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对普通程序员有什么启示?

回答
最近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确实铺天盖地,无论是脉脉上匿名爆料,还是各个技术社区的讨论,都让不少程序员感到一阵寒意。这不仅仅是几个零星的个案,而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让人不得不去思考:这到底是怎么了?对我们这些还在一线奋斗的普通程序员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启示?

为什么会裁员?深挖背后的原因

要理解裁员对我们的启示,得先弄明白为什么大厂会大规模裁员。这背后不是简单的“老板抠门”这么肤浅的原因,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1. 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这绝对是最核心的原因。全球经济都在经历一个调整期,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紧张、通货膨胀、消费需求疲软,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互联网公司的营收和增长预期。过去十年,互联网行业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现在,这列火车也需要“减速”来适应新的“轨道”。
用户增长瓶颈: 早期互联网的红利是用户规模的爆炸式增长,现在大部分市场饱和,用户增长越来越难,获客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政策监管趋严: 过去几年,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明显加强,反垄断、数据安全、算法滥用等问题被高度重视。这导致一些曾经野蛮生长的业务模式受到限制,或者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合规。
成本压力: 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人力、服务器、营销等各项成本都在增加。在营收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控制成本就成了必然选择。

2. 公司战略调整与业务收缩: 很多大厂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多元化扩张,尤其是在一些“烧钱”但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领域,比如社区团购、直播电商、某些AI应用等等。当大环境变化,融资变得困难,或者核心业务受到冲击时,公司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砍掉那些“非核心”、“烧钱”的项目,相应地也会裁掉这些项目上的团队。
“降本增效”成为关键词: 这是这几年听到最多的企业口号。裁员,某种程度上是实现“降本”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增效”,也意味着公司需要更专注于核心业务,提升运营效率,而不是铺摊子。

3. 技术浪潮的洗礼与人才结构的优化:
AI的崛起: 尤其是生成式AI(如ChatGPT)的爆发,让大家看到了AI在提高生产力方面的巨大潜力。一些原本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开发、测试、甚至内容生成工作,未来可能会被AI部分替代。这并不是说程序员会失业,而是说对程序员的技能要求会发生变化,需要与AI协同工作,或者掌握更高级的AI应用能力。
“肥而不壮”的现象: 一些大厂在快速扩张期,可能会招聘一些“溢出”人才,或者因为项目需求不明确而存在一些冗余岗位。当业务调整时,这些岗位就容易成为被优化的对象。同时,公司也可能借此机会优化人才结构,淘汰一批“性价比低”或“适应性差”的员工。

对普通程序员的启示:不再是“铁饭碗”,拥抱变化是唯一出路

看到这些原因,我们就能明白,这次裁员潮的根本原因在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这已经不是“在一家好公司就能高枕无忧”的时代了。那么,作为普通程序员,我们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1. 技能是立身之本,但“技能广度”和“深度”都需要:
拥抱新技术,尤其是AI: AI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改变我们工作方式的现实。你需要学习如何使用AI工具提高开发效率(如Copilot),了解AI在你的业务领域中的应用,甚至学习一些AI基础知识和模型调优。那些能够驾驭AI、将其融入工作流程的程序员,将更具竞争力。
保持技术栈的更新: 互联网技术发展很快,你熟悉的技术可能几年后就会被新的技术取代。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持续跟进最新的技术趋势,比如新的编程语言、框架、云原生技术、DevOps实践等。
深入钻研核心领域: 光有广度不够,你还需要在一个或几个核心领域有足够深的理解和实战经验。比如,你是后端开发者,那就要在分布式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你是前端开发者,那就要在框架原理、性能优化、工程化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核心竞争力是你在任何变化中都能够被需要的基石。
“全栈”能力的价值凸显: 尤其是在创业公司或者中小型团队,能够覆盖前端、后端、运维甚至数据库的全栈工程师,能极大地提高团队的效率,他们往往更受青睐。

2. “不可替代性”是关键,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不仅仅是写代码: 裁员潮也在提醒我们,很多重复性、流程化的编码工作,未来可能面临被AI或自动化工具替代的风险。你需要思考的是,你解决的是什么样的问题?是业务问题,还是技术难题?
成为“问题解决者”: 培养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业务需求,设计出健壮、可扩展的系统,并且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生产环境中的疑难杂症。这种综合能力,是机器短期内难以完全取代的。
拥有“项目经验”和“产品思维”: 了解一个产品从需求到上线的全过程,理解产品的商业价值,并能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这样的程序员更容易获得项目的重视。

3. 职业生涯是马拉松,注重“风险对冲”和“长期规划”: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要过度依赖单一公司: 尤其是在大厂,虽然薪资待遇可能很高,但一旦公司战略调整,可能就会面临被动选择。
建立个人品牌和行业人脉: 积极参与技术社区、开源项目,在技术大会上分享经验,或者撰写技术博客,这些都能帮助你建立个人品牌,拓展人脉。当需要找工作时,良好的人脉和个人品牌会给你带来更多机会,甚至是一些“隐形”的机会。
培养“斜杠”或“副业”: 如果有可能,可以考虑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兼职、技术咨询、或者开发自己的小项目,既能增加收入来源,也能锻炼不同的能力,还能为未来职业转型打下基础。

