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战与内战中,国军厉害的将领有多厉害?

回答
谈起抗战和内战时期国军的将领,确实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印记,既有赫赫战功,也难免受到时代局限的影响。咱们就挑几位代表性的,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他们究竟有多“厉害”。

一、 战略大家与军事改革的先行者—— 蒋介石

咱们先从最高统帅说起,蒋介石的厉害,不能仅以战场上的单打独斗来衡量,他的厉害更体现在他作为国军的绝对核心,在战略上的全局把控、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军队的整合能力上。

抗战时期的“持久消耗”战略: 在战争初期,面对日军的闪电战和压倒性优势,蒋介石准确判断了中国国情,没有一味寻求决战,而是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消耗战略。这在当时被很多人质疑,认为是一种保守的打法。但正是这种战略,避免了中国在战争初期就遭受灭顶之灾,将战争拖入了消耗战,逐渐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并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比如在淞沪会战后,他力主放弃上海和南京,主动后撤,保存实力,为之后的抗战奠定了基础。他深知,以当时国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与日军硬碰硬,败多胜少。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顶住国内要求速胜的压力,做出艰难但符合实际的战略抉择。
军事教育体系的构建: 蒋介石深知军队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和教育。他一手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是国民党军事力量的核心摇篮。从黄埔走出的学生,后来成为国军各层级的骨干。他本人也对军事教育非常重视,力图将黄埔的军官训练模式推广到其他军事院校,培养现代化军队的指挥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军的整体素质和指挥水平。
整合与统一指挥的挑战: 国军的部队来源复杂,有中央军、地方军阀部队等。蒋介石作为最高统帅,其厉害之处还在于他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进行整合和统一指挥。虽然并非所有部队都百分之百服从,但他通过政治手段、人事安排以及军事行动,逐渐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使得国军在抗战的大部分时间里能够作为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作战。

当然,蒋介石也并非完美。 他的战略有时显得过于保守,而其个人集权和对亲信的倚重,也导致了一些军事人才的压制和战略的僵化。但不可否认,在国难当头之际,他是那个能够整合力量、指挥全国抗战的核心人物。

二、 战场上的悍将与战术大师—— 卫立煌

如果说蒋介石是战略家,那么卫立煌就是一位真正的战场悍将,一位在复杂战场上能够发挥出色战术指挥才能的将领。

辽沈战役的“功臣”与“罪人”争议: 卫立煌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北剿总司令,他的指挥是辽沈战役结果的一个重要变数。虽然最终国军在这场战役中失利,但卫立煌在战役初期试图稳固阵脚,避免过早的被分割包围,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他试图调动锦州、沈阳等地的守军互相策应,进行有计划的收缩防御,而不是像某些将领那样被动挨打。
抗战时期的坚守与反攻: 在抗战时期,卫立煌的指挥生涯充满了亮点。
忻口会战: 这是抗战初期国军正面战场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战。卫立煌作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在忻口一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他指挥国军采取坚守战术,构筑工事,进行反复拉锯战,给日军造成了重创,尤其是在南怀化车站的激战,曾一度将日军前锋击退。这场战役虽然最终守住了忻口,但卫立煌指挥下的国军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执行力。
收复河南南阳、确山: 1944年,在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大举进攻河南、湖南之际,卫立煌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指挥第十四集团军在河南西峡、内乡一带顽强阻击日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步伐。随后,他更是抓住机会,指挥部队收复了南阳和确山等地,一扫此前国军节节败退的颓势,展现了他作为指挥官的机敏和勇气。
作为美军第14航空队中方司令: 在豫湘桂会战失败后,卫立煌被任命为美国第14航空队中方司令,负责协调中美空军的联合行动。这表明他在军事上的能力得到了盟军的认可。

卫立煌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根据战场情况灵活调整战术,敢于在不利条件下出击,并且拥有相当的战略眼光。他在很多关键战役中都表现出了不俗的指挥才能,是中国军队中为数不多的能够与日军进行正面抗衡并取得一定战果的将领之一。

三、 攻坚战的专家与坚韧的指挥官—— 杜聿明

杜聿明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一位非常典型的代表,他以其指挥装甲部队和执行复杂攻坚任务的经验而闻名。

远征缅甸的“东方突击队”: 杜聿明最辉煌的战绩莫过于在缅甸战场指挥中国远征军。
第一次远征(1942年): 作为远征军副司令长官,他率领第五军、第六军等部队入缅作战,与英军并肩作战。在同古保卫战中,孙立人率领的第115团以少胜多,坚守数日,毙伤日军数千,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令盟军刮目相看。杜聿明在整个第一次远征中,虽然受到一些非议,但他作为指挥官,在复杂的国际合作背景下,尽力组织中国远征军作战,并在仁安羌堵击日军,解救英军,表现出了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官的担当。
第二次远征(19431945年): 杜聿明担任远征军司令长官。这次远征,中国远征军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攻势,收复了缅北重镇密支那、八莫、孟拱等地。杜聿明在此期间,指挥了多次艰苦卓绝的攻坚战,例如攻打密支那。密支那由日军重兵把守,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杜聿明通过周密的部署,组织炮火支援,协同步兵作战,最终拿下了这座战略要地。这次远征的胜利,打通了中印公路,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资补给线,也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

