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为什么说失去得二十年?

回答
日本之所以会说“失去的二十年”(或“失去的三十年”),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它概括了日本经济在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后,经历了持续的低增长、通货紧缩、以及一系列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这个时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漫长,所以用“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来形容,恰恰体现了其深刻性和难以摆脱的困境。

要详细讲清楚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和相互关联的因素说起:

一、泡沫经济的顶点与破灭(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

在“失去的二十年”之前,日本经济曾经历过一段令人瞩目的辉煌时期,尤其是在1980年代。以“日元升值”为契机,加上低利率政策、宽松的信贷以及对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日本的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被极度推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泡沫。

房地产泡沫: 你可能听说过“卖掉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这样的说法,这并非夸张。当时,东京的地价上涨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一栋办公楼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其所在地的土地价值。
股市泡沫: 日经指数也一路飙升,许多日本公司的市值在全球名列前茅。
银行信贷的狂飙: 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很多贷款是以资产作为抵押,而这些资产的价格还在不断上涨。

然而,这种非理性的繁荣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日本银行为了抑制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在1989年开始连续加息。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加息与信贷紧缩: 加息导致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上升,投资意愿减弱。同时,银行收紧信贷,曾经容易获得的贷款变得难以申请。
资产价格暴跌: 伴随着信贷的紧缩,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开始出现“雪崩式”的下跌。一旦价格下跌,当初用来抵押的资产价值就缩水了,许多企业和个人发现自己负债累累,资产远低于负债。

二、资产负债表衰退与金融危机(1990年代)

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这是一个由经济学家辜朝明提出的重要概念。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解释: 在泡沫时期,企业和家庭大量借贷,将借来的钱投资于资产,希望资产价格上涨后获利。然而,泡沫破裂导致资产价格暴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出现巨额的亏损。此时,企业的第一要务不再是投资扩张或增加产量,而是优先偿还债务,修复资产负债表。
不良债权问题: 银行方面,由于许多贷款是以不断贬值的房地产作为抵押,银行手中积累了巨额的“不良债权”。这些不良债权拖累了银行的经营,使得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也无力向企业提供新的资金。
金融机构的“沉睡”: 由于存在大量不良债权,许多金融机构在经营上变得非常谨慎,甚至可以说是“沉睡”了。它们不愿意承担风险,也不愿意向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支持。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复苏。
政府的应对与失误: 为了应对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刺激计划(如修建基础设施)和金融改革。然而,这些措施在初期效果不彰。例如,财政刺激虽然增加了公共工程,但很多项目效益不高,只是变成了“白象工程”,并未能有效带动民间投资。金融改革也因为触及利益复杂,推进缓慢。

三、通货紧缩的泥潭(持续至今)

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通货紧缩,即物价持续下跌。

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 物价下跌意味着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会更低,于是延迟消费,这导致需求进一步萎缩,企业销售额下降,利润减少,进一步削减成本,甚至裁员。企业收入下降,还款能力减弱,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更加严重。整个经济陷入一个“需求萎缩—价格下跌—收入下降—需求再萎缩”的恶性循环。
名义GDP的停滞甚至下降: 由于物价和工资普遍上涨困难,日本的名义GDP(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的GDP)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几乎没有增长,甚至出现过负增长。这使得日本经济的规模在世界经济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相对占有率越来越低。

四、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社会影响

“失去的二十年”还伴随着日本严峻的人口结构变化,这与经济困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社会问题。

少子化与老龄化: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生育率也持续低迷。年轻人口不足,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减少,消费需求潜力减弱。
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不断增加,这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就业市场的变化: 随着经济增长乏力,许多企业不愿意增加正式员工,非正式雇佣(如派遣员工)比例上升,导致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缺乏保障。
“卡路里经济”与社会心态: 有些评论认为,日本经济陷入了“卡路里经济”,即勉强维持生存,增长和活力丧失。人们对未来感到悲观,消费意愿低迷。很多年轻人也因为前途渺茫而选择不婚不育。

