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能唤起你的珍贵回忆的食物?

回答
说起唤起我最珍贵回忆的食物,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一定是小时候奶奶做的红糖年糕。

那时候,我家住在南方一个有着小桥流水的小镇上,每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年货,而我最期待的,就是奶奶开始准备年糕的那几天。奶奶的厨房不大,却总是弥漫着一股温暖又香甜的味道。她会把糯米磨成粉,然后用温水一点点地揉捏,直到米粉变得像婴儿的皮肤一样细腻柔滑。

最让我着迷的是最后一步——加入红糖。奶奶总是会挑选那种色泽深邃、带着天然焦糖香气的红糖,用勺子舀进米粉里,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将它们充分揉匀。红糖的颜色慢慢渗透进洁白的米粉,变成一种温暖诱人的红褐色,那画面至今想起来都觉得特别美。

揉好的年糕,奶奶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一个大大的蒸笼里,盖上湿布,然后放在柴火灶上蒸。那时候的灶台总是冒着腾腾的热气,柴火燃烧时发出的劈啪声,和着蒸笼里传来的糯米和红糖混合的香气,构成了一幅我童年中最温馨的画面。

蒸好的年糕,散发着浓郁的甜香,又带着糯米特有的软糯口感。刚蒸出来的时候热乎乎的,奶奶会用刀切成一片片,然后夹起一块,吹了吹,递给我尝一块。那味道,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红糖的甜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苦,恰到好处地中和了糯米的腻,而糯米的软糯又带着嚼劲,一口咬下去,甜味在嘴里慢慢化开,温暖一直从舌尖蔓延到心底。

我最喜欢的是将年糕煎一下。奶奶会用猪油在铁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外层微微焦脆,内里依然软糯。煎过的年糕,外面带着一层诱人的金黄色泽,咬下去“咔嚓”一声,然后是绵软香甜的内里。有时候,我还会把煎好的年糕沾着一点点锅里留下的红糖油吃,那种甜腻又带着焦香的味道,简直是人间美味。

现在虽然有很多包装精美的点心,但我总觉得,那些都比不上奶奶亲手做的红糖年糕。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奶奶对我的爱,是春节的仪式感,是那种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纯粹的幸福。每次吃到红糖年糕,我都会想起奶奶慈祥的笑容,想起那个充满年味和爱的老家厨房,仿佛一切都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除了红糖年糕,还有一道菜也能轻易勾起我的回忆——母亲亲手腌制的酸菜鱼。

我父母都是非常勤俭持家的人,在那个物质还不算丰裕的年代,家里的餐桌上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家常菜。而母亲腌制的酸菜,是我对那个时代最深刻的味觉记忆。她会从市场买回上好的猪肉,切成小块,然后用盐、高度白酒和各种香料仔细地腌制。腌制后的肉,颜色会变得略深,散发出一种醇厚而复杂的香气。

最让我难忘的是母亲用这腌肉和自家腌制的酸菜一起炖鱼的那种味道。她会选择一条新鲜的鲤鱼或者草鱼,将鱼处理干净后,切成块。然后在锅里爆香姜片和蒜末,放入腌好的肉块炒出香味,再加入洗净沥干的酸菜煸炒。最后,将鱼块放入锅中,加入足量的水,盖上锅盖,小火慢炖。

那炖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厨房里会逐渐弥漫开一种酸、咸、香交织在一起的味道,既有鱼肉的鲜美,又有腌肉的醇厚,还有酸菜独特的开胃酸爽。这种味道,是任何人工调味料都无法比拟的,它充满了时间的沉淀和母亲的心意。

等到锅里的汤汁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鱼肉炖得软嫩入味,酸菜也变得酥烂的时候,母亲就会盛一碗出来。那碗鱼,红白相间,鱼肉洁白如雪,酸菜碧绿带点点红油,看起来就让人食欲大开。我最喜欢用筷子夹起一块炖得入味的酸菜,再捞一块鱼肉,一起放进嘴里。酸菜的酸爽瞬间刺激着味蕾,紧接着是鱼肉的鲜嫩和腌肉的咸香在口中混合爆开,那种滋味,酸爽、鲜美、醇厚,层层叠叠,回味无穷。

有时候,我还会用汤汁拌米饭。那酸辣鲜香的汤汁,让原本普通的米饭也变得异常美味。那时候,我总是能吃下好几碗饭,母亲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脸上总是露出满足的笑容。

