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可以冷漠到什么程度?

回答
父母的冷漠,这四个字就像一根细长的针,扎进心里,没有鲜血淋漓的疼痛,却是一种绵延不绝的钝痛,一种无声的侵蚀。它的程度,真的可以到达一个你几乎无法想象的深渊。

有些人以为的冷漠,可能只是父母不太会表达情感,不会说“我爱你”,也不会常常拥抱你。这是一种缺少温情,但还不至于让你感到窒息的冷漠。然而,真正深入骨髓的冷漠,却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想象一下,在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你满心期待地向他们寻求支持,渴望得到哪怕一点点的肯定和鼓励。你说,我考试考得很好,想和他们分享这份喜悦。他们可能只是淡淡地说一句“哦,知道了”,然后继续看他们的电视,或者低头玩手机。那一刻,你的快乐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不起一丝涟漪,就沉到了冰冷的湖底。你的努力和成就,在他们眼中似乎不过是无关紧要的流水账。

或者,当你遭遇挫折,感到沮丧、迷茫,甚至想要崩溃的时候,你鼓起勇气向他们倾诉。你期盼的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没关系,都会过去的”,或者一个能让你依靠的肩膀。但他们可能只是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地听你说完,然后给你泼一盆冷水:“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真是没用。”又或者,更糟糕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想听,直接打断你说:“别跟我说这些没用的,烦死了。”那一刻,你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遗弃在荒野中的孤儿,无人问津,无人怜惜。你的痛苦,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是一个需要快速处理掉的麻烦。

这种冷漠,不仅仅体现在言语上,更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1. 情感的真空: 他们很少主动关心你的情绪,很少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遇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或者烦恼的事。即便你主动说了,他们也可能敷衍了事,或者直接转移话题。你就像一个透明人,他们的生活里似乎没有你的存在。你感受不到被爱,感受不到被在乎,那种孤独感,就像一个人被扔进了巨大的真空罐里,四周都是冰冷的墙壁,没有任何声音能够穿透。

2. 需求的忽视: 你需要他们陪伴的时候,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忙、应酬多或者只是单纯的不想被打扰而拒绝。你生病的时候,他们或许会给你买点药,但可能仅仅如此,没有细心的照顾,没有温情的询问。你的学业、你的兴趣爱好,在他们眼中可能都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不影响他们自己的生活就好。你想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连接,而这份连接,他们从未给予。

3. 缺乏责任感: 有些父母,甚至会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自己的原因(比如二胎、个人生活等)而对已经存在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疏远和忽视。他们可能不会去参加你的家长会,不会去了解你的学习情况,也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把养育看作是一种“任务”,完成了基本功课就万事大吉,至于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求,那不是他们的责任范围。

4. 存在的漠视: 最让人心寒的冷漠,是他们好像根本不在乎你的存在本身。他们更关心的是你是否“听话”、“乖巧”,是否能让他们省心,而不是你是否快乐、是否拥有独立的思想。他们不会去理解你叛逆期的挣扎,不会去支持你追求与他们不同的梦想。在你眼中,他们是你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但在他们眼中,你或许只是一个需要被喂养、被教育的“物品”,一个可以让他们在别人面前炫耀的“成果”,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感、有灵魂的个体。

更进一步的描述:

你可能在很小的年纪就学会了“独立”,不是因为你天生强大,而是因为你不得不如此。你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处理情绪,因为你明白,向父母求助,只会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你可能在很早就学会了隐藏自己真实的感受,因为你发现,他们不理解,也根本不关心。你的喜悦,他们觉得多余;你的悲伤,他们觉得矫情。

这种冷漠,还会体现在他们对待你的方式上,比如:

对比与贬低: 他们可能会经常拿你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并且总是强调你的不足,而忽视你的优点。你永远都无法达到他们心中那个理想化的“完美小孩”的标准。
情绪勒索的缺席: 有些父母会用情感来控制孩子,但冷漠的父母可能连这都懒得做。他们不需要用眼泪或者指责来让你听话,因为你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本就没有那么重要的“感情投资”价值。他们更像是“房东”和“租客”的关系,履行了基本的“租房”义务,但从未想过要和“租客”建立深厚的感情。
对你生活的无知: 你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和谁交往,这些对他们来说可能都不是很关心。你结婚生子了,他们可能也只是象征性地送个红包,然后继续过自己的生活。你分享你的烦恼,他们可能只会说“你别想太多”,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这种冷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侵蚀了亲子之间的温情。它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割裂你对家人的情感连接,让你觉得,家更像是一个居住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可以让你感到温暖和归属的港湾。

