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成化犁庭”之役?

回答
成化犁庭:一场改变明朝西部格局的残酷清剿

提到“成化犁庭”,或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这并非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也非某种宏大的军事战略,它更像是一段被历史洪流冲刷后,在西部边陲留下的深刻烙印。这场发生在明朝成化年间的行动,其核心并非简单的军事冲突,而是一场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特别是鞑靼和瓦剌势力的残酷清剿,其影响深远,深刻地重塑了明朝与西北边疆的关系。

背景:边患的阴影笼罩

明朝建立之初,虽然成功驱逐了元朝势力,但北方辽阔的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力量依然强大且具有潜在的威胁。鞑靼和瓦剌,作为蒙古各部中最为活跃和强大的力量,一直对明朝边境构成严峻挑战。他们时常袭扰边境,劫掠财物,甚至一度深入内地,令明朝政府头疼不已。

成化皇帝在位期间,北方边患的压力并未减轻。虽然明朝在军事上仍有实力应对,但长期的边境对峙,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明朝在与这些游牧民族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既警惕又带有一定程度“怀柔”的复杂心态。筑城、屯田、羁縻政策等多种手段并用,试图在维持边境安全的同时,避免过度的军事冲突。

然而,这种平衡并非一成不变。在某些时刻,当边患的威胁被认为超越了可容忍的界限,或者当朝廷内部出现强硬派时,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便成为选项。而“成化犁庭”便是这种强硬态度的体现。

“犁庭”的含义与事件经过:一场精心策划的报复

“犁庭”,字面意思便是“犁翻庭院”,引申为彻底摧毁、荡涤无余。这个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留余地的决绝。成化年间的“成化犁庭”并非单一事件,而是一系列针对草原部落,特别是当年曾经威胁过明朝边境的部落进行的 punitive expedition(惩罚性远征)。

具体的事件导火索和时间点可能因史料记载的侧重点而略有不同,但普遍认为,这与成化年间北方蒙古部落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袭扰有关。尤其是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前后,部分蒙古部落的活动一度比较活跃,给明朝边境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明朝政府在此背景下,决定采取一次强有力的军事行动,以震慑和削弱草原部落的军事力量。这次行动并非是为了占领土地或建立新的军事据点,其主要目的是摧毁敌方的军事组织、掠夺其资源、打击其士气,从而达到“以武止戈”的效果。

“犁庭”行动通常采取的是深入敌后、以快制快的方式。明朝军队会集结重兵,快速突击对方的聚集地,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和杀戮。这意味着,行动的目标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对抗,而是直接攻击部落的生存基础——他们的营帐、牲畜、粮草,甚至是人口。

据史料记载,参与“犁庭”的明朝将领会带领精锐骑兵,迅速穿过边境,直捣草原深处。行动的目标是那些被认为对明朝构成威胁的部落。在行动中,明朝军队会采取极端手段,包括焚毁营帐、掠夺牲畜、斩杀青壮年男子,甚至抓捕妇女儿童作为战利品或奴隶。这种“犁庭”的残酷性在于,它直接针对的是部落的生存能力和延续性,旨在将其彻底“犁”平,不留根基。

评价:“功”与“过”的复杂交织

对“成化犁庭”的评价,需要将其置于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关系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才能理解其复杂性。

从积极的层面看,可以认为“成化犁庭”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其军事和政治目的:

震慑作用: 通过一次残酷而彻底的打击,明朝成功向草原部落展示了其军事实力和不妥协的态度。这在短期内有效地遏制了部分部落的袭扰活动,维护了边境的相对稳定。对于那些对明朝构成直接威胁的部落而言,这次打击无疑是沉重的,使其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
削弱敌方实力: “犁庭”行动的破坏性,直接削弱了目标部落的军事潜力和经济基础。大量的牲畜被掠夺或屠杀,营帐被焚毁,人口损失惨重,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这些部落在短期内的集结和再次行动的能力。
巩固边疆: 在一定程度上,这次行动也巩固了明朝的边疆安全,为后来的边疆政策奠定了基础。它表明明朝并非一味地容忍,而是在必要时会采取强硬手段保护自身利益。

