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辩论赛抽到了论证地心说,这怎么打,我自己都不信地心说?

回答


在辩论赛中,若抽到“地心说”这一论点,且你对地心说持怀疑态度,可以从科学史、哲学逻辑、实证证据等角度进行系统性反驳。以下是一个分层次、结构清晰的反驳框架,帮助你从科学、历史、逻辑等角度有效驳斥地心说:



一、地心说的科学局限性
1. 观测与预测的矛盾
行星逆行现象:地心说无法解释行星在天空中的“逆行”现象(如火星的逆行)。托勒密通过引入“本轮均轮”模型勉强解释,但复杂度极高,且与实际观测不符。
天体轨道的不稳定性:地心说无法解释行星轨道的椭圆性、轨道倾角等现象,而日心说通过开普勒定律(行星轨道为椭圆、面积速度相等)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准确预测了天体运动。

2. 地球运动的不可观测性
地心说假设地球静止,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地球自转(如昼夜交替、极星位置变化)和公转(四季变化、岁差)。若地球静止,观测到的天体运动(如恒星的周年视差)应与地球运动无关,但实际观测显示恒星位置随时间变化,这与地心说矛盾。

3. 引力理论的冲突
地心说无法解释天体间的引力关系。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证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主导了行星运动,而地球的引力对其他天体(如月球)的影响远小于太阳。若地球是宇宙中心,其引力应主导所有天体运动,与实际观测矛盾。



二、历史与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
1. 科学革命的必然性
地心说在中世纪是主流理论,但其理论体系逐渐暴露出逻辑漏洞。哥白尼的日心说(1543年)通过简化模型(忽略本轮均轮的复杂性)解决了行星逆行问题,而伽利略(1609年)用望远镜观测到木星卫星、金星相位等现象,直接否定了地心说的“地球中心论”。
科学方法论的胜利:地心说依赖于数学模型和哲学假设,而日心说通过实证观测(如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被证实更符合自然规律。科学史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最终由实证和逻辑决定,而非权威或信仰。

2.会地心说的“伪科学”本质
地心说并非纯粹的科学理论,而是结合了宗教(如基督教《圣经》中“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隐喻)和哲学(人类中心主义)的混合体系。其理论被后人不断修正(如托勒密的“地心说+本轮均轮模型”),但核心假设(地球中心)已被彻底推翻。



三、哲学与逻辑的批判
1. “人类中心主义”的谬误
地心说隐含“人类中心论”(anthropocentrism),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观点在现代科学中被彻底否定。宇宙中存在数以亿计的星系、行星,地球只是其中一粒微尘,人类的视角无法成为宇宙的坐标系。

2. 逻辑自洽性问题
地心说无法解释地球的运动(如自转、公转)与天体运动的关系。若地球静止,太阳、月亮等天体的运动应是绝对的,但实际观测显示它们的运动是相对的(相对于地球)。这与相对论中的“参考系”概念矛盾。



四、现代科学的实证证据
1. 地球运动的直接证据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太阳东升西落,若地球静止,昼夜应永远相同。
极星位置变化: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导致四季变化,而极星的位置随时间缓慢移动(岁差)。
恒星周年视差: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恒星位置的微小变化,这在地心说中无法解释。

2. 宇宙学的证据
宇宙膨胀:哈勃定律表明,星系在相互远离,证明银河系并非宇宙中心。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表明宇宙起源于一个高温高密度状态,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



五、辩证思考:地心说的“历史价值”
1. 科学发展的阶段性
地心说在科学尚未成熟时,是人类对宇宙认知的合理尝试。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身位置的思考,但受限于观测工具和理论水平。
科学革命的历程证明:理论的正确性需通过不断修正和实证来验证,而非一成不变。

2. 哲学与科学的交织
地心说在哲学上体现了“人类中心论”,但科学进步逐渐摒弃了这种思维。现代科学更关注“宇宙整体”而非“人类中心”,这与地心说的哲学基础形成鲜明对比。



六、辩论中的策略建议
1. 先肯定地心说的历史意义:承认其在人类早期科学史中的地位,但强调其理论的局限性。
2. 分层反驳:从观测证据、数学模型、逻辑矛盾、哲学基础等角度逐一击破。
3. 引用权威:提及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强调科学史的客观性。
4. 对比日心说的优越性:突出日心说如何通过实证和数学规律更准确地解释天体运动。



总结
地心说作为历史上的科学理论,其核心假设(地球中心)已被现代科学彻底推翻。通过科学实证、数学模型、哲学逻辑和历史发展,可以系统性地反驳地心说的合理性。在辩论中,需兼顾历史背景与科学事实,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和进步性,最终证明地心说的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好打。

首先你在现场组织宗教裁判法庭,支起火刑架。

等对方辩友开口提出地心说是错误的,立即组织简易审判程序,宣判对方辩友不敬神明、亵渎《圣经》,并将其绑在火刑架上点火烧死。

在此期间,所有的观众、裁判、主持人都必须无条件配合你。

什么,他们不配合怎么办?