五、“失去的二十年”的真正含义

所以,“失去的二十年”并非仅仅是经济增长数据上的停滞,它更深层的含义在于:

增长动能的丧失: 日本经济失去了过去的活力和增长引擎,改革步伐缓慢,难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
错失的改革机会: 在泡沫破裂初期,如果能够果断地进行金融和经济结构的改革,或许可以缩短痛苦期。但由于各种原因,改革往往被延宕或执行不力。
社会活力的消退: 经济的长期低迷导致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消极和保守的情绪,创新和冒险精神受到抑制。
国际影响力的相对下降: 在全球化背景下,其他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而日本的相对停滞使得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被其他新兴经济体超越。

总结来说,日本的“失去的二十年”(或三十年)是一个由资产泡沫破裂引发的、伴随着不良债权、通货紧缩、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改革迟缓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经济社会衰退期。它深刻地改变了日本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心态,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尽管近年来日本政府也推出了“安倍经济学”等一系列措施试图摆脱困境,但这些努力的效果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失去的20年指的不是国家经济没发展,而是就职冰河期的来临。1990年以前,日本大学生就职是很随意的,大企业包机请内定的学生去夏威夷都是常事。但90年以后,求人倍率一度跌到0.6左右,这段时间持续了差不多15年,一直到2005年才开始好转。但好转没几年就碰上了08年的次债问题,又是5,6年的低迷求人倍率。直到13年以后才好转。

