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和抗体与结合抗体的区别是什么?

回答
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和结合抗体(Binding Antibody)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它们都能与特定的抗原(通常是病原体或其毒素)结合。然而,它们在作用机制、功能和重要性上存在显著的区别。

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 定义和核心功能

结合抗体 (Binding Antibody):
定义: 指的是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到抗原分子上的抗体。这是抗体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功能。
核心功能: 主要通过结合抗原来标记抗原,促进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或者激活补体系统,从而清除抗原。它们可以被视为“标签”或“信标”,将病原体或毒素“标记”出来,以便被免疫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识别和清除。

中和抗体 (Neutralizing Antibody):
定义: 指的是能够直接阻止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或其产生的毒素发挥致病作用的抗体。
核心功能: 通过直接物理性地阻碍抗原与其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或者阻碍毒素与其靶点作用,从而“中和”其生物活性。它们直接干预了致病过程。

2. 作用机制

结合抗体:
标记作用 (Opsonization):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其Fc段(抗体尾部)可以被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识别。这会大大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能力。
补体激活 (Complement Activation): 某些类型的抗体(如IgM和IgG)与抗原结合后,可以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补体级联反应会产生一系列蛋白,最终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在病原体膜上形成孔洞,导致病原体裂解。同时,补体激活也能产生促进炎症和吸引吞噬细胞的化学信号。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DCC): 抗体结合到被感染的细胞表面后,其Fc段可以被NK细胞等效应细胞上的Fc受体识别,从而诱导这些效应细胞杀死被感染的细胞。
总结: 结合抗体主要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依靠其他免疫效应器来清除抗原。

中和抗体:
阻断结合 (Blocking Binding): 这是中和抗体最主要的作用机制。
病毒中和: 病毒通常需要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才能进入细胞。中和抗体可以结合到病毒表面的关键部位(如病毒包膜蛋白上的抗原表位),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从而防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细菌毒素中和: 许多细菌毒素需要与宿主细胞的特定靶点结合才能发挥毒性作用(例如,破伤风毒素、肉毒杆菌毒素)。中和抗体可以结合到毒素的关键结合位点,使其无法与宿主细胞的靶点结合,从而阻止毒素引起的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
细菌表面中和: 某些细菌表面结构(如鞭毛、菌毛)对细菌附着或侵袭宿主组织至关重要。中和抗体可以结合到这些结构上,阻碍细菌附着或侵袭。
抑制酶活性: 某些情况下,抗体也可以结合到具有酶活性的病原体相关分子上,抑制其酶活性,从而阻止其致病。
总结: 中和抗体主要通过“直接干预”的方式,阻止病原体或毒素发挥其关键的致病功能。

3. 功能侧重点

结合抗体: 主要侧重于识别、标记和启动其他免疫机制。它们是免疫识别的早期步骤,为后续的清除奠定基础。
中和抗体: 主要侧重于直接阻止病原体的感染能力或毒素的毒性。它们是免疫保护中最直接、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能够直接防止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4. 重要性与应用

结合抗体: 在免疫应答中普遍存在,对清除已建立的感染和启动更广泛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例如,疫苗接种后产生的IgG抗体很多就属于结合抗体,它们通过opsonization和补体激活帮助清除病原体。
中和抗体: 对预防传染病和毒素中毒至关重要。
疫苗研发: 大多数成功的疫苗(特别是针对病毒感染的疫苗,如流感疫苗、麻疹疫苗、COVID19疫苗)其核心目标就是诱导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这些抗体是疫苗提供保护的关键。
被动免疫治疗: 治疗性抗体药物(如单克隆抗体)许多是中和抗体,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COVID19单克隆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阻断TNFα的中和抗体)、癌症等。
诊断: 在某些诊断测试中,也可以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的结合能力来检测病原体或标记物。

5. 抗体类型与活性关联

虽然抗体可以根据结合能力和中和能力来区分,但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独立。

能够中和的抗体通常也具有结合能力:因为中和作用的前提是抗体必须能够有效地结合到病原体或毒素的特定位点。
具有结合能力但未必具有中和能力:一个抗体可能能够结合到病原体的一个非关键位点,或者结合的方式不足以阻碍其功能,那么它就可能只表现出结合活性,而没有显著的中和活性。例如,某些抗体可能结合到病毒表面但并未阻碍其与宿主细胞的结合。
不同的抗体亚型 (Isotypes):
IgM 通常是第一批产生的抗体,擅长结合补体,通常表现出很强的结合和激活补体能力,但其膜上结合的位点多,可以很好地聚集病原体,但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中和能力。
IgG 是主要的循环抗体,种类繁多,其中一部分 IgG 亚型(尤其是 IgG1 和 IgG3 在人中)具有很强的结合和opsonization能力,同时也可能具备中和能力。其他 IgG 亚型(如 IgG4)在中和作用方面可能较弱,但在阻断一些信号通路方面可能发挥作用。
IgA 在黏膜部位常见,有助于阻止病原体附着和入侵,也可能具有中和作用。
IgE 主要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有关。