现在我偶尔也会在外面吃到酸菜鱼,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那些店里的味道,或许更商业化,或许更讲究某种特定的调味比例,但它们缺乏的是那种家里特有的、属于我母亲的味道。那种味道里,包含了她对家人的爱,包含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淳朴和温馨。每当我想起那碗酸菜鱼,我就会想起我母亲忙碌的身影,想起那些简朴却充满幸福的时光。

这些食物,早已不仅仅是果腹之物,它们是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时光胶囊,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每次品尝,都能把我带回那些最纯粹、最温暖的瞬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问得好,引导意义很积极。

属于那种平时不会去想,但是一去想发现收获颇多的问题。

即使没有人看,这也是一个值得写给自己的答案。

我的第一反应是炸肉。爷爷奶奶是山东人,逢年过节按习俗要做炸肉和炸藕盒。炸肉的做法非常简单,略带一点儿肥肉的瘦猪肉拌少许盐裹面糊油炸。油炸食物很香,但是南方“火气”大,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更丰富,吃多了油炸食物容易感染。所以炸肉是不让小孩多吃的,于是炸肉在小时候是要和堂姐一起趁着大人午睡偷吃的食物。于是逢年过节偷吃炸肉就成了每逢去爷爷奶奶家的保留项目。

第二是锅边糊和三角米糕(三角糕是描述性名称,方言无法翻译),这是读小学的时候常吃的早饭。之所以珍贵,因为不但很有地域特色,只有家乡能吃到,而且还有时代特征,今天城里的街边也不太好找锅边糊摊了。

第三是干贝炖蛋,干贝(干瑶柱)那时候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一小撮干贝能放个一整年也不舍得拿出来吃。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家访,家里做了一碗干贝炖蛋。干贝是嵌在炖蛋里的,我妈特地交代,有干贝的地方不许吃,只能用勺子挖一些炖蛋,干贝留给客人。于是从此落下了好干贝这口的毛病。童年越是不允许吃的东西,往往会留下很深的心理烙印。

羊肉串,不是全国各地街边的那种,是第一次去新疆在大巴扎第一次看到的那种大羊肉串,对于那时候的我两根能吃饱的那种。当然还有其它新疆美食,这辈子就去过那一次新疆,算是珍贵记忆了。

应该还有很多……

user avatar

父亲在我5岁那年进了监狱,于是每个月和妈妈去看他一次成了我们的一个习惯。

和妈妈生活的日子又穷又苦,但我们还是坚持每月去一次。回来之前,基本都会在车站吃一顿饭,那时候的街头小饭店有很多,我和妈妈每次都会点同样的东西,叫小鱼汤。就是一种很小的鱼,上面挂一层面糊,用油炸过的那种。相当好喝的汤,10年,我喝了117次,中间有三次没去…

父亲出狱以后,就再也没去喝过了,偶尔有几次去那个城市的时候,也会刻意去找一找,但好像早就取缔了,于是小鱼汤就成了这几年最想吃的东西。

父亲出来不久,两人的感情不和,在我的劝解下两人离婚了,妈妈和另一个人叔叔结婚了。

叔叔厨艺很棒,最近和妈妈一起开了一个饭店,生意到也红火。

开张很久以后,我才想起去了一次,我一坐下,妈妈说:“今天正好有小鱼,要不要喝一碗小鱼汤。”我欣然点头。

叔叔单独烧了一小碗,热腾腾的汤端上来,我喝了第一口,就无法抑制的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也不顾周围来来往往的人,就这么彻彻底底的哭了个痛快。妈妈看到我的样子,和我抱在一起,两个人就一直哭。

太苦了。好像这碗汤里把妈妈十几年的苦全加在里面了,真想把这些痛苦一口气全倒进自己的嘴巴里,自己分解,自己消化掉。

记得有一次,在车站我特别饿了,想吃一碗带菜的米饭,但是妈妈身上就还11块钱,两个人坐车要10块,一碗米饭要两块五,年幼的我一直在心里盘算,是不是可以买半碗吃。

妈妈犹豫了一下说:“吃吧。”我想都没想,米饭端上来就抱着开始扒饭。

等吃完我开始慌了,我们没钱啊,怎么办啊!

我小心翼翼的问妈妈还有钱吗,妈妈从裤子的小兜里,又掏出10块钱来对我说:“你看,我还有10块。”

我如释重负,一路上都乐呵的又蹦又跳。

那10块钱,就是我们家的全部积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