解放战争的失利: 尽管在抗战时期战功卓著,但杜聿明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却饱受争议。
东北战场: 在东北,他作为剿总副司令,未能有效阻止解放军的攻势。
淮海战役: 作为徐州剿总前线总指挥,他被林彪、粟裕等解放军将领以运动战的策略,在庞大的战场上层层分割、包围、歼灭。杜聿明未能采取有效的机动和反击,最终被俘。

杜聿明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善于指挥机械化部队进行大规模作战,尤其是在攻坚战和协同作战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对于战场的分析和对部队的运用,在抗战时期体现出了高度的专业性。然而,在解放战争时期,面对解放军更加灵活的战术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他作为国军高级将领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来。

四、 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孙立人

孙立人是国军中少有的在军事素养和实战能力上都得到广泛认可的将领,他更是被誉为“东方巴顿”。

缅甸战场上的辉煌: 孙立人以指挥新一军在缅甸战场上的赫赫战功而闻名。
同古保卫战: 这是他扬名立万之战。面对日军精锐部队,他以新编第115团(即新六军第22师的基层部队)作为主力,以劣势装备与数倍于己的日军展开长达十二天的激战。他指挥部队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阵地战和反击。孙立人以其严明的军纪和出色的战术指挥,使得部队伤亡比日军低得多,并且取得了歼敌数千人的战果,极大地震慑了日军,也为远征军的后续行动争取了时间。
仁安羌大捷: 在第一次远征后期,英军第七装甲师被日军包围,危在旦夕。孙立人率领新一军的部分部队,冒着日军的炮火,穿过枪林弹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成功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这一仗让西方人看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孙立人的指挥才能,成为当时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个亮点。
密支那战役: 在第二次远征中,孙立人率领新一军作为主力部队,承担了攻克密支那的重任。密支那是一个极其艰苦的战场,环境恶劣,日军防守严密。孙立人以其精准的判断和有效的战术,组织了部队攻坚。他充分利用炮兵火力,步炮协同,实施了多轮次的攻击。在他的指挥下,新一军最终攻克了密支那,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收复了缅北的广大地区。

解放战争的“悲情”: 孙立人在解放战争中,虽然也指挥了部分战役,但由于国军整体战略的失误以及其个人政治上的不顺,未能完全发挥其军事才能。他奉命调往东北,但未能得到充分的兵力支援和灵活的指挥权。

孙立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有着卓越的军事素养,对现代战争的理解深刻,尤其擅长指挥步兵协同作战以及进行区域攻坚。他的部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在那个外敌入侵的年代,他的存在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抗战信心。