表格总结:

| 特征 | 结合抗体 (Binding Antibody) | 中和抗体 (Neutralizing Antibody) |
| : | : | : |
| 核心功能 | 标记抗原,促进免疫细胞吞噬,激活补体。 | 直接阻止病原体感染或毒素致病作用。 |
| 作用机制 | 标记(Opsonization)、补体激活、ADCC。 | 阻断抗原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阻断毒素与靶点结合、抑制酶活性等。 |
| 作用方式 | 旁敲侧击,依赖其他免疫效应器。 | 直接干预,阻止致病过程。 |
| 抗原结合位点 | 可以结合到病原体或毒素的任何可识别位点。 | 通常结合到病原体或毒素的关键功能位点(如病毒感染位点、毒素结合位点)。 |
| 生物学意义 | 识别、启动免疫应答,为清除提供基础。 | 直接提供免疫保护,防止疾病发生。 |
| 疫苗目标 | 所有疫苗都会诱导结合抗体。 | 许多关键疫苗(病毒疫苗)的直接目标是诱导高水平中和抗体。 |
| 治疗应用 | 作为标记物辅助诊断,某些治疗性抗体通过结合发挥作用。 | 大量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中和抗体,用于抗病毒、抗肿瘤、自身免疫疾病治疗。 |
| 关系 | 中和抗体通常也具有结合能力。 | 具有结合能力不一定意味着具有中和能力。 |

结论:

中和抗体是结合抗体的一个重要子集。所有中和抗体都能结合抗原,但并非所有结合抗体都能中和抗原。中和抗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能够直接阻止病原体或毒素发挥其致病功能,因此它们在建立免疫保护和疾病预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对于理解免疫应答、设计疫苗和开发抗体治疗药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普遍的误解是,只要是抗体就能杀死病毒。


我之前写过很多关于疫苗的文章,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反倒是漏了最基础的这个。


先说一下病毒的结构,就以新冠病毒为例。


和其他病毒一样,新冠病毒的结构也很简单,由外面的蛋白质和里面的核酸组成。新冠病毒的核酸是RNA,它是一种RNA病毒。


而外面的蛋白质具体来说,新冠病毒包含四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图1):

-表面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简写是S)

-膜蛋白(M)

-包膜蛋白(E)

-核衣壳蛋白(N)


在这四种蛋白中,最重要的就是刺突蛋白(S蛋白)了。S蛋白包含S1和S2两个亚基,其中S1包含N末端域(NTD)和受体结合域(RBD)。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的RBD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就像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一样,新冠病毒打开了进入宿主的通道。


那么抗体又是什么?


抗体本质上也是一种蛋白质,长得像树杈似的,树杈部分用来识别和结合抗原,而这些抗原大多数是异己蛋白质(图2)。

所以原则上来说,只要是异己蛋白质进入人体,就会被免疫系统识别,然后产生相应抗体。但问题是在我们产生足够的抗体(以及其他物质比如细胞因子)对抗病毒之前,病毒可能会先杀死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疫苗的原因。疫苗的本质是一种抗原,只不过它通过改造已经没有了病毒的毒性。


说回抗体。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之后,由于它本身有几种不同的蛋白,因此人体会产生不同的抗体。

然而,并非所有的抗体都有抗病毒的作用。


比如新冠病毒内部的N蛋白,即便疫苗产生了针对N蛋白的抗体,但由于这个抗体无法接触到N蛋白,因此并不能发挥作用。


在比如新冠病毒表面的M蛋白和E蛋白,这两种蛋白并不介导病毒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因此相应抗体与它俩结合后,很可能也不影响病毒进入细胞。


所以,只有S蛋白的抗体是真正能阻止新冠病毒入侵的,S蛋白抗体与新冠病毒S蛋白结合后,新冠病毒就失去了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结合的能力。


你可能之前一直有听过中和抗体这个词,现在你知道什么才是中和抗体了吧?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疫苗的临床试验中不仅要测总的抗体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单独测中和抗体水平。


当然,非中和抗体并非没有用处,它们也可以介导病毒进入巨噬细胞。然而非中和抗体的作用非常复杂,它们也可能引起人体其他的不良免疫反应,比如肺部免疫损伤,比如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引发的一些问题等,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国内国外,几乎所有的mRNA疫苗(辉瑞疫苗、Mode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Novavax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疫苗、牛津疫苗、大卫星疫苗、强生疫苗)等全都只选择新冠病毒的S蛋白为抗原,因为S蛋白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另外上面一部分疫苗用的是经过改造后更加稳定的S-2P(图3),使S蛋白的构象更加稳定。这个黑科技下次再细说,发明这个技术的是中国科研人员。

所以,如果新冠病毒的S蛋白在几年之后出现很大的变异,那么基本上所有的疫苗都会失效,无论是灭活疫苗还是mRNA疫苗还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因为别的蛋白产生的抗体并不能有效阻止病毒入侵。


