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和滴定曲线有没有对应的数学表达式?

回答
中和滴定曲线:量化酸碱反应的数学语言

中和滴定,作为分析化学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定量方法,通过精确测量酸碱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而呈现这种pH值变化规律的,便是中和滴定曲线。这条曲线并非随意的涂鸦,而是有其内在的数学规律所支配,可以借由一系列数学表达式来精确描述。理解这些表达式,不仅能帮助我们预测和分析滴定过程,更能深入洞察酸碱反应的本质。

pH的定义与基本关系

在深入探讨滴定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pH的定义。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度的关键指标,其定义为:

$pH = log_{10}[H^+]$

其中,$[H^+]$代表溶液中氢离子的摩尔浓度。与之类似,pOH的定义为:

$pOH = log_{10}[OH^]$

在25°C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K_w$ 遵循以下关系:

$[H^+][OH^] = K_w = 1.0 imes 10^{14}$

将此式取负对数,便得到:

$pKw = pH + pOH = 14$

这些基本的pH定义和关系,是构建滴定曲线数学模型的基础。

滴定曲线的数学表达:以强酸滴定强碱为例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首先以一个经典的例子——强酸滴定强碱——来阐述中和滴定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假设我们用一种强酸(如HCl)滴定一种强碱(如NaOH)。

1. 滴定开始前(未加入滴定剂)

此时,溶液中只有强碱NaOH,其解离产生的$OH^$是主要的碱性来源。其浓度可以通过强碱的摩尔浓度直接获得。

例如,若NaOH溶液浓度为$C_b$,则$[OH^] = C_b$。

$pOH = log_{10}(C_b)$
$pH = 14 pOH = 14 + log_{10}(C_b)$

2. 滴定过程中(加入滴定剂,未达到等当点)

当开始滴加强酸时,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H^+ + OH^ ightarrow H_2O$

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OH^$浓度将取决于初始的碱浓度、加入的酸的量以及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假设初始碱的物质的量为$n_b$,滴定了$V_a$体积浓度为$C_a$的强酸。那么,反应消耗的$OH^$的物质的量为$n_a = C_a imes V_a$。

剩余的$OH^$的物质的量为$n_{b, ext{remaining}} = n_b n_a$。

溶液的总体积为$V_b + V_a$,其中$V_b$是初始碱溶液的体积。

剩余的$OH^$的浓度为:
$[OH^] = frac{n_{b, ext{remaining}}}{V_b + V_a} = frac{n_b C_a V_a}{V_b + V_a}$

因此,pH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H = 14 + log_{10}left(frac{n_b C_a V_a}{V_b + V_a} ight)$

这个表达式表明,随着滴定剂$V_a$的增加,$[OH^]$逐渐减小,pH值也随之下降。

3. 等当点

等当点是滴定剂恰好与被滴定物完全反应的点。对于强酸强碱滴定,等当点时,溶液中的$H^+$和$OH^$的浓度均由水的自偶电离产生。

$H_2O ightleftharpoons H^+ + OH^$

此时,溶液呈中性,pH值等于7(在25°C时)。

4. 滴定过程中(超过等当点)

当滴定剂(强酸)的量超过等当点时,溶液中会过量的$H^+$。此时,溶液的酸碱度主要由过量的强酸决定。

过量的$H^+$的物质的量为$n_{a, ext{excess}} = C_a V_a n_b$。

溶液的总体积为$V_b + V_a$。

过量的$H^+$的浓度为:
$[H^+] = frac{n_{a, ext{excess}}}{V_b + V_a} = frac{C_a V_a n_b}{V_b + V_a}$

因此,pH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pH = log_{10}left(frac{C_a V_a n_b}{V_b + V_a} ight)$

这个表达式表明,当超过等当点后,随着滴定剂$V_a$的增加,$[H^+]$逐渐增大,pH值迅速下降。

滴定曲线的形状特征

通过上述数学表达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曲线的特征:

起始阶段:pH值较高,随着滴定剂的加入,pH缓慢下降。
滴定过程中:pH值下降速度加快。
等当点附近:pH值发生剧烈变化,形成一个陡峭的“突跃”区域,通常pH变化在4个单位以上。
超过等当点后:pH值迅速降低并趋于一个较低的稳定值,反映过量强酸的浓度。

