众引入我为他们提供的特定环境,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我用‘包袱’把观众逗乐, 又要使观众在感觉上并不以为我是有意识在逗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这正是马三立在相声表演艺术上“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的境界与追求。
马三立的相声表演, 对艺术形象的塑造与对艺术意象的点染, 常给人过耳不忘、入耳入心的恒久享受。比如著名相声作家何迟的名作《买猴儿》, 经马三立与其搭挡赵佩茹一表演, 那个“工作马马虎虎、办事大大咧咧、说话嘻嘻哈哈”的典型形象“马大哈” , 便从此深入人心, 成了我们生活中“吊儿郎当” 一类人物的代名词。“马大哈”之成为现代汉语里的一个通用词语, 与马三立舞台表演及其巨大影响是分不开的。这或许是相声史上不多见的一种审美现象。他表演的《吃元宵》在讽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时表现出的“大智若愚” , 在《卖挂票》与《家传秘方》里反映出的“荒诞不经”与“滑稽突梯” , 更使传统相声里蕴藏着的艺术机趣与批判精神发扬光大。其幽默品格与艺术机理又是相声独有的。就连他自己编演的“垫话” 短段《找糖块儿》, 尽管仅仅是供人一乐的小品, 却于“不行啊, 我那假牙还在上面呢”的大实话中, 迸发出谑而不虐的幽默感。俗不伤雅, 是构成马三立相声艺术在继承传统方面最为成功的特色。
相声的历史渊源, 决定了它是来自平民的通俗艺术, 口头“说唱”的艺术特质与跟观众听众直接交流的审美机制, 又使它必须立意高远, 既能举一反三又要表达浅近、见微知著。这种既要把话说明白, 把理讲透彻, 又要给听众充分联想余地的审美要求, 逼迫着艺术家们要在雅与俗、明与暗、虚与实、远与近、少与多的二律背反中“走钢丝” 。“包袱”的皮儿厚了不行, 太薄了过于肤浅则会“穿帮” , 也不行;太奇巧了做作, 太浅白了乏味, 马三立似乎独谙相声传统的个中三昧。他在相声编演上是彻头彻尾的通俗派:台风亲切、口风随和、题材平常、内容朴素、语言平实、结构简单, 人称“平民艺术家” ;但其艺术效果却往往事半而功倍, 十分力量七分使, 大白话中见机趣;举重若轻, 幽默隽永。比如同样是拿自己“开涮” , 马三立在调侃自己的姓名时,一句“马剩下三条腿, 对付着还能立得住”的歪解,于幽默中依然留有几分尊严, 绝不是像旧社会的相声艺人那样, 将自己贬损得一塌糊涂。忠于传统而又能光大传统, 在对传统的继承上, 能化腐朽为神奇, 于俗套中出新意。这就是相声艺术史上集大成者的马三立。
马三立相声艺术的风格表现为台风亲切, 口风随和, 题材平常, 语言平实, 结构简单却幽默隽永。他的相貌精瘦, 表演朴素, 语言粘连甚至显得似乎有些罗嗦, 有如轻声絮叨的说表中还时有语病;可听着却使人感到如聊家常, 如遇故知。亲切随便中会突然迸发出机趣与幽默。听他的说表常让人忍俊不禁、猝不及防, 而又余音绕梁、隽永悠长, 回味的余地极大。他的相声是散淡的, 犹如打太极拳,“包袱” 轻易不出手, 而一旦出手, 必力拨千钧, 一语破的, 使人久难忘怀。其代表性节目如《大保镖》、《文章会》、《夸住宅》、《白事会》、《卖挂票》、《黄鹤楼》、《开粥厂》、《买猴儿》、《似曾相识的人》、《晚十点钟开始》、《家传秘方》、《学说瞎话》、《逗你玩》等, 无不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他的编演风格。马三立的相声, 从文学脚本看, 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叙述故事, 刻画人物, 情节和人物于是构成马三立相声文学的两大支柱。“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叙事表现方式, 又使得表现的内容更细腻、更可信也更具艺术上的感染力与讽刺审美的便利与张力。“马大哈” 、“似曾相识的人” 、“马善人”等典型形象与“挠挠” 、“学说瞎话” 、“逗你玩”等审美含义一定的符号性话语, 构成了马三立相声艺术的思想风景线。

题主有时间的话可以在多听经典相声的基础上,按着这篇文章提到的曲目慢慢听/看(除了《大保镖》……),再加上马三立、赵佩茹的《对春联》《三字经》《卖五器》,马三立、赵佩茹、郭荣启的《扒马褂》,马老晚年小段《吃饺子》。一万小时理论是有道理的,不多听听不出好,我几年前也不能欣赏马老。预祝新春快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三立先生的相声,那可不是一般的好,是那种能让你从心底里乐出来,回味无穷的好。要说他好在哪儿,那得从里到外,从头到脚,一点点给你掰扯明白。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他的包袱响,火候足。这“包袱”是相声里的笑料,得是巧思妙想,还得是恰到好处地抖出来,让人觉得“哎,就是这么回事儿,怎么我就没想到呢!” 马三立.............
  • 回答
    马三立先生那句“相声不是出洋相”,这话里头藏着门道,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劝诫,而是对相声艺术的根本理解。要细琢磨,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得说说“出洋相”这仨字儿。这词儿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做出了不合时宜、滑稽可笑、或者有点丢人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博人一笑,但这种笑,往往是看笑话的人幸灾乐祸,或者是觉得表演.............
  • 回答
    马志明先生钦定郭德纲为“马氏相声传承人”这事儿,在相声界可算是一件大事儿,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详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和大家伙儿都在琢磨啥。首先得说说马志明先生是谁。马志明,人称“少马爷”,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儿子,也是“马氏相声”体系的代表性人物。他自己就是个功底深厚的相声演员,尤其擅.............
