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是些瞎扯的,还扯什么企业文化人文关怀,阿里要是有那么好你们还离职干嘛。为啥离职率阿里比同行稍低,这其实非常好解释啊。
你离职了一般干嘛去?只要不是移民或者出家,大概率是要找同行业的下家吧?而杭州城,除了阿里根本就没一个能打的。我来一个个数给你听。
杭州华为,首先严格上和阿里不是一个行业的,薪水不像互联网行业这么透明,如果进去不熬个五年八年的话,待遇根本没法跟阿里系抗衡。另外这是唯一一家996起来比阿里还丧心病狂的,你懂。
杭州网易,出了名的工资n年侮辱性上涨。中高端岗位package连阿里同级别的一半都不到(真不是夸张)。基础建设极烂,技术氛围差劲。
其他什么滴滴(前快的),蘑菇街,要么是三流小公司要么是分部只能打杂,你只要有点本事敢从阿里离职,保证没一个能看的入眼的。
所以要么就换个城市呗,要么继续忍忍待在阿里?大不了换个岗?所以离职率才低啊。
其他大公司无论处于北上还是深圳,都有大量同级别的公司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同行业工作岗位,唯独杭州因为阿里一家独大惯了,其他公司都是畸形生长。
跟什么狗屁企业文化多么打动人心,真的毛关系没有。
谢邀 @灯下说书人 中秋的晚上看到这个问题,笑了。
这题的核心在于:
把「平均司龄」等同于「低离职率」,合理吗?
2018年的时候,美国媒体BusinessInsider要搞一个大新闻,出过一篇文章,排序了硅谷的平均司龄:
我简单翻译一下:
所以,我可以这么说吗?
什么谷歌facebook福利好,其实人才一挖就走。思科才是良心企业,员工最难挖,尤其是5年以上,基本没有动的可能。我还特意去搜了一下(严谨性)发现新闻报道过:思科员工平均司龄最长,7.8年,苹果平均司龄5年,谷歌3.2年,Facebook2.5年,想问一下原因是什么?
我如果给思科写这样的公关策划案,怕是会被思科的PR按在地上,打到半身不遂。
我们看看建立时间:
举个极端例子,我服务过的Randstad和Mercer,员工大多是最容易接触跳槽资源的猎头顾问和咨询顾问,即便如此,遇到一个总部的人大概率就是服务我司20年的前辈,甚至干到退休的老员工,要算平均司龄,怕是吊打中美互联网。
但这样比,公平吗?randstad成立于1950年,Mercer成立于二战期间…
马老师司龄20年,张一鸣司龄7年,马老师比张总稳定三倍?
离职率到底应该如何衡量?
拿平均司龄来代替离职率是偷换概念。平均司龄完全无法满足企业评估人才保留状况的需求,没有哪个专业的HR,敢拿这个数据来忽悠管理层。
离职率的算法有好几种,各有适合的场景。
我列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年度离职率计算办法:
年度离职率=全年离职人数/(年初人数+年末人数)/2×100%
比如说,阿里某团队,年初40人,到年底招到60人,全年总计离职10个人,离职率就是20%
但是,光有离职率这个数据并不够,在Mercer,我们调研最关注的数据不是离职率,而是:
自愿离职率,只计算员工自己辞职离开公司的比例。
员工自愿离职,按照马云的原话,要么是钱给少了,或是心委屈了。
排除掉因为工作能力或者工作态度不符合要求,而被公司放弃的员工,也排除掉了因为公司自身动荡导致的被裁员工。
比离职率更接近「员工保留」的真相。
更进一步,很多企业还在考核新的数据:
根据二八法则,公司80%的业绩来自于20%的核心人才。
核心人才,不等于业绩好的员工。
核心人才是那些独自上能够解决问题,在团队里能够带领鼓舞团队成员一起取得优秀成绩,能在困难复杂的环境中找出解决方案的人才。
实话实说,想要在企业里找到这样的明星,并不容易。所以当企业拥有这种明星的时候,公司的第一要务是保留住他们。
这话说出来很残忍,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保留20%的核心人才,甚至是5%的明星人才,才是人才保留工作的重中之重。
