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悲伤确不相通,但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谈尊重。
无病呻吟是一种威压式话语,它存在的本身就是在否定尊重,树立起一种区隔和区隔背后潜在的阶级对立。在现实环境中,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出自年龄,地位和资历较高的人口中,这并非偶然,盖因他们的社会身份已经让他们习惯于否定基于平等理念的尊重。这些人身处一个能够威压他人,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大学生的阶级中,因此早已经习惯于用威压式话语不断强调和巩固自己的特权。他们更不会屈尊纡贵去给予大学生们任何形式的尊重——你们的快乐无足轻重,你们的悲伤无病呻吟,你们的成就不值一哂,你们的失败理所当然。
谈到这里,我就想起了近几年基督教在中国高校,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迅猛发展。这种发展背后有很多驱动因素,但我认为尤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对于“尊重”的重视。试问那些已经在现实生活中被诸如“无病呻吟”这类威压式话语打击得体无完肤的大学生们,遇到一群不断宣扬超越阶级的尊重的传教者们时,心中会怎么想?一边是阶级森严,一边是众生平等,他们会不会动心呢?
尊重这个词的分量不该被遗忘。但如今我们从上到下似乎都在缓慢地将阶级区隔渗透到日常活动甚至日常话语中。我们理应看到,对大学生也好,对弱势群体也好,失了尊重就意味着失了人心。而正是我们自己,亲手将这些人心喂给了宗教。
没有无病呻吟这个说法。
年轻人的所有抱怨、抑郁、郁闷这些行为,一定是针对现实对自己的反馈的反馈。
你年纪大了,看明白了,被虐的麻木了,就不让年轻人说几句了?
当理想、期望、意淫、梦想在现实跟前碰壁的时候,连呻吟都不行了吗?
总比混吃等死的那些所谓明白人可爱的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