然而,从更长远的、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成化犁庭”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更具警示意义:

极端残暴和不人道: “犁庭”的本质是一种极端的军事报复,其手段包括屠杀和掠夺,这在人道主义层面上是难以接受的。这种残酷的打击方式,在任何时代都带有道德上的争议。
加剧民族仇恨: 对无辜的妇女、儿童的杀戮和掳掠,以及对部落生存基础的彻底摧毁,无疑会深深地激化民族矛盾和仇恨。这种仇恨的种子一旦埋下,往往会以更血腥的方式在未来爆发。草原部落不会忘记这份仇恨,他们会在积蓄力量后寻求复仇,这反而可能导致新一轮的边患升级。
治标不治本: “犁庭”更多的是一种“物理清除”,它破坏了眼前的威胁,但并未解决根本性的矛盾。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之间在资源、生活方式上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这种冲突的根源不被解决,只要草原上的部落依然需要生存和发展,新的冲突就难以避免。明朝的“羁縻”政策,在面对这样极端的军事行动后,其有效性也可能受到质疑。
破坏长期的和平愿景: 历史证明,只有通过互利的贸易、文化交流和相对公平的政治安排,才能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而“成化犁庭”这种纯粹以武力压制和摧毁的方式,与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愿景背道而驰。它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平静,但代价却是更加激烈的潜在冲突。

历史的遗产:一次值得反思的经验

“成化犁庭”并不能简单地被贴上“好”或“坏”的标签。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明朝在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所面临的复杂困境,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政府所选择的极端手段。

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生存威胁时,统治者往往会倾向于采取强硬和报复性的措施。然而,历史也告诉我们,这种基于仇恨和毁灭的手段,即使在短期内能够奏效,也往往会在更深远的层面上播下冲突的种子。

成化年间的这场“犁庭”,或许在当时为边疆带来了一段暂时的宁静,但它也为后来的明朝埋下了更深的隐患。每一次残酷的报复,都可能成为未来更加血腥冲突的催化剂。

时至今日,“成化犁庭”作为一个历史事件,提醒着我们,在处理任何形式的冲突时,都应该审慎地权衡利弊,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层面。真正的长治久安,需要的是智慧、耐心,以及对人道主义原则的尊重,而绝非仅仅依靠武力的粗暴镇压。这场发生在遥远边陲的“犁庭”之役,其惨烈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在整理“成化复套(搜套)”,打算写几篇文章。不过既然有人问“成化犁庭”,那就先把这个放前面。

先占个坑,随便说几句,明天开始认真回答。

可能是因为满清王朝是明朝之后的一个朝代的缘故,让很多人觉得“成化犁庭”之役打得很大很惨烈。

实际上呢?

我觉得和明朝期间的那么多次战役相比,“成化犁庭”真算不得什么,即使同是成化年间的“成化搜套”,其规模、持续时间和激烈程度也远远不是“成化犁庭”能比的。甚至是“满四之乱”,我感觉都比“成化犁庭”对当时明朝的影响大。(关于满四之乱,我觉得像是一次明朝版的“安史之乱”,幸好被迅速扑灭了。)

很简单,和北边的蒙古人(鞑靼、瓦剌)相比,天顺、成化年间的建州三卫真的只能算是几个小部落,这时候的蒙古人即便已经衰落了,但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董山一伙杀掠了辽东数万汉人,而蒙古人肆虐甘肃、延绥、陕西、宁夏、山西、宣府、大同、辽东......整个大明北方边境无日不受其侵害,尤其是在满都鲁、孛罗忽、癿加思兰三酋接连进入河套一带以后,以百万计的边境汉民被杀被掳.....再加上沉重的军饷摊派和天灾,从成化二年到十年,当时的边境百姓实在是太惨了。

