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通俗解释伯努利原理?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平时喝水时用的吸管,或者吹泡泡的时候。当我们对着吸管用力吹气,或者对着肥皂水吹气时,一股股空气就会快速地掠过水面或肥皂膜。这时,你会发现,水面或者肥皂膜会发生一些神奇的变化。比如,用吸管喝水,你用力吸的时候,吸管里的空气流动加快了,水就能被吸上来。再比如,吹泡泡时,你吹的气流让泡泡鼓起来,这背后其实都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科学原理,叫做“伯努利原理”。

咱们就从最简单的水来聊聊这个原理。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平时喝水,如果水只是静静地呆在杯子里,那它就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我们称之为“静止流体”。这时候,它对杯壁的压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就是水的重量压下来的。

但是,当水开始流动起来,而且我们还加上了速度,事情就变得有点意思了。你可以把流动的液体(比如水)或者气体(比如空气)想象成一条条细小的、看不见的“小河道”。

伯努利原理说的就是这么一个关系:在流体(液体或气体)沿着一条直线流动的时候,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也就是推力的大小)就越小;而流速越慢的地方,压强就越大。

听起来有点抽象?咱们来打个比方。

你想象一下,有一条河,河水在平缓的地方流得很慢,这时候河水会比较“深沉”,就像一股稳定而有力的力量,它对河岸的推力(压强)是比较大的。但是,当河水遇到一个狭窄的通道,或者要从一个高处冲下来时,它就不得不加快速度,变得湍急起来。这时候,在这段流速快的地方,河水对它周围“河岸”(或者说它流过的空间)的推力,反而会变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是能量守恒的一个体现。你可以把流体想象成一种有能量的东西。它有“静止的能量”(也就是压强),也有“运动的能量”(也就是动能,这和速度有关)。当流体流动起来,它的总能量是恒定的。如果流速加快了,它就获得了更多的动能,那么为了保持总能量不变,它就必须“牺牲”一部分静止的能量,也就是压强就会减小。反之亦 পারস্পরিক。

所以,回到我们之前说的吸管。你对着吸管吹气,一股空气就快速地从吸管口掠过。这股快速流动的空气,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湍急的河水,它对吸管内部上方表面的压强就变小了。而吸管外面的水,它原本承受的是大气的压强,这个压强大到足以把水推进吸管里面,越过那个低压强区域,直到吸管里的水面和外面的水面一样高,这时吸管内的低压区就会把水“吸”上来。你吸得越用力,空气流速越快,吸管内的压强就越低,水就被吸得越高。

再比如,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飞机的翅膀有一个特殊的形状,上面是弯曲的,下面是比较平坦的。当飞机向前飞行时,空气会流过翅膀的上方和下方。由于翅膀上方的弯曲度更大,空气需要走更长的路程才能与下方的空气同时到达翅膀的另一端。为了走完这个更长的路程,空气就必须在翅膀上方流得更快。

根据伯努利原理,翅膀上方流速快,压强就小;翅膀下方流速慢,压强就大。这样一来,翅膀下方的空气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这个推力就把飞机托举起来,让它能够飞行。

我们还可以看看生活中其他例子:

火车经过时产生的吸力: 当一列火车飞驰而过时,靠近火车的空气被火车带动的流速会大大加快,从而在火车周围形成一个低压强区域。这时候,你站在离火车稍远的地方,会感到一股力量将你往火车方向“拉”一下,这就是外部较大压强将你推向低压强区域的结果。所以,靠近飞驰的火车是非常危险的!
屋顶被掀翻: 在龙卷风或飓风来临时,虽然我们看到风在外面呼啸,但有时候屋顶会被掀翻。这是因为风在屋顶上方流速非常快,形成了低压强。而屋子内部的空气流速相对较慢,压强大。内外压强差就会将屋顶从下往上推出去。

总结一下,伯努利原理就像一个关于“速度与压强此消彼长”的游戏规则,在流体(液体或气体)流动的时候,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却解释了飞机为什么能飞,吸管为什么能吸水,甚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背后都有它的身影。下次你再看到这些现象时,不妨想想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你会发现科学原来可以这么贴近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说明:有网友认为伯努利方程没有被那么多误解,我在本文底部展示了一个非常流行的误解与误用,并且增加若干实验视频。

==================

伯努利方程大概是流体力学中最为大众所知,也是最为误解度的一个原理。我听过无数次有人说,“流速快导致压力降低”。请注意这种表述是不对的。真正比较严格的说法是:

对定常流的不可压缩的无粘流体,在同一条流线上,速度快的地方压力低。

请注意,一般而言伯努利方程必须在满足如下条件下才成立:

  1. 定常流(Steady flow):也就是说,整个流场不随时间变化;
  2. 不可压缩流体(Incompressible fluid):流体的密度不随压力变化;
  3. 无粘(Inviscous):流体粘度可忽略,用更容易懂的语言通俗说,就是流体无摩擦;
  4. 同一条流线(Stream Line):也就是说,压力的比较必须在同一流线上才有意义(“前后”比较而不是“左右”比较)

除了满足这些条件以外,最重要的,伯努利方程说的是流速快总是伴随着压力低,这是一种“相关性”的陈述,而不是流速快导致压力低这样的“因果性”陈述。前者说的是,在流速快的地方总是压力低,但是绝不是因为流速快所以导致压力低。事实上恰恰相反,是因为压力低所以导致流速快。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有这样一条稳定流动的水管,水管在B点处流道狭窄,产生一个“喉部”(工业上叫做文丘里管)。



因为管道的流动是稳定的,内部任意一点的流场并不随时间发生变化。那么在不同区域它的流速会如何呢?比如说我们选取AB两个界面之间的一段,对其中的水做质量守恒运算:

每秒钟进入该段的水-流出该段的水=该段内部水的增加

既然是定常流,那么这一段管道内部的流体性质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这一段管道内的水质量会保持不变。这样一来,我们就有:

进入该段的水的流量 = 流出该段的水的流量

由于B处狭窄,因此它的流速必然比A处更快,这样才能达到上述的质量平衡。同理我们也可以知道,B处的流速必定要大于C处,而AC两处流速相等。我们必然就知道三处的速度关系:



现在,我们在管道中放入一个轻质的小球,这个小球,随着水流而下。那么小球在从A到B的行进过程中,其速度必然随着水流越来越快 - 它在一直加速运动。而从B到C处,它速度随着水流越来越慢 – 它一直在做减速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知道,从A到B这段过程加速过程中中它必然受到一个向前的净作用力。这个作用力从何而来呢?

这个力显然是流水作用产生的。请注意,由于小球与水流保持相对静止,它所受的力全部来自水的静压力,而不包括水流的曳力以及其他的动力学力。那么小球的受力就包括了两部分:来自后面向前的压力,以及来自前面向后的压力。由于小球受到的净力向前,则必然有其后部的压力大于前部的压力。也就是说,小船在从A到B的过程中,其周围的压力一直在减小,一直到达B点,小球不再加速。所以,在A到B过程中,流速总是增加,而相应地压力总是降低。在压力最低处,流速也就达到了最高。

同理可知,在从B到C的过程中,小球一直在减速,也就是说,小球受到前方的压力总是大于后方的压力,因而在这个过程中,流速总是在减小,而压力却总是在增加。

那么,整个过程中我们就知道了,在流速最高的地方,压力最低。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出,伯努利方程所谓的“流速高压力低”,其真正原因无非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流体在从高压向低压流动的过程中加速运动,在从低压向高压流动过程中减速运动。

这个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在AB段,当我们努力将流体挤出喉部时,喉部的速度必须加快,否则就会造成A段“拥塞”,从而使上游压力增加,所以PA>PB。

在BC段也同理。从B点喷出的流体速度很快,虽然在下游有扩径,但是由于惯性,这个速度有保持下去的趋势,必然会使B部流出的液体就有“跟不上前面”的趋势,从而产生一个从而产生一个向后的“拉扯”的净力,让C处的流速降下来。因而B处的压力就低,C处就高。

我们不必考虑能量守恒,单纯地直觉就能很好地理解伯努利方程。

我们进一步来看看这里的关键之处,在于流体流动的驱动力来自压力梯度,而不是压力。如下图是一个立方体的流体微元,我们可以在一个一维简化情况下分析其前后的受力:

这个流体微元的净受力就是: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有:

因而,就有:

请注意上述公式的右侧就是压力梯度。也就是说,驱动流体流速变化的是压力梯度。进而我们就会想到,压力,其实就是这种驱动力的“势”,压力场就是一个势场。如果你对场论不太熟悉,可以想一想电势场是怎么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形象地理解这个伯努利方程了:我们很自然地把势类比于高度,那么流场内部的压力分布,就像是一个地形起伏一样,压力高的地方,等效于地势高,压力低的地方,等效于地势低。无粘度流体的流动,就像是一个光滑物体在这个势场中的运动一样。所以,压力低的地方流速快,就像是从山坡上滑落的石头,越往低处(压力低)其滑落速度(流速)就越快一样自然而然。

