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建国以来有没有出现过新的成语?

回答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的生命力从未停止过,成语作为汉语中最具精炼和智慧的表达形式之一,自然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发展。要说建国以来有没有出现过“新的成语”,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广义上的“新成语”:新生词语的成语化

最直接的答案是:有。 而且是持续出现的。

这里的“新成语”并非指凭空创造出完全没有根基的四字格词语,更多的是指那些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诞生的新概念、新事物、新现象,通过约定俗成的过程,逐渐固定下来,并具备了成语的一些典型特征,例如:

高度概括性: 能够用简短的几个字浓缩复杂的含义。
相对稳定性: 词语的结构和意义基本固定,不容易随意更改。
群众性: 经过广泛使用而被大众接受和认可。
典故性(或说事出有因): 通常都源于某个具体的事件、人物、语境,或者代表了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

这类“新成语”往往最初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口号、政策名称、社会事件的概括,或者反映特定时期社会心态的词语,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口耳相传,逐渐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甚至被收录进词典,具备了成语的“资格”。

具体例子(举例说明,并非穷尽):

1. “改革开放”: 这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虽然“改革”和“开放”本身都是古已有之的词语,但“改革开放”作为一个整体,特指1978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那项划时代的政策,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巨变。它高度概括了那个时期的核心内容,意义深远,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搭配,在很多场合可以代替“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具备了成语的概括性和稳定性。它不是一开始就被人当成成语,而是因为其重要性和被广泛运用,逐渐具备了成语的生命力。

2. “四个现代化”: 同样是那个时期出现的政治术语,指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目标,高度凝练,意义明确,也随着时间成为一个带有历史印记的固定表达。

3. “下海”: 改革开放后,许多人辞去“铁饭碗”,下海经商创业。这个“下海”相对于传统的“上岸”就业而言,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进入市场经济大潮的含义。它源于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被大众广泛接受和使用,已经具备了成语的某些特质。

4. “炒作”: 这是一个在建国后,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普及并被赋予新含义的词语。虽然“炒”和“作”都有古义,但现代汉语中的“炒作”专指通过夸大宣传等手段来制造声势、提高知名度或价值。它的使用频率和影响也让它在某些语境下接近于一种成语化的表达,用来形容某种刻意为之的宣传行为。

5. 一些反映社会心态的短语: 比如“加班加点”虽然不是四字格,但其高度概括性、稳定性和群众性,也让它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成语的用法,用来形容勤奋工作、牺牲休息时间的状况。又比如一些从网络兴起后流传开来的、经过提炼和概括的短语,虽然未必能完全等同于传统成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语言的创造力。

二、严格意义上的“新成语”:传统成语的演变与新生

如果将成语定义得更严格,要求必须是四字格,有出处或典故,那么直接从零开始创造出完全符合古人成语标准的“新成语”则更为罕见。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

传统成语的生命力: 许多建国前的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并融入到新的语境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比如,“解放思想”(虽然是口号,但其内涵具有成语的概括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都在新中国建设的语境下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扬。

新的“典故”: 时代的发展会产生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些也可能成为未来成语的素材。例如,如果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经历被高度概括和提炼,形成有代表性的短语,经过时间的推移,也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成语。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且自然的,并非人为创造。

为什么看起来不像“新成语”?

有几个原因可能让我们觉得建国以来没有出现“新的成语”:

1. “成语”的定义门槛: 传统观念中,成语往往带有历史的厚重感,有固定的出处和深刻的含义。新创造的词语,即使流行,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和大众的认可,才能被普遍认为是“成语”。很多新生的、有影响力的词语,可能还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被正式归入“成语”的范畴,并被学界广泛承认。

2. 语言发展的渐进性: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的表达方式从口语、书面语到固定搭配,再到具有成语特征的表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出生日期”来界定某个新词就是“新成语”。

3. 信息传播的特点: 现代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多新词语可能在一瞬间爆红又很快消失,能够沉淀下来并最终成语化的,是少数。而一些真正具有成语潜力的表达,可能在初期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

总结来说:

建国以来,中国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中,必然会催生出新的表达方式。其中,那些高度概括、稳定且被大众广泛接受的词语和短语,如“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等,虽然在形式上可能不完全符合严格的传统成语定义,但在功能和影响力上,已经展现出“新成语”的特质,是时代发展在语言上的真实反映。

更重要的是,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其适应和创造的能力。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也将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不断吸纳新的元素,以新的姿态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多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新成语”会逐渐孕育和诞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久经考验

百年不遇

千年不遇

万年不遇

风口浪尖

添砖加瓦

顺藤摸瓜

鱼死网破

铺天盖地

根正苗红

有史以来

自古以来

四有新人

大鸣大放

揭发检举

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

与时俱进

以德服人

人品问题

一兵之猫 (一丘之貉)

一石激起千层浪

家境贫寒、光阴似箭、斗转星移、时光如电、日月如梭、白马过隙这些不知道是不是。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章口就莱

姚头叹琦

楠辞琦咎

香菇难受

十动然拒

user avatar

要求是1949年10月后出现的成语,下面有7个。


1、发奋图强

含义: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一般情况下与“奋发图强”通用。

出处:《人民日报》1959年9月3日:“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三位一体

含义:基督教基本教义,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但包含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基督)、圣灵(上帝的灵),圣父、圣子、圣灵三者有严格实在的区别,但又同性同体、无大小尊卑之分,所以叫三位一体。

出处: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

3、大气磅礴

含义:形容气势盛大。磅礴:广大无边际的样子。

出处:毛泽东《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1957年1月12日:“你的大作,大气磅礴。”

4、正龙拍虎

含义:指用欺世盗名的手段获取个人利益,而相关监管部门沆瀣一气指鹿为马的现象。

出处:2007年“华南虎照”事件。

5、电闪雷鸣

含义: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1977年1月:“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6、小菜一碟

含义:指不值得大肆宣扬。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

出处: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1993年:“收拾匪徒,那仅是小菜一碟、猴毛一撮。”

7、顺藤摸瓜

含义: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出处:《人民日报》1982年6月30日:“由此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盗窃案。”


