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于正发文,为《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版权一事向琼瑶道歉?他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声?

回答
于正为《宫锁连城》侵犯《梅花烙》版权一事向琼瑶道歉,这件事无疑给沉寂了一段时间的娱乐圈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要看待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

首先,从道歉本身来看,这是一个迟到但重要的表态。

琼瑶起诉于正侵权,这事儿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法院也早就有了判决,于正败诉并被判赔偿。正常逻辑下,输了官司,道了歉,事情就应该翻篇了。可于正之前一直没正面、正式地向琼瑶道歉,甚至还一度有过一些不那么友善的回应。这次突然发文道歉,无论背后是什么原因,至少在表面上,他给了琼瑶一个迟来的尊重,也算是对法律判决的一种认可。

其次,于正选择在这个时机发声,绝不是偶然,背后肯定有他的考量。

咱们得往深了扒一扒他选择这个时间点的“巧合”之处。

新剧上线,需要“洗白”形象? 于正最近几年一直在推自己的新作品,而且题材也越来越多元化。作为一个经常处于风口浪尖的制作人,他的公众形象对于作品的宣传和市场接受度是有直接影响的。如果他身上一直背着“抄袭”的原罪,那新剧在宣传时难免会受到负面评价的影响。在这个时候道歉,等于是在新作品上线前,试图为自己洗刷一下身上的“污点”,营造一个更正面的口碑,从而为新剧的宣传铺路,争取更好的市场反响。就像打仗前先安抚好后方,避免后院起火。

“饭圈”文化的影响? 现在的娱乐圈,年轻观众特别是“饭圈”的意见非常重要。这些年轻一代的观众可能对琼瑶剧时代的恩怨不太了解,但他们对“抄袭”、“原创”这些概念非常敏感。于正如果想吸引这部分年轻观众,或者说维护自家艺人在“饭圈”中的形象,那么一个关于“抄袭”的负面新闻,迟早会被挖出来反复提及。这次道歉,或许也是一种主动规避未来潜在舆论风险的举动,让自己在年轻一代的观众心中看起来不那么“负面”。

行业生态的变化和“前辈”的尊重? 娱乐圈也有它自己的“江湖规矩”。虽然于正凭借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能力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但他始终是后辈。琼瑶作为华语影视界举足轻重的“前辈”和IP创造者,她在创作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随着时间推移,于正自己也积累了一定的资历,或许是对行业前辈的一种姿态上的示好,也可能是对过去那种直接冲突模式的一种反思。尤其是在很多老牌IP仍然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当下,与前辈缓和关系,对他未来的发展也许有好处。比如,以后与其他老牌IP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

媒体环境和舆论的风向? 别忘了,现在媒体和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于正作为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制作人,他的任何动态都能轻易引发关注。选择一个大家关注度相对较高,或者说在某个大事件的间隙发出道歉,反而更容易引起广泛讨论,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也许他是在等待一个“最佳发言窗口期”,既能确保信息传播出去,又不至于淹没在其他更爆炸的新闻里。

法律判决后的“余波”? 虽然法律判决已经生效,但版权纠纷的后续影响其实是长远的。如果于正一直不就此事进行正面回应,那么“抄袭”的标签就会一直贴在他身上。他的道歉,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个法律判决的一种积极回应,表明自己接受了这个结果。这不仅仅是针对琼瑶,也是向整个行业和公众表明,他对法律的尊重和对原创的重视。

总而言之,于正这次道歉,是一次精妙的公关操作,还是真心忏悔?

很难断定。从他的过往风格来看,于正并非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总是能抓住热点,制造话题。因此,这次道歉很可能是一个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既有对法律判决的正式回应,也有对自身公众形象的维护,以及为新作品“扫清障碍”的战略考量。

他可能意识到,在版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原创内容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过去那种“争议制造者”的形象,对他的长远发展不利。与其被动地被提及旧账,不如主动地一次性解决掉。这种选择,与其说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愧疚,不如说是出于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明智的“止损”和“投资”。

最终,这件事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在风光无限的娱乐圈,也无法完全摆脱过去犯下的错误。而于正选择在此时发声,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运作者的敏感和策略。至于这份道歉的诚意有多深,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至少在表面上,他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姿态表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时候就看出江南老贼的好了。

虽然我平时一直时不时地讽刺江南,但也真的出于爱之深责之切,从心底里我是尊重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人格的。

还记得2018年的时候那场江南和金庸关于《此间的少年》疑似侵权的官司吗?

