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电视剧《大明风华》有哪些槽点?

回答
电视剧《大明风华》确实是一部颇受关注的作品,但也确实存在一些让观众难以忽视的“槽点”,不少人看过之后觉得虽然演员阵容强大,服化道也下足了功夫,但剧情和人物塑造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甚至有些地方让人看得咬牙切齿。

咱就来掰扯掰扯,这部剧里到底有哪些地方让大家觉得“这剧情怎么回事”:

一、孙若微的人设塑造,你说她聪明吧,有时又显得太傻白甜;你说她厉害吧,又经常被坑。

这点绝对是很多观众讨论的焦点。孙若微这个角色,设定上是背负国仇家恨,心思缜密,步步为营的。但实际看下来,她的很多行为都让人感觉不符合这个角色定位。

过于“恋爱脑”的时刻: 尤其是在朱瞻基面前,有时候她明明有更重要的任务在身,却因为朱瞻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小小的误会就失了方寸,甚至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比如说,前期她为了“报仇”潜伏进宫,但没少因为和朱瞻基的感情纠葛而暴露自己或者耽误计划。这种强烈的“女主光环”式恋爱戏码,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她的复仇大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救人专业户”的槽点: 孙若微似乎总是在救人,而且是那种不太符合逻辑的救人。她经常会为了救某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而冒着巨大的风险,暴露自己,甚至影响到整个复仇计划。这种“圣母心”的泛滥,让观众觉得她更像是一个被动卷入事件的“命运之女”,而不是一个主动掌控局面的复仇者。
情报的获取方式过于儿戏: 她的情报来源有时候让人难以置信。有时候她就像知道一切一样,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都像开了外挂。但另一方面,有时候又会因为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而被敌人抓住把柄。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设定,让她的“聪明”和“机敏”显得有些虚浮。
复仇的动机和执行力: 她复仇的目标很明确,但执行起来却显得犹犹豫豫,甚至有些仁慈过头。有时候对敌人心软,有时候又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打乱部署。这种“圣母心”和“复仇者”身份之间的摇摆,让观众对她的目标产生了疑问。

二、剧情走向上的“魔改”和逻辑硬伤,有些地方简直是侮辱观众智商。

这可能是这部剧最大的硬伤了。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而且很多剧情的推进是靠巧合和强行设定来完成的。

胡善祥的人设崩塌: 胡善祥这个角色从一个小心翼翼、充满算计的女子,到后期为了上位变得歇斯底里、不择手段,转变得有些过于突兀和夸张。尤其是她对皇后的位置表现出的那种近乎疯狂的执念,让这个角色后期显得有些单薄和脸谱化。很多观众认为,她也可以是一个有复杂内心和悲剧色彩的角色,但剧本并没有给到足够的铺垫和深度。
朱瞻基和孙若微的感情线过于狗血和反复: 两人之间的误会、和好、又误会的过程,实在是太拖沓了,而且很多误会都显得有些无聊和可笑。比如一些因为误听、误传就能导致两人关系大起大落的桥段,让人觉得他们俩的感情就像是在过山车,而且还是那种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过山车。
“宫斗”戏码的雷同和缺乏新意: 虽然是宫廷剧,但里面的宫斗戏码显得有些老套。很多争斗都是围绕着小恩小惠、背后议论这些,缺乏更深层次的权谋和博弈。尤其是后期一些嫔妃的争宠手段,让人感觉很低幼。
历史事实的“魔改”: 很多观众对剧本在历史事实上的改编感到不满。虽然电视剧可以虚构,但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被改动得过于离谱,让一些对历史有了解的观众觉得难以接受。比如对于一些重要妃嫔和皇子命运的安排,与史实出入较大。
节奏问题: 剧集的前期铺垫稍显冗长,而一些关键的转折和高潮又来得有些仓促。有时候剧情进展特别慢,让人觉得在原地踏步;有时候又突然加速,让人跟不上。