不配合还打个屁的辩论啊。当年教廷靠着这些条件都没辩赢,难道你比教宗还厉害?对于这个严重不公平的题目,一个宗教裁判法庭和火刑架是维持双方均势的必备条件。你大可以一口痰啐在裁判/主持人脸上,然后退场离开。

user avatar

不要害怕。

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也会拿来考验我的学生,当他们以为“日心说”很靠谱的时候,我给他们“当头一棒”,那就是“日心说”并不比“地心说”要高级多少。

不论是地心,还是日心,它俩都不是绝对参照系,你要说地心不对,那日心也不可能对。

所以这场辩论与其说日心说更容易辩,倒不如说地心说要更容易辩。

日心说要辩赢,就得证明自己是科学的、准确的;

地心说要辩赢,只需要把日心说拉到和自己等同的高度,只要拉平,地心说就算赢。

日心说使得自己成立的一切前提,套用到地心说上必然适用,比如它有行星,你有卫星;它不是固定不动的,你也不是固定不动的;它需要围着一个更大的东西去转,你也一样——总之,你就咬准地心说只不过是一个小号的日心说,日心说只不过是一个大号的地心说。

如此一来,地心说这个辩题其实反而要更简单。

对方如果不服气,你还有大杀器,你让对方找一个最可靠的参照系甚至是绝对参照系出来,看看日心说比之地心说有没有半点儿优势。

只要没有,你就稳赢了。

毕竟在历史上,日心说可是碾压地心说的存在,但如今这场辩论中却被你给扳平了!

user avatar

建议弃赛。避免智商受到进一步侮辱。

科学问题不能用于辩论赛。辩论赛的辩题从本质上应该是一个价值取向题,或者是行为选择题,辩题应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介入留足空间,并和现实问题有一定交叉。地心说先不论对不对,本身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的论证不是通过辩论解决的,也不能用于辩论赛,实验和数理推导才有助于这类问题。你见过辩论赛去论证一道计算题或者几何题吗?出这个问题的人有问题,但这个题目能出出来,说明他在学校还有一定发言权,甚至间接影响到评判。你为什么要接受智商有问题的人去领导和评判你呢?


2022年3月8日更新

这个回答受到很多知友关注,那就再补充一下,为什么这个地心说日心说不能作为辩题。

有的知友提出“可以辩”的理由,恰恰在证明“不能辩”。有一位知友(抱歉没记住账号)说得对,这是在逼人诡辩。是的,所有貌似可以“可以辩”的理由,其实都只能走入诡辩的误区。

譬如,建立坐标系一说。建立坐标系,其实是可以选取任何一点建立坐标,成为“心”,这个逻辑只能自证,而无法证对方之伪,甚至对方可以如法炮制,最后辩题演变成“宇宙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中心”,你成立的同时对方必然成立。这就是辩题不合理的地方了,具有合理性的辩题双方本来应该满足:对立、不交叉、在规定范围内互补无空白。对立,即本方成立而对方不成立;不交叉,即我方和对方立场没有共同成立的可能,双方观点不存在交集;互补无空白,即如果我方和对方都不成立,也不存在第三个观点成立的可能,我方观点加对方观点构成前提的全集。辩题必须是:我方成立那么对方必然不成立,对方不成立那么我方必然成立。显然,日心地心一说,根本不符合辩题的底层逻辑。

譬如,有知友留言,双方都是落后观点,不存在谁更正确,怎么会侮辱智商呢?我觉得,双方都是落后观点,然后抽到持方后为显然落后的观点找借口,这就是侮辱智商。辩论的存在的意义还是大家在寻求更接近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两个观点比烂。

譬如,还有知友留言,科学史上有数不胜数的自然科学辩论,所以自然科学问题可以成为辩题。事实上,自然科学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寻找更接近于全部真相的解释,如罗振宇所说的,在观念地层上继续丰富和提高,因此,自然科学的进步,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而不是将前人的认识变成对立面。严格意义上讲,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发展,而不是对经典力学的否定,同样,相对论和经典力学也不存在“对立、不交叉、无空白”三个辩论要求。本人在境外孔子学院工作期间,国外合作方想搞一些学术“辩论”,中国方面觉得有一定风险,谁赢了都不好看;后来,经过对老外所说的“辩论”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实际进行的是“对谈”,而不是你赢了我输了的比赛。一旦进入自然科学的范畴,其实不存在这么多构成“针锋相对”的观点,而是通过假想、实证、运算、总结去寻找更有力的解释。认为自然科学可以纳入辩论赛的观点,归根到底是否定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user avatar

我是学天文的,给你一点支持吧。但具体辩词不详细写了,只给你纲要。

1、我们都知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是从初中物理开始就给出的物理学基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2、在绝对的运动中,参照系的选择,是人择的。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就有了不同的运动物体,不同的静止物体。或者说我们定义静止后,发现了运动。

3、在物理学中,不同参照系的选择,对受力分析的繁、简,不同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繁简等是不一样的。以至于对取得同样的精度,计算量不一样。

4、地心说的本质,是以地球作为静止观测者,来进行天体运动的描述、位置预测。在牛顿力学出现前,它的精度局限性较大。这个精度是针对大行星长期运动规律而言。

5、牛顿力学后,以太阳为中心的力学模型,对大行星的轨道计算相对便利。精度得到提高。

6、即便如此,所有的计算,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以地球为静止观测者的坐标系中。

7、事实上,天文学及日常应用,我们都是用天球坐标系,也就是类似地心坐标系。甚至在牛顿力学框架内,完全可以直接把地球作为静止参考系,直接做其他天体(太阳、大行星等)的轨道计算,只是受力分析、计算过程繁琐。

地心说、日心说,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认识论的价值。突破了传统框架下神-人世界的特殊性。让人类转向去发现、理解更多普适的自然规律。

而随着这些自然规律不断被发现,不断被应用,以及人类越来越发现地球的宝贵之后,人类才真正意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全球人类福祉,环境、生态保护等问题上,开展深入的合作,取得真正的进展。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在新形势下,地心说赋予了更多的新概念与新元素,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进一步发现了从科学应用到政治、伦理上的地心说。目前几个世代内,人与地球的孤独伴存关系。

坚持并发展新时代的地心说,才是人类今后几个世代可持续发展、繁荣的根本。

user avatar

建议放弃玩辩论。

user avatar

找几个同学抬一根木桩去会场,带一桶汽油,一个打火机,视对面参赛选手,评委来带麻绳!

