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分子生物与数学或者物理的关系?

回答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基本构成单元——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与数学和物理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深刻而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其说它们是孤立的学科,不如说它们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同一条路径上,不同角度的观察者。

数学:分子生物学的“语言”和“逻辑框架”

可以说,数学是分子生物学进行精确描述、量化分析和预测的基石。 试想一下,我们如何理解DNA双螺旋的结构?仅仅依靠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精确的几何参数:碱基对之间的距离、螺旋的半径、每圈螺旋包含的碱基对数量等等。这些都是数学才能提供的。

结构与几何: DNA、RNA的二级结构(如发夹、茎环)以及蛋白质的折叠,都涉及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空间排布。数学中的几何学、拓扑学为描述和分析这些三维结构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例如,蛋白质折叠中的能量最小化问题,本质上就是一个优化问题,需要用到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工具来求解。

统计与概率: 分子生物学实验往往涉及大量的重复和变异。例如,基因测序的准确性、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分析、群体遗传学中的基因频率变化,都离不开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支撑。一个实验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能否排除随机性干扰,都需要统计学检验。

动力学与建模: 生物分子并非静止不动,它们在细胞内发生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驱动着生命过程。信号传导通路、基因调控网络、代谢途径,这些都是动态系统。数学中的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网络理论被用来建立这些系统的模型,从而理解其行为规律,预测系统对扰动的反应。例如,SIR模型(易感感染康复模型)最初用于流行病学,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理解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动力学。

信息论与编码: DNA序列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编码。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信息论为量化基因组信息的复杂度、信息传递的效率提供了框架。例如,比对基因序列时使用的相似度算法,很多都源自信息论的思想。

机器学习与大数据: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如NGS)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产生了海量的“大数据”。从数百万个基因序列中找出特定的基因,从大量的蛋白质结构数据中预测蛋白质功能,从基因表达谱中挖掘致病基因,这些任务都高度依赖于数学驱动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物理:分子生物学的“行为规律”和“驱动力”

如果说数学是分子生物学的语言,那么物理学则揭示了分子生物学现象背后的“力”和“运动规律”。生命活动,究其根本,是遵循物理定律的物质运动过程。

热力学与能量: 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输入和输出。ATP的水解提供能量驱动各种化学反应和生化过程,这完全是热力学范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酶与底物的结合,蛋白质与DNA的结合,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涉及焓变、熵变等热力学概念。了解这些能量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自发性、结合的亲和力等。

动力学与速率: 生化反应的速率、扩散过程、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些都是物理动力学的范畴。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如MichaelisMenten方程)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如何影响反应速率。扩散的Fick定律也用于描述分子在细胞内的运动。

力学与结构稳定性: 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细胞骨架的支撑作用、DNA双螺旋的机械性能,都与力学相关。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氢键、静电力等是维持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例如,对DNA双螺旋的机械拉伸实验,可以揭示其独特的弹性性质,这与DNA的功能和包装方式密切相关。

光学与成像: 现代分子生物学离不开各种显微成像技术。荧光显微镜利用光的吸收和发射原理来观察细胞内的分子定位和动态过程;X射线衍射和冷冻电镜则利用X射线或电子束与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解析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这些技术都深深植根于光学和电磁学的原理。

量子力学与分子相互作用: 在最微观的层面,分子的化学键形成、电子云的分布、甚至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如金属离子在酶活性中心的催化作用),都涉及量子力学。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直接计算薛定谔方程,但理解化学键的性质、分子的极性、光谱吸收的原理,都需要量子力学的概念作为基础。

协同与融合:生物物理学和计算生物学

正是由于这些深刻的联系,分子生物学与数学和物理学的融合催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

生物物理学 (Biophysics): 直接将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生物学问题,研究生命现象的物理基础。例如,研究膜蛋白的离子通道的电生理学特性,就是生物物理学的典型应用。

