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和当时的社会需要不是三观正,需要的是解放。
在你眼里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网络小说的先婚后爱幸福美满,在她们和她们上一代人眼里那是盲婚哑嫁,是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共同语言,是同床异梦。
所以她才写出了那些所谓的“真爱”。就像很多中外小说。我们总感觉那些女主为个男人,或者那些男主为了真爱就怎么怎么样觉得真是荒唐。但是他们要表达的内在不是追求爱也不是表达出轨。而是追求自由,是对于禁锢礼教的反抗。
我们现在的人总是能看到琼瑶写追求自由的男主,和所谓真善美化身的“小三”。但其实琼瑶也写了悲剧的原配。无论《新月格格》的雁姬,还是《梅花烙》皓祯的母亲。她们的悲惨是除了原配的身份一无所有,她们连反抗的出路都没有。
而《青青河边草》里小草疯了的母亲,是另一种反抗,她的父亲就是在追求一夫一妻,所以才要娶她母亲为正妻。她们的故事里没有小三,但是有另一种形式的镇压,来自家族来自父母。
而在《还珠格格》里形式又变了,很多人说琼瑶开始维护正妻的利益。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反抗的对象。所以主角团阿哥会爱上卖艺的小燕子,他反抗的就是身份的负累。主角团会帮助香妃逃跑,反抗的就是皇权对于自由的强占。
紫薇尔康,小燕子永琪追求的是平等和唯一,所以晴儿才会喜欢她们加入她们,追求自己的真爱。她们的眼里不能因为你是皇帝你有权利就想娶令妃娶令妃,想娶香妃娶香妃。结果令妃和香妃都各自有自己的难过。
很多人说紫薇反悔金锁嫁给尔康是自私,但那恰恰是因为她尊重金锁是个人,她应该永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爱情,她不该沦为别人的附属品。
《情深深雨濛濛》里的依萍代表的是反抗,是独立,是自由,是真爱。这个不用多说了。而如萍的塑造比书里强的多。她是一个在反抗与不反抗中摇摆的人。
如萍在外国教会学校学到了很多新女性的思想。所以她也懂得依萍和书桓是只属于彼此的唯一。所以她愿意和主角团一起活动,她愿意把依萍当姐姐而不是情敌。但是她的妈妈是一个戏子上位的姨太太,她妈妈教给她的是你要抢男人,抢不过来你就是废物。所以她脑中两种思想在打架。所以她才会做出很多观众看起来奇奇怪怪的事情。其实她是很痛苦的一个人物,她的每一次行为都有迹可循。
我们现在的观众看不上琼瑶的作品是因为我们如今的社会太自由了。我们可以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们爱看女强剧,我们鄙视恋爱脑。
因为我们的社会太自由,所以很多人无法在打着追求自由的名义作天作地。因为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你的爱人是你自己选的。你的出轨就变得很没有道理。所以现在的观众又在期待规则,期待门当户对,以为这样就可以成为有理的那一方。
当琼瑶老师自己当小三的时候,写小说同情小三,甚至讴歌婚外情。
等琼瑶老师成功由小三转正后,对待婚外恋和小三就不太同情和支持了。
说到底,都是个屁股坐在哪里的问题。
因为人都以为自己的三观正,但你的三观在别人眼里就一定正吗?
作为文学专业的人,我想说:任何脱离时代背景,仅以当前时代的视角去看以前时代的作品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即使不是文学专业的普通群众,也应该知道,所谓的三观,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东西,它一定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再结合诸多其他因素动态变化的。
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建国初期我们讲人多力量大,那个时候多生孩子不但“三观”奇正甚至还能当宣传对象,但到了70年代以后人口暴涨带来许多问题之后,国家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的时候,再多生娃不仅“三观”不正,甚至还能成为小品素材。
文学研究时,通常都会提到两个视角,即共时视角和通时视角。共时视角是指尽可能的站在文学作品作者本人所处的时代,以当时的社会情况、当时人的心态去看,而通时视角则是用当前时代的视角去看。研究文学作品时,这两个视角是要同时具备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语文书上提到很多古典文学作品时,一方面会说作品如何如何伟大如何如何优秀,最后往往又会加上一句但又有历史局限性等等的评价。
而一般的文学作品读者,因为对作家本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知之甚少,所以很难具备共时视角,只能以通时视角去看待文学作品。这就导致很多严重具有“时效性”的文学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评价会出现两级反转的情况,琼瑶的作品正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除了琼瑶的作品外另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伤痕文学)。
中国人的爱情观,远的不说,建国前和建国后,80年代和建国前期,2000年和80年代,如今和2000年,至少发生过4次重大的变化,而琼瑶作为一个生于1938年,青春期成长于1950年以后,作品集中于1960-1980年之间的作家,那个时代的中国婚姻、恋爱是什么个情况,如今的年轻人是很难了解的,那个年代包办买卖婚姻虽然已经在开始逐步减少,但依然占据着极大的比例,自由恋爱仍然是个并不主流的东西,家庭关系也和现在也完全不是一回事,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当然不能接受了。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明白,我们的社会风气最近十多年有了多大的变化,十几年前觉得理所当然的很多想法,到现在全成了陈腐愚昧,而现在的很多东西,放十几年前同样也是离经叛道。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固然是可笑的,但拿本朝的剑去斩前朝的官那就不仅是可笑甚至是有点荒谬的了。
所以,想要分析琼瑶的作品,如果不去了解一下琼瑶生活时代的大环境,以及作者本人的很多经历,仅仅用现在的一些普遍认知去批判,是盲目的,也是不理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