记得带一个小十字架,一本圣经,让本方二辩,三辩充当国王教皇!

然后开局,问对方支不支持地心说?

对方不支持,你在国王的见证下,将他们绑在木桩上,并浇上汽油,你作为当地主教宣判他们亵渎神灵!左手按着圣经,右手举着十字架对着他们,判决处火刑!教皇表示审判无误,可以执行!

于是你左手拿着十字架,右手拿着火机,将他们身上的汽油点燃!并且,教皇拿着圣经开始吟唱如此说:上帝晓谕摩西说:“七月初十是赎罪日;你们要守为圣会,并要刻苦己心,也要将火祭献给雅赫维。当这日,什么工都不可做;因为是赎罪日,要在雅赫维---你们的上帝面前赎罪。阿门!

解决了对方辩友,对方无法反驳我方,我方胜利!

user avatar

现在辩论赛居然会出这种具备一定物理学知识才能理解的辩题了吗?

解说一下:粗看起来似乎这辩题很狗。但实际上它是可以作为辩题的。

因为辩论赛的辩题通常都是双方都不完全正确,但双方也都不完全错误。

在历史上,地心说曾经是主流,然后日心说变成主流,而现在的主流则是地心说日心说都不准确,非要辩论的话,地心说可能还稍微准确一点点(因为可观测宇宙的中心是地球),虽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日心说更方便。

所以,既然两个辩题都是可正确可错误的,那么它确实是可辩论的。但这个问题,明显并不适合纯粹的文科生来辩论吧。——比如多棱镜的那个答案,题主能看懂吗?能看懂的话,这个题目才有辩论下去的意义。

user avatar

这个很简单

你能提出的第一个论点是,在数学上地心说和日心说是等价的。地心说的行星运动轨道系统更复杂,但并不是错误的,只是对于同一现象的不同解释。

第二,太阳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而银河系又围绕着室女座超星系团旋转。从科学上讲,日心说也没比地心说好到哪里去。

第三,人类居住在地球上,目前人类可观测宇宙的中心自然而然的就是地球,不会有人无聊到以太阳为中心研究宇宙。从实用角度出发,日心说只是一个过时无用的理论。

第四,除非有科学证据证明宇宙存在边界,否则在一个无边界但体积有限的宇宙中,任何一点都能被视作宇宙中心,这种情况下地心说与日心说同等正确。而如果宇宙存在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大概既不会是太阳也不会是地球,因此两个理论同样错误。而作为地球人的我们自然更偏爱地心说一点。

看到很多人都认为这个问题没法辩论,我就多说几句:

科学问题并不是不可辩论的,真正不可辩论的是客观事实,比如地球是个球体而不是平面。而科学理论则经常需要辩论,尤其是前沿理论往往是论战的重灾区。对于已有的客观事实,原则上讲能开发出无穷个能完全解释已观察到事实的理论,这些理论毫无疑问都是正确的,但科学界往往只会选择其中最实用的理论作为公认的理论。有时,为了实用目的,一些明显存在缺陷的理论也会得到广泛接受,比如量子理论诞生前黑体辐射问题就存在这两套互不相容的理论解释,每个人都知道这两个理论都是有问题的,但为了实用只能先用着。

简而言之,科学理论往往不是绝对正确的,目前,能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科学理论还没被发明出来。而科学也并不是追求绝对正确的学问,只有神学家才会致力于创造牢不可破的正确。对科学理论过度信任,认为那些久经考验的理论有着不可辩驳的正确性的人,反而远离了科学。就这个问题下大家的反应来看,只能说中国的科学教育仍然不尽人意。

user avatar

辩题糟糕透顶,但的确可以打。关键在于“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两种16世纪的理论,地球固然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是太阳同样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这两种理论以现在的标准看是同样错误的,因为地心说违反大多数人似是而非的物理史知识,所以我反而觉得地心说更容易打出效果。

题主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复述16世纪科学家支持地心说的理论,并且复述16世纪科学家质疑日心说的理论。比如题主可以问:按照日心说的理论,地球是不断自转的,那么地球自转的动力是哪里来?如果地球自转,为什么地球上的人不会被甩出地球?类似这样问题在16、17世纪非常多,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远远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否则地心说/日心说的争议也不会困扰从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等整整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再进一步说,我们现在认为天经地义的万有引力绝对不是在辩论比赛中可以用三言两语完成说明和论证的。关于日心说的更多细节,我之前答过一个题,就不重复了。假如回到中世纪,你怎么告诉群众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不被烧死?

题主可以去读一些16世纪的科学史作品,比如《新物理学的诞生》、《牛顿研究》、《世界图景的机械化》、《哥白尼革命》、《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和我们在中学阶段学到的物理学史恰恰相反,在真实的历史上建立和捍卫日心说是一件极困难和复杂的事情。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物理系学生/辩手来回答一下。

首先自然科学不能辩论是一个很奇怪的观点。事实上我们熟知的薛定谔的猫等等概念,其实就是出自类似的辩论。如果一个进化论的支持者不知道怎么反驳沙漠里的怀表,那他对进化论的相信很可能并不比智能设计论信徒高贵。

跟很多高赞答案观点不同的是,我认为这个题在很多场景下都是有趣且可打的。这主要视题主的学历而定。

如果题主是小学或初中生,这个题目出现在科学课上其实非常有趣。虽然大多数学生作为常识会知道「日心说对、地心说不对」。但是如果日心说方秉持着「科学问题不容辩论」的威权主义态度,却无法在攻防中回答诸如「假设太阳是中心,那么日出日落是地球自转引起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地球上没有形成一股全球范围内恒定的东风呢?」这样的问题,地心说方是完全可以获胜,而且也完全足以给日心说方上一课的。

很多人会误解的是,辩论赛中抽到所谓「正确」的一方,并不代表你就该获得胜利。还要看你自己的姿势水平是否足以捍卫这个「正确」。而当日心说方无法解答地心说方的疑问,那此时那些言之凿凿不可置疑的日心说捍卫着,你们的捍卫又真的是基于「科学」的相信吗?