计算生物学 (Computational Biology) /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利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学数据,尤其是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这门学科的兴起,更是直接体现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在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 如果没有数学提供的精确描述和逻辑推理能力,分子生物学的大量数据将无法被理解和解读。如果没有物理学揭示的力、能量和运动规律,生命活动的微观机制将是模糊不清的。反过来,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也为数学和物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挑战,推动了这些基础学科的发展。它们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我们理解生命这本宏伟“巨著”的强大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数学物理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把自然界高度抽象化,其擅长的在于模型的构建。然而此方法对于生物有多大的作用呢,目前尚值得怀疑,目前也有各种的数学模型试图去解决生物学方面的问题,可是呢基本无卵用,碰上一个意外,此类模型基本上是没啥用处的。再者生物信息学,知乎上一群人鼓吹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信息学不需要做那么多实验,看上去没有纯生物的这么屌丝,生物信息学擅长的在于大量数据的分析,在生物研究中主要起着一个寻找方向的作用,未来的趋势我觉得必然是专门做生物信息分析的公司,以后做生物信息就跟做western 一样,只是生物的一个实验而已,单纯的生物信息学的实验室不可能存在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生物学的基础才能够活下来,而 华大所谓的产前测序之类的,我觉得在没有对生物系统内各种基因各个信号通路了解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是不靠谱的,君不见各种蛋白质组学去筛选肿瘤的marker,真正筛选出的又有几个,如果没有生物学去确认,完全就是一堆数据而已,并无多大用处,因为对细胞对生物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了解的实在是太少太少的,一个基因在低等生物上是这样的功能,在那种生物上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功能,我并不是反对测序去进行预测,而是希望尽可能的在对生物学有进一步的深入上再做。

再者数学好不好的跟生物的问题。有些做物理或者数学的觉得生物的没有逻辑,真是笑死人,请先自习看看CNS上的文章,做的好的会有一套完整的逻辑构建起来的,只不过生物相对来说要做到这种地步太难太难,必须要理论技术各方面非常强大的实验室才能做到。

总之数学也好物理也罢,还有化学,这些学科参与到生物中来,的确极大的促进啦生物学的发展,但是生物学的方法永远是主要的,他们参与进来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使用的,永远是生物学的方法是第一位的。再者你想象一下,其实这些工具又需要懂太多的原理,大部分的只是你需要学会如何用而已,生物技术的学习是非常大的,各种实验要做的好需要不停的去做,这样学习成本是非常大的,反观数学也好,物理也罢,学习成本都比较低,你可以自学的呀。要研究生物,生物的学习才是主要的。