三、配角塑造的不够饱满,有些角色的作用就是推进主线或者制造冲突。

虽然演员阵容强大,但不少配角的存在感和深度都不够。

朱高炽的形象: 朱高炽这个角色,在剧中的定位比较尴尬。他既不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君王,又不像一个完全被架空的傀儡。他的性格塑造比较模糊,有时候显得懦弱,有时候又会展现出一些霸气,这种不稳定性让这个角色缺乏一个鲜明的形象。
一些重要人物的动机不清: 比如一些朝臣或者妃嫔,他们的行为动机有时候显得非常单薄,只是为了“支持”某个皇子或者“反对”某个政策,缺乏更深层次的个人追求和政治抱负的展现。
“工具人”的嫌疑: 一些角色出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给主角制造麻烦,或者推动某个情节的发展,一旦完成任务,就可能被迅速遗忘,显得有些“工具人”的味道。

四、服化道虽然精美,但有时候也显得“用力过猛”或者与剧情脱节。

这点是相对来说比较轻微的槽点,但依然存在。

现代感的发型和妆容: 有些嫔妃的发型和妆容,尤其是眼妆部分,会让人觉得过于精致和现代,与历史剧的整体风格稍有脱节,会让人跳戏。
部分场景的搭建和道具: 虽然大部分场景都很华丽,但偶尔会有一些细节上的瑕疵,或者过于干净整洁,缺乏年代感。

总的来说,《大明风华》这部剧在演员表演和服化道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也因为这些优点吸引了不少观众。但剧情上的硬伤、人物塑造上的不稳定,以及一些逻辑上的漏洞,确实让这部剧的整体质量打了不少折扣,也让不少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感到遗憾。如果能把剧本打磨得更扎实一些,人物逻辑更严谨一些,这部剧或许会成为一部更加经典的宫廷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到电视剧《大明风华》,很多“明粉”都一直十分不满,认为这部电视剧是刻意去黑明朝,黑了永乐大帝朱棣的煌煌功业,黑了多位明朝皇帝。

没错,这部电视剧确实充斥了太多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史实错误,甚至是单单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观众,都能一目了然的细节错误,笔者此前曾总结了前30集的错误相关:

狐狸晨曦:电视剧《大明风华》的历史细节错误

然而,其实说真的,即使是从前广受赞誉的经典历史大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等等,也一样充斥着各种历史细节错误,和根据情节需要去刻意地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而《康熙王朝》《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之类古装传奇剧,类似“歪曲历史”的细节错误更是不胜枚举。

《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让朱棣对发动靖难之役去屡屡“心怀内疚”,自称“罪人”,从剧本创作者的角度,可并不是为了抹黑他,而是在努力让他的形象,更符合多数人认可的道德观。因此和真实历史相比,大大淡化了他对建文旧臣与家眷的残酷杀戮和迫害。

比如平安、盛庸两位建文帝军队的名将,在剧中成了朱棣“老兄弟”,固然十分违和,但历史上朱棣残酷打击和迫害的,是反抗他到底的文官。平安和盛庸两位名将,都是直接投降了,接受了朱棣的官职,他们并没有如方孝孺那么高的节操。

虽然此二人事后害怕被秋后算账,在朱棣有意无意地暗示下,于永乐年间相继自尽了。家族亲属都得以保全,并没有被迫害的记录。朱棣还让平安的儿子继承了其“指挥使”的世职。

因此,平安和盛庸在剧中活到永乐末年,甚至依旧是握有军权的名将,因为惧怕上“《贰臣传》”反对给建文旧臣平反,反倒体现了剧中朱棣远比史实更豁达的心胸与用人了。

又比如被诟病颇多的“朱棣北征战败”剧情。
历史上已经死去多年的瓦剌大汗马哈木,发动秽土转生,死而复生,犹如铁木真再世,联合瓦剌、鞑靼、兀良哈各部,合围击败朱棣,笔者看了同样十分无语。