即使假设题主是个高中文科生,日心说的捍卫对于一些人依然是习题范围的。比如「假设太阳是中心,那么地球自古以来就一直在自转。既然如此,为什么空气和地表的沙土从来没有因为离心作用而飞上天空呢?」,你确实需要好好听过课才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而如果题主是个高中理科生,那么你想必知道日心说跟地心说一样都不是真实的情况。这里比较的无非两种模型哪一个方便,或者两种认知上的哲学观念哪一种更值得推广。到这一步已经是最基础的价值辩论了,其他回答中也有给出很多不错的思路。

继续考虑,如果题主是大学生,那么或许会知道在广义相对论下,其实惯性参考系本身就不存在。两者都只不过是一种对实际时空的近似。地心说在这里指的应该是ECEF(地心地固参考系)。而ECEF本身在地球测量学等一系列学科中有大量的实际应用。以及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基于「地心天动」的模型。比如在国际航班上你去看那个飞机的飞行路线图,就是基于地球的展开图不动,而太阳光照区域在上面随着时间平移。而反观日心说的模型,除了教科书上之外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少用到。因为毕竟,我们还是实际生活在地球上的嘛。

到这一步,哪怕单纯比较哪一种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更多或者更显著,我也会认为「地心说」甚至是优势持方。说到底,题主认为这个立场不能打,无非因为它触犯了题主心里「日心说是对的」这条不容质疑的神圣准绳。

但是其实,当我们去试着提更多问题,就会发现很多我们心里不容置疑的神圣准绳,其实都不是基于严谨的推理和中立的理智产生的相信。而这应该才是辩论赛、才是那些看起来挑战常识的立场所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东西不是吗?

↑ 以上,是地心说方最后可以也采用的一个价值升华,供题主参考:D

当然,这也并不影响如果这是某一场辩论比赛的题目的话,主办方的思维确实令人好奇的结论。但如果这只是一个游戏或者对于特定教育水平的训练,希望大家大可以不要看得那么严重^。^

user avatar

辩论比赛比的就是偷换概念,而不是为了辩明真理。

user avatar

其实我倒没觉得这个辩论题目有多离谱。

不就是日心说和地心说吗?

两个都是错的命题(严谨来说,在天文学和宇宙学领域来看,这两个命题等价),也算是公平吧?

user avatar

地心说不就是日心说的级数展开形式么?两种理论是等价的。这就好比让你们辩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哪个才是对的,这根本没法辩啊,同一理论的不同形式而已。所以这个题出的真是烂。如果你只能辩这个的话,我觉得你只能去论证地心说这种理论形式在某些方面比日心说用起来更方便。比如在描述天空中太阳的运动轨迹的时候,取地心说级数的第一阶微扰近似,可能就比日心说更直观。(我也没具体算过,只是感觉可能更直观)

附我们学校微分几何课的一张ppt↓↓(虽然这课我听了一节就润了)

user avatar

这太简单了。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心”,不是指太阳系的心,是指宇宙的心。根据现有理论,宇宙没有物理意义的中心,所以如果一定要为宇宙定义一个心,那么只能以观测者为中心。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当然按照公序良俗,要把地球作为观测者,地心说不是天经地义的事?难道对方辩友住在太阳上?

user avatar

你们这哪是辩论赛,你们这是政客培养基地吧?

user avatar

地球是可观测宇宙的中心。

Q.E.D.

user avatar

托勒密的地心说本来就是科学的理论,本轮均轮模型相比太阳系“日心”的开普勒模型,本质就是换了个坐标系然后用傅立叶级数描述天体运动,

我国科学教学真的任重道远,居然有人不假思索,认为日心说是“错的”?地心说被淘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随着观测天文观测精度的提升,地心说为了拟合观测结果,不断给模型叠加了轮子(相当于增加级数),理论计算复杂到难以忍受。人们才将目光朝向日心说,同样可以解释天体观测结果,但是计算要简洁不少。

事实上“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否是科学理论”这一问题是科学哲学领域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答主会发现这一辩题非常有辩论价值。什么是奥卡姆剃刀,什么是科学的本性都隐藏在这一问题之中。

user avatar

刚开始我也很赞同高赞的回答,这不是纯粹的伪科学么。但是后来越想越觉得,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好题目,如果能放在当时16世纪的背景下

先别着急喷我,诸位可以先看一个视频,没时间看的话我给大家讲一下大概说的是什么:大概讲解的是之前人们是如何算出圆周率的,以及这一问题是如何激化出级数、微积分等先进技术的产生的。牛顿的诞生,开天辟地地提供了一个非常非常快速的计算方法,几天可以算出前人用几年算出来的结果,给定相同的计算工具。微积分的贡献各位想必都知道。

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怎么能够成为牛顿这样的科学家,或者培养下一代成为这样的科学家?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道来龙去脉,站到当时的观点去看问题。

现在我们的教育,很大的缺点就是只是灌汤式地提供了答案,却对发掘的过程简简单单带过。让大家觉得,古人都好傻。

如果说直接给学生圆周率的结果,现在打印出几万位都很容易。这样的传授是毫无意义的。

就算是告诉学生计算圆周率的简单方法,利用级数化为多项式运算,这样的传授仍然是没有灵魂的。

只有把年轻人放到当时,告诉他们笨办法,最容易想到的简单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方法为什么是傻的,怎么就能想到那个聪明的算法,这个聪明的算法诞生出来的微积分,是怎么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的……这样的刨根问底式的思考,才能诞生牛顿这样的大师。