但是这个时候,不同疫苗的应变能力就体现出巨大差别了。mRNA疫苗只要一周时间就能设计制造出针对变异病毒的疫苗,而灭活疫苗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研发属于自己的mRNA疫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和结合抗体(Binding Antibody)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它们都能与特定的抗原(通常是病原体或其毒素)结合。然而,它们在作用机制、功能和重要性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1. 定义和核心功能 结.............
  • 回答
    再生元(Regeneron)公司最近放出话来,说他们那款曾经风光无两的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Omicron)“无效”了。这消息一出来,别提多让人咂舌了。毕竟,这款药物在新冠早期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度被誉为“神药”,尤其是对特朗普总统那场病情有所缓解,更是赚足了眼球。现在一下子被曝出对奥密克戎不.............
  • 回答
    我国首家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的获批,无疑是我们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战役中迈出的坚实一步,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一、 关键突破,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首先,这项成就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彰显了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不再仅仅是模仿者或追随者,而是能够独立研发出具有国际先.............
  • 回答
    新冠变异毒株的挑战与人类的应对之道新冠疫情如同在人类社会投下的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至今未息。近期,“拉姆达”变异毒株的出现,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病毒变异这个令人担忧的议题。关于它可能逃避中和抗体的说法,无疑给全球抗疫的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面对挑战,人类并非束手无策,而是需要更智慧、更坚韧、更协.............
  • 回答
    河南即将开展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这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是个好消息,毕竟能多一层保护,心里更踏实。那么,这个加强针到底有多大用处?尤其是它对咱们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能提升多少,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什么是中和抗体?为啥这么重要?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中和抗体。简单来说,当病毒入侵咱们身体时,免疫系统就会“启.............
  • 回答
    中国科兴公布其新冠疫苗(灭活疫苗)加强针针对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抗体阳性率达到 94%,这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核心解读:这句表述的核心意思是:接种了科兴疫苗加强剂的人群中,有 94% 的人在血液中检测到了能够有效抑制奥密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了许多历史的复杂性。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的表现,以及解放军(原国民党军投诚起义改编的部队)的战斗力进行对比,往往会得出“国民党军无能,起义部队神勇”的结论。但事情绝非这么简单,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并非“.............
  • 回答
    在《亮剑》这部荡气回肠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的抗日历程,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敌后战场。虽然他们也曾在某些关键时刻与日军正面交锋,但其核心的作战区域、战略任务和战术风格,都深深地烙印着敌后战场特有的印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时期的概念。 正面.............
  • 回答
    .......
  • 回答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局部抗战(19311937)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的议题。这段时期,尽管日本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国内依然存在着国共分裂、地方势力割据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都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为后来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一、 局部抗战的背景(1931193.............
  • 回答
    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需要我们抛开过于简单的二元对立视角,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中去考察。两者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其战略定位、作战方式、贡献侧重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抵御侵略的血肉长城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其正.............
  • 回答
    关于“东北不抗日”的说法,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知和污蔑,其根源可能是对东北抗日历史的片面解读、历史叙事的选择性遗忘,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传。为什么会有“东北不抗日”的污蔑?这种污蔑的出现,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历史叙事的选择性: 聚焦经典人物: 历史叙事往往倾向于塑造具有代表性.............
  • 回答
    中和滴定曲线:量化酸碱反应的数学语言中和滴定,作为分析化学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定量方法,通过精确测量酸碱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而呈现这种pH值变化规律的,便是中和滴定曲线。这条曲线并非随意的涂鸦,而是有其内在的数学规律所支配,可以借由一系列数学表达式来精确描述。理解这些表达式,不.............
  • 回答
    碳中和浪潮下的金融机构转型风险:一篇深入的审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行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这一宏伟愿景无疑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同样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蕴藏着不容忽视的转型风险。作为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基石。.............
  • 回答
    碳中和,这个听起来像是终点站的词,常常让人联想到一个没有碳排放的世界,或者至少是没有新增碳排放的世界。那么,在这个“中和”之后,曾经被视为实现减排重要工具的碳交易,还会不会继续存在呢?答案是:很可能还会存在,但其形式和目的会发生深刻的转变。首先,我们要理解“碳中和”的真正含义。碳中和并非意味着零碳排.............
  • 回答
    碳中和,这个词汇在当下,已经不仅仅是环保主义者挂在嘴边的口号,它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悄然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越来越被视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命脉的关键议题。那么,它真的能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命题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它不仅会,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且未来只会更加重要。要.............
  • 回答
    碳中和,这个词最近几年是不是听得特别多?感觉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是国家、企业才操心的大事。但其实,它和我们每个人,都绑得可紧啦。碳中和,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碳中和就像是给地球算一笔“碳账”。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₂),就像是往地球这个大账户里存钱一样,越存越多,地球的.............
  • 回答
    碳中和浪潮席卷全球,这不仅仅是政策号召,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为我们化学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别把它想成高大上的口号,它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未来的职业道路。那么,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化学人该如何精准定位,抓住这股“绿色”的东风呢?一、 洞察“碳中和”背后的化学机遇:不再是“传统”的化学.............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