然而,等过了几集再看,原来把马哈木吹嘘得如此雄才大略,就是为了给第一男主角、明宣宗朱瞻基当垫脚石的……
两军各8000骑兵约战,朱瞻基标枪技能点满,杨过附体飞矛射死马哈木,收降蒙古各部,
马哈木之孙也先,只剩下12个部众、13副盔甲落荒而逃……
朱瞻基战前演讲,战后祭天,建立了强爷胜祖的伟绩丰功……
何等魔改的大明朝……

只不过这么一来,之后女主角孙太后执政的十年时间,瓦剌重新恢复成拥兵数万的草原霸主,又不知道算是黑谁了,一笑。

而剧中对明初嫔妃殉葬制的描述,是太子妃张氏口中的「后宫无所出者殉」,同样大大减轻了其残酷程度。 如果按真实历史的规矩来,朝鲜进贡的“安贵妃”和“朴妃”姊妹,无论如何折腾,是否生下子嗣,都注定难逃殉葬噩运。

所以,为了剧情需要,才要在剧中将殉葬制改成了「后宫无所出者殉」,让“安贵妃”有一个努力折腾的动机。

而其后的“明军劫掠草原”剧情,本身并不算是“刻意丑化明朝”:

大明朝立国两百多年,不止是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文忠等将领多次北征,不止是朱棣五次北征漠北草原,其后同样一次次北征塞外,犁庭扫穴,斩获无数,哪怕一直到明末崇祯时期都未曾息兵,明军照旧是一路追着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打,难道竟是因为大明朝很爱好和平?

何必耻于言及我们先祖的武德充沛,涤荡八荒?难道真以为汉征匈奴、唐灭突厥、明扫北元都是“不可衅自我开”的防御战争?

《大明风华》的处理不当,就在于不该把这段剧情加在土木堡之变前,确实是严重的瑕疵,令观众十分违和和不适,被骂也是活该。

其实,对一部历史剧,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创作,作为观众,我们当然可以指出、可以抨击,可以批判。然而, 比起无论做出何等巨大功绩,本质上都是【残民虐民,以为一家一姓之私】的封建帝王,那些民族魂魄之所系的伟大民族英雄,才是绝不容抹黑和贬低的:比如岳飞、比如于谦。

所以,对这部《大明风华》 ,浓墨重彩描述“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这段史实,如实写了明英宗朱祁镇在军政上极其昏聩的一面,写了朱祁镇和瓦剌酋长誓结兄弟,同约富贵的一面,写了明代宗朱祁钰临危受命,身先士卒的一面,

另一方面,依旧将登基后的朱祁钰黑成“因为皇位而发疯,毫无骨肉亲情”,害死朱祁镇子虚乌有的“心爱瓦剌女人”,还让朱祁镇复辟后,突然念及悬崖勒马,不忍心杀死朱祁钰,听孙太后之言,放过了众多景泰大臣……

而真实历史中,本已奄奄一息的朱祁钰,多半就是被朱祁镇派宦官活活勒死,并毁其皇陵,杀其嫔妃,加以“戾王”恶谥。

剧中的于谦从初次登场起,就一直戏份颇重,光彩照人,虽然不可避免在一些剧情上做了“太后披挂上战场”的玛丽苏女主角的陪衬,但主要功绩没被抢,人格高尚伟岸,更令女主角发自内心地崇敬,不惜以死和皇帝儿子决裂,这样的处理还是可以接受的。

大结局借女主之口痛斥封建帝制刘汉李唐赵宋朱明皆是一家一姓之天下,宁舍太后尊荣,以死抗议于谦被害,(“返老还童”回到年轻妆容,和徐滨出海,明显只是女主弥留前的想象),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结论:《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虽然有不少一目了然的历史细节错误,很多重要人物的处理也值得商榷,但立意就比那些以封建帝王为偶像,嚷嚷着要举报的朝代粉、帝王粉更高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