弱酸(或弱碱)滴定

对于弱酸滴定强碱(或弱碱滴定强酸),滴定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会更复杂,因为需要考虑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

以弱酸(HA)滴定强碱(NaOH)为例:

1. 滴定开始前(未加入滴定剂)

此时溶液中只有弱酸HA,其电离平衡为:

$HA ightleftharpoons H^+ + A^$

其电离常数Ka由下式给出:

$K_a = frac{[H^+][A^]}{[HA]}$

我们可以利用弱酸的电离平衡来计算初始pH。通常,弱酸的电离程度很小,可以通过近似计算:

$[H^+]^2 approx K_a C_a$

$pH approx log_{10}sqrt{K_a C_a}$

2. 滴定过程中(未达到等当点,生成缓冲溶液)

当加入强碱时,会发生中和反应:

$HA + OH^ ightarrow A^ + H_2O$

反应生成了弱酸HA和其共轭碱$A^$,形成了缓冲溶液。此时,溶液的pH可以通过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来计算:

$pH = pK_a + log_{10}left(frac{[A^]}{[HA]} ight)$

其中,$pK_a = log_{10}(K_a)$。

$[A^]$ 和 $[HA]$ 可以通过反应消耗的碱量和剩余的酸量计算得到。

3. 半等当点

当滴入的强碱量恰好是初始弱酸量的一半时,此时$[A^] = [HA]$,即共轭碱的浓度等于未电离的弱酸的浓度。此时,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变为:

$pH = pK_a + log_{10}(1) = pK_a$

半等当点是弱酸滴定曲线的一个重要特征,其pH值等于弱酸的$pK_a$。

4. 等当点

在等当点时,所有的弱酸HA都转化为其共轭碱$A^$。此时,溶液的pH值不再是7,而是由$A^$的水解决定:

$A^ + H_2O ightleftharpoons HA + OH^$

$K_h = frac{[HA][OH^]}{[A^]} = frac{K_w}{K_a}$

通过水的离子积常数和弱酸的电离常数,以及$A^$的初始浓度(等于初始弱酸的浓度),可以计算出等当点时的pH值。由于$A^$的水解会产生$OH^$,因此等当点时的pH值会大于7。

5. 超过等当点后

当滴定剂(强碱)的量超过等当点时,溶液中会过量的$OH^$。此时,溶液的pH值主要由过量的强碱决定,与强酸滴定强碱的情况类似。

$pH approx 14 + log_{10}left(frac{C_b V_b C_a V_a}{V_b + V_a} ight)$ (假设滴定弱酸的是强碱)

弱碱滴定强酸的曲线:

情况类似,只是pH的变化趋势相反,等当点时的pH值会小于7。

总结

中和滴定曲线的数学表达式,是酸碱理论和化学计量学的具体体现。这些表达式能够精确地描述不同滴定体系下,pH值随滴定剂加入量的变化规律。理解这些数学关系,不仅能帮助我们绘制和解读滴定曲线,更能在实际滴定操作中,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判断等当点,从而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从强酸强碱到弱酸弱碱,滴定曲线的复杂性随之增加,但其背后都离不开化学平衡、浓度计算以及pH定义的严谨数学框架。这些数学表达式,为我们量化理解酸碱反应提供了一把强有力的钥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高中的时候求过(在算等当点斜率之前我真的一直以为那个点斜率就是无穷大,算了才知道也就几百万),手机麻烦,有时间可以补公式。

最最理想的情况,强酸强碱的滴定,然后溶液体积完全不变(滴之前100mL滴完以后混合溶液还是100mL,其实完全不可能),非常好求。如果溶液混合时体积不变(滴之前100mL,滴了100mL就是200mL),这个时候也还比较好算。

考虑到一般默认稀溶液,这样近似问题也不大。

如果是有弱酸弱碱的滴定,就会麻烦很多,电离水解平衡很恶心(精确求解给定浓度一元弱酸的pH要解三次方程),如果是多元酸碱那就真的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了。反正我就没算了。

归根结底,就是根据加入量算浓度然后换算pH而已。


别的答案给的都是隐函数,我给一些一般的表达式

假设用一元强碱滴定一元强酸,设初始酸溶液的体积为 ,酸浓度为 ,碱的浓度为 。

当加入碱的体积为 时,不考虑中和,酸碱的实际浓度为:

由电荷守恒,所以在溶液中有:

把差值记为A,由水的离子积可得:

解方程,舍去负根得:

如果我们设 ,可以再化简一点:

如果记 时,又可以化的更简洁一点:

如果令 ,同时挪动一下函数令 , 就会是一个奇函数:

u和x没有线性关系,所以滴定曲线不对称,但如果强行假定u=kx-1,也就是强行忽略滴定过程中混合溶液体积的改变,滴定曲线就是对称的,所以滴定曲线的的不对称性源于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稀释

利用导数分析函数,你会发现:

(1)突变的原因是水的离子积很小,t=0时(很小区间体积近似不变):

(2)实际上等当点并不是斜率最大的点,还是因为该死的稀释效应,斜率最大的点会提前:

进一步求导就可以找到极值点了。

如果你手动把Kw调的很大会非常明显:

那么如果是弱酸弱碱的滴定呢,我们就简单的算一个:

前提都一样,我们把一元强酸换成一个一元弱酸比如醋酸HAc,由电荷守恒:

由醋酸电离常数:

展开一下:

记 ,整理得到一个三次方程:

三次方程解法知乎遍地都是,可以想一想解有多复杂。我反正不想敲了。

注意这只是最简单的,可想而知二元弱酸至少是四次方程,加上弱碱我理解也会增加次数 ,到了五次已经没有通解公式了甚至(当然,没有通解公式不代表这类方程没有通解公式,但是我也比较悲观)。

user avatar

有,以弱酸滴定弱碱为例:

设有 的m元弱酸 和 的n元弱碱 , 为酸的第i级电离常数, 为碱的第j级电离常数, 为加入的酸的体积, 为碱的初始体积。

则有溶液电中性:

代入分布系数公式

得:

又有:

故而:



附注:

  • 若酸的前q级可完全电离,则只需认为 为弱酸,电离常数顺延即可,碱同理。
  • 若被滴定溶液为混酸(碱)溶液,则只需在电中性表达式中增加对应的物种,结果的形式基本不变。
  • 突跃对应于pH-V曲线二阶导数为0,可使用隐函数求导方法求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和滴定曲线:量化酸碱反应的数学语言中和滴定,作为分析化学中一种至关重要的定量方法,通过精确测量酸碱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来确定未知溶液的浓度。而呈现这种pH值变化规律的,便是中和滴定曲线。这条曲线并非随意的涂鸦,而是有其内在的数学规律所支配,可以借由一系列数学表达式来精确描述。理解这些表达式,不.............
  • 回答
    中概股近期遭遇了令人不安的两连跌,市场情绪似乎跌至冰点。尤其令人瞩目的是,雾芯科技(RLX Technology)和滴滴(DiDi Global)这两家公司的股价如同过山车般,分别出现了高达40%的惊人跌幅。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这场市场的寒冬究竟何时才能迎来转机?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当下这种剧烈的波动与.............
  • 回答
    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和结合抗体(Binding Antibody)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它们都能与特定的抗原(通常是病原体或其毒素)结合。然而,它们在作用机制、功能和重要性上存在显著的区别。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1. 定义和核心功能 结.............
  • 回答
    碳中和浪潮下的金融机构转型风险:一篇深入的审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行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各国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这一宏伟愿景无疑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同样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蕴藏着不容忽视的转型风险。作为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基石。.............
  • 回答
    碳中和,这个听起来像是终点站的词,常常让人联想到一个没有碳排放的世界,或者至少是没有新增碳排放的世界。那么,在这个“中和”之后,曾经被视为实现减排重要工具的碳交易,还会不会继续存在呢?答案是:很可能还会存在,但其形式和目的会发生深刻的转变。首先,我们要理解“碳中和”的真正含义。碳中和并非意味着零碳排.............
  • 回答
    碳中和,这个词汇在当下,已经不仅仅是环保主义者挂在嘴边的口号,它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悄然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越来越被视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命脉的关键议题。那么,它真的能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命题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它不仅会,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且未来只会更加重要。要.............
  • 回答
    碳中和,这个词最近几年是不是听得特别多?感觉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是国家、企业才操心的大事。但其实,它和我们每个人,都绑得可紧啦。碳中和,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碳中和就像是给地球算一笔“碳账”。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₂),就像是往地球这个大账户里存钱一样,越存越多,地球的.............
  • 回答
    碳中和浪潮席卷全球,这不仅仅是政策号召,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为我们化学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别把它想成高大上的口号,它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们未来的职业道路。那么,站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化学人该如何精准定位,抓住这股“绿色”的东风呢?一、 洞察“碳中和”背后的化学机遇:不再是“传统”的化学.............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实在。咱们就这么唠唠, UFC 选手到了街头,跟那些平日里没少打架的“高手”碰上了,还能不能顺畅地施展拳脚。首先得明白, UFC 选手练的是 竞技格斗。这玩意儿,跟街头打架那叫两码事。UFC 选手在赛场上,人家那套是经过系统训练、规则约束的“艺术”。 规则是基础: 你见过 .............
  • 回答
    现在游戏中的繁体中文(繁中)和简体中文(简中)是否只是单纯的繁转简?如果不是,繁转简和单独汉化出一份简体中文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请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涉及到游戏本地化(Localization)的深层工作,答案是:繁中和简中并非总是单纯的繁转简,它们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并且“单独汉化出一份简体中文.............
  • 回答
    在航空发动机这个精密复杂的大家伙里,与涡轮叶片紧密相连的那根转轴,肩负着将高温高压燃气转化为强大动力的关键使命。它就像连接心脏和手臂的动脉,承受着巨大的扭矩和高温,因此对材料的要求可以用“极致”来形容。它用的可不是随便什么普通钢材或者铝合金,而是那些能够经受住严峻考验的特种金属材料。具体来说,最常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意思,而且确实击中了古代战争中一个非常经典且屡试不爽的战术——“口袋阵”或者叫“伏击阵”。这种战术在书中、影视剧里频繁出现,绝非偶然,它背后有着深刻的军事原理和实践依据。这是常用的战术吗?答案是:是的,这绝对是一种非常常用、也非常有效的战术。 至少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它算得上是“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哎哟,可真是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啊!你站在镜子前,他也在镜子前,你们就这么隔着一层玻璃,眼神交织。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你们两个,以及那面神奇的镜子。别急着下定论,咱们来细细咂摸一下。首先,得看他那眼神。你觉得他的眼神是什么样的?是带着一丝笑意,眼角微微弯起,像含着一颗糖?还.............
  • 回答
    不完全一样,病毒暴露于空气中和含有大量病毒的体液在空气中的情况存在一些关键区别,尤其是在病毒的存活能力和感染性方面。让我们分开来看:1. 病毒暴露于空气中 (例如,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当你咳嗽或打喷嚏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微小飞沫(气溶胶)。这些飞沫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水分蒸发: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确实,Python 里这两个小东西,`` 和 ``,看似简单,但它们的能耐可大了去,尤其是用在函数定义和调用上,更是能让你的代码变得灵活又强大。咱们这就来捋一捋,把它们说透了。 `args`:收集“散弹”传进来的位置参数想象一下,你写一个函数,本意是想接收几个固定的参数,比如 `def.............
  • 回答
    周杰伦演唱会上与邓丽君的“合唱”,这确实是近年来华语乐坛一个非常令人惊艳的环节,也引发了很多人好奇这背后是如何实现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奇妙过程。核心技术:全息投影与数字影像重现这背后最核心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全息投影(Holographic Projection)。但它并不是我.............
  • 回答
    “碳中和”,这个词近几年频繁出现在新闻、政策和公众讨论中,听起来好像有点高大上,甚至有点虚无缥缈。但说白了,它其实描绘了一个我们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一个对地球更友好的状态。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家里的电费单。我们用电就要付钱,但如果我们想办法减少用电,比如关掉不用的灯,或者买个更省电.............
  • 回答
    塔利班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政治分析中的形象与现实中的表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往往源于叙事视角、信息来源、政治立场以及时间跨度的限制。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种“书与现实”的差距: 1. 叙事视角的偏见与理想化 书中的形象:许多文学作品或历史书籍(如《塔利班:阿富汗的崛起与衰落》)可能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