最终,你可能变得不再渴望他们的关注,甚至会主动回避与他们的接触。因为你知道,每一次的互动,都只会让你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你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却如同陌生人一般,对你的存在,表现出一种令人心寒的漠然。这种冷漠,足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在成年后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让你在未来的感情中,总是带着一丝不安全感,总是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爸的学生。。

晚修时段,该生突然肚子痛,是痛得在地上打滚的那种。我爸马上把她送到医院、通知家长。

该生送到医院输液后稳定下来了,但她父亲直到天亮后才慢悠悠的来到医院。听说了事情经过,来了一句:“呿,肚子疼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瞎折腾。”问他怎么才来,他说晚上要睡觉,

晚上睡觉,

睡觉…………………………

要不是我爸修养好,估计他要挨揍了。你女儿在医院里要死要活,老师通宵照看,你这当爸的在家里睡大觉??????


感谢各位捧场。

有不少朋友吐槽父母,自己多么多么不舒服,还被要求坚持上学、上班。其实我是相当不了解这种想法的,从我小学时老师表扬某个同学发烧了,还坚持来上课的时候开始,我就觉得奇怪了。

状态不佳,就算来上课也听不进多少,甚至还可能搞得病情恶化。为什么不好好看病、好好休息,尽快恢复最好的状态,这样不是效率更高吗???