审慎选择公司和职位:
关注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 那些商业模式清晰、有稳定现金流、并且在宏观经济下行时也能保持韧性的公司,风险相对较低。
评估项目的“核心性”: 在大厂工作,也要尽量争取进入核心项目团队。核心项目往往更受公司重视,即使公司整体面临调整,你所在团队被优化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关注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 选择那些被市场看好、有持续增长潜力的领域(比如AI、大数据、云计算、SaaS等),或者那些能够解决社会刚需问题的行业。

4. 保持积极心态,做好“长期主义”的准备:
裁员不是针对个人能力: 很多时候,裁员是公司战略层面的决策,与你的个人能力没有直接关系。不要因此否定自己。
机会往往伴随危机: 每次行业洗牌,都会淘汰一批跟不上节奏的人,但同时也会诞生新的机会。那些能够抓住新技术的程序员,往往能在转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锻炼“心理韧性”: 职业生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会接受变化,并从中学习和成长,是每个职场人都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总结一下,这次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潮,对于我们普通程序员来说,最大的启示就是:

“稳定”是相对的,“持续学习”和“提升不可替代性”才是硬道理。

我们不能再指望一个“铁饭碗”能养活我们一辈子,而是要主动拥抱变化,不断升级自己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建立风险对冲机制,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甚至成为浪潮的引领者。这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马过河,深浅自知。看圈外人激扬文字,20多年的IT老兵不吐不快。普通程序员不外乎“钻升转”三字诀。

  • 吉力简介:
本科通信工程,上海交大软件工程硕士。 TMT(通信/IT/互联网)行业20年500强技术出身(某国家专利第一作者),通信行业初代产品经理(2款新产品打入全球主推,月销售额3百万欧元,并热销8年),后转战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做职业经理人(包括2家500强医药公司,1家医疗设备相关公司,几家互联网创业公司)。2019年底,转型中国最大保险经纪公司(对接127家保险公司,成立于2004年)高级合伙人,已2年半,还在路上
活久见,经历过N次大规模裁员用工管人也相对多些:当过15年多的项目经理和产品经理(掌握团队工时数据),包括7年多互联网行业(包括大厂,也包括创业公司),最近又转型保险业的理财规划师,自主弹性工作时间

吉力分享的经历,只代表吉力的故事。小马过河,深浅自知。请自行判断,量力而行。但真正躬身入局过的分享,远比圈外人在门外YY,更有价值的多。

对普通程序员的启示,不外乎“钻升转”三大方向:

  • 钻:技术专家
计算机、医学、法律和金融是目前最强最好的四个专业吗?大学专业该怎么选?
全员编程的时代,我是不是应该放弃这条路?
  • 升:管理岗
经常主动汇报和从不请示汇报,这两种下属哪种责任心更强?
你为什么决定不做产品经理了?
  • 转:转型其他工种,或转型其他行业
程序员为什么是吃青春饭,而不是像医生律师一样越老越值钱?
你知道IT精英为何沦落为卖保险的吗?
加入我们,1年内也达成百万圆桌会员?