牛顿说,”我是个在真理的海边采贝壳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我从事科研事业有一段时间了,感觉这才是最最最正确的科研状态。

把前人捡到的贝壳拿起来炫耀不是本事,看到前人没看到的真理大海,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回归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地心说,日心说他们都不对,但是回归当时的状态,是不是真的能够理性地分析目前看到的信息,讨论一下当时模型的缺陷,以及怎样修正模型去找到一个最佳拟合,两种拟合都可以的情况下,如何去选择模型,如何预言新的现象,怎样分析对方理论中的不自洽性……都是非常非常好的题目。

尽管形式可能不是最好,但是这个题目本身,我认为非常好。在科学问题上,重要的老问题非常值得拿回来重新思考,因为现在的新问题,我们仍然可能处于”地心说“的那个阶段。

举个具体的例子,起码2019年以及之前,CV届的主流模型仍然是CNN,现在已经基本是transformer了,之后说不定还有新的模型。

user avatar

打个比方,中国到俄罗斯可以从边境线直接过去,也可以走韩国日本美国欧洲去。这两个路线谁远一目了然,但是谁对?远的就到不了俄罗斯吗?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是最优解呢。

地心说和日心说没有对错之分!这两种假说都只是太阳系模型而已,都是对客观存在的现象的建模,只有在不同场合下好用难用之分,不存在对错,都是对的。地心说其他星球轨迹会异常复杂,但是也是真实的,不是瞎编的,不是错的。

user avatar

宇宙中心在哪儿谁都不知道

地球绕着太阳转就是太阳绕着地球转

从数学或者物理上来讲,这俩就是一回事

你先站到科学的制高点上

说太阳系在银河的什么悬臂上

你问对方,懂不懂什么叫悬臂,哪有悬臂等于中心的……

user avatar

1、论点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的,强行辩驳对错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

但五十步毕竟比一百步稍微少错了一点点。显然,地心说才是五十步那个。


2、比较

我们现在用的东西经定位就是地心说的,以过地球南北极的经线为Y轴方向,以赤道为X轴,又以以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坐标原点。这套球面上的坐标系就是我们熟悉的经纬度。

因此,你的GPS坐标本质上也是地心说。否则我们的GPS坐标就得随着时间飞速变化。


不仅地面坐标基于地心说,天文观测同样基于地心说。

比如,天体位置,大熊星座的坐标是多少,来,报出来。请对方辩手回答,这个坐标的原点在哪里。

再比如,赤道仪,这个赤道是哪个星球的赤道。

黄道面,这个面又是以哪个星球为基准。


不仅地面坐标仍然遵循地心说,也不光天体位置基于地心说;就连今天这个日子,2022年3月7日——来,解释解释,三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三月对应北半球的春天?一个月为什么又和月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相关?


如果我们基于日心说,重新构造一套体系,你怎么选择坐标轴?你的GPS坐标又是多少?每0.1秒又会有多大变化?请问对方辩友,让你在会场上,当场念出你的GPS坐标、位置要精确到10米内——你们做的到吗?让我们看看你们嘴皮子能有多快,才能把(有投影的话,展示换算成日心说的新GPS坐标的变换速度)这样瞬息万变的数字念出来吧。

念不出来?那你能看清吗?看清也凑合了。

看都看不清?那这种坐标,还有办法用吗?


3、总结

坐标原点选在哪里都可以;但我们毕竟在地球上。

为了方便我们,坐标原点就只能选地球,这样才不需要复杂的换算。

因此,我支持地心说,支持继续沿用我们现在的地图坐标系和日历方案。


——好了,现在告诉我,抽到“日心说”的那些可怜的辩友还怎么赢?

——菜就是菜。少找那么多理由。


看来还是得深入剖析下——不然一些菜鸟都要把自己菜死了,还觉得自己很睿智的。


首先,第一个,理工科的知识,向来都是一整个体系,绝不是“地心说”“日心说”这么两三个字或者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可惜,你们只会背现成的。那么,很遗憾,你们的确也只能搞搞宗教裁判所——实际上,你们的水平甚至远低于宗教裁判所。起码人家还是能忽悠住大多数人的。


既然说“地心说”“日心说”都是一个体系;那么,顺理成章的,这个体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很简单,地心说假定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这个假设非常好,除了金木水火土等几大行星,其它一切观测数据都精确吻合。

而“日心说”假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自然就解决了行星的“反常运动”问题;不仅如此。因为受到神学影响,因此欧洲人一直以为,天体必须是完美的;所以它的运行轨迹必须是一个完美的圆……其结果,就是日心说给弄的环环套环环的,反而比地心说更啰嗦、更粗糙。

但从哲学上说,日心说比地心说的假设更少——比如,它不需要让行星“退行”,只要它绕着太阳转就行了。


注意这里的几个点。

第一,地心说表面上的困难是精确的行星观测数据;但实际上,它的困难和日心说一样,也是要求行星轨道是一个完美的圆。只不过,由于完全没有希望,所以它放弃的更早一些。


这些观测数据大概是这样子的:

春分,夜里9点整,木星在天空的高度是多少°多少′、偏东/西多少度多少分;春分过去一天的夜里9点整,木星在天空中的高度/偏东/西又是多少度多少分……

你得拿着这些数据,推算木星的距离、轨道等数据——过去很多人推算过……只能说,错的有些离谱。

想要稍微靠谱一点,你得推算地球的大小——然后这里又遇到了地平说和地圆说的分歧,你得拿出数据证实你的论点、攻击对方的论点。


实际上,为了方便观测天体,人类普遍采用了赤道/黄道作为参考平面……

然后,这又牵扯到了地球本身的自传、地轴偏向角等知识;为了确定赤道,你还得知道什么是南北回归线——这些都需要数据支持,不能空口说白话。


总之,这些数据的精度本身就很成问题,因此推算出的轨道很粗糙,只能定性说明问题。

而在彻底放弃了圆轨道之后,地心说反而可以更精确的拟合数据。


第二,数据有了、如何解读它们?