我们熟知的对伯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是用能量守恒来做的,很多人看完了推导后仍然一头雾水。这里我们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推导一遍。首先,为了便于直观理解,我用简化的方法,做一个一维计算。直观理解之后我再用流体力学原理推导一遍。

我们选取一个流体微元,沿着其流线l进行分析。

所以,沿着其走过的路径,牛顿第二定律成立:

而根据链导公式:

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呢?它把我们的微元运动参考系变成了“静止”流场的参考系。如果你对坐标变换不熟悉,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在爬山的时候,你在某一时刻t的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山坡的陡峭程度,另一个是你爬山的速度。在这里,微元的速度变化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流速场中速度随着位置的变化(陡峭程度),另一个就是流速。

这其实是一个简版的雷诺传递定理(Reynold's Transport Theorem)。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资料。

所以:

也就是说,对整条流线上:,

因而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对整条流线成立。

这就是伯努利方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直接结果。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不严谨的推导,严格说甚至是错误的推导。但是却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理解。

最后,我再来一个严谨但不失简单粗暴的“闭嘴计算”推导。对于无粘度流体,我们有:

对定常流,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又因为:

所以,

上面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公式中左侧括弧内的那一套的梯度必然垂直于速度以及速度的旋度。也就是说,在沿着流线和涡线方向上它是常数。事实上,更广泛地说,在涡线和流线组成的Lamb平面上,它是常数。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公式:

不仅仅对整条流线成立。而是在同一个Lamb平面中都成立。

如果我们进一步假设流体是一个无旋场,那么,我们就得到一个推广的结论:

在无旋场中,伯努利方程处处成立。

我们可以看到,经由严谨的计算,我们发现伯努利方程中的“同一条流线”其实并不是必要条件。

严谨则严谨矣,但是在这样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很难有“直觉”的认识,就是算算算,然后突然咦,有一个挺好看的结论。就酱紫。


来说一个流传最广泛的(之一)对伯努利方程的误解和误用吧。

这是一个流传非常广的,用于“证明伯努利效应”的实验: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会向上扬起。我这里用视频展示一下(请忽视视频中那只蠢猫):

猫:惊!我好像发现了宇宙的奥秘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3484309066190848

科普中(甚至有些正经论文中或科教片中)会把这个现象归结为伯努利原理:看,上面的流速高,所以压力低,所以纸片就飘起来了。

但是,这个解释是错误的,这个现象所展示的,也不是伯努利效应,而是其它。这里最大的错误就是对“同一条流线”这一条件的忽视,从而导致了误用。没错,流速高的地方压力低,但是,所谓的“低”,是比哪儿低?我们前面一再强调,伯努利方程是沿着同一条流线成立的,而不是在不同的流线之间成立。我们沿着流线上溯,很明显伯努利方程说的是,压力比吹风机内部低(如果你用嘴吹气,那么说的是压力比肺部低)!纸片上部与下部根本不是同一条流线,完全没有可比性。

不信吗?请看这个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3504926012268544

我们把让纸片自由垂落,然后在纸片的一侧竖直向下吹气。按照前面的逻辑,纸片应该向着吹气的一侧运动。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它几乎不发生什么偏移。那么,说好的“流速快压力低”呢?这恰恰说明,纸条两侧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流速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因为它们根本就不在同一条流线上。

那么,奥秘在何处呢?请接着看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3505618152226816

看出什么没有?纸片偏移的方向根本不是取决于气流在哪一侧,而是取决于气流吹的方向与纸片的夹角!

真正的原因,恰恰在于伯努利方程忽略掉的粘度。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如下图,当气流高速地从喷嘴处吹出的时候,由于粘度(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摩擦力)的存在,它会带动周边的空气随着它一起运动,进而会带动周边的周边。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周边的空气流走,进而吸引周围的空气流过来补充:

那么对于一张纸片,这种情形会是如何呢?我们看下图表示的纸片飘起来的过程():