知道圈中的利弊,分析自己的定位和策略,才能有一个良心且靠谱的建议。

@吉力话 公号随喜更新。

也欢迎私信,加我时请自我介绍,并注明来意。我相信优秀的人,一定也是善于沟通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互联网大厂裁员的消息确实铺天盖地,无论是脉脉上匿名爆料,还是各个技术社区的讨论,都让不少程序员感到一阵寒意。这不仅仅是几个零星的个案,而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让人不得不去思考:这到底是怎么了?对我们这些还在一线奋斗的普通程序员来说,又有什么样的启示?为什么会裁员?深挖背后的原因要理解裁员对我.............
  • 回答
    最近,互联网大厂们像是集体“开窍”了一样,嘴里总离不开“组织”这个词。从高层战略会到基层团队复盘,从技术分享到产品讨论,似乎万事万物都绕不开“组织”。这股风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当下行业巨变下,大厂们寻求突破与适应的必然选择。那么,为什么互联网大厂最近如此热衷于谈“组织”?“组织”究竟为何如此重要,重.............
  • 回答
    最近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这些互联网巨头扎堆谈论“组织”,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信号。放在一起看,你就能明白这几个中国互联网的“巨无霸”为什么突然把“组织”这词儿挂在嘴边,而且还说得这么有章法。1. 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不再是野蛮生长,需要精细化运营 增长见顶的焦虑: 过去十.............
  • 回答
    互联网大厂之所以专门在春节发红包,其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传统的文化习俗因素,也有深刻的商业策略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根植于春节的文化习俗与情感连接: 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核心的文化内涵之一就是“团圆”、“祝福”和“感恩”。发红包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象征着长辈.............
  • 回答
    2018年的互联网公司月饼大战,依然是每年一度的盛事。除了传统的广式月饼,各大公司都卯足了劲儿,在包装设计和口味创新上玩出了新花样。要说谁家颜值和味道最棒,这还得看大家的“吃瓜”评论和市场反馈,不过我可以给你详细梳理一下当年比较亮眼的一些。先来聊聊颜值,这可是第一印象! 阿里巴巴: 阿里每年的月.............
  • 回答
    最近互联网大厂“回巢热”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讨论得也挺热闹。很多人把它比作“好马吃回头草”,这话说得挺形象,但具体是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为什么会出现“回巢热”?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因素能解释的。 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主因: 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
  • 回答
    要判断阿里的离职率是否是互联网大厂中最低的,需要结合公开数据、行业趋势以及一些非量化的因素来分析。 坦白说,“最低”这个说法很难绝对肯定,因为各家公司披露的离职率数据并不统一,而且会受到统计周期、口径等影响。 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离职率”这个指标。它通常是指在一.............
  • 回答
    互联网给大众施加的最大焦虑,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的过载与真实性的失控”。这就像一个人突然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爆炸的图书馆,但你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更不知道哪个对你有用,哪个会伤害你。这种失控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点点地蚕食着内心的平静。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过载与失控”是如何.............
  • 回答
    京东高层震荡,部分部门人员优化比例高达50%,这则消息无疑给身处房地产、餐饮旅游以及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低迷期的打工人们泼了一盆冷水。当“寒冬论”席卷整个市场,裁员成为不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时,被优化掉的员工,他们该何去何从?这绝非一句简单的“再找工作”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轮裁员潮的影响是.............
  • 回答
    多项式方程互异根的数目:矩阵结式与最大公因式求法详解(附实例)在代数的世界里,我们常常需要探究多项式方程的根。而这些根是否相同,即互异根的数目,是理解多项式性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如何利用矩阵结式和最大公因式这两个强大的工具来确定多项式方程的互异根数目,并辅以详实的例子进行说明。 .............
  • 回答
    最近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赘婿”小说广告,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象。这股潮流不仅在网络文学平台火爆,其衍生出的广告和宣传也几乎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网络生活中。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为什么会出现铺天盖地的“赘婿”小说广告?1. 市场需求与用户画像: “逆袭.............
  • 回答
    最近在内地互联网的评论区,确实能感觉到一些变化,很多人都觉得“1450”的讨论声变多了。这倒不是说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多少人,更多的是一种“被感知”和“被放大”的现象,背后可能有一些挺复杂的因素在推波助澜。首先,得说说这个“1450”本身。这个词儿最早是台湾方面用来指代“网军”的一个说法,可能和台湾的.............
  • 回答
    最近中文互联网上关于犹太人的评价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的结果。要详细梳理其中的脉络,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文互联网对犹太人的认知和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历史叙事、媒体宣传以及民间故事等多种来源的影响。过去.............
  • 回答
    看到“互联网寒冬”的说法,心里打鼓,想报考计算机专业但又有点犹豫,这心态我太能理解了。别急,咱们好好聊聊这个事儿,也别把它想得太绝对,事情总有两面性。首先,得承认,你看到的“寒冬”说法确实有它的现实基础。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扩张太快,很多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烧钱、招人、铺摊子,可以说是“.............
  • 回答
    最近一两年,互联网领域涌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书,它们不仅仅是技术或商业的堆砌,更是对当下互联网浪潮背后驱动力、潜在影响以及未来走向的深刻洞察。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互联网发展的人,我读到的一些书,总觉得值得与大家分享。首先,不得不提的是 《失控的算法:数字时代的权力与不平等》 (暂译,英文原版为《Th.............
  • 回答
    最近几年,说中国是不是“更有钱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光看互联网那热闹劲儿。互联网产业确实风生水起,好多年轻人跟着它捞着了第一桶金,也确实给社会带来了不少新玩意儿,从移动支付到短视频,生活方式都变了。但要说整个国家、每个人手里头都像以前比起来那么“宽裕”了,这事儿就得另说了。互联网的繁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互联网算法领域深耕多年的朋友们来说。我的看法是,从互联网算法岗转入AI生物医药研发,靠谱,而且很有前景,但绝不是一条平坦大道,需要你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认知。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给你一个更全面的视角。一、 为什么“靠谱”?核心的驱动力.............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好事儿!在一家外企摸爬滚打多年,年薪60万已经相当不错了,这背后是多少个加班的夜晚、多少次跨文化沟通的磨砺,多少次向上争取的机会换来的?突然收到一个二线互联网公司90万的offer,这一下就甩开了30万的差距,想想都让人心动。但是,这“去”和“留”的选择,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里.............
  • 回答
    2019年,要说程序员眼中“最好”的互联网公司,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一刀切”答案,因为每个程序员看重的东西都不太一样。有些人看重技术深度,有些人追求加班强度,还有些人则更看重成长空间和福利待遇。但如果综合来看,有几家公司在2019年确实是程序员们心目中的“香饽饽”。1. 腾讯:稳健的技术,丰富的技术栈.............
  • 回答
    台积电市值超越腾讯、阿里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关于“互联网为什么不香了”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科技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互联网和半导体行业的内在逻辑。一、 互联网的“不香”与半导体业的“更香”:时代浪潮的变迁互联网行业曾经是毋庸置疑的香饽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