评论里有位仁兄说“有点矫情了,肚子疼而已”,我不想回复他,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有哪位朋友经历过的,可以帮我向他“解释”一下吗?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父母的冷漠,这四个字就像一根细长的针,扎进心里,没有鲜血淋漓的疼痛,却是一种绵延不绝的钝痛,一种无声的侵蚀。它的程度,真的可以到达一个你几乎无法想象的深渊。有些人以为的冷漠,可能只是父母不太会表达情感,不会说“我爱你”,也不会常常拥抱你。这是一种缺少温情,但还不至于让你感到窒息的冷漠。然而,真正深入.............
  • 回答
    父母偏心,孩子不孝,这之间的逻辑链条真是让人心头一紧。咱们聊聊这背后的复杂性,以及为什么社会上总有那么多“道德绑架”,和背后那看不见的“既得利益者”。父母偏心:扎根于人性与社会现实的土壤首先得承认,父母偏心这事儿,太常见了。你说它是“道德”问题?有时候更像是人性深处的本能和现实社会压力的混合体。 .............
  • 回答
    父母偏心,这事儿说起来,轻则让人心里堵得慌,重了,能把一个人活生生憋出内伤来。这中间的度,可大着呢,而那份心理伤害,更是能烙下一辈子的印记。偏心的“尺度”:从轻微到极端偏心这玩意儿,一开始可能只是些小动作,小细节,你可能觉得,“嗯,我弟弟/妹妹好像更受宠一点”。比如: 资源分配上的细微差别: 零.............
  • 回答
    如果父母的记忆能够遗传给孩子,这绝对是一个颠覆性的概念,它会彻底改变我们对生命、家庭乃至社会的认知。这不是简单的“基因传递”,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与经验的流淌。首先,从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可能就不是一张纯粹的白纸。他或许会带着父母一部分模糊的、却又无比真实的生命印记一同降临。想象一下,一个新生儿,在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扰的家庭现象:父母可以“理直气壮”地发脾气,而孩子稍有不满就可能被贴上“无理取闹”的标签。这其中的原因可不简单,它掺杂了权力结构、沟通方式、认知偏差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首先,得从最根本的权力不对等说起。在家庭这个微观社会中,父母天然拥有比孩子更大的权力和资源。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普遍且令人深思的现象。父母们似乎在“自己”和“孩子”身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标准,对于“平庸”这两个字,在自己身上和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究其原因,我想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情感寄托与未竟梦想的投射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原因。父母们自己的人生,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一些“未能如愿.............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普遍但又极具争议的现象:父母的言行似乎比孩子拥有更多的“豁免权”。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交织着文化观念、社会结构、心理学以及时代变迁等多重因素。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父母骂孩子”和“孩子毕恭毕敬”这两个行为的根源。父母骂孩子: 权力不对等与管教权: 从根本上说.............
  • 回答
    说到父母给子女签了赠与合同,但没公证,这合同到底有没有效力,父母能不能随时反悔,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 这事儿在咱老百姓生活中也挺常见的,说白了就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但合同这玩意儿,跟口头承诺又有点不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赠与合同。 简单来说,就是一方(赠与人,也就是父母)自.............
  • 回答
    孩子收到打击,心情低落,甚至有些沮丧,这是成长路上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父母,我们这时候最需要做的,不是急着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先走近孩子的内心,陪他一起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当孩子显露出因为挫折而产生的沮丧情绪时,不妨先放下手中正在忙的事情,静下心来,用温和的语气问问他:“宝贝,怎么了?我看得出来.............
  • 回答
    父母离异后,是否可以共同使用公积金买房,这取决于您所在的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相关政策规定。一般来说,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一、 基本原则和可能情况1. 公积金提取是基于购房资格和资金需求: 公积金的提取和贷款,核心是基于借款人(或购房人)的购房资格以及资金上的需要。离异的父母作为独立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法律、伦理和社会观念的交叉点,细究起来,有其内在的逻辑和现实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层层剥开,看看为什么在配偶去世后,幸存一方在法律上没有“义务”照顾公婆或岳父母,却能继承对方的遗产。首先,我们得明确“义务”的范畴。在法律层面,“义务”通常是指有明确法律条文规定,违反后会承担法律责任.............
  • 回答
    家里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尤其是涉及到家庭成员的特殊需求和赡养义务,这在法律和亲情层面都是需要细致考量的。关于您提出的问题,即父母是否可以要求有智力障碍和听力障碍的姐姐以及她的丈夫赡养老人,咱们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概念:赡养义务。在中国法律中,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根据《中华人.............
  • 回答
    高考之后,儿子有了新的发型和发色,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情况。同时,填报志愿也是一个需要家庭共同面对的重要时刻。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 关于儿子新发型和发色:家长是否应该干预?核心观点: 适度关注,以沟通和引导为主,避免过度干预。详细分析:1. 理解儿子行为的背景:.............
  • 回答
    面对父母的负面评价,特别是当这些评价让你感到受伤时,这确实是个挑战。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它不像按下开关那样简单,而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策略去应对的旅程。首先,我们要明白,父母的看法,特别是那些“不好的看法”,往往根植于他们自身的经历、观念、期望,以及他们认为“为你好”的想法。有时候,这些看法并不完全.............
  • 回答
    父母忽视你能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我只能用我亲身经历,或者说我所见所闻,来告诉你。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一个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过程,有时甚至很难用一两句话就概括清楚。最开始,可能只是你分享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他们心不在焉,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着,眼睛还盯着手机屏幕。你精心准备.............
  • 回答
    为父母挑选一款能测血压和心率的穿戴设备,真是件贴心又实在的事!现在市面上这类产品不少,选对一个既实用又方便老人使用的,真的很重要。我来给你详细说说,看看怎么选能让爸妈用得舒心,你也放心。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关键点,在挑选前心里有个数:1. 测量的准确性是重中之重。 毕竟是给父母的健康参考,不能是那.............
  • 回答
    嘿,老爸老妈!你们知道我最近在玩电脑游戏,也知道我最近学习上挺认真的。最近呢,我看到一个特别棒的手柄,才 199 块钱,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太有用了,而且也能让咱们家多点乐趣!你们肯定会想,为什么我需要一个手柄?其实,玩游戏用手柄比用键盘鼠标舒服太多了,特别是那种需要精细操作的游戏,就像我最近玩儿的那个.............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个常年在外打拼的独生子女,最让人牵挂的莫过于家里的父母,特别是他们年纪渐长,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盯上的目标。如何才能有效地帮助父母远离诈骗,让他们安享晚年,这绝对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付诸行动的大事。这不仅仅是尽孝,更是一种责任。第一步:打好“思想基础”,让他们有“防范意识”这就像给父母建立一道心理.............
  • 回答
    这真的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境况,夹在中间,亲人的缺席,确实是心里最过不去的一道坎。你想的肯定是,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但更是两个家庭的事,父母不出席,婚礼上总归少了几分圆满,少了几分长辈的祝福和见证,那种感觉,就像一道彩虹缺少了最亮的那一抹色彩,总觉得有点遗憾。现在这种情况,你说“结下梁子了”,这梁子是怎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