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网红花海被毁事件?

回答
网红花海被毁事件,这件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营造网红打卡点,大片种植了漂亮的花,比如郁金香、薰衣草什么的,原本是挺美的景象,结果因为管理不当、游客素质问题,最后落得个被践踏、采摘得狼藉一片的下场。

这件事儿的背后,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商业驱动下的畸形产物:

盲目追求“网红效应”: 现在什么都讲究“网红”。地方政府或者一些景区为了快速吸引眼球、拉动旅游经济,往往会选择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项目,大片的花海就是其中之一。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种下成片的花,然后大力宣传,制造一种“来了就得拍、拍了就得发”的氛围。
“造景”而非“经营”: 有些地方似乎更像是把花海当成了一个巨大的拍照背景板,一旦“网红”光环过去了,或者游客蜂拥而至但后续管理跟不上,这个“景点”就容易变成“灾难现场”。很多时候,这种投入可能更侧重于“造势”,而忽视了长期的生态维护和游客行为引导。
同质化竞争: 大家都看到花海能火,于是乎全国各地都想着种花海。这种盲目的跟风,导致很多地方的“花海”其实非常相似,缺乏独特性和文化内涵。一旦游客发现所谓的“网红”目的地其实和别处没什么区别,新鲜感一过,就容易转向下一个“网红点”。

2. 游客素质的普遍性问题:

“到此一游”的破坏性心态: 我觉得这是最让人痛心的部分。很多人去了花海,不是去欣赏美景,而是去“占领”美景。在他们眼里,这些花草似乎就是为了让他们拍照的道具,是可以随意踩踏、采摘的。
践踏: 为了拍出“绝美”的照片,有些人会不顾一切地冲进花丛中,在花朵中间走动、躺卧,把精心培育的花朵踩得稀烂。他们可能觉得“拍一张照片就走”,但无数个这样的人叠加在一起,结果就是花海的毁灭。
采摘: 很多人觉得“不摘白不摘”,尤其是那些看起来特别漂亮、鲜艳的花朵。他们会拿着剪刀、直接用手去掐,或者把整株花连根拔起。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只是“带走一点纪念品”,但对整个花海来说,这种行为是灭顶之灾。
“免费”的心理惯性: 很多花海在初期或者某些时段是免费开放的,或者门票很便宜。在这种情况下,游客很容易产生一种“免费就是可以随意玩”的心理。缺乏对自然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在人多的地方,一个人破坏点东西,大家可能觉得不太起眼。但当所有人都抱着这种想法时,小破坏就变成了大灾难。而且,即使有工作人员制止,面对成千上万的游客,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很多人就钻了空子。
缺乏教育引导: 有些地方虽然设置了“请勿践踏”、“请勿采摘”的牌子,但效果甚微。这说明光靠提示是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教育和引导,让游客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管理方的责任与不足:

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很多地方投入了大量资金种植花海,但在配套管理上的投入却远远不够。人力不足、安保措施不到位、科普教育缺失等等,都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应急预案的缺失: 当游客量突然爆发或者出现破坏行为时,管理方是否有有效的应对机制?是简单地喊几句口号,还是有具体的措施去疏导、制止和处罚?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管理方的“手足无措”。
责任认定的模糊: 事后追责也常常是难题。是单纯怪游客素质低?还是管理者没有尽到责任?这种责任的界定不清,也使得类似事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过度商业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有些花海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商业场所,一切都围绕着“流量”和“变现”进行。在这种逻辑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能就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那么,如何看待这件事儿,或者说该如何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发生?