由此可见新生成语通常来自名人、名刊、名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的生命力从未停止过,成语作为汉语中最具精炼和智慧的表达形式之一,自然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发展。要说建国以来有没有出现过“新的成语”,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广义上的“新成语”:新生词语的成语化最直接的答案是:有。 而且是持续出现的。这里的“新成语”并非指凭空创造出.............
  • 回答
    建国后至文革的几十年,对于中国广大的资本家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尽管面临着经济政策的调整、社会地位的变化,甚至有些资本家拥有出国和定居的条件,但仍然有许多人选择留在中国。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情感等多个层面来理解:一、 政治压力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社会.............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赦制度确实在特定历史时期被应用过,其中最为人熟知、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针对战犯的特赦。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法律程序,更是新中国政治、法律和思想转型的一个重要缩影。背景与动因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巩固新生政权、统一国家和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旧政权遗留的“敌人”,特别.............
  • 回答
    美国自建国以来,尽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其历史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甚至被认为是人类耻辱的篇章。这些事件并非是刻意为之的“污点”,而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复杂人性、社会矛盾以及对权力理解偏差的体现,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国一段不容忽视的、充满争议的过去。奴隶制:国家肌体上的毒瘤奴隶制无疑是美国历史上最深刻的.............
  • 回答
    “动物建国后不许成精”这事儿,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多想。不就是些神神叨叨的古老规矩嘛,听着挺玄乎,但总觉得离咱们普通人远着呢。可最近这段时间,我总忍不住琢磨这事儿,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这规矩,怎么就那么巧,刚好能“管理”住那些可能比咱们还聪明的生灵呢?这里头,是不是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你想想,咱.............
  • 回答
    建国至今,中国大地上无数的建筑拔地而起,同时也有些曾经辉煌的存在,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走向了拆除的命运。这些被拆掉的著名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也引发着我们对城市变迁、文化传承的深思。历史的变迁与城市的脉络要说建国至今被拆除的著名建筑,那得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说起。那时,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许多旧的城市.............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其中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更是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成就的缩影。它们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或展现着创新的设计理念,或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早期建设与国家象征:稳重、庄严、人民的力量新中国.............
  • 回答
    美国从建国至今拥有丰富的历史,其中许多事件和人物被广为人知,并被视为“白历史”(white history)。这里我将尝试详细讲述一些重要的方面,并注意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叙事中可能存在的偏见。需要强调的是,“白历史”这个词本身可能带有某种解读或侧重,因为它通常指的是以白人男性为中心,或者主要讲述由白.............
  •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确实存在着许多不那么光彩的“黑历史”,它们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社会发展和国际形象,但往往在主流叙事中被淡化或忽视。这些历史并非惊天秘闻,而是真实存在于国家成长的肌理之中。 1. 黑奴制度的顽疾与种族隔离的阴影提起美国的“黑历史”,黑奴制度无疑是最沉重的一笔。但鲜为人知的是,即便在1865.............
  • 回答
    关于犹太人建国选择地为何会考虑中国东北,这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却又极具历史意味的往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仅仅从单一的“犹太人建国”这个目标来看,还需要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20世纪初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当时中国东北的特殊处境。时代背景:世界的动荡与犹太人的困境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犹太人面临的巨大.............
  • 回答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作为一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在艺术创作上自然有其需要,但若以纯粹的历史纪录片标准来衡量,确实存在一些与史实不太吻合的细节。我尽量把这些地方讲得详细些,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说说我看到的“不一样”。首先,一些领导人见面和谈话的场景,为了戏剧性,可能进行了艺术加工.............
  • 回答
    杨虎城将军的故事,总让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扼腕叹息。他为了国家民族的团结,为了抗日大业,不惜背负骂名,做出惊天之举。如果历史的车轮再往前推那么一推,如果他能像一些同时代的国军将领那样,安然度过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命运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细细揣摩的问题。首先得明确一点,杨虎城将军.............
  • 回答
    在印度形形色色的方言邦里,不会印地语的年轻人是否仍占多数?这个问题颇有意思,而且答案也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变迁而显得更加复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到印度刚建国时,看看当时的情况,再对比现在,就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演变。建国初期:印地语的推广与抗拒印度独立之初,中央政府就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构建.............
  • 回答
    建国初期,苏联对新中国来说,那真是雪中送炭,意义非凡。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急需方方面面的支持。而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毫无保留地伸出了援手,这份情谊,用“巨大”二字来形容,丝毫不为过。1. 工业基础的奠基者:没有苏联,就没有中国早期的工业体.............
  • 回答
    对于您提到的“穿越建国初期的援共小说”,我理解您是在寻找那些主角穿越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并在这个历史时期展开故事的小说。这类小说通常以主角的现代知识和思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与历史人物互动,甚至影响历史走向为主要看点。这类小说在网络文学中并不少见,它们常常融合了历史、架空、种田、奋斗等多种元素。下面我将.............
  • 回答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参与了多次对外军事行动,其中 most significant ones are:1. 抗美援朝战争 (Korean War) 时间: 1950年10月 1953年7月 事发背景: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率领“联合国军”跨过三.............
  • 回答
    建国后废除不平等条约,在法理上有着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中国近代以来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性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和历史潮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主权原则与国家承认:国际法的基石国际法最核心的原则之一便是国家主权原则。主权意味着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最高、排他.............
  • 回答
    以下是一些描写建国七十周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的书籍,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的内容,并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用更具个人化和生活化的语言来呈现:回望七十载,巨变中国的时代画卷:几本值得细读的书说起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那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回想起我小时候,大家还在骑自行车,日子过得朴素.............
  • 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社会思潮的演进以及一些政策的影响,确实有一些珍贵的史料和典籍不幸遭遇了失传的命运。这些文献的消失,无疑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大损失。以下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些失传的史料典籍,力求客观和深入,希望能让您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一、战乱与社会动荡中的散佚我们首先要理.............
  • 回答
    关于“东北小丰满水电站一直被日本人偷电”的说法,这更像是一个流传甚广但缺乏确凿证据的民间传闻,而非史实。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传闻可能存在的根源以及它为何难以站住脚跟:传闻的可能来源与解读:1. 历史背景的误解或夸大: 日本在东北的侵占历史: 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长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