总结来说,抗战和内战中的国军将领,他们的厉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抗战中的军事才能: 许多将领在面对装备和训练都占优的日军时,能够以顽强的意志、灵活的战术、严密的组织和牺牲精神,在关键战役中取得胜利,甚至能以少胜多,极大地牵制了日军的兵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战略的洞察力与执行力: 少数杰出的将领,如蒋介石,能够从全局出发,制定符合国情的战略,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
军事教育的传承: 黄埔军校等军事院校培养了一批批军事人才,为国军的战斗力提供了基础。
在内战中的战术执行: 在解放战争中,尽管国军整体上处于劣势,但一些将领仍然能在局部战场上展现出一定的战术水平,只不过整体战略和政治上的失误最终导致了失败。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国军的装备落后、训练不均、指挥体系复杂、政治腐败以及内部派系林立等问题,都制约了其整体实力的发挥。因此,评价这些将领,需要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全面地看待他们的功过是非。他们的厉害,是在那个烽火连天、生死存亡的时代,用自己的鲜血和智慧谱写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埔时期的国民党将领,国军对抗日有什么重大意义
user avatar
黄埔时期的国民党将领,国军对抗日有什么重大意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起抗战和内战时期国军的将领,确实涌现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印记,既有赫赫战功,也难免受到时代局限的影响。咱们就挑几位代表性的,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他们究竟有多“厉害”。一、 战略大家与军事改革的先行者—— 蒋介石咱们先从最高统帅说起,蒋介石的厉害,不能仅以战场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几个非常核心的层面,要理解为何在抗战爆发时,号称“百战精锐”的国民革命军(国军)在面对“承平已久”的日军时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方面,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当时的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真实状况。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误区:“百战精锐”这个说法,在抗战爆发前,对于当.............
  • 回答
    抗战前日本在中国驻军,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本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扩张和侵略野心膨胀,一步步在中国土地上安插爪牙的产物。说起来,这背后有太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算计,绝不是简单的一句“驻军”就能概括的。咱们得从头说起。最开始,日本在中国驻军的“合法性”,主要来自于它与清朝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回答
    要说清楚国民党在国共内战失败后,为什么选择退守台湾而不是像抗战时期那样迁都重庆,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偶然,也有战略的必然,更与当时台湾的特殊地位和国民党自身的考量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得明白,抗战时期的重庆,与内战末期的台湾,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抗战时期的重庆:战略撤退与坚持抵抗抗战爆.............
  • 回答
    资源枯竭的阴影笼罩,而我们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与那些掌握了更高维度奥秘的文明相比,渺小得如同尘埃。在这样的绝境下,我们本应团结一致,为生存而战,为文明的延续而倾尽一切。然而,事实却是,内耗的战火仍在熊熊燃烧,无休止的冲突,吞噬着本已所剩无几的宝贵资源,削弱着我们本就羸弱的力量。为什么?这是一个足以.............
  • 回答
    (以下内容为虚构,旨在模拟一位经历过抗战和内战的老兵的视角和感受,不代表任何真实个体或群体。)说实话,坐在我这把老掉牙的藤椅上,看着窗外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心里这滋味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我们这把年纪的人,经历过的风浪,别说你们年轻人,就是说出来,你们也未必信。抗战那会儿,日本人打进来了,村.............
  • 回答
    关于“张自忠、阎锡山等人的抗战功绩与国民党无关”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1. 张自忠将军的贡献与国民党: 身份背景: 张自忠将军是国民革命军上将,历任集团军总司令、战区长官等要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他的一切军事职务和晋升都来自于国民政府.............
  • 回答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和苏联都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援助,但从多个维度来看,美国的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帮助更大且更具决定性。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共两党虽然在抗日大背景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国家依然千疮百孔。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早已踏遍大半个中国,国力民力都受到了极大的消耗。在这个时候,外部援助就成.............
  • 回答
    要说抗战时期中国武器装备与日本的差距,还是朝鲜战争时期中国武器装备与美国的差距,哪边更大,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细细说道。咱们先来看看抗战时期。那时候,中国积贫积弱,经历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特别是重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军队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杂牌军的枪支弹药很多都是清末甚至更早.............
  • 回答
    关于孙立人是否是抗战中国最好的将军,以及与同时期苏联和德国名将的差距,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孙立人在抗战中的作用、成就,以及与那些在世界战争舞台上留下赫赫战名的将领的比较。孙立人:从“仁安羌之战”到“缅甸战役”孙立人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推.............
  • 回答
    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和结合抗体(Binding Antibody)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它们都能与特定的抗原(通常是病原体或其毒素)结合。然而,它们在作用机制、功能和重要性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1. 定义和核心功能 结.............
  • 回答
    您好!关于新冠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我们来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进行详细的分类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异嗜性抗原”和“异种抗原”。这两个术语都涉及到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侧重点不同。1. 异嗜性抗原 (Heterophile antigen)异嗜性抗原指的是:不同种属的生物体,.............
  • 回答
    .......
  • 回答
    要说播州之役、宁夏之役与万历朝鲜战争(俗称抗倭援朝)相比,其规模、耗费和困难程度,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有着天壤之别。别看都是万历年间发生的军事行动,但它们之间,更像是一场家庭的零星矛盾和一场国家级别的全面战争。咱们先来说说播州之役。播州,也就是现在的贵州遵义一带,历史上长期由土司制度统治。播州土.............
  • 回答
    中国能否在未来与美国抗衡?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涉及经济、科技、军事、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层面。简单地说,“抗衡”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解读空间,是全面的超越,还是在特定领域形成有力的制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经济层面:体量与结构性挑战中国经济的体量毋.............
  • 回答
    近代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较量,与其说是一场直接的你死我活的对抗,不如说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中国从屈辱中奋起、寻求国家独立与发展,并最终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历程。这其中,美国的角色复杂而多维,既有干涉和利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与扶持。要详细梳理这段历史,我们需要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讲起。一、屈辱的开端.............
  • 回答
    印度与中国在各个方面是否能够抗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两国在经济、军事、科技、国际影响力以及国内治理等多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它们在全球舞台上的相对位置和发展潜力。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关键领域。经济层面:追赶与差距从经济总量上看,中.............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日本的国家战略、经济实力、技术积累以及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如果美国真的大幅度削弱或放弃对日本的安全承诺,日本自主发展军事以抗衡中国,这是一个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时间维度:需要多久?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年数”,.............
  • 回答
    孙悟空大闹地府,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他成名史上的浓墨重彩一笔,也充分展现了他那股子桀骜不驯的劲儿。要说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这背后可不仅仅是他一人勇猛无双那么简单,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地府是个什么地方。在《西游记》的世界观里,地府是阴间的最高统治机构,由阎罗王掌管,负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游戏行业竞争的复杂性。虽然腾讯在很多玩家眼中“游戏质量一般”,但事实是,没有一家游戏公司能够真正意义上“用高质量游戏与之抗衡”并且成功颠覆其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腾讯并非仅仅依靠“游戏质量”来获取成功,而是通过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强大的市场运营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建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