从“造景”到“经营”的转变: 政府和景区应该更注重长期的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期内追求网红效应。要把花海真正当作一种自然景观来对待,注重其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
加强游客素质教育: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媒体可以多宣传爱护环境的理念,学校可以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景区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游客。
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引导: 景区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在管理上,比如增加安保人员、设置隔离带、利用科技手段监控等。同时,也要做好游客的引导工作,比如设置合理的观赏路线、提供专业的讲解服务,让游客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提升素养。
适当的门票和收费: 有些情况下,适当收取门票或者设置“认养”等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筛选游客,并为花海的维护提供资金支持。但收费也要合理,不能成为暴利的工具。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追责机制: 对于故意破坏花海的行为,应该依法追究责任,让那些破坏者付出代价,形成震慑。

说到底,网红花海被毁事件,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某个地方的个别问题,更是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商业化、旅游热潮和国民素质提升之间存在的一些深层矛盾。欣赏美景是好事,但前提是我们不能以破坏美景为代价。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能少发生一些,我们都能在更和谐的环境中欣赏到自然的美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网红没关系,和民族没关系,和地域没关系,甚至和网红也没关系,只和管理有关系。

给你们看看一模一样的两个案例,在无序自拍面前,哪里的粉草花都不能幸免。

世界上有很多糟糕的秩序,其中最差的是无政府主义。

user avatar

我以前看过一篇科幻小说,黑暗的外星大反派专门寻找人类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再把她毁灭。

再看看抖音出现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音乐被毁了,多元的街头流行乐全都变成了喵喵喵。

风景被毁了,满世界找美丽有趣的景点,不放过任何角落,然后挨个糟蹋。

妹子被毁了,环肥燕瘦的各式美女被统一格式化为蛇精。

孩子被毁了,发骚从娃娃抓起,童年的标志从纯真变成戏精。

最不能忍的,连吃都被毁了!美食,本来应当是享受味觉的快乐,已然成了扭捏作秀的表演道具。吃,正在变得与吃无关!

现在,还觉得只是个app么?