回到国内几个大厂,笼统的说谁平均司龄长,谁离职率低,其实对求职的职场人来说意义不大。
司龄不是用来平均的,HR往往通过评估离职员工的司龄和职级,判断公司的人才流动是否健康。
举个例子,某司总监或P9员工根本挖不动,这对公司和新人员工来说,可能不是好事。
这可能意味着资深员工把持着核心岗位和核心资源,这可能意味着新人的成长有严重瓶颈,新人流动率很高。
即便是HR专家也是通过多个数据来综合判断公司人才流动情况。
对求职者来说,某一个宏观数据的价值有限
无论是阿里,腾讯,百度,头条,都是员工数万人的大厂。
与其关注公司的离职率,不如关注你的岗位,你面试的团队,这个小团队的离职率如何?是否是核心团队?这个类型的团队在公司的生存周期长不长。
举个例子,在业内,头条的创新业务就是有名的离职率高,因为当你加入这个团队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头条的创新试错的办法,如果效果不好,半年后团队解散,当你入职的时候你就背负了这份压力。
但是如果你加入的是头条的拳头产品抖音团队,大概率不会有这么高的离职率。
供大家参考。
如果考虑求职,可以看这篇回答:2019年的就业形式如何?
公众号:瞎说职场
我的职场live:
问题描述中的「平均司龄」可能具有欺骗性,需要结合中位数来一起看待。
假设存在两家公司,两家公司成立时间相同,成立以来员工人数规模变化大致相同,目前都有五名员工,
A 公司五名员工的司龄分别是 0.3,0.7,1,1.5,11.5,平均司龄 3。
B 公司五名员工的司龄分别是 1,2,3,4,5,平均司龄也是 3。
那么,在这几年来,哪个公司员工离职更为频繁呢?
题目论证「离职率」的依据是:
阿里的平均司龄2.47年,腾讯的平均司龄2.28年,百度的平均司龄2.19年,京东1.86年,头条0.37年。
但正如我所列举的例子,平均司龄一样的公司,离职率可能有天壤之别。对于 A 公司来说,可能存在较为稳定的核心管理层和流水的员工,相比之下,B 公司则能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
我们可以让数据更加鲜活一点,加入一点故事:A 公司有个司龄 11.5 年的老人,带着兄弟们积累福报,大部分人撑不到两年就被分类为三类人惨遭淘汰,再换一茬员工接着一起拼,离职率非常高。B 公司员工,能够在行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有足够长但时间参与一些项目、留下自己的作品,然后在职业发展的某个阶段,因为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因为生活规划的原因,选择去更适合的地方。
不知道大家会怎么选,但我个人不太倾向于赌五分之一的概率,搏一把自己能不能成为 A 公司的那名 11.5.
(以上论述,在于说明问题描述中的依据不能支持「阿里离职率低」的结论,需要更多依据才能判断。)
连犯两个统计错误……
1、尤其是5年以上,P9以上,基本没有动的可能。
通常来说,一个人在一个公司待的时间越长,越说明这个人是属于安于现状类型的,所以很可能,在一个公司待超过五年的人,基本都是不愿意频繁跳槽的人。这是幸存者谬误,因为你老去挖待了五年以上的当然会挖不到。这不代表这个公司那些只待了半年的人不打算离职。
2、阿里员工平均司龄最长,阿里的平均司龄2.47年,腾讯的平均司龄2.28年,百度的平均司龄2.19年,京东1.86年,头条0.37年。想问一下原因是什么?
难道你没有发现一个规律?所谓的平均司龄越长的公司,成立的时间越长?
没错,又是领英的那个愚不可及的错误,你给00后发表格调查工作经验能找出一大堆十年以上的?
今日头条2012年才创办,除了老板有几个司龄7年以上的员工?
你特么平均一下能不短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