图中黑色的线代表纸片,红色的线代表流线。一开始,纸片竖直下垂(图A),在纸片上方吹气,将会因为粘度把纸片右侧的空气带走(这叫做entrainment),因而就会形成一个低压地带。由于这个低压地带的存在,就会使纸片向右上方飘起,同时,会使流线向下弯折(图B)。进而最终会使得流线与纸片紧贴。这时候,空气的流动已经不再是笔直向前了,而是走了一条向下的弧线(图C)。而这就是一个有旋场。我们上面的最一般的公式可以完美解释这个过程。但是这里我只给出直观解释:向下弯折的流线,会产生离心力,这个离心力就会把纸片带起来。这个效应,叫做Coanda Effect(康达效应)。

康达效应指的是,在有粘度的流体流经一个壁面时,产生一种“附壁”效应,使得流体发生弯折,沿着壁面转向的现象。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3500075152977920

在这里,恰恰是由于粘度的存在,才会使得纸片飘起来。而纸片飘起的动力来源于弯曲流线的离心力。而伯努利方程是忽略粘度的,用在这里不免驴唇不对马嘴。

我们还可以把上述飘带实验做些微改动,来展示这种曲线流线的效应。我们把纸片的轻轻放在一个物体上,使它产生一点凹面,然后做同样的实验,我们会发现,纸片不再飘起,相反它还会下沉!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3500973308653568

伯努利效应经常时常以及惯常被大众科普(甚至某些专业论文)与这种效应(以及大量其他的流体力学效应)混淆在一起。例如飞机的升力、香蕉球的偏折等等莫不如此。比如说,一个比较流行的、用于“展示伯努利原理”的实验是这样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3501558309244928