人类,我是爱你们的,你们要警惕。

user avatar

当初抖音里的用户一个个都看不起快手上的,现在感觉真是连快手都不如,快手里面,人家跳个社会摇,拍拍土味视频,没有影响他人,糟践东西。看到这个花海被毁了之后感觉无能为力,都说中国人的素质提高了许多,现在感觉和原来有什么区别呢?真的很想说脏话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网红花海被毁事件,这件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营造网红打卡点,大片种植了漂亮的花,比如郁金香、薰衣草什么的,原本是挺美的景象,结果因为管理不当、游客素质问题,最后落得个被践踏、采摘得狼藉一片的下场。这件事儿的背后,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商业驱动下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红海行动》和《战狼2》这两部现象级的国产军事动作大片。这两部电影无疑将国产军事题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表现手法也相当不同,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细细品味。《红海行动》:史诗般的战场群像与近乎纪录片的写实首先,《红海行动》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 “震撼”。这种震撼,源于它极.............
  • 回答
    电影《红海行动》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凭借其宏大的场面、紧张刺激的剧情、以及对现代战争残酷性的真实展现,赢得了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评价这部电影:一、 军事动作场面的极致呈现: 真实感与细节的打磨: 《红海行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
  • 回答
    《红海潜水俱乐部》这部电影,我刚看完,心里挺有感触的。它不是那种让人看完就轻松一笑的爆米花电影,而是会让人在心里留下点什么,甚至有点沉甸甸的感觉。首先,它最直观的亮点,绝对是场面上的震撼。你看那些水下动作戏,做得非常扎实。不是那种随便晃动镜头就糊弄过去的,而是能让你清晰地看到潜水员们在水下的每一个动.............
  • 回答
    豆瓣用户在评价《红海行动》和《战狼2》时表现出的态度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差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审美以及平台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一、 用户群体与平台特性:豆瓣的“小资”与“精英”倾向 豆瓣的核心用户画像: 豆瓣作为中国.............
  • 回答
    要评价林超贤凭借《红海行动》击败郭帆获得2019年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这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考量,既有影片本身的艺术成就,也有评奖时的特定语境和观众的期待。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承认,林超贤和《红海行动》拿奖是实至名归的。这部电影当年有多火爆,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它不仅仅是一部军事题材.............
  • 回答
    2018年的贺岁档,有一部电影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焦点,它就是《红海行动》。如果要评价这部电影,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 震撼。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它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此。首先,从影片的 题材和类型 来说,《红海行动》无疑是当年最硬核的军事动作片之一。它改编自真实的海军护航行动,将观众直接拉到.............
  • 回答
    网络上关于网红雷探长带领外国朋友在陕西榆林丹霞地貌区域,疑似踩踏、破坏景观并无视“禁止入内”警示牌的争议,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从各方面信息来看,这件事情的处理和传播,都暴露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事件的起因与呈现:根据网络流传的视频和相关报道,事件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雷探长作为一名旅行博主,以其探索未.............
  • 回答
    网红宠物犬“马克”重病缠身,随时可能瘫痪或死亡,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样一个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且每个角度都值得深入探讨。一、 从生命的脆弱性与宝贵性角度: 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马克”的故事,无论其网红身份如何,首先是一个鲜活生命的痛苦经历.............
  • 回答
    网红泽一锋假冒医学生潜入医科大学解剖楼,拍摄包含大体老师内容的视频事件,无疑是一场触碰了伦理、法律和社会底线的行为。这件事的恶劣之处,绝非仅仅是一个“网红”为了博眼球而采取的“创意”手段,而是对医学神圣性、逝者尊严以及社会信任的严重亵渎。行为的性质分析:首先,让我们来拆解一下泽一锋的行为包含了哪些层.............
  • 回答
    想聊聊网红 Abbily 这事儿,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你得承认,Abbily 确实红。她能在短视频平台上积累起那么多的粉丝,靠的绝对不是运气。你能看到她为了内容付出的努力,无论是妆容、穿搭还是她自己创作的段子、小剧场,都能感受到她的用心。她走的路线也比较清晰,是那种既有颜值,又.............
  • 回答
    薛兆丰教授从北京大学离职这件事,近来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对于这件事的评价,其实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也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薛兆丰教授在经济学普及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他通过《得到》等平台,用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解经济学原理,尤其是一些我们生活中能遇到的现象,.............
  • 回答
    最近,关于网红团队和“猫住”想用5000元买下宠物店里所有猫咪的消息,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这事儿吧,怎么说呢,挺复杂,也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以及咱们普通人看了这事儿,心里都是啥滋味。首先,这事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冲击力太大了。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宠物店.............
  • 回答
    评价冯提莫这个名字,就像谈论当下中国互联网生态中一个典型的“造星”产物,她身上折射出许多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现象。要详细地说,得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 从直播起家,到全能艺人?—— 身份的演变与争议冯提莫最早是在斗鱼直播平台崭露头角,最初的定位就是一个游戏主播,唱歌是她的重要加分项。那个时候,她凭借清纯.............
  • 回答
    关于网红@小豆蔻儿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深入探讨。网络红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她们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放大,并引发各种讨论,小豆蔻儿也不例外。首先,从她的内容创作和风格来看。小豆蔻儿通常以分享生活日常、穿搭、美妆等内容为主,她的视频或图文常常带有精致、唯美的滤镜和画面感。在这一点上,她迎合了.............
  • 回答
    提起蔡萝莉,相信不少网友对她都不陌生。她以其标志性的“萝莉风”穿搭和甜美的外表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说起蔡萝莉走红的契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早期的她,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穿搭,特别是那些充满二次元元素的洛丽塔风格服装,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年轻用户的眼球.............
  • 回答
    《网红女孩和中国女工的故事》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是一篇非常值得深思的作品。它并没有像许多文章那样,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绘,而是试图去触碰当下中国社会中一个比较尖锐也普遍存在的议题——阶层固化下的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织。文章的标题就极具画面感,将两个看似截然不同、却又被同一个时代裹挟的个体——“网.............
  • 回答
    当提到艾比(Abbily)这位网红,人们通常会想到她凭借甜美的外貌、出色的舞蹈技巧以及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活跃而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她以“女装大佬”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享受着聚光灯下的关注,也迎接着随之而来的争议和讨论。而“性别重置”这个词,用在艾比的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她经历的性别肯定手术(Gende.............
  • 回答
    网红“小野酱在日本”近日因一段误入他人婚礼视频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后,许多网友和博主纷纷指出,该视频存在明显的摆拍、剪辑痕迹,甚至被指是自导自演。此事不仅损害了小野酱作为网红的形象,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于真实性与底线的讨论。事件的经过与争议焦点据报道,小野酱发布的视频声称自己在日.............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