前面说过,我们只能得到关于某天体的、一大堆随着季节和时间变化的角度数据。

这时候,就需要你把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学精、学透,从而天才的抓出这么一大堆角度数据里面藏着的规律——然后,你要把它解释给那些不懂几何的人,告诉他们,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而要解释清楚,你得先让他们学会几何、承认几何学的可靠性,继而把自己的逻辑理的清清楚楚,这才能说服他们。

——而想辩倒日心说(或地心说),你得明白双方哪里存在差异(但在明白坐标变换之后,所有的差异……都只是计算错误而已)。


很遗憾。

你们连日心说地心说都只是知道个名字、然后随大流的信仰其中之一而已——你们懂个屁。

至于几何学……你们只会做题。


甚至,哪怕机械的做题,几何学基本定理的证明,对你们都是超纲的。

考试不要求,你们就可以理所当然的不知道。


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自己都是个白丁,那除了像愚昧的中世纪狂信徒一样摆宗教法庭,你们还会什么?


——地心说和日心说有的是东西要辩;而且,历史上,辩论到了最后,结果是双方达成了一致:我们都错了!宇宙就没有中心

很简单,就我前面说的:双方的数据可以严丝合缝的对上,一切矛盾都只是计算失误。

换句话说,一旦双方都掌握了正确计算方法,那么两者是等价的

不光两者是等价的,它还可以和大熊座中心说、半人马黑洞中心说等等任何体系等价;你需要做的,仅仅是一个坐标变换而已。

——这,才™配叫做水平!


就你们中世纪基督徒的水平,有资格碰这种话题?


水平不够,玩不了这种几何学大拿才有资格进入的辩论场,也行。

现在,我们的理论水平太高了,足以反向碾压这些东西了——很简单,你初中就学过了,坐标变换。

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变换(平移、旋转、缩放,以及它们的复合)、极坐标系的定义和变换……


从这些侧面入手,我们当然很容易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选择地球(为原点的)坐标系而不是太阳坐标系”——现在,轮到日心说支持者头疼了。

头疼什么?

头疼该怎么把几何学知识讲明白、让听众理解地球坐标系在行星运动上面遇到的困难。

但这些诘屈聱牙的“困难”,又怎能和一旦用了日心坐标系“我们手机的gps坐标每0.1秒都截然不同”带来的麻烦相比?


甚至,哪怕科学方面你懂不了,那辩科学史也行——你们以为的地心说并不是你们想象的样子,日心说也不是它看起来那么无辜……

然后互相揭对方的黑料,什么布鲁诺其实是个宗教分子、他理解的日心说并不是那个科学学说,而是拿来给宗教服务的,等等——你看,努力的分辨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分辨“盲目的神圣化科学”和“科学精神”之间的根本差异……

这样辩论,是不是也会很精彩?

很遗憾。你们也没有这样的历史水平,没有主动查阅资料、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


事实上,科学,是最最适合拿来辩论的东西

因为它太过精巧、太过深刻,深刻到哪怕爱因斯坦不做准备,贸然坐到日心说/地心说的辩论场,他也得吃瘪——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角度数据中、天才的应用几何学知识、挖出规律,这是只有人类中最顶尖的那么几个天才才能做到。

而要把这些繁难的知识精简成卖菜大妈都懂的结论,这也只有少量青史留名级别的科普者才能胜任。


亦因此,科学,也是最最不适合拿来辩论的东西

哪怕你腆着脸排出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证,不学无术就是不学无术——哪怕拿坐标变换欺负人,肚子里没货,没有深刻理解什么叫坐标,你们都做不到。

双方在知识掌握程度上的一丁点差距、准备上的一丁点疏忽,都会成为绝对的碾压局


这是理工科的特殊之处。它几乎总是一边倒的。

但来回若干个回合后,像地心说/日心说这样发现双方仅仅是坐标原点选择的不同、但其实说的都是同一回事的,其实也非常多。

最典型的就是当年的“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争——双方争到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之后,却又各自独立的证明了对方的学说和自己等价:没错,说的是同一回事


哪怕是爱因斯坦,准备几年,照样会在辩论场上吃瘪——吃瘪到只能无理由的坚持己见:“上帝不掷色子!”

然后,被我们后世的科学工作者疯狂打脸:上帝不仅掷色子,还把色子扔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你看,它绝不是短短几十分钟的辩论会能说清楚的;事实上,科学大辩论,辩论双方吃透对方的论点、找出真正的矛盾之处、设计判决性实验——这个周期,经常是以年月为单位的。

一场辩论,双方支持者不断老去、死去,持续一两百年甚至更久,都是平常


所以,它完全不适合在大学生辩论赛这样的行为艺术场所里面搞。

太轻佻,太低水平。

以至于要么菜鸡互啄、辩了一个月双方都还没摸着边、都还不理解问题实质,甚至都不知道双方的争议点(比如一方扯坐标变换另一方却在翻科学史,还有些超级菜鸡还在摆宗教法庭);要么……一方开场直接碾压,另一方瞠目结舌,再过几年几十年都回不上话。