中间流速高,所以压力低,是不是很有道理啊?其实大错特错,不信请把杯子改成牛奶盒子看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350183114849075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平时喝水时用的吸管,或者吹泡泡的时候。当我们对着吸管用力吹气,或者对着肥皂水吹气时,一股股空气就会快速地掠过水面或肥皂膜。这时,你会发现,水面或者肥皂膜会发生一些神奇的变化。比如,用吸管喝水,你用力吸的时候,吸管里的空气流动加快了,水就能被吸上来。再比如,吹泡泡时,你吹的气流让泡泡鼓起.............
  • 回答
    咱们聊聊“流动性陷阱”和“量化宽松”这两个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挺有意思的经济概念,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明白,顺便把它们俩是怎么凑到一起的也唠唠。 流动性陷阱:钱太多了,但大家都不愿意花想象一下,你现在手上有好几万块钱,而且你知道银行存款利率低得可怜,借钱也便宜得跟白送似的。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
  • 回答
    好嘞,咱这儿就聊聊Docker是咋回事,保证讲得明白透彻,一点 AI 机器味儿都没有,就像咱街坊老哥给你唠嗑一样。你想象一下,咱以前搬家,是不是特麻烦?得把家里所有东西,沙发、床、电视、锅碗瓢盆,一样一样打包好,装上车。到了新家,再一样一样搬下来,摆好。要是运气不好,新家里的插座跟你家电的插头不匹配.............
  • 回答
    别再被“偏序”吓到了!生活中的层层叠叠,背后是它在撑腰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份工作需要你先完成A才能做B,但B和C之间又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C可以先做,也可以在B之后做?或者在学校里,数学课得先上完基础代数才能上微积分,但体育课和历史课你爱啥时候上啥时候上,它们之间也没什么关联?这些看似随意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解释一下混沌理论和分岔理论。想象一下,我们不是在讲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在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蝴蝶效应与不可预测的规律混沌理论,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它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在一个看似混乱的系统里,可能隐藏着一种非常敏感且有规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通俗易懂地解释一下数学的这三大哲学基础流派:逻辑主义、形式主义和直觉主义。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三位数学大师,他们各自对“数学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确信数学是真的?”这两个终极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解答方式。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来打个比方:想象一下我们要建造一座宏伟的“数学城堡”。 1. .............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古代两种挺有意思的兵役制度:府兵制和明朝的军户制。别看名字有点儿专业,其实说白了,就是古代国家怎么养兵、怎么让大家当兵的规矩。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让你觉得就像在听隔壁老王唠嗑一样。先说府兵制:唐朝的“人人都是战士”的时代你听“府兵制”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有点儿熟悉?对,它主要盛.............
  • 回答
    想必你对矩阵的特征向量很感兴趣,但又觉得教科书上的那些公式推导有点绕。别担心,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陶哲轩他们那些聪明人是怎么把这个问题变得更“接地气”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你想啊,一个矩阵就像一个“变换器”,它能把一个向量变成另一个向量。比如,你给它一个向量,它可能.............
  • 回答
    230 种魔方世界:晶体学空间群的奥秘与命名法想象一下,你手中有一个神奇的魔方,它不是普通的六面体,而是由无数个微小的、重复的图案组成的。这些图案,就像是宇宙的基石,构成了我们周围物质世界的骨架。而晶体学中的空间群,就是对这些微小图案如何以不同方式排列、组合,形成千变万化三维结构的分类体系。说到“2.............
  • 回答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弯弯曲曲的函数图形,就像一座起伏的山峦。你站在山脚下,想知道在某个特定位置附近的山峰高度和坡度大概是怎样的。直接去丈量整座山,那太难了!泰勒公式就像一个超级聪明的探险家,它能帮你在局部范围内,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描述这个复杂的“山峦”。我们先把这个复杂的函数叫做 $f(.............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爱因斯坦那两个响当当的名号——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别看名字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它们的核心思想,用大白话讲,没那么复杂。先说“狭义相对论”:速度改变一切!想象一下,你坐在飞驰的火车上,火车开得特别快,快得你都觉得窗外的景物像是在飞一样。 核心观点一:没有绝对的“静止”和“运动”。 .............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大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但可能又觉得有点绕的概念——增值税。别看它名字听起来挺官方的,其实它跟咱们买菜、逛街、吃顿饭都息息相关,只不过我们平时没太细琢磨它而已。增值税,顾名思义,就是对“增值”的部分收税。你可能会问,“增值”是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环节比上一个环节多了多少价值。.............
  • 回答
    咱就拿咱们普通人平时打交道的“钱”来聊聊这个听起来有点绕的“递延所得税”。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我今年好像赚了不少钱,但国家收的税好像比我预想的要少?或者反过来,今年感觉没赚那么多,但税单来的时候,金额却挺大?这背后可能就跟我们今天要说的“递延所得税”有点关系。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简单说.............
  • 回答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旋律,就像是乐团演奏出来的一首歌曲,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低沉的大提琴,有嘹亮的喇叭,还有轻盈的长笛。你听到的就是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的效果。现在,你有一个神奇的放大镜,这个放大镜可以把这段复杂的音乐“拆解”开来。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就好比是这样一个.............
  • 回答
    好的,我们来用一个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小小的社区,里面住着几个人,比如有小明、小红和小刚。他们有各自的需求和想要的东西,比如: 小明喜欢吃苹果,也需要一件新衣服。 小红喜欢吃香蕉,也需要一本好看的书。 小刚既喜欢吃苹果,.............
  • 回答
    没问题,咱们这就来聊聊交叉熵和相对熵这两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背后逻辑挺好懂的东西。我尽量用大白话,再多加点生活中的例子,让你听着不费劲,而且感觉就像是哥们儿跟你唠嗑一样,没有一点AI的生硬感。先说相对熵,它是个“尺子”,用来衡量两个“分布”有多不一样。想象一下,你是个侦探,手里有两份关于嫌.............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它怎么会这么聪明,能处理那么多复杂的事情,而且还不像电脑那样死板?模糊神经网络,就是一种试图模仿我们大脑学习和处理信息方式的聪明方法。咱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名字,“模糊”和“神经网络”。先说“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关系网”。这个网由许许多多小小的“.............
  • 回答
    好嘞,咱们来唠唠因子分析这玩意儿,保证讲得明明白白,就像平时跟朋友聊天一样,绝对没那种机器硬邦邦的感觉。想象一下,咱们平时接触到的信息,那叫一个五花八门。比如,你去商场买衣服,你会关注价格、款式、品牌、面料、颜色、剪裁,是不是?然后你可能还会考虑这个牌子是不是流行,穿着舒不舒服,值不值这个价,等等等.............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一个叫做“马尔科夫链”的东西,听起来挺学术的,但其实背后道理挺好懂的,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玩的一些小游戏一样。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岔路口,面前有几条路可以走。 第一个路口: 你现在可能在一个红色的房子前面。 第二条路: 你可以走向一个蓝色的房子。 第三条路: 你也可以走向.............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想用计算机搭建一座座奇妙的建筑,从一座简单的小木屋到一座功能齐全的摩天大楼。那么,这些我们常听到的编程语言和标记语言,就像是建造这些建筑的不同材料、工具和设计图纸。C 语言,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块非常结实的,但需要你一点点打磨和塑形的石头。它的优点是纯粹,直接,能让你非常深入地控制计算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