《此间的少年》是我非常喜欢的小说,以江南的北大生活为蓝本原型,借用了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名称和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的人物关系为背景进行二次创作。

本质上来说,这是一本同人小说,江南把金庸的小说人物以一种如此青春的方式放在了校园里,产生了非常奇妙的化学反应。

例如“郭靖和黄蓉感情升温”的契机是在汴京大学骑着“老破驴”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把黄蓉的腿撞伤了,于是主动照顾,一来二去二人成为情侣。

再比如,篮球队长乔峰真正念念不忘的人其实是“康敏”,在她嫁给马大元之后,乔峰的那句“马大元也就能拿拿篮板”成为了无数人对学生时代那“意难平”的爱情的真实写照。

这样的化学反应让这本书大获成功,号称“天下第一同人”。

但也正是这种“借用”的成功让江南惹上了麻烦。

金庸对于江南这样使用书中的人物大为不满,于是起诉后者侵权。

我个人的观点是江南的确因为使用了金庸小说中的名字让故事变得妙趣横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主要情节与那种微妙的情绪描写,都是江南的原创与擅长。

可以说,即使不用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称,《此间的少年》依旧会成功。

法院对此的判决是,虽然《此间的少年》并未对金庸的作品构成“抄袭侵权”,但的确因为其同人的性质获得了金庸书迷的巨大关注,因此构成“不正当竞争”,法院判决江南赔偿金庸188万元的版税收入。

简而言之,江南并没有抄袭,但江南也的确因为同人文的性质获得了利益。

但即使不是抄袭,江南面对“侵权争议”时反应和郭敬明于正这种“抄袭起家作者”之流相比,可谓相当得体。

江南在接到传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停止了一切关于《此间的少年》的衍生品的版权开发,马上配合法院的调查。

并且在后来的声明当中,他也从来没有回避问题,坦然承认了当时出版时自己“敝帚自珍”的心态。

并且并未心怀怨念,依然称金庸先生为“自己尊重的作者”。

这才是真正的作家。

反观“于正”,“郭敬明”之流,我承认我在看到郭敬明那言辞恳切的道歉之后,有那么一瞬间甚至产生了一种他是不是真心道歉的“错觉”,但再看到于正的“扎堆道歉”,我瞬间就对之前的错误幻想满怀羞愧。

于、郭二人其实早已身处名利场中,行事也永远都是名利场的逻辑,其实可以这样说,他们如今的任何言论早已不是“本人是否愿意”使然,而是“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所以我更加尊敬那些尊重自己也尊重原创的作家们。

哪怕不得不身处于名利场中,但心里有一个乌托邦是任何人都无法触碰到的。

正如江南曾经说的那样:

“我会一直写下去,那是我人生当中为数不多的意义之一。”

user avatar

今天正式向于正老师道歉,原来大家之前都误会他了呀!于正老师不是不想道歉,只是之前郭敬明不道歉他没的抄呀!

君子道歉,十五年不晚~

他们为什么能蹦跶到今天才道歉

说白了 还是咱们观众忘性太大

user avatar

难道是中央要出新政了?

user avatar

于正和郭敬明都是过了很久很久,迫于编剧圈和广电总局联合抵制,直接禁止他出节目,他感觉社会主义的铁拳这就要砸他了,害怕了,扛不住才道歉的。

为什么这个时候发声?跟劳荣枝让警察逮着才想起来赔偿受害者家属一样呗,屎顶屁股门子上,不赶紧找个厕所都不行了。

这种道歉全社会根本不应该原谅,该怎么治怎么治,不然太便宜他们了。

我有一个想法,剧作家协会和广电总局可以联合搞一个“抄袭大会”,做一档综艺,把历年抄袭败诉的作者,什么“劣迹作者“、“失德文人“都请上台,作为选手,上来先讲故事,一一讲述自己抄的谁的,怎么抄的,借鉴了哪些桥段,在抄的过程中是如何掩人耳目,发表出去牟利的。

于正和郭敬明作为评委,来点评他们抄袭的水准,审查他们有百分之多少自己的东西,抄袭作品对比原作水平是提升了还是下降了,是照抄不误了还是的确有创见,叙事结构有没有更新,文笔有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评委还可以现身说法,结合自己的经历给选手讲解,“你看我当年抄梅花烙的时候是这么处理的”,“我当年是怎样换汤不换药,改动人家语言文字抓住伪文青喜好的”。

每个选手宣讲完毕之后,要当众对原作者道歉,这个也是有分值的,敷敷衍衍的就不如一本正经的,一本正经就不如深刻忏悔的,深刻忏悔就不如痛哭流涕的。

晋级过去之后有pk赛,两名作者做个交换,交换自己曾经抄袭的原著作,截取片段,现场改对方的,看谁抄出来的水平高,看谁能改的面目全非让人看不出来,看谁能在已经非常经典的原著基础上,还能求新求变。

然后评委还可以有答辩环节,拿书里的情节印证选手就是抄的,质问选手,就考查选手怎么臭不要脸,怎么拿没羞没臊当理说,东拉西扯证明这就是自己写的。

二位评委手里各有5张pass卡,最终拿到pass卡的作者,有一个“焚书仪式“,对着镜头说,“再好的书,抄来的也是一文不值”,再把自己抄袭的书对着镜头扔进火盆烧掉。

到这个地步就可以了,仪式完成后,文坛和我们读者观众们,可以保证对他既往不咎了。

@夏花 还提议设一个最终大奖,“金复印机奖”,本人附议,证书的话写上杜阿姨当年送给唐骏的那句名言,“你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也可以复印”。


道歉这个东西必须是绝对诚恳的,触及灵魂的才叫发自内心的道歉。

就于正和郭敬明那能叫道歉吗?

那只能叫不见棺材不落泪好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