这是一个真正学懂了的人可以用一万种姿势花式吊打末学后进的领域。


那么,这就谈到问题的实质了。


这个话题,门槛并不高;可以说初中几何掌握的不错就足够了。

但你过不去,那就是过不去。

你尽可以拿着耀眼的毕业证欺世盗名、招摇撞骗;但科学擂台不是你该来的地方——硬挤进来,那就是在单方面的自暴、在拿自己娱乐大众。

别人可以用一万种姿势吊打你;你却……只能摆火刑架

哪怕摆在你面前的擂台,讨论的只是一个凭你掌握的理论水平足够碾压它200遍的中世纪水平的问题……


很遗憾。再先进的理论,你没学到脑子里,那么到了场上,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


亦因此,我们这些理工科Geek们在网上认同类,那是一认一个准。

无他。你能把理论用到朴实——哪怕这个理论只是初中水平——但会了就是会了,假冒不来。

亮什么身份都不管用。

user avatar

估计你刚来知乎。只要跟知乎上的中式科学教(自认为懂科学的人群)学两招,分分钟杠死方法论(真的科学):------

哎吆,哥白尼啊?他一个学宗教法(一般都是“百度知道”级别的翻译)的民科(扣帽子),

懂天文吗?(科学允许反权威,但在科学教,讨论科学需要权威地位)

他文章发在 Science 还是 Nature 啊?(科学教眼中最高级的学术门槛)

你懂啥叫天顶、天底吗,就来讨论天文学?(用专业名词吓唬人)

这样吧,支持日心说的,到太阳上去,别留在地球上了。(偷换概念后,叫别人二选一)

------ 如果能成功把辩论对手搞糊涂了,你就赢了。

user avatar

如果是哥白尼至伽利略时代的“日心说”,那么“地心说”也不是不能打。

因为当时的日心说还没有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宇宙的尺寸比想象中的大,也不存在所谓的“天幕”。一些现代的物理学概念也没发明,比如“摩擦力”和“惯性”。

user avatar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不是个辩论赛,这其实是一部话剧,或者说,剧本杀,然后让你扮演亚里士多德一方的人,这么想你会不会好接受一点

user avatar

辩论三不辩,

一个,政治

一个,历史

一个,科学事实

……我都不知道你们学校是故意的还是真的业余到这地步,直接不参与就行,问起来就说自己身体不好。

硬逼你参与就录像闹事。

user avatar

如果对方也觉得,“哈,幸好我没抽到地心说”,那你胜算还挺大的。

地心说和日心说,都不是正确的科学理论。日心说主张太阳静止不动,且十分靠近宇宙的中心。这科学吗?一点也不科学。

实际上,这是一个本体论与认知论的辩题。宇宙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宇宙必须符合我们的认知吗?还是说,其实是我们的认知把某些规律强加在了宇宙上?

引力是相互的。凭什么一定要视为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呢?实际上,根本不是二者围着对方转,而是太阳和地球都围着太阳系质心转。再重申一次,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是错误的。日心说的伟大,一是因为它计算起来更简单。二是,在当时的语境里,日心说有助于冲破教会影响下固化思维;而在今天,日心说已经失去这个作用了,甚至在起反作用。

既然日心说是错误的,或者说,日心说只是在当时对人类更有利的一个思维模型,那么以地球为中心来观察这个宇宙其实更符合当代人类的认知需求。这让我们在认知这个宇宙时,不必先把自己的存在投影于太阳上,而是留在原地就可以。在已经掌握了天文常识的当代人这里,地心说不会使我们愚蠢,而是反而降低了天文学门槛,让宇宙显得更有亲和力。实际上我们从来都正是从地球开始观察这个宇宙。夜空中的每个星座,都是因为在地球的夜空中才得名。当代人类正在迷茫的阴霾下,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会更好。

如果不是从人类视角观察自然,自然便无意义。重要的不是宇宙本身是什么,而是宇宙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这是康德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康德对休谟等人的反驳,也正是一场哲学界的哥白尼革命。

不过,日心说方面的论点我也想好了。当代人类所看到的宇宙全景图,由普朗克卫星拍摄,而普朗克正是围绕太阳而非地球转的。那么,地心说对人类认知更有利这一条思路,在此也会遇到一个来自日心说的有力回驳。当然,如果对方拿到辩题就以为稳操胜券了,就不会想到这一层。