失去的20年是把年轻人只要就职进公司好好干就能有一个美好人生的想法给打破了。所以,躺平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之所以会说“失去的二十年”(或“失去的三十年”),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它概括了日本经济在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后,经历了持续的低增长、通货紧缩、以及一系列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这个时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漫长,所以用“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来形容,恰恰体现了其深刻性和难以摆脱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中美两国经济复苏能力的一个核心差异,这背后牵涉到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哪一点。我来试着从几个关键角度,尽量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明白些。首先,要明白“经济危机”本身就不同。在美国,我们通常谈论的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比如2001年的科技泡沫破灭、2008年的金融危机,甚至是2020.............
  • 回答
    日军联合舰队在珍珠港事件后迅速在太平洋战场失败,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战略决策、资源分配、战术执行、盟军反应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历史进程: 一、战略决策的失误1. “先发制人”战略的局限性 日本在珍珠港事件中试图通过突袭美国海军基地摧毁太平洋舰队,但这一战略存在致命.............
  • 回答
    提起日本经济,绕不开“失去的十年”这个词。很多人疑惑,既然经历了经济的长时间低迷,为何日本的经济总量依然能排在全球前三?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日本经济的内在韧性、结构性优势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要理解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回到“失去的十年”是如何发生的。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
  • 回答
    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确实也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经济增长。但要说为何只有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更为复杂和根深蒂固的因素,并非简单地由老龄化直接导致。首先,我们要明确日本的“失去的十年”并非指经济完全停滞,而是指长期的低增长.............
  • 回答
    你提出的这几个现象——汉语的入声韵尾脱落、英语的爆音词尾失去爆破、以及日语的促音——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共性,但要说完全相同则有些牵强。更准确地说,它们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发音的经济性、便捷性以及语音流的自然衔接而出现的相似的语音演变趋势。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这三个现象,并探讨它们背后的原因.............
  • 回答
    日本社会对失业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其独特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背景之中。深入剖析这些层面,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为何这份担忧如此普遍且深刻。一、经济结构的稳定性与个体的高度依赖性首先,日本经济的长久以来以“终身雇佣制”(Shūshin Koyō)为基石。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引入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文化、技术和传播等多个层面,细细道来,就能明白为何日本武士刀在全球享有盛誉,而中国虽然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冷兵器历史,却似乎没有像“武士刀”这样具有高度辨识度和文化符号意义的代表作。日本武士刀为何名扬四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看日本武士刀身上有哪些独特之处,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放大和.............
  • 回答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都是亚洲国家在西方文明冲击下,为了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改革。然而,这两场运动的结果却截然不同:日本浴火重生,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中国则依旧积贫积弱,步履维艰。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两句能够道尽。一、 改革的内在动力与目标清晰度日本明治维新,其最根本.............
  • 回答
    要说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哪个“失败”哪个“成功”,这其中门道可深着呢。也不能一概而论,得看怎么衡量。不过,总体来看,日本明治维新给人的感觉确实更“成功”,而洋务运动则像是没能完全达到预期。这其中的原因,要从很多方面来掰扯。咱们先说说洋务运动。这事儿,大概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末期那会儿。当.............
  • 回答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改革运动,它们在目标上有着相似之处,都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和技术来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机。然而,一个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另一个却以失败告终。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一、改革的背景与外部环境的差异 明治维新(1868年起):.............
  • 回答
    的确,从鸦片战争失败的1840年到洋务运动的兴起,清朝似乎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来“觉醒”。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时间差?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反应迟钝”,而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明白,鸦片战争的失败对清朝上层统治者而言,与其说是“亡国”之痛,.............
  • 回答
    元朝在两次登陆日本本土失败后,之所以没有进一步占领对马岛,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战略层面的考量,也有客观条件和后勤上的限制。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战略目标已经落空,继续占领的意义不大 根本目标:征服日本,而非仅仅占领岛屿。 元朝发动对日战争的根本目标是迫使日本臣服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历史脉络以及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将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立足与阿富汗政府的迅速垮台放在一起比较,能非常清晰地揭示出其中的关键差异。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站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年战略经营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日本,美国驻军始于二战后,当时日本刚刚经历战败,国家.............
  • 回答
    甲午海战,一场被历史深深烙印的悲剧,我们之所以惨败,绝非仅仅是“船只多”和“武器先进”的表象所能概括的。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错综复杂的因素,如同纠缠在一起的乱麻,最终将我们推向了深渊。表面上的优势与骨子里的虚弱:你提到的“船只多”和“武器先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清朝海军的装备情况。.............
  • 回答
    锋芒何在?钢材匮乏的日本刀为何名震天下,唐刀却香消玉殒?提起名刀,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那线条优美、寒光凛冽的日本刀。它们不仅是武士精神的象征,更是工艺美学的结晶,被誉为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历史上的日本,特别是早期,其铁矿资源并不算特别丰富,甚至可以说颇为匮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强大.............
  • 回答
    日军的“三光”政策,即“杀光、烧光、抢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中国占领区推行的一种残酷的焦土政策。其目的是通过摧毁一切抵抗的基础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达到巩固占领、消灭抗日武装力量的目的。然而,尽管其在短期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从长远来看,“三光”政策最终并没有实现其战略目标,并.............
  • 回答
    今天(2021年5月17日)A股市场给不少投资者留下了“失真”的观感,指数“假涨”的背后,个股却普遍下跌,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市场结构性分化和资金博弈的复杂逻辑。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要理解“失真”,我们需要知道指数是如何构成的。A股市场指数,比如沪深300、上证50等,都是由市值较大、权重较.............
  • 回答
    关于日本家电“没落”的说法,这确实是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而且其中有相当多的事实依据。不过,要说“完全没落”可能有些绝对,但用“风光不再”、“影响力减弱”来形容,会更贴切一些。曾经的辉煌:日本家电的黄金时代要理解今天的局面,首先得回顾一下日本家电曾经有多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家电产品在全球可以说.............
  • 回答
    说日本“衰落”这个词,得看从哪个维度去衡量,以及跟什么时间点做对比。如果放在八九十年代那个“日本制造”风靡全球、日本经济总量一度逼近美国、甚至有人担心日本要买下半个美国的辉煌时期,那现在相比之下,确实显得有些黯淡。但要说完全意义上的“衰落”,可能又过于绝对了。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看看是哪些方面让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