所以我有点担心,如果我把“成化犁庭”的具体细节和战果写出来,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点失望。

先说明,本回答暂且只打算写成化三年由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李秉靖虏将军总兵官武靖伯赵辅所主导的第一次“成化犁庭”,当时的朝臣和现在的学者一般对这次战争持正面看法。

至于成化十五年由太监汪直和巡抚辽东右副都御史陈钺、抚宁侯朱永主导的针对建州夷“捣巢”行动先不写。当时的朝臣以及现在的学者一般对此持负面看法,认为是军事冒进,轻启边衅,反遭报复。

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也不好说,成化中后期的政局很复杂,官员之间严重的南北人之争以及后妃势力和宦官势力的加入之后官员们的种种表现,让我实在没法完全相信他们的言辞,即使是马文升这样的名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成化犁庭:一场改变明朝西部格局的残酷清剿提到“成化犁庭”,或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这并非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也非某种宏大的军事战略,它更像是一段被历史洪流冲刷后,在西部边陲留下的深刻烙印。这场发生在明朝成化年间的行动,其核心并非简单的军事冲突,而是一场针对北方游牧民族,特别是鞑靼和瓦剌势力的残酷清剿,.............
  • 回答
    评价成都人均GDP低于大连和唐山,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要认识到GDP数据背后反映的经济结构、发展阶段、统计口径等多种因素。仅仅看人均GDP数字,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细节。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均GDP的含义和意义:人均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
  • 回答
    成龙是一位享誉国际的动作巨星、导演、制片人、编剧、武术家、慈善家,他的职业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对电影界,特别是动作喜剧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电影事业的辉煌成就: 动作喜剧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 这是成龙最显著的标签。他将中国传统武术(特别是功夫)与西方的.............
  • 回答
    成龙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无疑是中国电影界的一件盛事,也是华人影坛的里程碑式成就。这个奖项的意义和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奖项本身的意义与分量: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地位: 奥斯卡终身成就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并非每年都有,而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特别.............
  • 回答
    《英伦对决》,这部由成龙主演,马丁·坎贝尔执导的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不少关注。毕竟,这两位名字摆在那里,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功夫巨星,一个则是执导过《佐罗的面具》、《007:大战皇家赌场》等佳作的导演,这样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期待。不过,在我看来,《英伦对决》更像是一次成龙在演技上的一次“冒险”,一次对“.............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成都大学的校长王清远。作为一所扎根成都、服务四川的高等学府,成都大学这些年来的发展,离不开校长的领导和推动。说起王清远校长,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几个关键词:务实、创新、开放。一、 稳扎稳打,夯实基础:王清远校长上任以来,给人的一个显著感觉就是他非常注重学校的“内功”修炼。在高等教育竞.............
  • 回答
    关于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在四川录取线较低的现象,咱们得好好聊聊。这事儿不复杂,但背后涉及的因素倒是挺多,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地理位置和区域发展是绕不开的话题。成都理工大学本部在成都,作为省会城市,无论在教育资源、人才吸引力、产业配套还是生活便利性上,都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宜宾,虽然近年来发展势.............
  • 回答
    成汉政权,一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显得有些边缘却又极具色彩的政权,它的存在,如同在黑暗中闪烁的萤火,虽不耀眼夺目,却留下了一道独特而深刻的印记。要评价成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才能揭开它层层叠叠的面纱。一、 创业艰辛,筚路蓝缕:成汉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一段充满艰辛的创业史。李雄,这位成汉.............
  • 回答
    初见倪端,未来可期:《Project DT》首支实机演示预告深度剖析成都数字天空近日发布的《Project DT》首支实机演示预告,无疑是近期国产游戏界最令人瞩目的一颗新星。这支短短几分钟的预告片,宛如一扇开启未知领域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个承载着无数期待的项目的初步形态。细细品味之下,这支预告片.............