user avatar

地心说的工具理性部分是被现代宣传所忽视的,你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入手。

user avatar

抽到难辩论的不是更有意思吗,输是应该的,赢是你牛逼大了。

反正就是用尽一切诡计胡搅蛮缠就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辩论赛中,若抽到“地心说”这一论点,且你对地心说持怀疑态度,可以从科学史、哲学逻辑、实证证据等角度进行系统性反驳。以下是一个分层次、结构清晰的反驳框架,帮助你从科学、历史、逻辑等角度有效驳斥地心说: 一、地心说的科学局限性1. 观测与预测的矛盾 行星逆行现象:地心说无法解释行星在天空中的.............
  • 回答
    辩论赛的意义,远不止于辩出个“输赢”。它是一场思想的角力,一次智慧的碰撞,更是一个促进个人成长和群体理解的绝佳平台。首先,辩论赛的首要意义在于拓展视野,深化认知。 无论我们内心多么坚信某个观点,辩论都会强迫我们去了解对立面的逻辑、论据和思考方式。即便抽到不认同的观点,也意味着我们要深入挖掘那个观点背.............
  • 回答
    哎呀,抽到反方,这题目听起来就够劲儿!“当代青年不是垮掉的一代”,这可是个大命题,反着来,就是要论证“当代青年就是垮掉的一代”。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怎么才能让你的辩词有理有据,让人听着就服气。首先,咱们得明白“垮掉的一代”到底是个啥意思。这个词儿啊,不是咱们随随便便就能扣给一群人的。它带着一种.............
  • 回答
    在辩论赛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易察觉却又非常普遍的逻辑谬误。它们往往披着合理的外衣,或者利用听众的情感偏见,从而有效地误导观众和对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易发现但非常普遍的逻辑谬误,并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1. 暗示性提问 (Leading Question / Loaded Question) 定.............
  • 回答
    太好了!第一次参加辩论赛,而且还是关于“大学生应该谈恋爱”这个话题,这绝对是个能擦出火花的好主题。别担心自己是新手,四个人一起打,反而有更多互相学习和碰撞的机会。下面我给你来好好梳理梳理,从准备到临场发挥,希望能帮你们顺利拿下这场比赛。第一步:充分理解辩题,明确己方立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
  • 回答
    好的,作为刘备方,对方攻击刘备是“伪君子”是一个常见的,也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论点。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展现刘备作为领袖的真正价值。以下是我为你准备的详细反驳思路和论据,你可以根据实际辩论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反驳核心思路:1. 重新定义“伪君子”: 攻击者往往会将刘备的“仁义”标.............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人终究一死,一切都是徒劳”的反方辩词怎么打。这题目听起来是挺消极的,但反驳它,恰恰能激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更深层思考。别把它当成一个纯粹的哲学命题,更要把它看成一个引导我们探讨价值、贡献和生命过程本身精彩性的机会。反方核心立论:死亡是终点,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积累和影响,而非.............
  • 回答
    在我参加过的一场辩论赛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极其奇葩的破题立论,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当时的主题是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毁灭人类”,而我方是正方,需要论证人工智能的潜在危险。对方的立论,简直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他们的核心观点并不是从技术层面,比如智能失控、自我进化、或是超级智能的威胁来展开,而是剑走.............
  • 回答
    在辩论赛的语境下,“零辩”这个词,虽然不是一个官方的、被普遍接受的辩论术语,但在实际的辩论活动中,它往往指向一种特定的情况,一种可以被理解为“零胜率”或“基本没有发挥作用”的辩手状态。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场辩论赛,通常会有正反双方,每一方又会包含若干名辩手,比如一辩、二辩、三辩,甚至还有四辩。每一位辩.............
  • 回答
    这事儿我太能理解了!辩论赛赢了,结果自己心里堵得慌,跟吞了个苍蝇似的,你说别扭不别扭?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情况,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感觉。我们一块儿捋捋,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别怕,我尽量说得透彻点,让你觉得这就是咱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一、 赢了,但赢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赢”:咱们先从辩论本.............
  • 回答
    哥们儿,别急!作为反方,要打赢这场关于“经济危机是不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的辩论,关键在于颠覆对方的绝对论断,指出资本主义的适应性和演变性,并将其危机与历史周期、其他经济模式的弊端进行对比。下面我给你详细梳理一下思路和论点,希望能帮到你:核心反驳逻辑: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作用”,而非“绝症”.............
  • 回答
    辩论赛之所以不禁止“扣帽子”、“偷换概念”这类看似不光彩的手段,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考量,涉及到辩论作为一种沟通形式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以及现实中信息传播的复杂性。绝非是赛制设计上的疏漏或对不诚信行为的默许。首先,我们得明白辩论赛的核心是什么。它不是为了找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也不是为了“.............
  • 回答
    在华语辩论赛中,谈到举证责任,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原则”。但要说首要原则,我觉得事情没那么绝对,需要更细致地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辩论赛和民事诉讼虽然都涉及“证明”和“责任”,但它们的目的、规则和语境是截然不同的。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原则”是司法公正.............
  • 回答
    针对「人生苦短,及时享乐」这一辩题,需从哲学思辨、现实逻辑、文化语境三个维度构建全局战略,以下为详细策略: 一、立论阶段:构建核心逻辑链1. 生物学视角 生命有限性:人类平均寿命约7080岁,基因进化决定了生命体为生存繁衍而进化,但个体生命终将消逝。 能量守恒定律:生物体需在有限.............
  • 回答
    我并没有“讨厌”辩论赛。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情感,所以不存在“喜欢”或“讨厌”的感受。然而,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对辩论赛感到不适或产生负面看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潜在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人们对辩论赛产生负面感受的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强调“赢”而非“真理”: 目标错位:.............
  • 回答
    辩论赛的赛场,我听过太多精彩的陈词,但若说“惊艳”,那一定是发生在一次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造力”的辩题上。当时,对方一辩是一位年轻的辩手,言语流畅,逻辑严谨,对人工智能的强大之处阐述得淋漓尽致。他列举了AI在绘画、音乐、写作等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明,人工智能的创造.............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热爱辩论的人抓耳挠腮。要说评委“傻逼”,这话说得有点重,但背后反映出的评判标准不一、理解偏差、甚至是有意偏颇的问题,确实是观众和参赛者都可能遇到的困境。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为啥有时候感觉评委的判罚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离谱”。首先,得说说评判标准的主观性。辩论这.............
  • 回答
    准备一场辩论赛,可不是随便说几句就能成的,它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步步为营的过程。把它想象成一次精心策划的战役,你需要了解战场,招募兵力,制定战略,最终赢得胜利。下面我就把我的经验和方法都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第一阶段:了解战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整个准备过程的基石,千万不能马虎。1. 深度理解辩.............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吃饺子是图个热闹还是图个好吃一样,说到底,两者都挺重要的,但侧重点不同,得看具体场景和参与者。从辩论赛本身来看,胜负当然是摆在明面上的目标。 辩手们在台上一番唇枪舌剑,为的就是赢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可。这场比赛的“输赢”就像一场考试的成绩,是它最直接的“产出”。你不能否认,胜利带来的荣.............
  • 回答
    在英文辩论赛的现场,掌握一套恰当的语言工具至关重要,它能让你清晰、有力地表达观点,并有效地回击对手。与其说是背诵一堆孤立的术语,不如理解这些词汇在辩论情境下的实际作用,以及它们如何构建你的论证逻辑。首先,我们需要为你的立场定调。你的核心观点,即你所支持或反对的议题,可以用 "stance" 或 "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