最后欢迎你加入干细胞行列受虐,天天得守着,一不小心就分化,没有节假日的行业,嘻嘻!细胞虐我千百遍,我待细胞如初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基本构成单元——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与数学和物理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深刻而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其说它们是孤立的学科,不如说它们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同一条路径上,不同角度的观察者。数学:分子生物学的“语言”和“逻辑框架”可以说,数学是分子生物学进行精确描述、量化分析和预测的基.............
  • 回答
    分子人类学与“虚幻的共同体”的论断并非必然冲突,而是可以从不同的层面理解,甚至可以说它们是相互补充的视角。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深入探讨分子人类学和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虚幻的共同体”理论。 分子人类学:科学的基因探索分子人类学(Molecular Anthropology) 是一门利用分子生物学.............
  • 回答
    分子人类学与“民族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的观点,乍一看似乎有些背离,但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它们并非完全冲突,反而能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补充,甚至揭示出民族建构的深层机制。理解这一点,关键在于辨析“想象的共同体”的含义以及分子人类学的切入点。“想象的共同体”: Benedict Anderson 的洞见首先,.............
  • 回答
    要评价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16 级本科生课程设置,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比如其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灵活性以及与学院发展方向的契合度。 作为一个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有一定了解的人,我会这样去看待这个设置。首先,不得不说,北化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本科课程设置一直是国内顶尖的,.............
  • 回答
    当我们谈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就像是它们之间在玩一场微妙的“距离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分子引力和斥力扮演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它们的力量会随着分子间距离的改变而发生剧烈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两块磁铁,如果你把它们靠得很近,你会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推力,想把它们分开;但如果把.............
  • 回答
    要说光学和原子分子物理哪个就业前景更好,这问题其实挺实在的,毕竟都是搞科研、做技术的,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毕业了能干点啥,挣多少钱。先说说光学这块儿。光学是个很庞大的领域,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各种应用技术。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所有跟“光”有关的东西,背后可能都有光学人的身影。 传统光.............
  • 回答
    我们来一步一步拆解这个问题,找出那个特别的烷烃。理解题目给出的信息 分子式:C8H18 这是一个八碳烷烃。 反应条件:与氯在紫外光照射下反应 这是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氯原子会取代烷烃上的氢原子。 产物特点:一氯代烷只有一种 这是最关键的信息。在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如果只有一个一氯代.............
  • 回答
    要评价方从哲派系与民族分裂分子阿史那杜尔的勾结,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动机、行为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历史、民族关系等多个层面,绝非简单的非黑即白可以概括。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方从哲派系”和“阿史那杜尔”这两个概念。“方从哲派系”通常指的是历史上某个时期,以方从哲(或.............
  • 回答
    CNN 记者发布香港立法会大楼与美国国会遭遇暴力冲击的对比图,结果被一些被称为“乱港分子”的人士围攻,这个事件确实挺复杂的,也挺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CNN作为一家国际知名媒体,它发布对比图的意图可能有很多种。一种可能是想通过并列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不同地方发生的类似事件,引发对社.............
  • 回答
    网络上关于“蒙东四盟”是否属于“东北地区”的争论,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历史、地理、文化乃至地缘政治认知的博弈。一些敌对分子试图通过篡改东北地区的涵义和范围,将蒙东四盟(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与传统意义上的东北地区割裂,其背后逻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试图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要判断这种企图是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 Metropolis 蒙特卡罗 (MC)、动力学蒙特卡罗 (KMC) 和分子动力学 (MD) 这三种在模拟领域常用的方法。它们虽然都是用来研究微观世界,但各自的侧重点和实现方式大相径庭。1. Metropolis 蒙特卡罗 (MC) 方法:随机抽样与状态空间的探索Metropoli.............
  • 回答
    在分子生物学中,将外源基因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ing Site,MCS),也称为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阵列(Restriction Enzyme Sites Array),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操作。这样做背后有着清晰的科学原理和实际操作上的考量,而不是随意为之。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
  • 回答
    在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里,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挑战我们日常经验和常识的发现。就好像我们一直以为世界是平的,直到有人告诉我们地球是圆的,并且还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分子生物学也有这样一些颠覆性的研究结果,它们解释了生命运作最底层逻辑,而这个逻辑,远比我们肉眼看到的要奇妙得多。 1. 我们以为“一是一”,但.............
  • 回答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软件的应用贯穿了实验设计、数据获取、数据分析到结果展示的每一个环节。它们就像是研究者的得力助手,帮助我们处理海量数据、预测分子行为、可视化复杂结构,从而加速研究进程并提升结果的准确性。下面我就来详细聊聊那些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常用软件,尽量用我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分享,希望能.............
  • 回答
    关于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EMBL)在DNA存储领域选择三进制的详细原因,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尤其当我们仔细审视它与我们熟悉的数字世界截然不同的逻辑时。这不是一个简单“因为A更好所以选择A”的答案,而是背后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权衡和技术考量。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跳出“二进制是唯一标准”的思维.............
  • 回答
    当然,很乐意为你解答一个分子生物学的问题!为了确保我能详细且自然地解答,请你先提出你感兴趣的具体问题。分子生物学领域非常广阔,从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到蛋白质的合成与调控,DNA的复制、修复,再到细胞信号传递等等,都属于其范畴。为了更好地帮助你,你可以思考一下你想深入了解的是哪个方面?例如,你是否对以下.............
  • 回答
    好,咱们从进化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聊聊为啥高等植物对钠盐这么敏感,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别看它们扎根土地,好像挺能忍的,其实身体里暗藏着不少“怕钠”的机制。首先,咱们得从进化的角度想想这事儿。植物,尤其是高等植物,它们的老祖宗是从水里爬上来的。你想想,刚开始在陆地上站稳脚跟的时候,那是什么环境?淡水.............
  • 回答
    Eric Xing(邢波)教授从分子生物学跨越到计算机科学的路径:一次非凡的学术转型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Eric Xing教授是一位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但他的学术背景却相当独特:他最初获得了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之后又转向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并在伯克利攻读了第二个博士学位。这.............
  • 回答
    施一公研究组在2015年8月21日通过《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两篇重磅论文,可以说是当时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的影响深远且多维度,让许多科研工作者至今仍津津乐道。这两项成果,主要聚焦于两个关键的生命过程:剪接体(spliceosome)的结构解析和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关键调控机.............
  • 回答
    分子人类学,这门利用DNA序列的差异和演变来研究人类历史、迁移和亲缘关系的学科,自诞生以来,就如同一把锐利的解剖刀,精准地剖析了过去我们对人类起源、演化和扩散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毫不留情地“推翻”了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掰扯一下,那些被分子人类学“扳倒”的旧观念,并看看它又是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