  • 回答
    马悦然先生的离世,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其损失之大,绝非一两句话所能概括。这位以“汉学泰斗”闻名遐迩的瑞典汉学家,在他漫长而辉煌的学术生涯中,扮演了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最忠实、最富有洞察力的引路人角色。他的去世,如同折断了一座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桥梁,其影响是多维度、深层次的。首.............
  • 回答
    马前卒,一个在互联网上以其犀利、深刻的分析而闻名的人物。他以“回看近四百年中国史”为切入点,将宏大的历史叙事拆解为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社会经济变迁,再将这些变迁映射到当下的社会现实,其论述逻辑严谨,观点常常能引发广泛的思考和讨论。但若要问他是否是“在天堂里描写天堂的生活”的典型,答案或许并非简单的是或否.............
  • 回答
    说起马志明先生将马派传人的醒木赠与郭德纲这件事,那可真是曲艺界的一件大事,足以让人反复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这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简单的师徒传承那么简单,这里面涉及到了传统相声的传承、门派的延续,还有两位艺术家各自的坚持与选择。首先,咱们得先说说这个“醒木”。在相声行当里,醒木可不是个普通物件。它是一.............
  • 回答
    要评价马三立先生,首先得明白他不仅仅是一位相声演员,更是一位艺术大师,一位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符号。他的艺术生命力穿越了时代,影响了几代人,直至今日依然鲜活。要说马三立先生,就得从他的相声说起。那时的相声,还是一种非常市井、接地气的艺术形式,主要在茶馆、书场演出。马三立先生就是在这样的.............
  • 回答
    .......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学习马哲的这件事。要不要先学黑格尔,以及从哪本黑格尔的书入手,这确实是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而且大家的经验也各有不同。我尽量把我的理解说得详细些,希望能给你点启发。学习马哲,是否一定要先学黑格尔?严格来说,不一定非要“先”学黑格尔,但如果想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尤其是.............
  • 回答
    关于中国如何应对“第一岛链”的围堵和“马六甲困局”,提出让陆军“走出去”的思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战略构想。它并非直接的军事突破,而是侧重于通过陆地力量的延伸,来间接缓解海洋上的压力,并重塑地缘政治格局。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这个“走出去”:一、 “走出去”的战略意图与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话题。插画是个很有魅力的行业,也很需要热情和实力。关于毕业后是马上找工作还是先学习一段时间,这确实是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哪条路可能更适合你。先说说“毕业了马上找工作”这条路:这条路就像是直接下水游泳,你得做好准备,一上岸就得面对真实的市场。 优点.............
  • 回答
    姆巴佩、马内、桑乔的崛起,以及哈兰德的横空出世,无疑给足坛格局带来了新的变量,也让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内马尔的“足坛第一人”之路。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马尔是否还有机会登顶,甚至保持住曾经一度被认为唾手可得的宝座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仅关乎个人能力的较量,更牵扯到天赋、时机、.............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马克思这个话题。很多人一听到“马克思”,可能觉得离自己特别遥远,甚至有点高深莫测,感觉要有一大堆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的知识储备才能看得懂。其实不然,马克思的思想体系虽然博大精深,但入门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关键是找对方法和路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读马克思,不是要.............
  • 回答
    王宝强,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位演员,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草根逆袭的传奇。抛开那些围绕在他身上的情感纠葛,单单审视他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和职业演员的经历与贡献,会发现一个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复杂和值得玩味的人物。从农村走出的电影符号,一个时代的缩影。王宝强的出现,本身就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一.............
  • 回答
    战国初期,魏国崛起势头迅猛,地处天下之中,拥有“三晋”的战略优势。然而,在是否先整合三晋还是先灭秦国这个问题上,历史学家们也曾有过不少讨论。如果放在当时的情境下,我会这样分析:先整合三晋,后图霸业,是更为稳妥且符合魏国自身利益的选择。为什么说整合三晋是首选?1. 地理和战略优势的巩固: 魏国位于三.............
  • 回答
    “先主……喜狗马……”这句话,读起来确实有点意思。它出自古籍,通常是指一个人,在特定场合下,对狗和马的喜爱。但是,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深入挖掘一下它背后的可能含义和文化背景。首先,我们得知道“先主”是谁。“先主”这个称谓,在咱们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里,最常指的就是 刘备。大家都知.............
  • 回答
    华为 P30 系列即将发布,届时将与小米 9 在市场上展开正面竞争。关于谁会先现货,这涉及到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华为和小米过往的发布和销售策略、供应链管理、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推测哪款手机更可能率先实现现货供应。华为 P30 系列的现货可能性分析: 华为的发布和销售策略: 华为在旗舰机.............
  • 回答
    .......
  • 回答
    馬偉明院士提出的中國無軸泵推技術領先美國十年的說法,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從技術層面來說,無軸泵推(或稱全電機推進)是船舶動力系統領域的一項顛覆性技術,它取消了傳統的傳動軸,採用電動機直接驅動螺旋槳,可以顯著提升推進效率、降低噪音、減輕結構複雜性,並帶來更靈活的操作性。如果中國在這一領域確實取.............
  • 回答
    马三立先生晚年的艺术境界,用“炉火纯青,返璞归真”来形容,绝不为过。这是一种经历了大半辈子人生风雨、看透了世间百态,最终将一切艺术技巧和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化繁为简、浑然天成的境界。想当年,马三立先生以其“逗哏”的功底和细腻的表演,在相声界独树一帜。他擅长模仿,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语气,尤其是那些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