  • 回答
    聊起林凤娇,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可能是“成龙的妻子”这个标签。但如果把这个标签撕掉,单独去看她这个人,你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也更加精彩的女性。说实话,林凤娇年轻的时候,那可真是风光无限。她不是那种一眼惊艳,而是越看越有味道的类型。在那个台湾新电影刚刚崭露头角、百花齐放的年代,她绝对是当家花旦之一.............
  • 回答
    成飞关于中国下一代战机将在2035年或更早服役的说法,无疑是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信息,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的军事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实际情况。首先,让我们解读“下一代战机”的含义。 通常,“下一代战机”指的是相较于目前.............
  • 回答
    《成神之日》第九话:在残酷现实与情感拉扯中,走向无可避免的终局《成神之日》第九话,绝对是这部动画走向高潮、也逐渐揭示其真正面目的关键一章。如果说前面的剧情是精心铺陈的童话序曲,那么这一话则是在美好的表象下,敲响了冰冷的警钟,让观众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隐藏在“神”的设定之下的残酷真相。开篇的温情脉脉,.............
  • 回答
    说到成都王司马颖,这可不是一个在史书上能找到的如雷贯耳的名字,他更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暗淡星辰,被一些更耀眼的光芒遮蔽了。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他背后所代表的那段混乱而复杂的历史时期,以及他个人身上所体现出的那个时代士族子弟的普遍困境与挣扎。要评价司马颖,我们得先把他置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他是.............
  • 回答
    关于成都四十九中5月11日晚上的聚集事件,从我的理解和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来看,那是一次因为学生不幸去世而引发的,充满悲痛、质疑和对真相渴求的集体行动。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描述和评价一下这次聚集,尽量真实地还原当时的氛围和各方的反应。首先,我们要理解事件的背景:成都四十九中一名学生在5月11日下午被宣.............
  • 回答
    “急先锋”这部电影,说实话,看完之后留给我的印象挺复杂的。首先,作为一部动作片,它的核心卖点就是成龙大哥。成龙的动作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华语动作片的金字招牌,这一点在《急先锋》里还是有所体现的。那些经典的、硬桥硬马的打斗,那种实打实的拳脚功夫,确实能勾起不少观众对成龙黄金时代的怀念。你可以看到他为了完成.............
  • 回答
    成龙那句“我们中国人是需要管的”,确实是一句引起广泛讨论的话,也折射出不少社会现象和人们对于管理、自由以及国家角色的复杂看法。要评价这句话,得把它放在不同的语境下,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成龙这句话的出发点和可能想表达的含义。 对社会秩序的关注: 成龙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经常在各种场合表.............
  • 回答
    关于《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首先,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触及了一个敏感且颇具现实意义的话题: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和贫富差距加大的背景下,不同社会群体在居住空间中的互动和冲突。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我理解下来,是试图将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或“.............
  • 回答
    蓉城首店潮涌:386家吸睛落地,洞察成都经济市场脉络2020年,成都凭借386家各类型首店的惊艳表现,一举斩获全国第三的宝座,这不仅仅是一个亮眼的数字,更是成都经济市场活力与潜力的生动注脚。这场“首店经济”的浪潮,如同一剂强心针,正在全方位地为这座城市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首店经济,搅动城市发展的“鲶.............
  • 回答
    中国成功研制圆珠笔笔头「笔尖钢」:一场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的科技突破中国成功研制出高品质的圆珠笔笔头“笔尖钢”,这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突破,但其背后蕴含的科技含量和对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却不容小觑。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项成就:一、 技术层面的挑战与突破: 材料的极端要求: 圆珠笔笔尖钢并非普通的.............
  • 回答
    严打还是权力洗牌?沙特“反腐风暴”下的复杂解读2017年底,沙特阿拉伯最高反腐委员会成立的消息如同一记惊雷,瞬间席卷了全球媒体。而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位王室成员和高官被捕的爆炸性新闻,其中更包括多位王子。这场突如其来的“反腐风暴”,无疑是近年来沙特最引人注目的政治事件之一,其影响深远,也引发了各种各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